登陆注册
1738600000009

第9章 德行(1)

君德第九

君有道,天下太平;君无道,百姓遭殃。同样居帝王之位,他们的统治却各有短长。他们的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原文

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礼赏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有察察之政、兵甲之备,而无争战血刃之用心。天下太平,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霸主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士疏,赏毁,士不为用。故曰,理国之本,刑与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也。天以阴阳成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①;仗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②;纯用刑,强而亡者,秦也。

注释

①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②五霸: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有说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译文

虽然三皇没有留下修身治国的言论,但他们的教化功德,遍及四海,使天下人不知道该归功给谁。帝王遵顺天地自然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法则或制度,那么天下就会太平无事。君臣之间互相礼让,互相推让功劳,他们的德行流向四海之内,他们的美德,无形中感染着百姓,渗入到了老百姓的行动中,百姓虽身受其恩但还不明白恩从何来。所以,使用大臣不需要奖赏等规定,就能做到四海之内完美无害。作为君王,用道义统治臣民,让他们真心顺服。设置的规矩规定,是为了防止衰败的事情发生;设有负责检察政体和机构,也备有兵甲武器,但却不是为了发起战争。天下一片太平盛世,君王不怀疑自己大臣,大臣不怀疑君王。国家安定,人主安心,群臣遵循仁义的规范进退有序,这样也可以达到完美无害的大治景象。天下的霸王靠权势和策略控制士人,依靠诚信结识士人,通过奖赏任用士人。如果信任缺乏,士人就会疏远他;不实行奖赏,他就不能使用士人。所以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刑罚和恩德并举,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就像天靠白天、黑夜和春夏秋冬的阴阳转变才能形成时岁的更替,人也一定要依靠刑罚和恩德两方面来成就治理好天下的目的。所以,即使是圣人当政,也不能只用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面来治理天下。所以,施恩德多,用刑罚少是五帝的施政方法;刑罚和恩德参半使用的是三王;用刑罚过多,用恩德少的是五霸;纯粹用刑罚来治理国家,但很快就灭亡的是秦朝。

原文

或曰:“王霸之道,既闻命矣。敢问高光二帝,皆拔起垄亩,芟夷祸难,遂开王业。高祖豁达以大度,光武谨细于条目。名擅其美,龙飞凤翔,故能拔乱庇人,拯斯涂炭。然比大德,方天威,孰为优劣乎?”

曹植曰①:“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纯德,行不纯道。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酷虐之心②,嬖妾被人彘之刑③,赵王幽囚④,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斯哉?然其枭将画臣,皆古今之所鲜有,历代之希觏。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也。

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蹈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⑤,遭炎精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奋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军未出于南京,莽已毙于西都。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故窦融闻声而影附⑥,马援一见而叹息⑦。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称;高尚纯朴,有羲皇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⑧;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是以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旌德则靡僭,言行则无秽,量事则势微,论辅则臣弱,卒能握干图之休征,立不刊之遐迹,金石铭其休烈,诗书载其懿勋。故曰:光武其优也。”

注释

①曹植:字子建,曹魏时著名诗人。曹操死后备受其兄曹丕的猜忌,最后抑郁而终。②凶妇:这里指的是吕后。③人彘:是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四肢剁掉,挖去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说话。然后扔到粪坑里。④赵王:戚夫人所生之子,刘邦死后,被吕后杀害。⑤阳九:古代术数家的学说。指灾荒年景和厄运。⑥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东汉初大臣。新莽末年,割据河西。后归附刘秀,协助其灭掉了隗嚣。⑦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辅佐刘秀屡立战功,被封新息侯。⑧吐握:指周公礼待贤士的行为,一次他在吃饭的时候,有贤人来拜访,他就把嘴中的饭吐出来,赶紧去接待,这样反复三次。他又在洗澡的时候三次停下来握着头发迎接贤士。这成了礼贤下士的典型例子。

译文

有人问:“称王成霸的道理和方法我已经听明白了。请问: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两位帝王都是从普通的平民崛起,平定天下战乱,最终成就帝王大业。汉高祖刘邦心胸开阔,不拘小节,而汉光武帝刘秀却谨小慎微。两位都有过人的长处,所以他们能够扫平惑乱,保护百姓,拯救生灵免遭涂炭。然而两个人若从仁德和威望方面做比较,谁更胜一筹呢?”

曹植说:“从前汉朝初兴时,汉高祖刘邦因秦朝统治残暴而起来反抗,随后又灭掉了强大的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他的功绩可以和商汤、周武王的功绩相提并论,他为后世奠定了基业,是帝王中的元勋,他的功业在历代君主创造的成就中的也算是大事。然而他的品德、行为都很不纯正,不符合王道,所以他死之后,果然让凶妇吕后大发残酷暴虐之心,干尽坏事,高祖的宠妾遭受‘人彘’酷刑;赵王被幽禁毒死,祸害殃及到自己亲生骨肉。吕氏家族专权,汉朝江山险些被更换。上述种种,难道不是汉高祖失于深谋远虑造成的恶果吗?然而,他手下勇猛的大将、智谋的大臣,都是古今少有、历代罕见的人。只因为他能量才重用他们,并时刻关注他们的言行,所以才会统一天下,登上帝王的宝座。”

汉光武帝继承了皇室家族的仁德,禀承了忠贞温和的纯正精华,遵循外修风度内修精神的要则,韬略、才华仅次圣人。他的德行体现在,聪明而通达事理,拥有广博的学识,仁义智慧而又开明宽容,思维谨慎周密,乐于行善,爱护百姓。那时,汉朝正处在大旱的灾年,又面临衰败的危机。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汉光武帝如一声惊雷,毅然举兵起义,铲除强暴,扫荡恶势力,军队还没有出南京,王莽就已经死于西都了。这是因为汉光武帝早已拿定了主意,成竹在胸,然后才挥军而进。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准备了相应的措施,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仁召告天下团结众生,广施恩泽感召远方之人,因此窦融闻声归附,马援一见而叹息相见恨晚。汉光武帝使九族关系和睦,有唐尧虞舜的称誉;品德高尚淳朴,有伏羲的本性;为人谦逊,礼贤下士,就像周公一样不辞辛劳;心系国家社稷大事,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因此,如果从功劳上讲,那么汉光武帝和汉高祖的业绩就不同,如果从功业的宏伟角度去考虑,则他们的事业不同类,赞颂他的仁德恩惠没有值得非议的地方,说起他的品行则纯洁无瑕,比量他的势力则比汉高祖微弱,若论辅佐他的大臣则比汉高祖弱小,但是,他终于还是把握住了建立帝业的征象并最终实现帝王大业,成就了无法磨灭、流传万世的功业,金石上铭刻着他的盛世美名,诗书上记载着他的功勋。所以说,相比之下,光武更加优秀。”

原文

或曰:“班固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斯言当乎?”虞南曰①:“成康承文武遗迹,以周、召为相,化笃厚之氓,因积仁之德,疾风偃草,未足为喻。至汉祖开基,日不暇给,亡嬴之弊,犹有存者。太宗体兹仁恕,式遵玄默,涤秦、项之酷烈,反轩、昊之淳风,几致刑厝,斯为难矣。若使不溺新垣之说②,无取邓通之梦③,懔懔乎庶几近于王道。景帝之拟周康,则尚有惭德。”

或曰:“汉武帝雄才大略,可方前代何主?”虞南曰:“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方于始皇,则为优矣。至于骄奢暴虐,可以相亚。并功有余而德不足。”

注释

①虞南:即虞世南,字伯施,唐代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时任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②新垣:即新垣平,本是一个方士,他骗取汉文帝的信任,最后官至上大夫,后来被人告发诈骗,被诛杀。③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曾经梦见自己受黄发少年一臂之力,顺利登天。文帝到达梦中遇见少年的地方时遇见邓通,当时邓通头上披着一条黄巾,便认为他是梦中少年,因而宠幸邓通。景帝时被免官,收没全部财产,最后穷困潦倒而死。

译文

有的人问:“班固曾经说过,在周代君王中最为称颂的是成王和康王,汉代值得称誉的是文帝和景帝,这样的说法是否合适呢?”虞世南说:“成王和康王承袭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业绩,用周公和召公两人为相,教化的是忠实厚道的百姓,用的是先王积淀下来的仁德,所以把他的统治比喻成疾风吹动草那样也不足为过,国家治理起来很顺畅,国家太平,人民安定。到了汉高祖开辟基业,他事务繁忙,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灭亡秦朝的一些弊端仍然存在。汉文帝体恤民情,拥有宽仁之心,遵奉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清除了秦朝、项羽时酷刑暴政,重新倡导轩辕、太昊时的淳朴风气,以致刑罚闲置不用,做到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假使文帝不沉溺于新垣平的虚渺之说,不理睬邓通的梦幻之言,那么,文帝的政治,快接近王道了。至于汉景帝的统治与周康王的相比,还是有自惭形秽的地方。”

有人问:“汉武帝有杰出的才能和谋略,他可以和前代的哪位君王相比?”虞世南说:汉武帝承袭了刘姓家族六代的功绩,国家富足;同时他又有过人资质,所以能招揽英雄,驾驭豪杰。在内弘扬礼仪,在外开拓边疆,他治理国家的贡献,用兵打仗的成绩,焕然可述,比前代的秦始皇还要更胜一筹。至于武帝的骄奢、暴虐,则不及秦始皇。两个人都是功名显赫,德行不足的君王。”

原文

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之变①;汉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②。成王不疑周公;汉昭委任霍光。二主孰为先后?

魏文帝曰:“周成王体圣考之休气,禀贤妣之胎诲,周、召为保傅,吕望为太师。口能言则行人称辞,足能履则相者导仪,目厌威容之美,耳饱德义之声,所谓沈渍玄流,而沐浴清风矣。犹有咎悔,聆二叔之谤,使周公东迁,皇天赫怒,显明厥咎,然后乃悟。不亮周公之圣德,而信金縢之教言,岂不暗哉?夫汉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养惟盖主,相则桀、光,保无仁孝之质,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然而德与性成,行与礼并,在年二七,早知夙达,发燕书之诈,亮霍光之诚。岂将启金縢,信国史,而后乃悟哉?使成昭钧年而立,易世而化,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汉不独少,周不独多也。”

注释

①管、蔡四国之变:成王即位时年少,由周公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人的不满,他们制造周公想谋篡王位的谣言,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带兵征讨,三年之后平定叛乱,管叔被杀,蔡叔被囚。②燕、盖、上官逆乱:汉昭帝继位,由霍光辅政,因霍光大权独揽,与很多人结怨。燕王旦、盖长公主及左将军上官桀等图谋政变,被霍光镇压。

译文

从前周成王幼年登基为王,而国家爆发了管叔和蔡叔为首的四国叛乱;汉昭帝幼年继承王位,国家也发生了燕、盖、上官为首的背叛作乱。周成王没有怀疑过周公,汉昭帝把重任托付给霍光,这两位君王相比,谁先谁后呢?

魏文帝说:“周成王继承了他父母的优秀品格,又有周公、召公的辅佐,吕望为太师,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有司仪教他怎样说话,刚会迈步就有礼仪官教他走路的步伐和仪容表情,他的眼睛从小就看惯了威严的仪表和美丽容貌,耳朵里充满了仁义道德,可以说浸润在玄妙之流,沐浴在清风之中。尽管这样,他仍然有内疚惭愧的地方,就是轻信了管、蔡的谗言,让周公东征,平定叛乱,致使上天震怒,现出凶兆,让成王知道错误,成王因此醒悟。周成王不去详细考究周公圣明之德,却相信周公金縢书上的教诲之言,岂不是太糊涂?而汉昭帝的父亲比不上周成王的父亲周武王,其母亲也不如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教养他的只有盖长公主,辅佐他的是上官桀、霍光。保护教育他的人没有仁孝的品德,辅佐他的人也没有很高的治世才能,可谓是生于深宫大院,从妇人手中成长起来的。但是,他性情仁德,行为礼仪合乎规范,十四岁时聪明过人,发现燕王诬告书信中虚假有诈,洞察了霍光的忠诚。哪里像周成王那样,开启了金縢见了周公遗书,问了官吏之后才醒悟?如果让周成王和汉昭帝壮年执政,然后两人互换朝代、手下大臣和文化氛围,那么汉代的福祚未必就会少,而周代的福祚也未必就会那么多了。”

原文

或曰:“汉宣帝政事明察,其光武之俦欤①?”虞南曰:“汉宣帝起自闾阎②,知人疾苦,是以留心听政,擢用贤良,原其循名责实,峻法严令,盖流出于申、韩也。古语云:‘图王不成,弊犹足霸;图霸不成,弊将如何?’光武仁义,图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图霸之主也,今以相辈,恐非其俦。”

或曰:“汉元帝才艺温雅,其守文之良主乎?”虞南曰:“夫人君之才,在乎文德武功而已。文则经天纬地,词令典策;武则禁暴戢兵③,安人和众。此南面之宏图也。至于鼓瑟吹萧,和声度曲,斯乃伶官之职,岂天子之所务乎?”

注释

①俦(chóu):同类;辈。②闾阎:民间。③戢(jí):止,停止。

译文

有人问:“汉宣帝明察政事,他是不是和光武帝是一类人呢?”虞世南说:“汉宣帝从民间崛起,知道百姓疾苦,所以能留心听政务,选择贤才,但是考察他循名责实、严令峻法的作风,都是出自申不害、韩非子这些法家的主张。古语说:‘图王不成,退一步也足以称霸;图霸不成,退一步又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光武帝讲仁义道德,是图谋王道的君主;汉宣帝崇尚刑名之法,是图谋霸道的君主。现在两个相比,恐怕不是一类人。”

有人问:“汉元帝很有才华,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可以算是喜欢文艺的贤良君主吗?”虞世南说:“做君王的才华应该表现在文武功德上。文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经纬天下成就大事,善辞令,善制定典章制度;武方面的才能表现在严禁残暴,停止军事行动,安定百姓,与众人建立友好关系。这才是君王应当争取的治国的远大谋略。至于鼓瑟吹箫、应和声曲,这些是乐官要做的事情,哪里是天子应该做的事情啊?”

原文

或曰:“观伪新王莽①,谦恭礼让,岂非一代之名士乎?至作相居尊,骄淫暴虐,何先后相背甚乎?”虞南曰:“王莽天姿惨酷,诈伪人也。未达之前,徇名求誉;得志之后,矜能傲物。饬情既尽,而本质存焉。愎谏自高,卒不改悟,海内冤酷,为光武之驱除焉。”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温熙的后院

    温熙的后院

    温熙,土著女一枚,嫁于当年某年新科探花郎林晋。成亲五年多,附带穿越人士庶长女一名,重生人士妾氏一名。故事始于老公撞死了人……而那被撞死的,偏偏是她青梅竹马的玩伴。只是,从那日起,她发现,自己老公也不正常了……温熙道:“我的后院,我做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末世之种田好难

    末世之种田好难

    这是一个科技拯救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不知道男主是拯救世界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女主,还是拯救女主的过程中顺便拯救了世界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女主拯救了世界而她一直不知道的故事。
  •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每个人都有斩不断的红尘往事,仙、魔、妖、人、鬼,都走在一条苍凉的不归路上。不过据说世间有一间神奇的红尘客栈,客栈中有一位神秘的老板娘,她会给所有人一杯了红尘,这杯酒能够真的了结一切宿命轮回,不过,喝下这杯酒前,你愿不愿意最后讲一遍你的故事?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命定

    命定

    《命定》描写的是藏族军人参加远征军,与汉族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充满浓郁的康巴风情和藏传佛教习俗的背景之下,两个康巴汉子在命运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了抗战前线。这两个令人赞叹的康巴汉子,用自己朴实平凡的行为,告知了世人关于信仰、生命、爱情、友情、亲情的真谛所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误认亲爹:异能儿子灵医娘

    误认亲爹:异能儿子灵医娘

    世上还有比她更倒霉的人吗?走路摔进都市陷阱,醒来身处古代枯井。穿越就要替人临盆,孩子他爹不见踪影。生完拉去祭祖沉潭,幸得宝宝拥有异能,关键时刻救娘性命。她的娃,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不是一条小青龙?传说她夫不详,水性杨花被人唾骂!传说他父不详,却天生拥有强大力量!救了娘,烧了房,带我娘亲去找夫郎!
  • 剩女相亲保卫战

    剩女相亲保卫战

    为了保证恋爱质量和个人隐私,她在父母的建议下,毅然启用了沉睡已久的“接头暗号”。一个代号为“气昂”的当代美女小白领开始了自己的相亲保卫战……经过几年的坎坷经历和遭遇,面对重重陷阱和伤害,她决定正式寻求婚姻幸福前,制定一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软刀子方案,她还笑称这次行动代号为“带刺的玫瑰”!相继接触了多位相亲对象后,不得不周旋在众多男性之间,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点小小的失误,但是保密工作却做得滴水不漏。经过严格筛选和对比,她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接头暗号“相见时难别亦难V千里姻缘一线牵
  • 不灭战魂

    不灭战魂

    一次奇遇后,废材叶东获得《惊天战诀》。从此后,战魂不灭!敌人必灭!美人必泡!友人必帮!奇遇不断!彪悍到底!成为战天大陆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