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00000030

第30章 霸纪中(3)

张仪说楚怀王曰:“秦地半天下,兵乱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有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乐,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矣。且夫为纵者,无以异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兵河东、成皋,韩必入臣,则梁亦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攻其北,社稷安得无危?臣闻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而下,至楚三千余里。舫舟载卒①,一载五千人,日行三百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拒扞关矣②。扞关警,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也。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为大王患也。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臣闻功大者易危,而人弊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臣窃为大王危之。凡天下而信约纵亲相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也。苏秦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齐,破齐而分其地。乃佯为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亦明矣。今秦与楚接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楚王乃与秦亲。

注释

①舫舟:并合两艘小船来载人。也作“方舟”。②扞关:是古代蜀、楚通道上的名关险隘。

译文

张仪游说楚怀王:“秦国土地广博,占有天下之半;武力强大,足可以和四国的兵力相匹敌,被山带水,四境有险山阻为屏障,国防巩固如铁壁铜墙。还有战士百余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秦国不出兵则已,一旦出兵,如卷席那样轻而易举夺取常山的险隘,这样,就折断了天下的脊梁,控制了诸侯要害之地,天下后来臣服的人必然遭到灭亡。再说,倡导合纵联盟的人,无异于驱逐群羊去进攻猛虎,弱羊斗不过猛虎,这是很明显的,现在大王不与猛虎友好,却与群羊为伍,我认为大王的决策出错了。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则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彼此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和秦国联合,秦国出兵进攻,占据宜阳,韩国和北方诸侯国的道路就被切断,进而出兵河东,占领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国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我曾听,兵力不强,切勿挑战;粮食不足,切勿持久。秦国西有巴蜀之地,用船运粮食,自汶山起锚,顺长江而下,到楚都有三千多里。并船运兵,一舫载五千人,一日行三百里,里数虽多,却不费车马之劳,不到十天,就抵达扞关,扞关边境必然惊慌,自此以东,全城只有防守的能力。那么黔中、巫郡就不是大王您的了。秦国又出兵武关,向南进攻,则楚国向北的交通被隔断,秦国攻楚,三月之内形势就将十分紧张,而楚国等待诸侯的援军,要在半年之后,这无济于事,等待弱国的救援,却忘记了强秦的祸患,这就是我为大王所担心的。

“再说,大王曾与吴国交战,五战三胜,您的兵卒已经损耗殆尽了,如果再编练新兵,远守新获得的城池,百姓就深受其苦。我听说功劳大的人容易遭到危险;人民疲惫穷困,则易埋怨君王。您现在固守容易陷入危险境地的功业,而违反强秦的意愿,我暗自为大王担心。在诸侯中坚持联盟,巩固各国国防的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但他暗地里与燕王谋划,讨伐齐国,瓜分齐国。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到齐国。齐王接受了他,并又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愤怒,便车裂了苏秦。靠着一个诳骗欺诈,反覆无常的苏秦,想要图谋天下,统一诸侯,不可能成功,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秦国和楚国相邻,根据地理形势,本来是睦邻友好国家。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我请求让秦太子到出国来做人质,楚太子去秦国做人质,请大王允许秦国进献美女服侍您,并献给大王万户人家的城池做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略,如果真这样的话,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楚王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原文

张仪如韩,说韩宣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地方不过九百里,无二年之食料。大王之卒,悉举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今秦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跔科头①,贯颐奋戟者,不可胜数。山东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②,左挈人头,右挟生虏。秦逐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轻重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③。诸侯不料地之弱,食之寡,而听纵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诖误其主④,无过此者。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地,东取成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有也。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故为大王计,莫如为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势然也。今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宣王听之。

注释

①跿跔(tújū)科头:跿跔,腾跳踊跃。科头,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②捐甲徒裼(xī):脱掉铠甲,光着上身。③乌获:战国时大力士,秦国人。后用作力士的泛称。④诖(ɡuà):欺蒙牵连他人犯罪。

译文

张仪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地势险要,百姓多居山地,出产的粮食,不是麦子就是豆子。土地方圆不到九百里,囤积的粮不够国家支持两年的。大王的士卒,全部算上也不过三十万,这其中还包括烧火做饭、养马、做杂役的,而秦国有战士百余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勇猛战士,不带盔帽、弯弓、持戟,踊跃冲锋,奋不顾身的,数不胜数。山东六国士卒作战时要穿上铠甲,戴上头盔,而秦国土卒不穿铠甲,赤膊上阵,冲向敌人,他们左手拎着人头,右臂挟着俘虏。秦国土卒与六国士卒相比,仿佛无敌勇士与懦夫;秦国重兵压向六国,更像大力土乌获对付婴儿—样。各国诸侯不考虑自己兵力弱小,粮食不足,却听信要求合纵联盟的游说之士的花言巧语,用诡辩之词证明合纵的周全,粉饰合纵联盟,贻误君主,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如果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出兵占领宜阳,切断韩国与魏国的交通,东面占领成皋、荥阳,那么鸿台离宫、桑林御苑就不再为大王所有了。如果封锁成皋,切断了同上地的交通要道,那么,大王的国家就被分裂了。因此,为了国王考虑,不如去和秦国交好。秦国的愿望,就是要削弱楚国,而能帮助秦国削弱楚国的,只有韩国。这并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韩国的地形有这种优势。现在,大王如果向西侍奉秦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很高兴。那么,韩国进攻楚国获得利益,既转移了祸患,又取悦了秦王,任何计策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韩宣王听从了他建议。

原文

张仪说齐湣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欲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代之利。纵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强赵,南有韩、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也。’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臣闻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战胜之名,而有破亡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入朝渑池①,割河间以事秦②。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淄、即墨非王有也。国一旦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齐王许之。

注释

①渑池:在今河南渑池西。②河间:县名,在今河北省中南。

译文

张仪游说齐湣王。他说:“天下强国没有哪一国能胜过齐国,朝廷大臣、宗室贵族,都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给大王出谋划策的人,只看到眼前好处,而不顾及长远利益。主张合纵策略的人游说大王,他们一定会说:‘齐国西边有强大的赵,南边有韩、魏,齐国是一个靠海的国家,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对齐国也没有办法。’大王只欣赏他们的游说之辞,而不去考虑实际情况。我听说,齐国与鲁国三次交战,虽然鲁国三次取胜,但国家也处在了危亡的边缘。虽然表面上胜利了,实际却导致国家将要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齐国大而鲁国小。现在秦国和齐国相比,就像是齐国和鲁国相比的情况一样。如今,秦国嫁女,楚国娶妇,两个国家结为兄弟之国。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国在渑池和秦国会盟,献出河间,向秦国表示友好,如果大王不向秦国表示友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南面进攻齐国,赵国就动员大军渡过清河、漳水,直指博关,而临淄、即墨就不为大王所有了。齐国一旦遭到进攻,那时想要向秦国表示友好,也不可能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齐王同意了张仪的意见。

原文

张仪说赵王曰:“敝邑秦王,使臣效愚于大王。大王收天下以宾秦①,秦兵不敢出函谷关,是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励兵,惟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迁九鼎,守白马之津②。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据番吾,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以征殷纣之事。故使臣先以闻于左右。凡大王之所信为纵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自令车裂于市。夫天下之不可混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藩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乎?今秦发三军,其一军塞午道③,告齐使兴师渡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梁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四国而击赵。赵服,必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遇于渑池,面相见而口相约,请按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赵肃侯许之。

注释

①宾秦:宾,排斥;断绝,指排斥抵御秦国。②白马:即白马津,古渡口。在今河南滑县东北。③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

译文

张仪去游说赵王,说:“鄙国秦王特命我向大王效命,冒昧地向您提出建议。大王统帅诸侯,抵抗秦国,秦国不敢出函谷关,这是大王威震诸侯,秦国恐惧而顺服,不管轻举妄动,我们修缮军备,磨砺武器,只怕大王有意责备我们的过失。如今凭借大王强大的军事力量,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吞并两周王室,搬走周王室的九鼎,据守白马津。秦国虽然地处偏远,但是久已心含愤怒。现在鄙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想要渡过黄河,据守番吾,和赵军交会在邯郸城下,并希望在甲子之日开战,以仿效武王伐纣的经历,所以派使节先告知您和您的左右臣僚。过去大王听信合纵之策,相信苏秦的计谋。苏秦蒙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阴谋颠覆齐国,未能得逞,自己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诸侯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现在楚国与秦国结为兄弟友邦,而韩、魏两国臣服于秦,齐国也贡献盛产鱼盐的地区,这是断了赵国右臂,被砍断右臂还想要与人争斗,失去盟国,孤立无援,要想国家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交错纵横的要道,使齐国派出大军,渡过清河,在邯郸以东驻守;一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国和魏国在河外驻军;一路驻军于渑池。联合四国共同进攻赵国。赵国灭亡以后,必定由四国瓜分它的土地。因此,秦国不敢隐瞒实情,先通知陛下左右。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和秦王在渑池会见,亲自见面订立盟约。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希望大王早做决定。”赵肃侯答应了张仪。

原文

张仪说燕昭王曰:“大王之所亲信,莫如赵。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句注之塞①,乃令工人为金斗,长其尾,令可以击人。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于是酒酣乐,取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击代王,杀之,肝脑涂地。其姊闻之,因磨笄以自杀。故至今有磨笄之山,天下莫不闻。夫赵王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王有也。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是西有强秦之援,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燕王听张仪。仪归报秦。

注释

①句注:山名。又称陉岭、雁门山、西陉山,在今山西代县北,是古代九塞之一。

译文

同类推荐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热门推荐
  • 灭天之路

    灭天之路

    《灭天诀》一本绝世的功法。杨宇,《灭天诀》的拥有者。当他要走上逆天之路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是谁布置下了这场惊天的棋局?又是谁在这惊天的棋局上厮杀?弱肉强食,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最高法则。究竟是做弱肉还是强食?是做棋子还是棋手?亦或是超脱这场棋局,做一名旁观者?
  • 乞丐皇帝与军师皇后

    乞丐皇帝与军师皇后

    奇女子吉儿,不习女工,善兵书计谋,女扮男装,营帐中运筹帷幄,人称“赛诸葛”。吉儿冒名替嫁,抛出的绣球被沦为乞丐的皇帝接到,从此二人患难与共。又有与世无争的王爷李泌放弃淡泊清雅的生活爱她护她,无怨无悔,对她说:因为遇见了你,我的眼中再也看不到任何女子。
  •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她不想嫁进豪门,誓要自己当豪门,玩转相国府。在京都横起走路……,饿死鬼穿越,却遇自然灾荒,差点再次饿死。呆萌七小姐看见鸡腿比看见帅哥有兴趣,就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她忽然走了桃花运,太子和亲王都围着她打转
  •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以生动易懂的语言详细的介绍了各地各民族的一些风俗文化: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遍地歌舞欢等不同的风俗节日。
  •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2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2

    湘西,洞庭湖往西,五河交汇之处,十万大山中的一片蛮荒之地,自古王法不及,外人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巫毒、苗蛊、赶尸匠的传说尚未远去,土匪、苗家女、捕蛇人的故事仍在流行;而新时代的枭雄即将登场,这一次,他们将在混乱与杀戮中蹚过市场经济这条河流。1983年秋,全国严打,九镇中学的操场上正在举行万人公审。在一万双眼睛的注目下,“砰”的一声枪响,流氓头子安优就地伏法。人群中少年姚义杰浑身一震,他似乎感觉到,安优的死灵魂腾空而起,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找到他、纠缠他,将他一步步裹挟进万劫不复的黑道深渊。
  • 庶女镖师:包邮王爷请好评

    庶女镖师:包邮王爷请好评

    一朝穿越小命犹在,吃货落魄惨遭打压。大娘大姐算计害她,堂朝奸臣买凶杀她,连生意死对头也来凑热闹……没关系,深呼吸压压气,总有办法报复你——巧使妙计让大娘大姐彻底翻不了身,花心思部署让奸臣插翅难飞,用尽一切办法让生意死对头从此告老归山……过五关斩六将,胜利曙光在眼前,偏偏情关闯不过,栽在那个心机深沉的妖孽男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死梦中

    生死梦中

    北黎顾是娱乐圈的巅峰人物,人气独一无二;周继轩曾经因为失忆忘记了自己以前的事情;美丽青春的夏子清是娱乐圈的新晋歌手,不久前才获得了年度最佳歌手的荣誉,人气一路高涨,为何5年之前那个他,会选择冷静的和她做出分开的选择!
  • 权倾大宋

    权倾大宋

    文治错了吗?历史是否可以改变?大厦将倾时谁能力挽狂澜?华夏盛世能否延续?看一名书生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成就不朽的传奇。
  • 本宫又死回来了

    本宫又死回来了

    皇后自从嫁给皇上,就没再幻想过自己能够过上夫唱妇随大秀恩爱的美好生活,但她也从来没想过,一直以花天酒地为人生目标的皇上,有朝一日,居然还能用借刀杀人这一招,把自己给生生捅死。当皇后反应过来之后,自己已经……死回来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