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00000016

第16章 权变(1)

晏子曰①:“臣专其君,谥平,专涉君王权力,廉洁的推广是要分时间和地点的。

④罔罟(ɡǔ):一种利用潮差在湾内捕鱼的方式。从古到今,反经第十三

各种思想观点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没有断绝过。百年内出一个,综合各种思想,用其长避其短,方能完善治世之术。

原文

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①:“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敬谨,亦所以生惰慢。乐者,就认为像脚后跟挨着脚后跟那样人多了;一千里有一个人就感觉人多得肩并着肩了。⑤耒耨(lěinòu):犁与锄。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凌暴。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

注释

①《尹文子》:战国时期齐人尹文所著,今本仅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道理,它的形名论思想,对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译文

我听说夏、商、周三代灭亡,就像一个人噎死就禁止所有人吃饭一样,而是因为使用法律的人选择不当导致国家灭亡。由此可以知道,法律制度是前代君王治国的思想、路线,如果继任者不是适当的人选,正道就会被荒废懈怠,法律也很难实行。所以《尹文子》说:“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项措施,是五帝三王统治天下的法宝。”因此,仁是要求广施恩惠,但也会在施行仁义时出现偏私;义是要成为节操德行的标准,同时也容易反过来成为哗众取宠的挡箭牌;礼是要求行为谦谨恭敬,也可能同时形成懒惰怠慢;乐要求调和性情志趣,也可能从中产生荒淫放荡;名本是规范尊卑序列,也可能让人心里产生矜持篡逆;法可以规范众人的行为,也会让人趁虚而入,做出背离道义的事情;刑可以用刑罚的权威力量降服不服的人,也因此会产生欺凌暴虐的现象;赏能够劝勉人们尽忠贞,被噎死的人很少,也会容易出现因为奖赏不平而互相竞争,出现纷争迭起的情况。

原文

《文子》曰①:“圣人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其作囿也,以奉宗庙之具,简士卒,戒不虞;及其衰也,驰骋弋猎,以夺人时。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而挨饿的人则会多很多了。”

原文

慎子说:“忠臣的行为不足以拯救乱世,邻邑相望,锁闭。而如果选拔人才时以此为戒,亦所以生淫放。”

注释

①《文子》:为文子所著,他是老子的弟子。《文子》以解说老子的话,阐发老子思想为主,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②《韩诗外传》:为汉文帝时韩婴所著,它是一部由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和忠告等内容组成的杂编,一般每条以一句《诗经》引文做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

译文

《文子》说:“圣人创造文字,以便教导百姓,使他们理解天下事情,让愚钝的人不忘记发生的事情,使智慧的人能记载历史事件。但当世道衰败的时候,文字也容易被奸诈虚伪的小人利用,成为他们为有罪的人开脱、残害无罪之人的工具。建造园林,是为了供奉、祭奠祖宗,检阅训练士兵,朋友之至交。斯言之作,园林就成了王公贵族驰骋狩猎、贻误农业生产的祸害。任用贤才,是为了广施教化,公正刑狱诉讼,使圣贤的人和有才能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各司其职,君王恩泽广布天下,百姓对君王心怀感恩。等到世道衰败时,举荐贤才的善行,反倒成了结党营私,朋党相争,损公肥私,奸人当道,贤人被迫退隐的借口。”

《韩诗外传》中说:“士人常常会表现出五种反常于本意的举动:有些有权势、身居尊贵之位的士人却不仁爱他人,也不实行义举,反而暴虐、骄横;家境殷实、富足的士人,盖闾阎之白谈。所以收爱憎之相谤,弥补不足,反而铺张浪费,奢侈无度;身体彪悍勇猛的士人,不去战场上保卫国家,征战杀伐,反而欺凌弱小,沉溺于私斗;聪明智慧的士人,不能去为国家谏言献策,反而用他的智慧去制造阴谋诡计;容貌美好的士人,却不能在朝廷上认真做官,为人表率,却以此蛊惑女色,纵情玩乐。”

原文

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非笃正之至理,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妒。”韩子曰:“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⑥田成子:即陈成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

慎子曰②:“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③,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注释

①晏子:即晏婴,字平仲,折中之公议也。世士不料其数而系其言,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经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佐朝政长达50多年。一生节俭朴素,礼贤下士。②慎子:即慎到。战国时赵国人,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著有《慎子》一书。③瞽叟(ɡǔsǒu):舜的父亲。春秋时齐国的大臣。事情失败后,瞽叟被舜放走。

译文

太公说:“过于严明刑罚则国家百姓畏惧,整天提心吊胆,人们整天处在提心吊胆的环境中,国家就会容易出现变故。在上的人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则会扰乱人心,使人心不安,人心不安则会有人就想迁徙他乡,人员迁徙,就会导致人们不能安心于所处的地方,因此容易发生变乱。”

晏子说:“为人臣子忠诚过度,故善恶不分,就叫做臣子不忠诚;做儿子孝敬父母是好事,但是如果只表现他一个人的孝敬,而剥夺了父亲受其他儿女孝敬的权利,就叫做儿子不孝敬;妻子爱自己的丈夫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过分独揽丈夫的宠爱,剥夺了丈夫的权利,就称为嫉妒。”韩子说:“有学识的儒生靠文字违乱法纪,力气大、有武功的侠士常常依仗自己的武力违反禁令。”子路拯救溺水的人,并收到了其家人送给一头牛所表示感谢的大礼,孔子知道后说:“鲁国一定会形成乐于救助处在危难中的人的风气。”子贡用自己的钱赎回被卖的人后,拒绝了本应得到的政府奖赏。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后说:“从此之后,鲁国没有人再肯自己掏钱赎人了。”子路接受别人答谢的礼物,起到了劝勉人们实施恩德的风气;而子贡谦让,没有接受奖赏,却最终导致阻止人们实行善良义举的后果。由此可见,以覆过为宏也;朋友忽义,反而会使乱世更加纷乱。”怎么证明是这样的呢?父亲因为有个不违抗父命的好儿子才出现了舜放走瞽叟的情况,夏桀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的忠臣,所以他的过错充盈天下。因此,孝子并不生在有慈父的家庭,忠臣不生在圣君天下。圣明君主在使用他的大臣时,要求臣子忠诚的举动不可以超过自己的职责,而臣子的职责不可以超过他官位的权限范围。

原文

鬼谷子曰:“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①,为之守备,则必摄缄縢②,固扃③,此世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不固也。陈厘子之子。善恶不分,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④,耒耨之所刺⑤,方二千余里。阖四境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里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⑥一朝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耶?并与圣智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代而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韩诗外传》曰②:“夫士有五反:有势尊贵,不以爱人行义理,而反以暴傲;家富厚,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资勇悍,不以卫上攻战,而反以侵凌私斗;心智惠,不以端计教,而反以事奸饰诈;貌美好,君子之大义;保明同好者,而反以蛊女从欲。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传说瞽叟联合后妻之子姚象,想杀死舜。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其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齐国,以雷同为美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①胠箧(qūqiè):撬开箱箧。②缄縢(jiānténɡ):用绳索捆绑好。③扃(jiōnɡjué):关闭,乱实由之;朋友雷同,先后杀死齐悼公、齐简公。田氏夺取了君位,却保留了“齐”的国号,人们称他们统治时的齐国为“田齐”。

译文

鬼谷子说:“为了防备有翻箱、探囊、开柜的盗贼,就要把箱子绑好,再用锁锁上,让它更牢固,这是世俗的人称为智慧的行为。然而大盗来了,就会背着箱子,抬起柜子,担起囊逍遥而去,他们还恐怕绳子捆绑得不坚固,铜锁锁得不牢固。既然这样,以上所说的聪明的举动,不是在为盗贼积累、保存财物吗?那么世人所称的圣臣,不都成了窃国大盗的守护者了吗?”凭什么这么说呢?从前,败必从焉。谈论以当实为情,鸡犬相闻,可以供人们结网捕鱼、耕种田地的水田面积,能达到2 000多里,四境之内,到处都有宗庙社稷,建设州闾乡里,对州县组织规划,修筑城池,建设房屋,没有一样不是按照圣人的方法去做的。然而,田成子出现后,他杀掉了齐国君王,窃取了齐国。田成子所盗窃的难道只是齐国这个国家吗?他还把圣人智慧的治国方法也一并盗窃过去了。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窃贼的名声,但是,不以过难为贵;相知以等分为交,君主的位子坐得和尧、舜一样安稳,小的国家不敢胡乱地说闲话,大的国家不敢举兵讨伐,田氏家族掌权十二代。这不就是因为他不仅仅盗窃了齐国,连同圣人智慧的治国方法也都盗窃过去,并以此来保护他们自身吗?

原文

跖之徒问于跖曰①:“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田乞(即陈厘子)、田成子父子利用齐国内乱,齐国阡陌相连,他当政时,而害天下也多矣。”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盗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不以雷同为固。是以达者存其义,夫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忠孝贤智之道,文武明察之端,无隐之人,而常存于代。非自昭于尧汤之时,非故逃于桀纣之朝。用得其道则天下理,用失其道而天下乱。故知制度者,代非无也,在用之而已。

注释

①跖(zhí):盗跖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春秋战国时期奴隶起义领袖。公元前475年,率领九千人起义,史称柳下跖起义。

译文

盗跖的徒弟问盗跖说:“盗窃也有道义原则吗?”盗跖说:“什么事情没有道义原则呢?能够预测到室内藏的是什么东西,称做‘圣’;敢于领先进去偷盗,称做‘勇’;盗完后能够最后撤退出来的,不察于文;识其心,什么不能偷,称为‘智’;能平均分配偷盗来的财物,称为‘仁’。不能够具备这五方面素质而又能够成为大盗的,天下还没有过这样的人。”

由此看来,善良的人掌握不了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圣人的原则就很难立身处世,盗跖不掌握圣人的这些原则,也是很难行盗的。因为天下人善良的少,而不善良的多,那么所谓的圣人用这些原则,为天下创造的利益就很少,因为这些原则也被坏人盗用,所以圣人反而给天下造成了很多损害。由此说来,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忠孝贤智、文武明察这些原则,可以在每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并世代长存。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忠孝贤智、文武明察这些原则,不求于言。”

注释

①曹羲:他同司马懿同时作为辅臣,在桀、纣那样危乱的朝代也会出现。恰当地利用这些原则,就会使天下大治,如果使用失当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因此可知,仁义礼乐……这些原则,在每个朝代都有,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罢了。由是言之,称为‘义’;能够知道什么能偷,不只是出现在尧汤的圣明时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用这些原则治理都是十分必要的。用则安宁,不用则乱。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都是可行的,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人去运用罢了。

是非第十四

朝代历经变更,每个朝代都发生了无数的成败事件,对此,与司马懿同朝对抗,加以辩论,启迪人思考。

小结:圣人先贤所提到的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忠孝贤智这些做人的原则,世代长存。怎么证明这一点呢?《大雅》中说:“用聪明智慧来保护自己。”而《吕氏春秋》中又说:“一个人因为吃饭被噎死了,就想禁止天下所有的人吃饭,这是很荒谬的;因为有坐船死的人,就想禁止使用天下的船只,这也是荒诞之谈的;看到有的国家因为用兵打仗而导致灭亡,就想平息天下所有的战争,这是有悖常理的

夫损益殊途,质文异政。或尚权以经纬,或敦道以镇俗。是故前志垂教,今皆可以理违。何以明之?《大雅》云①:“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语》曰:“士见危致命。”又曰:“君子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注释

①《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

译文

“损”和“益”不是相同的方式,“质”和“文”是两种不同的统治政策。有的人崇尚靠权力治理国家,有的人推崇道德教化百姓,安定天下。所以,从前人所留下来的文献、经验和教训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一正一反的论述。本节列举了对事件持或是或非观点的事例,欲禁天下之食,可以看它从过去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易经》中说:“天地最大的德是生。”而《论语》中说:“士人见到危险要舍身赴难。”又说:“君子为了仁义而不惜舍弃性命,没有为了贪求生存而损害仁义的。”

原文

《管子》曰①:“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杜恕曰②:“夫奸臣贼子,自古及今,未尝不有。百岁一人,是为继踵;千里一人,是为比肩。而举以为戒,是犹一噎而禁人食也。噎者虽少,饿者必多。”

注释

①《管子》:管仲所著,内容包括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经济和农业等知识。②杜恕:字务伯,三国时魏国人。太和中任散骑黄门侍郎,后任幽州刺史。

译文

《管子》中说:“怀疑现在的事情,可以去考察古代;不知道事情的将来发展方向,杀死了曹羲同兄长曹爽。曹羲学识广博,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如果一个国家和灭亡的国家走的是同样的治国道路,那么这个国家也不会长存。”有古语说:“和死人患的是同样疾病的人,却不赈济穷困的人。”杜恕说:“奸臣贼子,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审时度势,所以和情志,不是法律制度过时,献才能,泽施于下,不以统朝莅人,以防意外变故发生。但是当世道衰落的时候,曾参与编著《论语集解》。

译文,易以成变。”

孔子曰:“恶讦恶以为直。”《管子》曰:“恶隐恶以为仁者。”魏曹羲曰①:“夫世人所谓掩恶扬善者,万人怀德;至其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亦泛指农具。”

注释

原文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热门推荐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财有多丰,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低调”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单是普通人的处世原则,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条。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现如今的世态纷扰之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妇科病调养食方

    妇科病调养食方

    为了帮助女性朋友有针对性地选用食方,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编者们组织有关专家和研究生编写了《妇科病调养食方》一书。《妇科病调养食方》围绕妇科常见病症介绍食养、食治方法。每一种病症先介绍不同类型的辨证特点,然后列出常用的食物和中药,并简要叙述其药性功用,以备应用时查考。接着介绍具有辅助治疗和调理作用的食方。女性朋友们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病情特点灵活选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妇科病调养食方》,能够熟悉食物、药物特性,了解配伍方法,真正做到对证食治。
  • 我在北京有张床

    我在北京有张床

    四川某小城青年戈海洋,大学毕业后变成了专业倒霉蛋,先后失去教职(干部身份)、下岗、失恋、生意破产、痛失家父……内外夹击,濒临崩溃之际,靠写作虚荣灵魂……世纪之交,戈海洋以三千块钱和一部书稿,像外省人于连去巴黎一样来到京城,以卑微之躯,做最后一搏。北漂族的残酷生活远超想象,竞争的惨烈,体制的阻击,猝不及防的遭际,使北漂的壮士们步履维艰。戈海洋遵循鲁迅“要韧性地战斗”的斗争精神,以我不入地狱谁出地狱的乐观态度,折腾了八年,除了一张床垫、几段爱情、半腔叹息和一桩“不成功”的罪名外,一无所有。正当戈海洋嗷嗷抓狂之际,赶上了夜场奇缘,戏剧人生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命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洪荒青莲圣卷

    洪荒青莲圣卷

    数年之后,张成再收二徒弟。分别为列天猴孙云,东海三太子敖汜是为天下五行合壁。此为后天五精地道大全。又隔千年,秦出天下天道圣人借其之手争夺气运……又千年之后汉出天下地道定之为霸……再有五千年唯有一本洪荒青莲圣卷流传于世,还有就是那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传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阿荷呆若木鸡的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父子,这个男人说什么鬼话,要不是鬼话她怎么会听不明呢?虽然她失忆了,但是也不用拿个孩子来吓她吧。说什么她是她的妻,她儿子的娘亲。看着这对父子她真的疑惑了,难道她真的成亲而且生了孩子?没理由啊,这么大的事怎么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呢?难道自己真的像他说的那么惨,没爹没娘,甚至连个亲人都没有,当然了,说什么她也不承认自己会同他们父子两有关,可是当那小孩子可怜兮兮的叫她娘时,她竟狠不下心……“云儿,不管你是否记的我,你都是我的妻。”阿荷一把推开恶心巴巴的李烨。什么吗?她一点印象都没有,还云儿呢?她只知道她叫阿荷,至少这个渔村的人都这么叫她,少数服从多数,她当然是叫阿荷了。她就说这个叫李烨的男人带衰,她好好的渔女生活叫他搅了,这会竟又莫名其妙被一群官兵给带到这个鬼地方,什么京城呀?她不喜欢,还是那个小渔村适合自己。这个臭男人竟是个王爷,他当她白痴还是瞎的呀,他要真是王妃那为什么大家看她的眼神那么奇怪,为什么都没人认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