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要低调。总是能看到一些有“炫富”心理的人把自己弄得像“暴发户”:出门在外,携带大量的现金;购物消费,一律是用现金结算;说话粗声大气,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
低调,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无论是富人或是普通人,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慕虚荣,不盲目攀比。
低调,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的权利。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我们或者希望自己有房有车,家财万贯,乃至站在财富金字塔的顶端俯视众生;或许希望自己能有个好名声,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或者追求权力,直达权力的巅峰。总之,我们希望高贵地活着,而不是活得平庸。
不过,生活在名誉、金钱、权力顶端的人,往往会具有一种低调的姿态。这不仅与个人性格有关,而且,低调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手段。不仅仅因为“树大招风”的道理,富贵不招摇,名声响亮仍谦虚,势大不压人,为人低调,才是真正的高贵。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低头是谷穗,昂头是谷秧。”低调做人、低调处世,低调是立世的根基。有位哲人说过,当坚硬的牙齿碰落时,而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不是柔软的舌头能胜过坚硬的牙齿,而是舌头处于低谷。可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使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患难与共;更能使自己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露水之中成就伟业。
我国外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曾多次谈起他在国内外的不同经历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他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龙永图在意大利参加一个国际性会议。与会者都是国际经济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与会场显得不相符的是,会议的地点设在一个小镇的酒窖中。这里会场没有豪华的摆设,更没有领导席和嘉宾席,所有的座位均为一条普通的长凳。大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随便找地方坐。
龙永图在一条长凳上刚坐下,随后就有一位老太太独自进来,对他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很自然地坐在了他旁边,趁会议还没开始的空隙,老太太与他寒暄了很长时间。
老太太走后,龙永图这才想起忘了问老太太的身份。待会议一结束,他向会议的组织者打听:“刚才坐在我身边的那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是谁?”会议组织者感到十分惊讶,反问龙永图:“你真的不认识她吗?”龙永图如实回答说不认识,对方这才叹口气道:“她就是荷兰女王呀!”这下轮到龙永图惊讶了,他嘴里连连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
龙永图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每次出国都只带一两个人,简易行李,毫不引人瞩目。荷兰女王更是为人低调的典范,如同邻家大妈一样和蔼可亲。正是,因为低调,所以更显得高贵。
低调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拥有的东西再多,也会为人所鄙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即使你一无所有,也照样受人尊敬。
最近流行一个新的名词“凹地效应”,就是指某个事物因为具有某些特征或优点,从而对某些事物产生一种吸引力,导致这些事物向这个地方聚集。在人生中,也应该有这样一块“凹地”,它的目的是聚势。低调,就是这样的一块“凹地”。低调的人,不引人反感,所以能够聚集人气,得到贵人相助。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
低调不是刻意的沉默,不是伪装的谨慎,而是一种精于世事的生活方式。低调的人能接纳异己,给别人方便的同时也给了自己机会。
富贵不能奢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交回家,缺一美元,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记了。”
秘书说:“请别介意,一美元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一本正经地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美元存在银行里,要整整十年才有一美元的利息啊!”
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沉稳;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喜欢张牙舞爪。追求高调做人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甘愿低调做人的人,何须向人炫耀!年幼允许无知,年少可以轻狂,但一辈子无知、一辈子轻狂,就是愚蠢。
不论中外,都有很多低调的有钱人。他们不苛求自己成名,而是脚踏实地;不是挥金如土,而是珍惜自己手中花出去的每一分钱。
广东是中国盛产富豪的地方。仅东莞一地,就不知有多少亿万富翁。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餐厅里,你身边坐着的两个衣着普通的人可能身价上亿。胡润富豪榜上找不到这些人的名字,或者名次特别靠后,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资格,而是因为这些富豪太低调了,根本不配合,无法调查他们的个人资产数据。
应该说,赚钱越多的人,越是懂得怎样花钱。
米其林似乎拥有所有值得骄傲的条件,出生富豪名门,家族产业蒸蒸日上,婚姻生活幸福,在政坛举足轻重……但在这位欧洲最年轻的亿万富豪的脸上,找不到一丝豪门子弟的蛮横放纵,有的只是温和、低调的生活态度。
米其林秉承家族历代掌门人简朴的生活作风,虽然坐拥百亿家产依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既没有豪华游艇,也没有私人飞机,唯一的奢侈品是一辆6万多美元的奥迪RS4跑车,装有米其林轮胎。外界猜测米其林是为自家做广告才偶尔奢侈一把。
比尔·盖茨的节俭广为人所知。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致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客车位,盖茨不同意。他的朋友说“我来付”,盖茨还是不同意。原因很简单,贵客车位要多付12美元停车费,盖茨认为那是“超值收费”。
一年夏天,32位世界级企业家(总资产超过英国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举办一次“夏日派对”,盖茨应邀出席这个盛会,身穿的一套服装,是他在泰国休假时花了不到10美元买的,还抵不上“歌星”、“影星”干洗一次衣服所花的钱。盖茨说,一个人只有当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有钱人都存有“炫富”心里,在消费时尽显“一掷千金”之能事,浪费成性,生活奢侈。
这种浪费这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金钱,而且还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这不仅是对金钱的奢侈,同时因为他们不克制自己的欲望,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奢侈。
瑞士人口中有2.6%都是百万富翁,但瑞士人从不喜欢奢侈和炫耀财富。有人在与当地的一位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他说:“瑞士没有资源,也很少有那种一夜暴富的人,瑞士人致富靠的只是两只手。”既然是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财富,理所当然会好好珍惜,并形成不讲奢华的习惯。
与其浪费,不如把钱投入到该用的地方,比如做慈善,回报社会;单纯做到物质上富有是不够的,精神层次也要随之提高。
古人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习惯性的不节省,往往导致人的堕落;即便是曾经富极一时的人,如果肆意挥霍也避免不了悲惨的命运。
克服攀比心理
攀比,是人的一种天性。一个人有思维,必定有思想。看到人家好,人家强,凡夫俗子,哪个不心动?就算是道人法师,也要三声“阿弥陀佛”,才能镇住自己的欲望和邪念。
这世间,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仓无余粮、柜无盈币;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豪宅、香车、娇妻美妾;有的人丑妻、薄地、破棉衣……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生活,常让我们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看看别人,比比自己,生活往往就在这比来比去中,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闷,比掉了自己本应有的一份好心情。
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难以克服,这往往给人生的快乐打了不少折扣。但是,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别专拣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比人家的强项、优势,比得自己一无是处,那样多累。要把眼光放低一点,学会俯视,多往下比一比,生活想必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满足。
某机关有一位小公务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十多年未见,小公务员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这位公务员重返机关上班,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小子,考试老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他说。
“我们的薪水虽然无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够花了吗?”他的同事安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