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纪律,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长期地维持其生存,任何个人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新兵入伍后首先要明白“服从命令是军人的第一天职”,这就是任何一个正规合格军人的第一必修课。
纪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这是找人办事所要遵守的原则,你所找的个人,他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决定了他的纪律观念、公平观念,而这些将决定他为你所办之事的效果和效率,因此找人办事必须坚持纪律与公平的原则,把握好二者的关系,这样才会为你找人办事铺平道路,奠定基础。
2.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协作可以提高效益,分工和协作都是为了群体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主要适用于领导对机构中的职能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执行单位的分工,以及在这种分工基础上领导与下属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退。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分工应该是动态的,是对现有资源的不断整合,也是一个按机构既定的发展战略要求而不断调整的过程。分工是科学,协作是管理,而整合是艺术。在一个单位里,正确地运用分工与协作这个原则,可以极大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3.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原则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每一个文明人的基本信条。处于封闭、隔绝状态中的人们,多数也会把群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是维系群体生存和延续的客观要求。如果人人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惜牺牲集体利益,就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一样可悲,必将导致整体的毁灭。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和个人的良好发展目的是一致的,特殊贡献拿到特殊的奖励,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找人办事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通常的情况下,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享受到你的个人利益,你要办的事才会合情合理,当然,最重要的是合法。
4.激励和约束的原则
通常激励的表现方式首先是物质报酬,体现为物质上的回馈。其次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人是物质的,但同时人也是有精神的动物,在满足人对物质需求的同时,在精神上也给予最适当的鼓舞,可以让人精神振奋。因此在你找人办事的时候,最好常常运用激励原则,它往往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励的方式:一是求人者要以适当的物质激励你所要求的对象;二是通过和你所求对象的沟通,创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沟通式激励氛围;三是通过激励对方调动其办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在找人办事以前充分征求别人的意见;五是鼓励所求助的对象大胆行动,果断出手;六是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把找人办事落到实处。
约束则是要掌握合法合理的规则尺度,明白在找人办事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怎么做才可以更好地找人办事。
英国的克莱尔公司在培训中,总是先介绍本公司的纪律,其首席培训师加培利总是这样说:“纪律就是高压线,它高高地悬在那里,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或者不是故意去碰它的话,你就是一个遵守纪律的人,看,遵守纪律就是这么简单。”
一个人是能够并愿意作出多种选择的……艰苦奋斗胜于舒适生活;真理胜于错误;正确胜于荒谬。这每一项都要求认真考虑和选择,即便是不在别人的监视和控制之下,也能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你在别人眼中所希望的。这就是自觉遵守纪律。
自觉遵守纪律是找人办事必备的一个优良品质,一个人如果要想办好事,没有这种品质是不行的;一个人如果想很好地为他人办事,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品质。它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任何人所希望具有的。
创造性的纪律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它也能使已犯过错误的人和将会犯错误的人之间,在自尊上相互感应。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自律,才能将纪律有效地加之于别人。只有在你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别人才会遵守纪律,为你办事才会让你放心。
请记住塞尼加的话:“只有服从纪律的人,才能执行纪律。”
同样的道理,当你在请求上司为你办事的时候,首先自己就要看清你请上司所办之事是否属于他的职权范围之内,是否会触及到他的权威。因为只有正确地判断形势,才能有机会让上司为你办好事。切记,不要让上司担太多的责任,那样会让他感觉到压力,从而就有可能办不好事。
祸从口出,管住自己的嘴巴
快嘴李明波所在的公司新来了一位美女同事,当这位美女同事第一天来上班的时候,就引起了公司所有小伙子的骚动,很多人都想去追求她。当然也包括快嘴的李明波。李明波每天都在窗口注意观察这位美女上下班的时间。久而久之,有一次,他就看到了这位美女同事是坐着董事长的车来的公司。为此,这引起了他的好奇。他按兵不动,还在继续观察。经过他近两个星期的观察,这位美女同事经常坐董事长的车来,然后又坐董事长的车回去。于是,他大胆断定,这位美女同事和董事长一定有暧昧关系。快嘴的他,就讲了出去。当然,这种消息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了,包括当事人美女同事。
有一天,这位美女同事把李明波叫出去质问这件事情,叫他以后不许乱说话。同时,也告诉了他一个秘密:她是董事长的女儿。月底,以散播谣言为由,扣除了李明波的全额奖金。
切记祸从口出,管住自己的一张嘴,别在背后说人是非。爱搬弄是非的人尽管听众不少,背后说坏话者仍然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许你会想怎么我把秘密都告诉了他,还是得不到他的友谊呢。友谊发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与别人分享第三者的秘密,也包括更进一步暴露自己的秘密。然而,你是在谈论是非,即使获得友谊,也是浅层次的。所以,当有人在谈论是非时,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相处下去。
有一位朋友说:“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张女士和杨女士都是我的同事,我发现杨女士经常在我面前说张女士的坏话,而张女士很少说过对方的不好。不管她们说什么,我从没有向任何人提到过这些琐碎的闲话,因此,我们三人至今相处很好。”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愿意被人碰触的软肋,那些看似无心的话,有时候会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入别人的心口,每一个人对这种冒犯的敏感度不同,化解能力不同,碰上一个不善于调节自己心态的,小心眼的,你就在不经意间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与其这样,那又何必呢?
一日,一平时为人谦和的女同事因为给别人介绍对象不成,在闲聊中大发感慨曰:“三四十岁还不结婚的人心理肯定有问题。”语毕,突然想起办公室一位大龄未婚女士也在场,连忙补充道:“对不起,我不是说你,我是说男的。”办公室一片静默。
就这样,一句牢骚话便伤了一个人。是非、流言会加重人际隔阂。那些爱搬弄是非的人的口头禅是“咱们说好了,千万别说出去”,“我就告诉你一个人了”,“话到嘴边留半句”,精神脆弱者可能会因之罹患“交往恐惧症”。那么,人际交往中该如何做呢?
1.自己不说是非
自己首先要不说是非,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例如:所说非人不说、谄媚阿谀不说、出言招忌不说、说了招惑不说。古德亦云:“时时检点自身事,莫费工夫论他人。”就是要人修好口德,不在自己的口下犯过失。
2.不相信是非
听到是非时,自己要不相信。别听风就是雨。假使听到“是非”,也不必苦恼,要能分辨善恶美丑、黑白对错,以真理判断,让自己的耳朵不听是非而听实话,不听恶言而听善语,不听闲言而听真理。
3.不传是非
自己不但不说是非,也要不传是非,更不去渲染、扩大。正所谓“是非止于智者”。讲话自重,少说是非,多说好话,就能不传是非。
4.不怕是非
现实的人生,到处都有是非,对于是非要做到,是自己的是非,忍耐一下,终究会过去。至于别人的是非,要用智慧判断,不必跟着散播。学习弥勒菩萨大肚能容,把是非、烦恼消融转化,一切瞋怨自会平息。
不开过火的玩笑
有一天,几个同事在办公室聊天,其中有一位李小姐提起她昨天配了一副眼镜,于是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她戴眼镜好看不好看。大家不愿扫她的兴都说很不错。这时,同事老王因此事想起一个笑话,便立刻说出来:“有一个老小姐走进皮鞋店,试穿了好几双鞋子,当鞋店老板蹲下来替她量脚的尺寸时,由于这位老小姐是个近视眼,看到店老板光秃的头,以为是她自己的膝盖露出来了,连忙用裙子将它盖住,立刻她听到了声闷叫:“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险丝又断了?”
接着是一片哄笑声,谁知事后竟从未见到李小姐戴过眼镜,而且碰到老王再也不和他打一声招呼。
其中的原因不说自明。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老王来想,他只联想起一则近视眼的笑话而已。然而,李小姐则可能这样想:别人笑我戴眼镜不要紧,还影射我是个老小姐。
所以,说笑话要先看看对哪些人说,先想想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像上例老王严重地伤了一个人的自尊,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开玩笑可以给生活增添一些独具风味的乐趣,可以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可以让生活充满了轻松与快乐。适度的玩笑不仅是生活的调节剂,更是拓展人脉的有效工具。但并不是所有的玩笑都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就像上述例子一样,大家都在乐呵呵地笑,突然就有一个人一下子不高兴起来了。因此,有的人竟认为谈话时开玩笑应该避免。这是大可不必的。如果好朋友见面连玩笑话也不许说,那么生活也未免太乏味了。所以,生活中我们真正要注意的是开玩笑的方法,即不开过头的玩笑。同时还要看清对象,注意内容、时间、场合和环境。
遇事不要责备他人
好指责别人,实在不是一种好习惯。你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别人不舒服你也不会舒服。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说的是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须宽限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两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张飞的悲剧再深刻不过地说明了卡耐基这句名言:“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卡耐基指出: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家里。我们想指责或纠正的对象,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我们。中国古人也懂得这个处世道理。申居郧说:“过于严厉地责备他人,使对方产生怨恨,这就是自己的一大过错。”王永彬说:“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这是远离怨恨的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这样做一定会把事情办砸。”因此,这就是告诉我们与人相处时,不要为任何事而轻易责备他人。
社交中,我们可以检讨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也有这种喜欢责备别人的毛病?布置下去的一项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很可能不是积极地与下属寻找原因,研究对策,而是指责下属:“你怎么搞的?怎么这么笨?”这时,你有没有想过下属会有什么反应?他可能什么也不说,但在内心却只会觉得你不近人情,从而怨恨你。这样,你今后就很可能在与他相处时,总感到疙疙瘩瘩……
不要指责他人,并不是说放弃必要的批评。这里的原则是要抱着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批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的例子。
老师:请张丽同学回答问题。
张丽:我不回答你。
老师:张丽同学,你既然不回答我的问题,必定有原因。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既然你不肯说明,那让我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不能为人师表,不能让同学们信服,甚至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才使你这样呢?
张丽:老师,没有,没有的事。
老师:既然我还称职,我想你也不是有意让我难堪。那么,让我猜测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我认为,不外有三种情况:第一,可能是我的启发式教学搞得不得当,问题提得过于浅薄,引不起你的兴趣,你不屑于回答,是这样吗?
张丽:不,不是。
老师:第二,是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不想回答。如果是这样,你现在回答也不迟。
张丽:我……我……
老师: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你不会回答,但又碍于情面,不肯承认自己不会回答的现实,一时糊涂,想以强硬的态度搪塞过去。但我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呢?我实在不愿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