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下课了,有个学生向老师反映,昨天她爸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一支黑色派克钢笔不见了。老师观察了一下全班同学的表情,发现坐在该女生旁边的那个学生神情惊慌、面色苍白。钢笔可能是她拿的。当面指出吧,苦于没有充分的证据;搜身吧,又不近情理。这位掌握一定攻心技巧的老师想了想,说:“别着急,肯定是哪个同学拿错了。只要等会儿她发现了,一定会还给你的。”说完,老师看了看那个学生。果然,下课以后,那个拿了钢笔的同学趁旁人不在的时候,赶紧把钢笔偷偷放回了那个女同学的笔袋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他人犯是错误,我们批评时也要报着一种理解的态度,不要一棒子打死,而是要在批评之时给对方铺退路。因为,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弱点的,完美的人只有在童话或神话中才存在。现代生活中的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或多或少的会犯错误。
假如老师直接把自己的怀疑说出来,并严厉批评偷笔的同学,把话说绝,把退路都堵死了,难免会使一时犯错的同学受到伤害,甚至会因使对方过于难堪而导致更糟糕的状况。相反,这位老师用暗示的方法给犯错的同学留下了弥补错误的机会。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应该对所有犯错的人都予以不可辩驳的宣判,而是应该使对方燃起“明天起要再加油”的决心,给他们改正所悟的机会。
有时候为了给犯错的人铺一条退路,还可以假定双方在开始时没有掌握全部事实。例如,你可以这样说:
“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设想,因为你那时不知道那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会这样做的。”
“最初,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时,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精明的人在说话时都懂得不撕破脸,在对方没有退路时给对方铺退路。这样对方也会因自知理亏而早早收场,不再纠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维系人际和谐的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中的人情味也会越来越浓。社会越发展,社会分工越细,人际的感情依存越强,人的情感就更加显得可贵。这个问题有利也有弊,管理者尤其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比如对一些影响不大又不属于原则性的错误,进行了批评,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就可不再声张,甚至也不再言及管理层中的其他人。有时也可直接告诉被批评者,说明到此为止,不再告之他人。这都可使对方得到尊严上的安全感,产生情感的约束力。
评价或批评,要对事不对人,即使批评,也要尽量给别人留足面子。所有批评都应当针对错误的行为,而不是犯错者本身。否则容易演变成人身攻击,使双方之间形成对峙局面。
在批评他人之前,一定要明确是就哪件事或事情的哪个方面进行批评,越具体明确越好。抽象笼统,“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则会把事情弄糟。
没有人愿意被斥责,也没有人愿意斥责别人,当必须斥责的时候,应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语言。个性较温和的人遭到大声怒吼时,只会一味地退缩和保护自己,无法专心听人说教;而个性刚烈的人,则往往会因对方的斥责而愤怒,无法忍气吞声。
遭到拒绝,决不气馁
当我们怀着某种目的与别人谈话时,往往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但正如俗话所说的“好事多磨”,开始时往往会遭到拒绝。
被拒绝了心里肯定不好受,那要怎样回应呢?有的人气盛,一句话就给人家顶回去了,搞得不欢而散。有的人虽然心里不快,却还能冷静下来,用平和的语气晓之以理。显然后者是讨人喜欢的,能让对方通过冷静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态度并认为你很有涵养,转机说不定就会在此时发生。
在一家企业的面试中,小齐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了笔试和前几轮面试。在最后一轮面试过程中,考官突然问道:“经过了这轮面试,我们认为你不适合我们单位,决定不录用你,你自己认为你有哪些不足?”面对考官的问题,小齐虽然很失望,但还是平静地回答道:“我认为面试向来是一半靠实力,一半靠运气的。我们不能指望一次面试就能对一个人的才能、品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次面试,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既有临场经验的不足,也有知识储备的不足。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讨教。我会好好地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弥补不足,避免在今后工作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希望考官能对我全面、客观地进行考察,我一定会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岗位的要求。”
其实,考官是在考察小齐的应变能力,并非真的对他不满,如果他们认为小齐不合适,就不会问他这个问题。而小齐沉着应对,对自己的弱点进行了客观分析,回答时非常谦虚,把重点放在弥补弱点上,这可以反映出他积极进取的品质,甚至他还表示要诚恳地向考官讨教,无形中博取了他们的好感。
遭到拒绝是很令人沮丧的事情,但即使再沮丧,说话也应该和气一些,因为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永远拒绝,甚至有可能是对方的一个小花招。你如果因此口出恶言,就彻底断绝了回旋的余地,而坚持言语和气,还能为今后顺利合作埋下伏笔。
我们经常会遭到别人的拒绝,可以用以下方法应对:
(1)遭到拒绝时,一定要保持风度,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用平和的语言晓之以理。
(2)激将法,就是利用对方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以“刺激”的方式,激起其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收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但是使用激将法,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3)适当时候打个“退堂鼓”,这样可以使双方冷静地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对方的情势,暂时的退却是为了将来的进攻。
(4)同一种意思换种说法,就会有不同结果。话的意思本来是一样的,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效果就是大不相同。因为在说话的方法中,有些能让人接受,而有些却不能让别人接受,所以,结果当然就地不同了。
实话巧说,坏话好说
生活中,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主要的手段。虽然说起话来仅用一张嘴,但由于言谈中要对他人的面子、隐私等有所顾及,或某些事情需要保密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甚至会造成损失。
这就要求我们言谈不仅要动嘴,而且要动脑。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那么该如何巧妙地去表达呢?如何才能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欣然接受呢?
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点有效的方式:
1.抓心理达目的
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运用激将的方法,进而达到自己真正的目的。
一位穿着华贵的女士走进时装店,对一套时装很感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某某女部长刚才也看好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刚离开。于是这位女士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营业员能让这位女士买下时装,是因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女士“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自己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女士买下时装的目的。
2.藏而不露巧表达
运用多义词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朋友向他引荐某人为内阁成员,因为林肯早就了解到被引荐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一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
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内阁成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3.由此及彼肚里明
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地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影响团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采取这种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丁厂长忙问:“疼了吧?”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啊。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用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需要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实在是高!
总之,语言表达产生的效果往往比你最初要表达的想法更重要,只有把话说得让对方乐于接受,你的表达才算有正面意义。
低调为人,不招人妒
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准备了好长时间的计划书终于呈报老板了,在会议上各部门主管一致赞许,老板对你更加赏识。这时的你必然是春风得意,难掩喜悦之色,但在兴奋忘形之际,也许正是自埋炸弹之时。
因为自己的得意往往会招来他人的嫉妒。嫉妒是人的天性,对别人的得意视而不见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有人会锦上添花地说“看来,老板就只信任你一个”“经理这个位置非你莫属了”“他日高升之后,千万别忘记我啊”“你的聪明才智,公司里无人可及”之类的话语。但切莫被美丽的恭维冲昏头脑,聪明的人必须是理智的,告诉他们:“不要乱开玩笑啊,公司有太多人才呢”“我的意见只是一时灵感,没什么特别的”“我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
有时候,让别人嫉妒就等于无端树敌,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保护好自己呢?
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低调,要处处表现得虚心、容易满足。要与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有些人勤于制造高帽,往“目标物”头上送。职权大的你自然极易成为“目标物”,这时就应该保持低调的姿态,因为它可以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
低调的姿态是获取他人好感所必要的,大多数人欣赏的是低调为人的人。低调为人可以避免小人的妒忌之心,避免闲言碎语。在低调为人的同时,不妨给自己立下更大的奋斗目标,保持始终拼搏的劲头,一步步迈向成功的目标与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