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00000048

第48章 杂说(3)

译文

乐羊被任命为魏国大将,率军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此时在中山国。中山国君把他的儿子煮了,把肉做成羹汤,送给乐羊,乐羊毫不犹豫全吃光了。魏文侯知道后说:“乐羊为了我的缘故,才吃自己儿子的肉。”而堵师赞却说:“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吃的人,又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乐羊灭掉中山国后,魏文侯虽然重赏了他,却也怀疑他内心残暴。

原文

《淮南子》曰:“亲母为其子扢秃①,出血至耳,见者以为爱子之至也。使在于继母,则过者以为悷也。事之情一也,所从观者异耳。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抔则。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者,所自窥之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②?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故有忠而见疑者,不可不察。

注释

①扢(xī)秃:按摩突起的头疮。②庸讵(jù):何以,怎么。

译文

《淮南子》说:“亲生母亲为自己儿子治头疮,血流到耳朵上,看见的人都说这是疼爱儿子到极点了。如果是后母为前妻生的儿子治头疮,血也流到耳朵上,就会有人责备太残虐了。同样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城上往城下看,往往把牛看成是羊,把羊看成是小猪。这是由于站得太高的缘故。在圆形的盘子里放上水当做镜子,然后去照自己的面影,是圆脸;捧水相照则不圆。自己的面型并无改变,而影像却时而圆,时而不圆,这是因为照的方式不同。”现在,我想修养完善自己的品德来待人接物,可怎么能知道世上的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我呢?所以才明白,天下的是与非本来没有标准。世上的人实际上是各有其是非标准的,符合自己的标准就是对的,不符合就是错的。如今我要选择对的一面立身行事,去掉错的那一面,可是不知道世上所说的对与错,到底是哪个标准呢?正是由于世间的事如此错综复杂,所以才会有忠心耿耿却被怀疑的情况出现。这个道理,不可不仔细分析考察。

小结:诋毁和赞誉、是与非向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君不见,汉高祖那样的雄才伟略还因为听信他人的话对陈平忽冷忽热,乐羊的义举还被魏文侯猜忌。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不利于己的人和事则可能被猜忌,有利于己的便被认为是忠信的。

用无用第二十五

有用与无用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有时候被认为有用的东西,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变得多余,而一些被认为无用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则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原文

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然张一目之罗,终不能得鸟矣。鸟所以能远飞者,六翮之力也①。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能远矣。”以是推之,无用之为用也大矣。故惠子谓庄子曰②:“子言无用矣。”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削足而垫之至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昔陈平智有余而见疑,周勃质朴忠而见信。夫仁义不足相怀,则智者以有余见疑,而朴者以不足取信矣。汉征处士樊英、杨厚③,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他异。李固、朱穆以为处士纯盗虚名④,无益于用。然而后进希之以成器,世主礼之以得众。原其无用,亦所以为用也。而惑者忽不践之地,赊无用之功,至乃诮讪远术,贱斥国华,不亦过乎?

注释

①翮(hé):羽根。②惠子:战国时宋国人,曾任魏国相,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③樊英、杨厚:都是汉朝隐居的贤士。④李固、朱穆:都是东汉时期大臣。

译文

古人说:“捕获鸟的,只是罗网上的一个网孔。然而只有一个网孔的网,是永远捕不到鸟的。鸟之所以飞得远,是靠翅膀上六根粗硬的羽根的力量。但是如果只有羽根而无其它的羽毛的辅助,是飞不远的。”以此推论,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有很大作用的。所以当惠子对庄子说“你的学问都是无用的空话”时,庄子说:“明白无用的道理,才能谈论有用无用的问题。天地不是不广大辽阔,可是人们占用其间的面积,不过能容下双脚就可以了。然而假如从脚下把看似无用的土都铲削掉,直到黄泉路,那仅可容下双脚的地面还有用吗?”惠子说:“没用了。”庄子说:“那么,由此可见无用就是有用。这个道理不是很明白吗?”从前陈平由于智谋过多而被刘邦疑忌,可是周勃因质朴却被认为忠诚而受到信任。在仁义不足以使人们彼此信任的时候,聪明的人因智谋有余而被疑忌,愚笨的人却因智谋不足取得信任。东汉时,征召隐士樊英、杨厚入朝做官,朝廷盼他们俩就像盼神明一样,可是他们到了朝堂上后,却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固、朱穆认为这种隐士纯属欺世盗名,对国家一无用处。然而随后慕名而来的都以这两位隐士为榜样,使皇帝网罗了更多的人才。研究起来,无用就是有用。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容易忽略足下的无用之地,轻视无用之物的特殊作用,甚至于讥笑、远离正统道术,贬斥学识很高的隐士,不是太过分了吗?

小结:用与无用是相对而言的,两者是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一个人没有什么才华,胜任不了一个高科技的工作,看起来是个无用的人,但是他品德高尚,人们愿意和他一起做事,这样,他就可以笼络很多人才,帮助他成就事业,这时一个无用的人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能用片面、孤立、静止的眼光,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去看待问题,也许换个角度去观察,就会变废为宝,化平凡为奇迹。

恩生怨第二十六

因为关系亲密,反倒滋生怨恨。这是让人感觉不符合道理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却屡见不鲜。原因何在呢?

原文

《传》称谚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是知凡怨者,不怨于所疏,必怨于亲密。何以明之?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高子曰:“怨乎。”孟子曰:“固哉,夫高叟之为诗也!有越人于此,开弓而射我,我则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兄弟开弓而射我,我则泣涕而道之,无他,戚之也。然而《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

晋使韩简子视秦师①,云:“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不报,所以来也。”

杜邺说王音曰②:“邺闻人情,恩深者,其养谨;爱至者,其求谨。夫戚而不见异,亲而不见殊,孰能无怨?此《棠棣》、《角弓》之所作也。”由此观之,故知怨也者,亲之也;恩也者,怨之所生也。不可不察。

注释

①韩简子:即韩简。名不信,春秋时晋国国大夫。②杜邺:字子夏,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人。汉武帝时为凉州刺史。王音:西汉时大臣,官至车骑将军、淮阴侯。

译文

《左传》上引用了一句谚语说:“不该怨恨的,不要怨恨。可是我却止不住要怨恨。”由此可知,凡是有怨恨的人,不是怨恨他所疏远的人,就是一定怨恨他所亲近的人。怎么证明这句话的真实性呢?高子说:“《诗经·小弁》一诗是小人作的。”孟子说:“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子说:“该诗充满怨恨情绪。”孟子说:“真是太死板了,高老夫子您竟是这样来研究《诗经》的。假如有一个越国人在这里,弯弓射我,我可以一边说笑一边谈论这件事,这没有别的缘故,只因我和他素不相识。可是假如是我的兄弟用箭射我,我就会哭着诉说这件事,这也没别的原因,只为他和我是亲人。然而《小弁》这首诗里的怨恨情绪,正是热爱亲人的流露,热爱亲人,这是仁啊。”

秦、晋之战,晋国派韩简子考察秦国军容。韩简子说:“秦军在人数上少于我军,可斗志却比我们多一倍。”晋公问:“这是为什么?”韩简子回答说:“晋国国君出外流亡时,得到了秦国的资助;回国受到秦国的护送;发生饥荒时,又得到秦国的粮食救助,三次受人家的恩惠却不报答,所以秦军才来攻打我们。”

杜邺游说王音说:“我听说人之常情是,对恩情深的,其供养反而少;对最亲爱的人,要求也少。关系亲近却显不出与关系疏远的人有何不同,怎么能没有怨气呢?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棠棣》、《角弓》二诗的缘故。那是写兄弟之间彼此怨恨的。”由此即可明白,关系亲近的人之间会生怨恨。所以说,恩情恰恰是产生怨恨的根本,这道理不可不仔细体会。

小结:因为有恩情所以产生怨恨,看似不通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也是在情理之中。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别人给了你帮助,这是对你有恩情,但假如你对别人的好意熟视无睹,对方得不到你的响应,内心就失去了平衡,能不伤心吗?如果这样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怨气就日积月累;如果你此时又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那么怨恨就可能爆发了。而彼此生疏的人,相互之间没有恩情瓜葛,自然内心的感受不深。其实怨气伤人伤己,在人际交往中,切不可总是斤斤计较。只有心胸宽广,能和他人有效地沟通,才会利人利己,人生大道才会越走越宽。

诡顺第二十七

诡就是带有欺骗性,顺就是顺服。诡顺,总结起来就是假意顺从。归顺的人,是真心效命还是假意逢迎,作为君主不得不认真考虑、仔细分析。

原文

赵子曰:夫云雷世屯,瞻鸟未定,当此时也,在君为君,委质事人,各为其主用职耳。故高祖赏季布之罪,晋文嘉寺人之过①,虽前窘,莫之怨也,可谓通于大体矣。

昔晋文公初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及反国②,吕、郄畏逼③,将焚公宫而杀之。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汝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汝为惠公来,求杀余,命汝三宿,汝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惟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惟刑臣。”公见之,以难告,得免吕、郄之难。

注释

①寺人:官名。亦作侍人。指在宫中侍御的宦官。②反:通返。③吕、郄:即吕甥、郄芮。都是晋惠公的臣子。

译文

赵蕤说:阴云密布,雷电激荡,世界一片混沌,领头鸟还没有确定,在这个时候,在哪位帝王属下,就为哪位帝王服务,用自己的生命作抵押,各为自己的君主尽职尽责。所以汉高祖赏识原为项羽部将的季布,并赦免了他的罪过,晋文公重耳能够嘉奖曾经宦官披的过错,尽管过去遭受过他们的侮辱,也不怨恨他们。这可以说他们都是明白这个大道理的人。

过去,晋文公重耳刚刚从晋国逃出来,他父亲晋献公命令宦官披前往蒲城攻击他,结果披斩断了重耳的一只衣袖。待到重耳结束流亡生活,返回晋国成为晋国国王的时候,吕甥、郄芮等晋惠公的旧臣,怕重耳报复他们,谋划焚毁重耳居住的宫室除掉重耳。宦官披得知这一阴谋后,请求重耳接见他,晋文公派人斥责他说:“蒲城一战,献公命令你一夜之后赶到,你当即便到了。这之后,我和狄国的国君在渭水边打猎,你又向惠公请求来杀我,惠公命令你三夜之后赶到,你第二夜就赶到了。虽然有国君的命令,可是你为什么那么急迫地要杀我呢?”宦官披回答说:“我原以为,你这次返国,对当前的情况已经很明白了。如果还未弄明白情况,就仍会遇到危险,执行国君的命令,是不能怀有二心的,这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准则。除掉国君所痛恨仇视的人,就要尽力而为,至于对方是蒲城人还是狄国人,那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如今,您登上了国君的宝座了,难道就没有像先君一样有像蒲、狄那样痛恨仇视的人了吗?齐桓公把管仲曾为公子纠效力而射中他衣带钩的仇恨都能搁置一边,不再提起,反而任用管仲为相国,如果您采取和齐桓公相反的做法,又何劳您派人责骂我呢?要逃走的人太多了,岂止我这受过宫刑的小臣。”晋文公便接见了他,宦官披把吕甥、郄芮即将发难的事告诉晋文公,使晋文公避免了这场灾难。

原文

陈轸与张仪俱事秦惠王,惠王皆重之。二人争宠,仪恶轸于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善于秦而善于轸,轸为楚厚,为秦薄也。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之?”王乃召轸而问之,轸曰:“臣愿之楚。臣出,必故之楚①,且明臣为楚与不也。昔楚有两妻者,王闻之乎?”王曰:“弗闻。”轸曰:“楚有两妻者,人挑其长者②,长者骂之;挑其少者,少者复挑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为挑者曰:‘为汝娶少者乎,长者乎?’挑者曰:‘娶长者。’客曰:‘长者骂汝,少者挑汝,汝何故娶长者?’挑者曰:‘居人之所,则欲其挑我;为我之妻,则欲其骂人。’今楚王明主,昭阳贤相,使轸为臣,常以国情输楚,楚王将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臣何故之楚?臣出必故之楚,足以明臣为楚与不也。”轸出,仪入问王曰:“轸果欲之楚不?”王曰:“然。”仪曰:“轸不为楚,楚王何为欲之?”王复以仪言谓轸,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行道之人尽知之矣。子胥忠于君,而天下皆争以为臣;曾参、孝己爱于亲,而天下皆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必善妇也。今轸若不忠于君,楚亦何以为臣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将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厚待之。惠王终相张仪,轸遂奔楚。

注释

①故之楚:仍然是原来的楚国。②挑:挑逗,勾引。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枭雄割据,逐鹿中原,天下谁主?
  • 觅仙

    觅仙

    渺渺觅仙路,悠悠问道心。一个既不是废材也不是天才的追梦少年,和一面铜镜一起来到异界,开始他奇遇不断、荡气回肠的觅仙之路。
  • 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书是经理人必备系统丛书之一,从管理概论、管理职能、管理创新以及管理法则与实践四方面,比较客观地讲述了经理人管理工作的本质,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网游之重生剑神

    网游之重生剑神

    自从重生之后,丁强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要怎么才算活的精彩呢?财富?美女?地位?抑或是其他?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直到很久以后,蓦然回首,丁强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尽在手中。在那一刻,他才突然明白,原来,他就好像黑暗中的萤火虫那样……那样鲜明、那样出众,那风骚的走位,那淫荡的技术,那神乎其技的操作,让他想不强大都难!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逆天七界行

    逆天七界行

    有一种执着叫做信念,有一种信念叫做逆天。平凡的地球少年任千寻,一次意外觉醒天赋神通,从此走上修者的道路,被灭满门后,领悟逆天的真意,带着复活亲人的信念,逆天而行,喋血七界,人界,灵界,仙界,神界,圣界,虚无界,至高界。站在巅峰,终成万物之主,掌控万物,无所不能,最后复活亲人。
  • 销魂夜之默契情人

    销魂夜之默契情人

    他们是最默契的床伴,在一起整整四年他们共有无数个唯美的销魂夜他一直以为终有一天他会和她结婚,却没有想到一夕之间所有的一切全都破碎她离开了他,去寻找她梦想中的欢乐园他恨她,却在不知不觉中依然爱她爱得那么深他越是恨她,她就越不在乎她从没后悔成为他的床伴,但却拒绝用心去爱他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女人她怕再受到伤害当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仇恨掩盖了一切、、、、、、、随心作品交流新群号:60031218敲砖石:随心作品中任何一个角色名字.《尝欢掠爱》已经完结!〈销魂夜之冷心情人〉新文《剜心》正式开坑,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欢迎亲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心的新文!
  • 离婚硝烟

    离婚硝烟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一面镜子,照清楚在里面的两个人。有人想逃,而有人则拼命挽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核能:威力惊人的能量(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核能:威力惊人的能量(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核能:威力惊人的能量》这本书带领读者了解核能的惊人威力。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