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00000039

第39章 权议(3)

韩信平定齐国旧地后,被封为齐王。项羽非常恐慌,就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让韩信和汉王、项王三分天下,韩信没有答应。武涉走了以后,齐国人蒯通也知道目前天下大势,掌握在韩信手中,想要用一个特殊的计谋来感动他,于是就扮作观相的人来劝说韩信,他说道:“在下曾经学过相人之术,懂得相法。”韩信问:“先生看相的本领怎样?”蒯通回答说:“一个人贵或贱,关键看骨骼的表象;忧或喜,关键看人的气色;成与败,在于看他的性情对事情有无决断力。用这三个条件为标准来看相,保证万无一失。”韩信说:“先生请相相我的命运究竟如何?”蒯通回答说:“请屏退左右!”韩信说:“身边的人都退下吧!”蒯通说:“从您的面相看来,您将来最高不过封侯,而且还会遭遇危险;从您的脊背看来,将军真是贵不可言。”韩信问:“这怎么讲?”

蒯通说:“当初天下的英雄豪杰们,刚开始发动抗秦时,英雄豪杰竖起大旗,登高一呼,天下的有志之士,全都聚拢过来,多得云兴雾涌,鳞次栉比,快得像火乱飞,风疾起。在那段时间里,大家所忧虑的,是如何消灭暴秦罢了。而现在的情况是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双方在争夺天下,使得天下那些无辜的老百姓,死伤遍野,父死子亡,尸骨抛弃在荒野,不计其数。楚国人从彭城高举义旗,到处战斗,攻无不克,以致把汉王围困在荥阳,乘军事上的得利,席卷大部分土地,使得天下震惊,然而他的军队在京师与索邑二地之间,无法动弹,阻于西部山区而不能向前推进,至今已经三年了。汉正率领了几十万部队,占领了巩县和洛阳,仗着山区和河谷的险要地形,来抵抗楚兵,虽然一天战斗好几次,取得不到方寸之地,常常打败仗,无法挽救,以至有荥阳之败仗,成皋的伤亡。最后败逃到宛城和叶县之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智的一方无所用其智,勇的一方无所乘其勇的困境。至于乘胜的锐气,被山区的险隘所拦阻;而守险的一方,内部又粮食空虚,老百姓因为长期陷于战争,精疲力尽,满脸怨色,日夜盼望战争早日停止,但却仍然无所归依。照我的估计,在这种情势下,如果不是天下最贤圣的人,就一定无法平息这场灾祸。如今,刘邦、项羽两王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上。您如果替汉王出力,汉王就会胜利;如果帮助楚王,那么楚王就会胜利。我现在甘愿披肝沥胆,以诚相告,献上我的不成熟计策,可是唯恐您不能采纳。如能采纳我的意见,最好保持中立,不帮助任何一方去消灭对方,让他们都存在下去,这样便可以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力的形势,在这样形势下,谁都不敢先动手。以您的聪明才智,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占领着强大的齐国,联合燕国和赵国,再出兵去收复楚、汉这两处兵力不足的地方,牵制着他们的后方,顺着百姓们意愿,出兵向西,去为百姓们请命。阻止楚、汉的争斗,那天下百姓对您的反应,就像风、回声一样群起响应您,到了那个时候,谁敢不听从您的指挥?您可以把大国的地盘减缩,把强国的势力分割成弱国,将土地分封给众多的诸侯,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各个诸侯国都建立起来后,天下诸侯就没有不顺从您的,并且还会感激您对他们的恩德,齐国旧地据有肥沃的土地,拥有胶河、泅水地方,您用恩德来安抚诸侯,对他们礼让谦虚,那么诸侯们,一定争相来到您的齐国朝拜您。您大概听说过:‘天赐给您东西不接受,反会受到上天的责备;时机来了您不去实行,反会受到灾难。’请您好好地考虑这件事。”

原文

韩信曰:“汉王遇我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①,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奉项婴头鼠窜,归于汉王。汉王借兵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然而卒相擒者,何也?患生于多欲,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谚曰:‘野兽尽而猎狗烹,敌国破而谋臣亡。’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也;忠臣言之,则不过大夫种之于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愿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②;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③,西向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载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以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注释

①常山王、成安君:即张耳和陈馀。②夏说:陈馀部将。③龙且(jū):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猛将。

译文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把他的车给我乘坐,把他自己的衣服让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我听古人说,乘过别人车子的人,要替别人分担患难;穿别人的衣服的人,也该给别人分担忧虑;吃别人食物的人,就得为人家卖命,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违背道义呢?”蒯通说道:“您自以为和汉王友情很深,想要帮助他建立万世功业,我私下认为您错了。想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还是普通百姓的时候,关系像生死兄弟一样,后来因为张黡、陈泽事件,两人就结下了仇怨。后来常山王捧着项王使者项婴的头逃走,投汉王麾下,汉王就借了他的部队,向东进军,在泜水南岸,杀掉了成安君,使成安君身首异处。这样的交情,终于被天下人所耻笑。这两个人的交往,可以说是天下最深厚的了,然而到头来终究是相互擒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祸患产生于贪欲,贪心不足,人心变幻莫测。现在您要用忠信之道来和汉王交往,势必不可能比陈馀、张耳二人的相交更深厚牢固吧,而您和汉王之间的事情,恐怕要比陈泽、张原事件重大得多。所以我认为,您过分相信刘邦不会加害到您,这也是错误的。以前大夫文种和范蠡把危亡边缘的越国保存了下来,使勾践重新称霸于诸侯,结果等到功成名就,一个被杀,一个逃亡。有句谚语说得好:‘野兽已经被捕捉完接着就会烹食猎狗的肉,敌国已经攻破,那么谋臣就会被杀。’您和汉王以朋友的情感而论,那就不如张耳和陈馀之间的深厚;以忠臣标准来说,最多也不过像大夫文种对于勾践。这二人的教训是值得我们自己借鉴的,希望大王您能慎重考虑这件事。而且臣听说勇猛、谋略使得主人震惊时,那就有生命的危险,功劳、业绩超过人天下所有的人,那就达到了顶点,无法赏赐了。现在请让我说一下大王的攻略吧:您渡过西河,俘掳魏王豹,生擒夏说,带着士兵通过井陉,杀了成安君陈馀,攻占了赵国,威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向南捣毁了楚军二十万,又向东杀了楚大将龙且,西向汉王报捷,这样的功绩天下无人匹敌,而且谋略也再没有—个人能够超过您了。现在您有震动主子的威势,拥有无法赏赐的功劳;您去归附楚国,楚人不会信赖您;去帮助汉国,汉人又怕您,您想要持着这样的情势往哪儿去呢?至于从情势上看,您毕竟还居在人臣的地位,但您却有使君主感到压迫的威势,您的声誉已经天人下第一,我真为您感到危险。”韩信谢绝了他的好意说:“先生请您别说了,让我考虑考虑吧!”

原文

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①,阙卿相之位。故智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不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虿之致螫②;骐骥之踟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③,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沉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不再来,愿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背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王终不夺我齐,遂谢蒯生。蒯生曰:“夫迫于苛细者,不可与图大事;拘于臣虏者,固无君王之意。”说不听,因去,佯狂为巫。

注释

①儋(dān)石:古代一石为石,二石为儋。②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③孟贲(bēn):战国时齐国人,著名勇士。

译文

几天以后,蒯通又劝说韩信说:“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人才能预测事件的发展征兆;遇事能反复考虑,才能把握成功的关键。采用了错误的意见,或做了错误的决定却能够长久安全实在是少见的事。一个人如果听取别人意见,并基本判断正确的人,旁人的闲言碎语就无法扰乱他;筹措计划不会本末倒置,相反能轻重得宜的人,定是个胸有成竹的人,旁人的花言巧语是无法去搅乱他的方寸。如果一个人随遇而安,心甘情愿作人家的奴仆杂役,就会失去做君王的机会了;留恋满足于有限的俸禄,就会失掉为卿相的职位。所以,智慧的举动应该是当机立断,怀疑犹豫是做事的祸害。拘泥在鸡毛蒜皮的小事,精打细算,就遗忘了天下大事。如果有智慧,并足以预知事情的变化,却因为决心不够,迟迟不能行动,这是导致一切事情失败的根源。所以,猛虎拥有利爪,但因迟疑不用反被擒获,还不如小小的蜂蝎,能以毒刺刺伤人;千里马踌躇不前,反不如劣马能够稳步前进;虽然勇猛如大力士孟贲,如果犹疑不前,倒不如一个平常的人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即使有舜、禹一般的智慧,但却闭口一语不发,还不如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打手势的作用。功业,是不容易取得但却很容易失败;时机,是很难遇到又很容易错过的。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来,希望你仔细考虑。”韩信犹疑不定,不忍心反叛汉王,又自认为自己有卓越的功勋,汉王终究不会夺去他的齐王地位的,于是谢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说:“凡是拘泥于苛碎事情的人,不可以和他谋划大事情;凡是局限于给别人做臣子或奴仆的,本来就没有当帝王的心愿啊。”蒯通看到劝说不被韩信采纳,就离开了,因为怕被人发觉招来杀身之祸,就假装癫狂,做了巫师。

原文

吴王濞以子故不朝,及削地书至,于是乃使中大夫应高胶西王①,无文书,口报曰:“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欢心。”王曰:“何以教之?”高曰:“今者主上兴于奸雄,饰子邪臣,好小善,听诡贼,擅变更律令,侵夺诸侯之地,征求滋多,诛罚良善,日以益甚。语有之曰:‘舐糠及米’。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恐不得安肆矣。吴王身有内病,不能朝请二十余年,常患见疑,无以自白。今胁肩累足②,犹惧不见释。窃闻大王以爵事有适,所闻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得削地而已。”王曰:“然,有之。子将奈何?”

高曰:“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今吴王自以为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害于天下,抑亦可乎?”王矍然骇曰:“寡人何敢如是!今主虽急,固有死耳,安得勿戴?”高曰:“御史大夫晁错荧惑天子,侵夺诸侯,蔽忠塞贤,朝廷疾怨,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彗星夕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起也。故吴王内欲以晁错为讨,外随大王后车,彷徉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天下莫敢不服。大王诚幸而许之一言,则吴王帅楚王,略函谷关,守荥阳、敖仓之粟,距汉兵,治次舍,待大王。大王有幸而临之,则天下可并,两主分割,不亦可乎?”王曰:“善。”七国皆反,兵败伏诛。

注释

①(tiǎo):指引诱,诱惑。②胁肩累足:指耸起肩膀,两足相叠,不敢正立,表示敬畏。

译文

吴王刘濞因为儿子吴太被皇太子杀害的缘故,称病不上朝。等到汉王朝削减吴国土地的削地书到达,于是吴王就派中大夫应高去诱惑胶西王刘印。没有文书通知,只用口头报告说:“我们的吴王不才,他有以前的忧虑,不敢离开本国到外地去,因此派我来告知他内心事情。”胶西王问:“有何指教?”应高说:“现在皇上被奸臣所迷惑,贪图小利,听信谗邪小人的话,擅自改变法令,侵夺诸侯的土地,横征暴敛愈越来越多,诛杀处罚善良的人也一天比一天更严重。有句俗话说:‘吃了糠皮,就会吃到米粒。’吴国与胶西是有名的诸侯国,同时被审察,以后恐怕不得安宁了。吴王有心病,不能上朝请安已有20多年,曾担心被猜疑,没有办法陈说事情的真相,即使现在缩起脖子,叠起双脚,向朝廷请罪、卑躬屈膝,还是恐怕不被谅解。我听说大王您因为卖官爵的事而有罪,又听说诸侯被削夺封地,其罪不至于卖爵那么大,大王此事恐怕不仅削地就可以结束的。”胶西王说:“是的,确有此事,那么您说该怎么办呢?”

应高说:“有相同憎恶的互相帮助,兴趣相同的互相团结,处境相同应该彼此成全,欲望相同的互相趋近,利益相同的同生共死。现在吴王认为与大王有同样的忧患,希望借着时机,顺着事理,甘愿牺牲自己,为天下除去祸害,您想这样可以吗?”胶西王很恐慌地说:“本人怎敢如此呢?现在皇上虽然逼得很急,本来只有一死了,怎么可以不去拥戴了呢?”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一直迷惑皇上,侵夺诸侯的土地,堵塞忠良效命朝廷的道路,朝廷大臣都很痛恨,诸侯也都有背叛的意思,人事已到了非爆发不可的程度。现在彗星出现,虫灾不断发生,这是万世当中唯一的好机会,而且忧愁劳苦的时候是圣人产生之时。所以吴王想对内以讨伐晁错为由,在外愿追随大王战车之后,走遍天下,所到之地则都投降,所指之地,则都被攻克,天下的人没有敢不顺从的。大王若真能答应,那么吴王就率领楚王攻下函谷关,守住荥阳、敖仓的粮食,抗拒汉兵。修治军队驻扎的房舍,以等待大王的到来。大王如果有幸能够到来,那么天下就可以统一,两个君主来分割天下,这不是很好吗?”胶西王说:“好。”于是吴、楚、赵、胶西、济南、淄川、胶东这七国的诸侯王起兵反叛,结果失败被杀。

原文

淮南王安怨望厉王死,欲谋叛逆,未有因也。及削地之后,其为谋益甚。与左吴等日夜按舆地图①,部署兵所从入。召伍被与谋,被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亡国之言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子胥曰:‘臣今见麋鹿游于姑苏之台。’臣今亦见宫中生荆棘,雾露沾衣也。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万全。昔文王一动,而功显于世,列为三代,此所谓因天心以化者也。故海内不期而随。此千岁之可见者。夫百年之秦,近世之吴、楚,亦足以喻国家之存亡矣。臣不敢避子胥之诛,愿大王无为吴王之听。

同类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热门推荐
  • 恶女当道之废材要逆天

    恶女当道之废材要逆天

    “既然这个世界上做好人没有好报,那我就做恶人,将你们这些披着人皮的鬼刀刀斩尽,刃刃诛绝!”乐正珏,乐正家三小姐,天下闻名的超级修炼废材,十岁那年莫名成为了口不能言的哑巴,被人唾弃。唯一疼爱她的兄长为了救她,生生被人打断双腿,成为废人死去!她只以为自己是天煞孤星,然而一朝国破,兵临城下,才知道一切的真相:看似善解人意的继母一把药粉使她变成了哑巴;心心念念的未婚夫早已与她的姐姐成就好事;宛如白莲仙女般的天才姐姐之所以接近她,只为了从她手中抢走母亲留下的遗物……而在城破的那一日,她那亲手杀死自己发妻的父亲为保天才姐姐的性命,更是将她作为替死鬼送到魔王的身旁!那一刻,看透了一切的她毅然决然,从城头上一跃而下!再睁开眼时,却身怀异宝回到了还未失去声音的当年,不仅废柴体质不再,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令整个大陆瞩目的超级修炼天才!既然上天又给了她一次机会,那么她定然要那些夺走了她对这个世间信任的混蛋们,尝尝“恶”的滋味!习得《太古遗音》,驭万兽、统三军、成仙丹,翻掌为云,覆手为雨,恶女还魂,誓要将这世间搅得地覆天翻!只是人有失手马有漏蹄,她不过“一时心软”留下了某个鬼祟“敌国探子”的性命,却从此结下了再也剪不断的孽缘……【本文1V1宠文,女主腹黑且心狠手辣,男主凶残且阴险狡诈,强强联合身心干净,无虐无小三无误会】----------------------精彩抢先看:【一】“我劝你还是认输下台吧,省的到时候丢人现眼。谁不知道你乐正珏是天木大陆第一的废柴啊。”男子轻摇折扇看着对面的少女,“我堂堂一个四律角师都不需要施展音力……”话音未落,男子已经被一脚踹飞到了台下。少女抖了抖衣服,看都懒得看台下一眼:“百花天音派什么时候成了废物收容所,连这样的垃圾也收入门下?看来,百花天音派也不会长久了。”【三】“主子,主子,珏姑娘把您的二弟给揍断了十三根肋骨!”某男端起茶盏神情冷漠:“自作自受。”“主子,主子,珏姑娘把皇宫里的珍藏全都顺走了,连皇后娘娘的耳环也没放过,现场还留下了您的名字!”某男抬起眼睛面无表情:“谅他们也不敢来找本王算账。”“主子,主子,珏姑娘在咱府里设下了大大小小一百零八个陷阱,已经有几十个人中招受伤了!”某男挥挥手一脸不耐烦:“正好锻炼一下你们的身手。”“主子,主子,珏姑娘带着她的契约兽跑了,还留下一张纸条说她去仙界找美男……”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本书收录鲁迅的作品包括:呐喊、彷徨、华盖集、坟、且介亭杂文、野草、朝花夕拾等。
  •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新课标必读丛书)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新课标必读丛书)

    诗词,是指主要以近体涛和律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琴瑟

    琴瑟

    一对在城市中打工的夫妇,尽管小说也写了他们在城市中生活的不易,围绕着一日三餐、夫妻二人各种生活而来,萦绕着驳杂的烟气,湿气和人气。但这些还只是背景,小说重心在于写妻子的一次精神出轨,她看见城市中成功的男子引起了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并显诸梦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