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林肯把信搁到一边,惨痛的经验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相反,努力去理解对方的用意,结局会好一些。
林肯的做法值得借鉴,当看到别人“犯错”时,我们就要这样做:
首先告诉自己,“未必如此”。别人的做法也许未必是错误的,或者,也许自己还没有理解别人的真实用意。每个人对别人的判断都会受到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完全公正,武断地得出结论很容易引起误会冲突。所以,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所有事实。
其次,如果你确定对方犯了错,就告诉自己,“人难免会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应当设法宽恕对方的过错,这样才能将谈话或工作推进下去,也可以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
再次,如果你为此烦恼甚至动怒,那就问问自己,值得为了别人的过失而付出让自己不快乐的代价吗?
人们总是期望朋友做事的结果能够符合自己的期望,但是对于朋友做事的过程却少有关心。如果你能多考虑朋友做事时的困难,你就不会对他过于苛求了。
有容,德乃大
气度,包括一个人的雅量、容量与气量。修养气度的方法,在于戒除忌妒、怨恨之心,对人能容忍、宽恕。戒除了忌妒、怨恨之心,对人能容忍、宽恕,自己便能心胸开阔、不计得失。自古英雄豪杰、圣贤志士更是如此。陶觉说:“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很多只是因为气度太小而导致许多不必要的失败。”
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不论高贵如领导者,低贱如乞丐者,都有“逆鳞”存在。关键在于领导如何对待别人触犯“逆鳞”的行为,它反映了一个人气量的大小。
裴遐是晋代地方长官,他与东平将军周馥是十分要好的朋发。有一次,裴遐到周馥家中做客,周馥立即吩咐下人沏茶。落座不久,裴遐和人下起围棋来。周馥的家人前来敬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棋盘上,所以,他将递过来的酒搁在一旁,没有及时喝下去。这可气坏了周馥,他有意地用力推了裴遐一下,裴遐一个没注意,硬生生地从椅子上跌下来倒在地上。随后,裴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仍旧回到座位上继续下棋,举止不变,神态安详,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王衍后来问裴遐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反应,裴遐回答说:“因为当时我很糊涂。”
晋人谢万曾经和同僚蔡系争抢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弄得他帽子和头巾都掉了。谢万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回到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我本来就没有考虑你的脸。”两个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的气量大。
“大人不计小人过。”领导者要时时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别人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技巧。可是有的领导在这些方面就做得有些过火,显得刻薄寡恩,没有容人之量。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扯起反秦大旗后,陈胜被义军推举为张楚王,设都在陈县。陈胜未起义之前,在家乡耕田种地,给地主当雇工,结交了不少穷苦朋友。那时,大家在一起不分彼此,有说有笑。自陈胜称王后,这些穷朋友陆续到陈县来找他。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友,陈胜十分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并让他们坐自己的辇车一同回宫。走进宫殿,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总算长了见识,他们东摸摸墙壁,西动动帷幕,都异口同声地说:“陈胜,你做了大王,真了不起,好气派!”接着,大家都随便起来,谈的话题都是陈胜种田雇工的旧事。这时,有人附在陈胜耳边说:“这班穷鬼愚昧无知,狗胆包天,竟然侮辱大王。”陈胜本就不高兴,现在听了谗言,更加生气,一怒之下将这些过去在一起吃喝谈笑的朋友处以极刑。这之后,由于陈胜缺少容人之量,许多老友纷纷退去,注定他最后无法成功。
《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做人只有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恕人之所不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理人之所不能理,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
容得下几个小人,耐得住几桩逆事,过后感到心胸开阔,神清气爽,有如咀嚼橄榄,虽然当时觉得酸涩,在回味时则满口清凉。范仲淹曾经在宋代担任过副宰相,心地仁厚。他曾说:“我一生所学唯‘忠恕’二字,但受用无穷,以至于在朝廷之中辅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亲戚、家人等从不曾有一刻离开过这两个字。”范仲淹曾经告诫他的子弟们说:“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责别人时就会变得十分聪明;哪怕十分聪明,宽容自己时就会变得十分糊涂。你们只要常常用责备别人的思想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意来宽恕别人,不怕不可以成为圣贤。”以容养量,以忍养气,以恕养性,以忘养心,这样做很少有不能达到宽容境界的。
宽厚,不一定表现在对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和冒犯上,而更多地表现为待人的一种质朴、正直、善良、理解、谅解的态度。人有过失,特别是有伤于自己,而自己能容忍,给以原谅,这是一种“德”。
率先认错,改变对方立场
费丁南·华伦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使用率先认错这个技巧,赢得了一位暴躁易怒的艺术品主顾的好印象。
“精确,一丝不苟,是绘制商业广告和出版物的最重要的品质。”华伦先生事后说,“有些艺术编辑要求他们所交下来的任务立刻完成,在这种情形下,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我知道,某一位艺术组长总喜欢从鸡蛋里挑骨头。我离开他的办公室时,总觉得倒足胃口,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因为他攻击我的方法。最近我交了一篇加急的稿件给他,他打电话给我,要我立刻到他办公室去。他说是出了问题,当我到办公室之后,正如我所料——麻烦来了。他满怀敌意,高兴有了挑剔我的机会。他恶意地责备我一大堆——这正好是我运用所学自我批评的机会。因此我说:‘先生,你的话不错,我的失误一定不可原谅,我为你画稿这么多年,实在该知道怎么画才对。我觉得惭愧。’
“他立该开始为我辩护起来。‘是的,你的话并没有错,不过毕竟这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只是——’
“我打断了他。‘任何错误,’我说,‘代价可能都很大,叫人不舒服。’
“他开始插嘴,但我不让他插嘴。我很满意。我在批评自己——我喜欢这样做。
“‘我应该更小心一点才对,’我继续说,‘你给我的工作很多,照理应该使你满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来。’
“‘不!不!’他反对起来,‘我不想那样麻烦你。’他赞扬我的作品,告诉我只需要稍微修改就行了,又说一点小错误不会花他公司多少钱;毕竟,这只是小错——不值得担心。
“我急切地批评自己,使他怒气全消。结果他邀我同进午餐,分手之前他给了我一张支票,又交给我另一件工作。”
一个人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而且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导致的问题。
艾柏·赫巴是会闹得满城风雨的最具独特风格的作家之一,他那尖酸的笔触经常惹起别人强烈的不满。但是赫巴那少见的为人处世技巧,常常使他将敌人变为朋友。
例如,当一些愤怒的读者写信给他,表示对他的某些文章不以为然,结尾又痛骂他一顿时,赫巴就如此回复:
回想起来,我也不尽然同意自己,我昨天所写的东西,今天就不见得全部满意。我很高兴知道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下回你在附近时,欢迎驾临,我们可以交换意见。遥祝诚意。
赫巴谨上
面对一个这样对待你的人,你还能怎么说呢?
其实华伦和赫巴未必有多大的错误,假如有的话,也是非常小的。但他们那种精神却是可贵的。承认自己有错让你有些难堪,心中总有些勉强,但这样做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加顺利,成功的希望更大,带来的结果可能冲淡你认错的沮丧情绪。况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你先承认自己也许错了,别人才可能和你一样宽容大度地认为他有错。这就像拳头出击一样,伸着的拳头要再打人,必须要先收回来方有可能。
承认错误不是没有原则地放弃自我的立场,其实它是种以退为进的沟通手段。当你想结束无谓的争论时,不妨大方地承认错误,让自己的心里更踏实,并且往往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
抛开“面子”,赢得尊敬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最为痛心的事,莫过于失去“面子”。所以,生活中,人们要千方百计地保住自己的“面子”。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大可不必过于计较面子,让我们看看一位小提琴家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面子的。
有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都不说话。
每当学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后,他会亲自再将这首曲子演奏一遍,让学生们从聆听中学习自己的拉琴技巧。
他总是说:“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这位小提琴家在收新学生时,会要求学生当场表演一首曲子,算是给自己的见面礼,而他也可借机获知学生的琴艺如何,再给予分级。
这天,他收了一位新学生,琴音一起,每个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位学生表演得非常好,出神入化的琴声有如天籁。
学生演奏完毕,老师照例拿着琴上前,但是,这一次他却把琴放在肩上,久久不动。
最后,小提琴家把琴从肩上拿了下来,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满脸笑容地走下台。
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都感到诧异,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小提琴家说:“你们知道吗?这个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恐怕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将会是一种误导。”
这时大家都明白了他宽阔的胸襟,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送给学生,更送给这位小提琴家。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掌握“承认”的技术,而是丧失了“承认”的心情。为什么会失去“承认”的心情,是因为我们都是热爱“面子”的族群。“面子”的重要维护力量是“理”,无论如何,你要显得自己是占理的,而不是理亏的。占理了,就有面子;理亏了,就没面子。一承认自己没有达到某种高度,显得理亏,面子上就会十分难堪。把假话说圆了,把亏心事处理得像没事一样,面子就得以保全。故而,做了错事,一定要像做了正确的事一样,理屈而辞不穷;心里有鬼,反而要唱歌壮胆,越是理亏的事,越要做出得理不饶人的架式,以便于消灭“承认”的危险。
当我们不能正确面对面子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已经失去了自己想要维护的面子。
有容乃大,当小提琴家能接受学生更优于他的事实之时,在他身上也正体现出令人赞叹的大师风采。
人最难放下的便是面子。抛开面子不是让人主动示弱,而是彰显人的包容之心。放下了面子,别人就会为你的大度而喝彩。
心胸豁达,有容乃大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虽说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学习、培养。我们阅读历史,多少名人圣贤,有时不赞其功业,而赞其器量。所以器量对人生的功名事业至关重要!有器量的人在为人处世上的表现就是豁达大度。
豁达的人,常常是乐观的人。而所谓乐观,按照某位哲人的说法,就是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相比,仅仅是因为后者选择了悲观。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利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会相当巨大。
豁达也有程度的区别,有些人对容忍范围之内的事,会很豁达,但一旦超出某种限度,他就会突然改变,表现出完全相异的两种反应方式。最豁达的人,则具有一种游戏精神,将容忍限度扩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从未有畏惧之心的老将军,解甲归田后,以收藏古董为乐。一天,他在把玩最心爱的一件古瓶时,不小心差点脱手,吓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若有所悟:“为什么当年我出生入死,从无畏惧,现在怎么会吓出一身冷汗?”片刻后,他悟通了——因为我迷恋它,才会有患得患失之心,破了这种迷恋,就没有东西能伤害我了,遂将古瓶掷碎于地。
豁达者的游戏精神,即是如此。既然他把一切视为一种游戏,尽管他同样会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去投入,但他真正欣赏的,只是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之中。那么,他也就解除了得失之心的困扰。
美国总统林肯在组织内阁时,所选任的阁员各有不同的个性:有勇于任事、屡建功勋的军人史坦顿,有严厉的西华德,有冷静善思的蔡斯,有坚定不移的卡梅隆,但林肯却能使各个性格绝对不同的阁员互相合作。正因为林肯有宽宏的度量,能舍己从人,乐于与人为善。尤其是史坦顿,那种倔强的态度,如在常人,几乎不能容忍,唯林肯有过人的心胸,使得他驾驭阁员指挥自如,使每个阁员都能为国效忠。
成功的上司总是豁达大度,决不会因下属的礼貌不周或偶有冒犯而滥用权威。所以作为上司,应该有宽恕下属的大度,这样才更能赢得下属的拥戴。
有一次,柏林空军军官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有名的空战英雄乌戴特将军,一名年轻士兵被派替将军斟酒。由于过于紧张,士兵竟将酒淋到将军那光秃秃的头上去了。周围的人顿时都怔住了,那闯祸的士兵则僵直地立正,准备接受将军的责罚。但是,将军没有拍案大怒,他用餐巾抹了抹头,幽默地说:“老弟,你以为这种疗法有效吗?”这样,全场人的紧张气氛在一片笑声中被一扫而光。
据说一位店主的年轻帮工总是迟到,并且每次都以手表出了毛病作为理由。于是那位店主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块手表了,否则我将换一位帮工。”这话软中带硬,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严厉地指出了对方的过失,这样比较易于让对方接受。
每个人身边可能会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这些人的处世方式、待人方式都不相同,这就需要你有宽宏大量的心胸。
雨果曾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但并非每个人的心胸都能像大海一样广阔。相反,人们最欠缺的就是一份豁达大度。如果人的心胸能够包容万物,还有什么能够牵绊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