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陌生人相处的技巧
气质清新可人的文玲,眉宇间却总透出淡淡的忧伤。为什么呢?原来她由于不习惯和陌生人相处,经常弄得自己和别人都很尴尬。
据了解,文玲从小就很内向,进入高中后,更是天天埋头学习,很少和同学交流;大学四年,她从不参加学校活动。今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进入北京一家公司。但工作一个月后,公司就以业务能力不强为由将她辞退。她又来到北京某广告公司工作,但感到工作很吃力,干了不久也离开了。
踏入社会的两次努力都失败了,她变得越来越沮丧,于是天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见人也不愿和人说话,最后连见外人的勇气都没有了。
文玲的父母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开导她,还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在医生和父母的帮助下,她提起勇气带着微笑又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幸运地被一家公司录用为职员。
此后,她信心大增,将微笑带入新的工作岗位。虽然她仍然不善言辞,可是这次却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不轻浮、有涵养的女孩。不久之后,她也能和不熟悉的人自然相处了。
其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曾有过文玲这样的经历,总是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或者是在与陌生人处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在独处的时候,往往会突然想到“那天我很唐突地说了那样一句话,真是不该”或者是“我当时怎么那么呆头呆脑的,真是破坏气氛啊”,并且为此而后悔不已。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人们只好悔恨地提醒自己,下次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这样一来,又经常弄得自己很紧张,从而更加惧怕与陌生人相处。
怎样避免这种尴尬呢?不要急,这里教你几招“秘诀”。只要你明白了个中诀窍,那么无论在职场上、在社交聚会中,还是在朋友身边,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栅栏,做个能说会道、善解人意的人。
(1)与陌生人相处时,只要你能发自内心地微笑,就能与他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2)察言观色,最好能从细微之处入手,看能否找出对方也感兴趣的话题。
(3)如果确实觉得自己拙于言辞,不妨先做一个友好的倾听者,让他们多说一点儿,而后可以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般对方都会很乐意为你解答的,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开启与陌生人之间的话题了。
(4)如被对方问及隐私,必须既要表现出诚实的一面,又要有技巧地回答某些尖锐的问题。
(5)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对对方的话作出及时的反应,切忌总是说一些令自己“死机”的话,这样才可提升对方的好感。
与陌生人“一见如故”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历来被视为人生一大快事。现在,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一见如故”的诀窍,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对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一见如故”呢?
富兰克林·罗斯福刚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参议员竞选。因为他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子,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师,所以知名度很高。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所有的来宾。同时,他看得出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显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了一个接近这些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道:“博士,请你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便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罗斯福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经过交谈,罗斯福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知道了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的是什么。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交谈的话题,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1933年,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依然采取和不认识者“一见如故”的说话术。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麦克逊曾经对罗斯福总统的这种说服术评价道:“在每一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如指掌。大多数人都喜欢顺耳之言,对他们作适当的颂扬,就无异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并且都记在心里。”
罗斯福就是抓住了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让初次见面的两人在谈话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轻而易举地就对获得了对方的好感。
初次见面若想像罗斯福这样,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在谈话时使用一些技巧来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只有尽快消除初次见面的陌生感,才能与对方进一步交流,并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一次和别人打交道时,双方都不免会有些拘谨,有层隔膜。如果能主动、大方地打破这层隔膜,对方也能很快融入到交流之中。
如果和陌生人无话可说,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比较有普遍意义的话题来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例如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谈或者从眼前和身边的具体事物上找话题,也可以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在交谈中应该主动些、客气些、随和些。同时也要注意谦虚,多想想自己的弱点,适当褒扬对方的优点。
不要讲起话来漫无边际,无休无止。要注意使自己的讲话适可而止,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不要让人觉得你在进行单方面的“传教”。
要多多鼓励对方讲话。你可以经常变换使用一些表示赞同的词语,让对方把话讲完,把心中的想法倾吐出来。
用第一句话吸引对方
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如何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从而带动对方的谈话欲望,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使谈话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下去呢?
与陌生人打交道,谁都会存有一定的戒心,这是初次交往的一道障碍。而初次交往的成败,关键要看如何冲破这道障碍。如果你用第一句话吸引对方,或是讲对方比较了解的事,那么,第一次谈话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客套了。如果运用得巧妙,双方会相处得更加融洽。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一种自然的、叙述型的谈话开头。这种放式既能给人带来亲切感,同时还能使双方找到共同的兴趣点,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
比如,在一个严冬的夜晚,你与一位陌生人见面,“今晚好冷”这句话自然会成为你们之间所使用的开场白。单纯地使用它,虽然也能彼此引出一些话来,但这些话也可能对彼此无关紧要,这样,再深一步的交谈也就困难了。但是,如果你这样说:“哦,今晚好冷!像我这种在南方长大的人,尽管在这里住了几年,但对这种天气还是难以适应。”如果对方也是在南方长大的,就会引起共鸣,接着你的话头说出一些有关的事。如果对方是在北方长大的,他也会因为你在谈话中提到了自己的故乡在南方,而对你的一些情况产生兴趣,有了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欲望,这样就可以把交谈引向深入。这种把自我介绍与谈话有机结合的方式也比较自然,不会令人觉得牵强、不自在。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放弃戒备的心理,产生“亲切感”。
有时候从别人的兴趣爱好着手,讨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因此,我们在和陌生人交往时,不妨多多寻求彼此在兴趣、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使双方在越谈越投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关于对方的信息,迅速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费尔浦斯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人类的天性》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