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用远亲变成近亲
俗话说:“是亲三分向。”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能从亲戚那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但亲戚中有近亲,也有远亲。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亲戚关系也被蒙上了金色的镀膜,变得非常不确定和难以把握,特别是那些远亲。无论如何,亲戚间的关系是需要维持的,不能到了有求于人的时候,才感觉“亲戚用时方恨远”。在平日里,我们就应该将有用的远亲变成近亲,这样才可以让对方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解脱自己求助无门的烦恼。有这样一个例子:
小郭是一个从山区出来的打工仔,在一家国企上班。人事科科长是他们村子出五服的爷爷的外甥女的丈夫。小郭初到这个城市,当时并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想自己闯一闯,做杂工混口饭吃。开始他根本不认识那位外甥女,后来街坊邻居串门讲起来这件事情,才知道有这样一个所谓的亲戚。得到消息后,小郭便提着礼物登门拜访。
科长对于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亲戚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感到小郭还算懂礼貌,从说话中也觉得他还算机灵,便收下礼物,随便应付了两句,第一次的拜访就此告一段落。此后,小郭经常到科长家去串门儿,慢慢地就熟了起来,于是遇到一些体力活儿小郭就主动帮忙做一下。后来科长家有些力气活儿总是等小郭来了做。
过了半年,公司准备再招收一批短期合同工,于是科长将小郭招收了进来,小郭从此结束了流浪的生活,成了乡亲们羡慕的工人。
小郭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将远亲变成近亲,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飞跃,相信他还会继续自己的飞跃。其实,利用亲戚关系获得帮助并不难做,关键是要看你怎么处理:
1.先“报李”后“投桃”
当我们求一个关系疏远的亲戚办事时,如果先施恩,再求人办事,就能使对方在感情上更容易接受。也可充分运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对方,然后许下诺言,让对方能够相信自己。
2.循序渐进
要在平时多去亲戚家走动,培养感情,逐步使其能够接纳你,以后请他们办事时才更容易成功。
3.主动出击,积极沾亲
要有一种“踏破铁鞋”的毅力、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只要你主动出击,积极沾上这份亲,那么你就可拉近与远亲之间的距离,以使其为你办事。
4.诉说苦痛获同情
通过向疏远的亲戚诉说你的苦痛,可以促使亲戚予以同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5.其他注意事项
让亲戚办事切忌斤斤计较;切忌强人所难;经济往来要清楚,切忌弄成一笔糊涂账;切忌为所欲为,不讲礼节。
打着亲戚的旗号办事
我们的亲戚之中可能不乏一些有权有势者,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借着他们的权力来为自己办事,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用一下他们的名声办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求一些有地位、有名望的亲戚为自己办事时,亲戚碍于身份,不好直接出面,但我们打着他的大旗,去求别人办事,出于人情世故,他们往往也会给一些面子。
小王在一家单位上班,最近单位有一个新项目需要申请一笔资金。而主管这件事的某部门领导李先生却是个很“不好说话”的人,小王所在部门的几位领导轮番上阵,好像都没什么效果。
正在领导都一筹莫展之际,小王想起自己的伯父是位“大官”,借伯父之名可能会有效。打定主意后,小王就自告奋勇,想试一下。领导在无奈之际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小王带着礼品去了李先生家,一番寒暄后说:“我伯父常称赞你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说有一年……”
听小王这么一说,李先生好奇地问:“请问你伯父贵姓?我认识他吗?”
“噢,我伯父就是王局长。”小王装作很不经意地回答。
“啊,我说呢。难怪你知道这么多。你伯父可是个响当当的大人物啊,只可惜平时没机会见。”李先生感慨道。
“有机会,我帮您引荐一下。”小王说。
“那太好了。”
……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借亲戚之“名”办事有多容易,简直就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然,借亲戚的名声办事,需要有权有势的亲戚,并且要办一些正当的事情。如果借亲戚之“名”去办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那么不仅会坏了亲戚的名声,而且自己也会遭到众人的耻笑。
现代社会,巧借亲戚之“名”办事的手段已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各领域广泛运用。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说,有时能巧借名人亲戚,同样可以达到为自己办事的目的。
我们常说,“有权不用,过期无效”。其实换句话说就是:有关系不用等于浪费资源。人缘关系已经被人们视为一种有效的资源,这是不争的事实。谁使用好了它,谁就能发展得更快,谁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以情感亲”逐步攀附
中国自古就有“沾亲带故”一词,“沾”可以理解为攀附,它是利用亲戚关系的一个好方法。
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许多人的信念开始蒙上了一层金色的膜,他们已不再重视原先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了,一切都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先。因此,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更有之。成功了固然可喜,可失败的人呢?许多人也因此困惑于求助无路的烦恼之中,这时,大部分人会顺应“时代的潮流”,在“送礼风”的鼓吹下,去求爷爷告奶奶,当然,这“爷爷奶奶”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帮你,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之上,你才有可能会摆脱失败的痛苦。
但,这时的你不妨拿出这种精神,去求助于你的亲戚。毕竟,在任何社会,亲情永远是最可贵的!
运用亲缘关系为自己办事有一个原则,就是需要有一种“踏破铁鞋”的精神,要有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通过一定的能力,去找寻亲戚关系。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大规模迁徙,许多人的亲戚交错分布在各个地方,致使亲戚之间存在着互相往来不多,甚至是互不认识的奇怪现象。因此,就会有一些“得道”的亲戚你并不知道。
然而,一旦自己陷入困境,需要求助的话,这些亲戚也许就是能帮助你的对象。千万要注意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厚起脸皮,七大姑八大姨地去找、去拉亲戚。也许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你的事就顺利地办妥了。
民国大军阀曹锟就是靠千方百计攀亲爬上去的。
当时,清廷批准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后,曹锟便投入袁世凯的帐下。
此时袁已成为慈禧太后十分倚重的人物,曹锟只当了一个小小的帮带。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升迁,非得依靠袁世凯不行。曹锟庆幸自己以前东游西荡的贩布生涯使自己已学会了一套奉迎吹拍、见风使舵的本领,可一直苦于没有见袁世凯的机会。
正当他徘徊彷徨、十分苦恼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天津宜兴埠的曹克忠与袁世凯原系世交,而且曹锟还和曹克忠算是沾点亲,不过这种亲太远了,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种。于是他备了一份厚礼,从小站跑到天津,登记求见曹克忠。拜见曹克忠时,曹锟口若悬河地与曹克忠认宗攀亲。曹克忠在曹锟花言巧语的蛊惑下,认他为族孙,并且答应由他的姨太太出面向袁世凯说情。
俗语说“是亲三分向”。因此,曹克忠的姨太太没少在袁世凯面前替曹锟说话。有了这个内援,加上曹锟的逢迎阿谀,他很快受到重用,几年间由一个小帮带爬上了总兵职位。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巧妙地攀亲。
在求助亲戚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同为亲戚,但也有亲疏之分,在求助关系比较疏远、不常联系的亲威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以情感亲”逐步攀附,使其能够接纳你、帮助你。
也可以先报李后投桃
在传统的亲戚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亲戚关系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彼此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忙办事都是分内之事,都是应该的,没必要像其他关系那样客套、讲礼。其实,有这种想法就是大错而特错了。血缘的关系虽说是“割断了骨头连着筋”,但亲情的维护与保持也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与知恩图报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作为亲戚的甲方若是一味地照顾、帮助乙方,而乙方则回报以不冷不热、不谢不颂的态度,时间长了,甲方必定会生气,认为乙方是不懂人情、不值得关照的冷血动物。若乙方依然故我,认为甲方帮助他是应该应分的,那甲方必然会终止与乙方交往。相反,若乙方知恩懂情,虽然没有什么物质上回报,但经常以自己的劳动力帮甲家做点家务活、跑跑腿等作为感谢,甲方也会得到心理平衡,也是愿意与乙方继续交往下去的。
事实上,不论是一般关系还是亲朋好友,甚至是父母,都愿意听到一句别人对他们的感谢话,虽然他们的付出有多有少,但受惠人一句滚烫贴切的话无疑对他们是一种心理的补偿。
对热情相助的人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回报虽然不是亲戚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质交往,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份铜臭。
李凌今年27岁了,能力很强,做过几年的生意,小发了一笔。但他不满足,总想干个大点儿的才过瘾。刚好城里有项建筑业务要对外承包,他有心把这项业务承包下来,只是手头的资金还是不够。
他左思右想,想到了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是他母亲的表弟,按辈分他应该叫老舅的,在城里承包了一个大企业,经营得不错,是城里有名的“人物”。可是李凌想到自己与他关系疏远,好长时间没有走动了,贸然前去,显得突兀不说,事情肯定办不了。怎么办呢?他决定先把关系搞好,和这位老舅亲近起来。他打听到这几天老舅身体不太好,时常犯病,就看准时机,拎了一大包的滋养品,来到老舅家。
“老舅啊,有些日子不来看您老了,您老人家怎么病了呢!年纪大了,可要多注意身体,别太操劳了。我这里有点好东西,您好好滋补一下,身体肯定会好起来。”李凌非常热情地说,并把东西放到了老舅的桌子上。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虽说两家好长时间不走动了,但今天外甥拎了那么多的东西上门,而且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这位老舅心里格外高兴:“小子,你今天能过来,老舅我就别提多高兴了。今天中午咱俩喝两杯。”于是李凌就留下来跟老舅热闹了一番。
自此两家关系好了起来。以后李凌隔三差五地来看他的老舅。老舅视李凌如亲生儿子一般。李凌一看时机成熟了。这天他拎了两瓶酒来到老舅那里,两人喝了起来。李凌说:“老舅,您老人家对我真是太好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啊。”“孩子,什么都不要说了,咱两家谁跟谁啊,我是你长辈,往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和你老舅开口。别的不说,怎么着你老舅也是有头有脸的人。”李凌听后,故作激动万分的样子,并连忙把承包建筑业务的事情说了。
老舅以长者的口吻说:“好啊,有志气,有魄力,老舅大力支持……做人就应该干一番事业。想法很好,不过具体做时一定要慎重,年轻人千万不能急躁。”李凌连忙点头称是,接着把资金短缺的事情也说了出来。最后,李凌顺利地从老舅手里借到了30万元并承包了这项业务。
李凌正是凭借着与老舅的亲密交往,才获得了老舅的大力支持。这是一种典型的投桃报李求亲戚办事的方法。
当然,现代的经济社会里,尤其是与经商有关的事,谁帮忙都讲究经济利益,而感谢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
需要注意的是,“投桃报李”是一种互逆的过程,也就是说,除了可先“投桃”后得到亲戚的“报李”,也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后再“投桃”。求助于亲戚时,在亲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先“投桃”与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以允诺“投桃”,从而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
清朝中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很善于用这种先“报李”后“投桃”的技巧去利用亲戚关系。
一次,胡雪岩为了购进一批昂贵的珠宝,需要一大笔钱,但自己手头根本没有那么多现银,找别人借又因为数目太大,别人不允。
于是,胡雪岩想到了去找他的堂伯,堂伯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茶叶商人,家财万贯,且仗义疏财。当胡雪岩把来意说明之后,并向堂伯保证,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并答应分给堂伯三分红利。
胡雪岩的堂伯一直十分欣赏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再加上有三分红利的利润,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在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前提下,只有胡雪岩的口头允诺及彼此的信任,堂伯就借给了胡雪岩三百万两银子,这相当于他资产的三分之二。
结果,这笔珠宝买卖及最后的交易非常顺利,胡雪岩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百万两的巨额利润,并如数将先前允诺的本钱与红利一并还给了堂伯。
如此看来,在求助于亲戚时,可充分运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对方,然后许下诺言,让对方能够相信自己,这样,才可能先得到亲戚的“报李”。
但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在作出“投桃”的允诺之后,就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有诺必践,千万不要做出“小人”行径,暗中坑亲戚一把。
有诺必践,有“报李”必有“投桃”,这是继续保持良好亲戚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处理”。否则,以后再想利用亲戚办事那真是难上加难了。
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
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联系的亲密性,这是我们人脉资源中的重要一脉。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但亲戚关系同时又是很复杂的,这就决定了亲戚之间也是会互相得罪的。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使彼此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呢?
1.经济往来要清楚,不要弄成一笔糊涂账
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不作一点儿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就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就不好了。
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2.不要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的地位、职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