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鉴
声雄者,
如钟则贵,如锣则贱;
声雌者,
如雉鸣则贵,如蛙呜则贱。
《冰鉴》原典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
声与音不同。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喜如折竹,怒如阴雷起地,哀如石击薄冰,乐如雪舞风前,大概以“轻清”为上。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则贱;声雌者,如雉鸣则贵,如蛙呜则贱。远听声雄,近听悠扬,起若乘风,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鸣;急而不达,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联,喋喋利口;或齿喉隔断,喈喈混谈:市井之夫,何足比较?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处曲中见直。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其散在左右前后者,是音。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音,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原典精译
人的声音,跟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一样,也有清浊之分,清者轻而上扬,浊者重而下坠。声音起始于丹田,在喉头发出声响,至舌头那里发生转化,在牙齿那里发生清浊之变,最后经由嘴唇发出去,这一切都与宫、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识人的时候,听人的声音,要去辨识其独具一格之处,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但是只要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见到他的庐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个英才还是庸才。
声和音似乎是密不可分,实际上差别不小,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声产生于发音器官的启动之时,是空气振动之初的状态,可以在发音器官启动的时候听到它;音产生于发音器官的闭合之时,是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浑响状态,可以在发音器官闭合的时候感觉到它。辨识声相优劣高下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着重从感情的喜怒哀乐中去细加鉴别。欣喜之声,宛如翠竹折断,其情致清脆而悦耳;愤怒之声,宛如平地一声雷,其情致悲愤而强烈;悲哀之声,宛如击破薄冰,其情致破碎而凄切;欢乐之声,宛如雪花在空中飘飘飞舞,其情致宁静轻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轻扬而清朗,被列为上佳之口。如果是刚健激越的阳刚之声,那么,像钟声一样洪亮沉雄,就高贵;像锣声一样轻薄浮泛,就卑贱;如果是温润文秀的阴柔之声,那么,像鸡鸣一样清朗悠扬,就高贵;像蛙鸣一样喧嚣空洞,就卑贱。远远听去,刚健激越,充满了阳刚之气,而近处听来,却温润悠扬,充满了阴柔之致,起的时候如乘风悄动,悦耳愉心,止的时候却如琴师拍琴,雍容自如,这乃是声中之最佳者。俗话说,“高声畅言却不大张其口,低声细语牙齿却含而不露”,这乃是声中之较佳者。发出之后,散漫虚浮,缺乏余韵,像荒郊旷野中的孤牛之鸣;急急切切,咯咯吱吱,断续无节,像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在偷吃东西;说话的时候,一句紧接一句,语无伦次,没完没了,而且嘴快气促;说话的时候,口齿不清,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这几种说话声,都属于市井之人的粗鄙俗陋之声,有什么地方值得跟以上各种声相比呢?
音,是声在空中传播的余波、余韵。音跟声差别并不大,但要从细微的地方才可以分辨出来。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俗话所谓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一般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音中饱含着情,到话说完了声音在空中回响,则是温文尔雅的人,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但声气不乱发乱出,口齿灵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其人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智慧解析
一、听其声,辨其人
常言道,听话听音。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识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正直的人说出的话句句实在,良药苦口;邪恶的人说出的话语气苛刻,话中带刺;小人说的话则笑里藏刀,搬弄是非。所以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人的声音各不相同。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品位。语言,它作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人们对其发音器官的有意识控制和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种控制和使用的重要对象便是说话的声和气。
有人对观声识人的情况加以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规律:在正式场合中发言或演讲的人,开始时就清喉咙者,多数人是由于紧张或不安。说话时不断清喉咙,是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种焦虑;有的人清嗓子,则是因为他对问题仍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有这种行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儿童紧张时总是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说:“嗯”、“啊”,也有的总喜欢习惯性地反复说:“你知道……”。故意清喉咙则是对别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可要不客气了。口哨声有时是潇洒或处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会以此来虚张声势,掩饰内心的惴惴不安。
这些声音你能判断准确吗:“嗯。”——表明知道了;“喔!”——表明感到惊奇;“喔?”——表明心存疑问;“好的,照此办吧。”——表明完全接受;“好,以后再说吧。”——表明不肯接受;“好,再研究研究。”——表明原则同意,办法还须讨论;“好的,你听我回音。”——表明愿意帮忙;“好的,我替你留意。”——表明没有把握;“好的,我替你想办法。”——表明肯负几分责任。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学已经证明,声音的生理基础由肺、气管,喉头、声带,口腔、鼻腔三大部分构成,声音发生的动力是肺,肺决定气流量的大小,音量的大小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的颤动体系决定,音色主要取决于由口腔和鼻腔构成的共鸣器系统。声音是物体震动空气而形成的,声音是听觉器官--耳的感觉。声音音量有大小之分,音色有美异之别,另有音高、音长之分。人类的声音,由于人与人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先天禀赋不同,后天修养不同等等而有很大差异,所以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雅与俗,智与愚,贵与贱,富与贫。既然如此,那么声音便与人过去和现在的生存状况,以及未来的生存前景有一定关联。但是如果说声音能够决定人的一切,则未免虚妄不实。成功的歌唱家,一般都有苦学苦练的经历,但是如果天赋不高,单靠苦学苦练,是不会成为歌唱家的,不过声音对人生存的意义不能过分夸大。不少社会名流人物,其讲话、演说的声音,实在不敢恭敬,而其才气不能不令人高挑大拇指。
据《三国典略》记载,五代后魏末期,江苏一带有位盲人能听声气识人。有一天,他被人带到北方,当时的渤海王高澄想证实一下这个盲人的识人能力。于是他召集了高洋、赵道德、刘桃枝等几位手下,自己也混迹其中,让盲人分辨。听了赵道德的声音,盲人说:“此人当为人主。”听了刘桃枝的声音,盲人说:“当代王侯将相皆死于其手。但此人只是一个鹰犬,不过是受人指使而已。”听了高澄的声音,盲人无动于衷。有人私下用手指掐他,提醒他注意。盲人没有办法,撒了个谎,说高澄几年后也应当为国王。高澄听了,顿时狂傲地说:“我这一帮家奴都大富大贵,何况我呢!”后来,由于刘桃枝诬告朝廷有人谋反,后齐诸王大臣多被赐死,高澄竟被其厨房的伙夫所杀,其弟高洋受禅,为北齐文宣王。盲人仅凭声音就能断人吉凶福祸,并且这般应验,不能不令人在惊奇之余产生深深的怀疑。
二、通过声音来识人
声音辨人是指通过声音来识别人才。浅层的理解,是指听到一个人的声音(不仅仅是说话的声音,也包括脚步声、笑声等),就能知道他是谁。前提必须是对此人的声音很熟悉,一般在朋友、亲人之间才能辨别,这只是辨别人的身份。高层次的理解,是由声音听出一个人的心性品德、身高体重、学历身份、职业爱好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判断过程,既有经验的积累,又有灵感的涌动。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概念,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多是由声音即两者同时来识别人。
郑子产一次外出巡察,突然听到山那边传来妇女的悲恸哭声。随从们转视子产,听候他的命令,准备救助,不料子产却命令他们立刻拘捕那名女子。随从不敢多言,遵令而行,逮捕了那位女子,当时她正在坟前哀哭亡夫。人生有三大悲: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可见该女子的可怜。以郑子产的英明,不会对此妇动粗,其中缘由,是因为郑子产的闻声辨人之术。郑子产解释说,那妇人的哭声,没有哀恸之情,反蓄恐惧之意,故疑其中有诈。审问的结果,果然是妇女与人通奸,谋害了亲夫。
郑子产闻声辨人的技巧已是很高明了,是今天再难重现的古士高风,非常人之资赋,所以流传后世。
以上是由声音来辨别一个人的心事,还可由声音判断一个人的心胸、职业、志向等情况。心胸宽广、志向远大的人,声音有平和广远之志,而且声清气壮,有雄浑沉重之势。身短声雄的人,自然不可小视。从身材来看,身高的,由于丹田距声带、共鸣腔远,气息冲击的距离加长,力量弱化,因此声音显得细弱,振荡轻;身矮的,往往声气十足,因为距离短,气息冲击力大,声带与共鸣腔易于打开。但受过发声练习的人,又当别论。
而且,人的声音,由于健康状况、生存环境、先天禀赋、后天修养等不同而不同。所以声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一个人的文化品格——雅与俗、智与愚、贵与贱(这里指人格修养)、富与贫。
人的声音各有不同,有的洪亮,有的沙哑,有的尖细,有的粗重,有的薄如金属之音,有的厚重如皮鼓之声,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盘、字正腔圆,有的人身材矮小,声音却非常洪亮,即日常所说的“声音若洪钟”,有的人生得高大魁梧,说起话来却细声细气,有气无力。古人对这些情况加以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规律。
1.辨声识人
辨声识人,古本秘籍《灵山秘叶》中有四句话,很值得我们值鉴:
察其声气,而测其度;
视其声华,而别其质;
听其声势,而观其力;
考其声情,而推其征。
这四句话中大有学问,中国古文微言大义的特点,由此可窥一斑。这三十二个字至少讲明了这几个问题:
由声音中蕴含的气充沛与否,可以测知他的气概胸襟;
由声音的音色音质协调悦耳与否,可以测知他的性情爱好与品德,这里重在一个“和谐”,不以悦耳动听为惟一标准;
由声音的势态,可以测知他的意志刚健与否,声势高壮的,其意志力必然坚强,声势虚弱的,缺少主见;
由声音中所包含的感情,可以测知其当下的心情状态,“如泣如诉”是一种,“如怨如慕”又是一种,“情辞慷慨,声泪俱下”又是一种,此种分类,不一而足。
曾国藩在《冰鉴》中指出:“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人的喜怒哀乐的确能在声音中有所体现,即使人为的掩饰,也会有此特征。前面郑子产识别声音就是很经典的例证,这是观察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可行途径。同时结合考察眼神、面色、说话态度的变化,真实度、准确性就会更高。
假如欢喜的声音像青竹折裂时一样清脆悦耳,有天然柔和协美之动感,这样的声音有自然淳朴之美,不虚饰,不造作,是真性情的坦率表露,自然大方,不俗不媚。
当愤怒时,突然爆发出来的洪亮响声,如雷霆震于空中,击在地上,气势豪壮,强劲有力,但以“阴”盖头,则没有暴躁戾气,反而呈容涌大度之态,不带五雷轰顶之势。
在哀恸时,声音如同薄冰破碎时发出的声音。薄冰虽然容易破碎,但声音却清脆响亮,不散不乱,不聒不噪,也不扰人耳力,虽然是悲怆苦楚之象,但有“发乎情,止乎礼”之势。这样的态度也是雍容华贵、无小家子气的。
风舞雪飘,放眼望去,冰天雪原,玉树琼枝,山川大地,银白世界,是何等的美妙。这已是古人见惯了而今人再难欣赏到的冬日美景了。高兴时,借音乐伴舞,声音如雪花漫舞之姿,轻而不狂,美而不淫,飘而不荡,奔而不野,是天下至纯至美的轻灵飘逸的潇洒态,又如女子临池兴舞,衣袂飘飘,长带曳曳,美不胜情。
钟响与锣鸣,都属于雄声,即阳刚之声,声音粗壮,气势宏大。然而“钟”声洪亮沉雄,远响四方,余韵不绝,悦耳愉心,所以为“贵”;而“锣”声则声裂音薄,荒漫沙嘶,余韵全无,刺耳裂心,所以为“贱”。
雉鸣与蛙鸣,都属于雌声,即阴柔之声,声音轻细,如旷野闻笛。然而“雉”声清越悠长,声随气动,有顿有挫,抑抑扬扬,同样悦耳动听,所以为“贵”;而“蛙”声则聒聒噪噪,喧嚣嚎叫,声气争出,外强内竭,同样刺耳裂心,所以为“贱”。
“远听声雄”,是说其声有如山谷回响,表明其心胸气魄宏伟,赋情豪放;
“近听悠扬”,是说其声如笙管之婉转,如春鸟翱翔,表明其人必神采飞扬,功名大就;
“止如拍琴”,表明其人必高雅冲淡,雍容自如。以上皆为“声”之最佳者,所以定为“上上”。
“大言不张唇”(严格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大言却不大张唇”)是谨慎持重、学识深厚、训练有素的表现;“细言若无齿”,表明其必温文尔雅、精爽简当、成熟干练。以上为“声”之佳者,所以定为“上”。
荒郊旷野,一牛孤鸣,沉癖散漫,有声无韵,粗鲁愚妄之人,其“声”大抵如此:夜深人静,群鼠偷食,声急口利,嗝嗝吱吱,“字句相连,喋喋利口”,足见其语无伦次,声无抑扬,其人必幼稚浅薄,无所作为。
“齿喉隔断,喈喈混谈”,足见其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其人必怯懦软弱,一事无成。以上“声”相,当然属于下等。
2.声之魅力
日本有一位研究语言的学者,他对人的声音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声音加神态等于魅力。他写道:
我曾经到电视台去参加评审工作,在电视台的大厅中看到一大群既紧张又精神高昂、等待上电视节目的观众,到处都是闹哄哄的嘈杂声音;这时,我听到了节目主持人某某的清晰声音,这个清晰的声音清楚地穿过这些噪音,并且有着震慑压场的作用。这时,我恍然了解到,这声音就是他仗以成名的利器啊!
他的音质优美,音量低沉而有力,充满堂堂正正的气象,再加上一口标准的京腔京味,清楚的语尾音,这些都是他能拥有广大忠实的电视观众的原因,再说,他的外貌也非常潇洒,这也是许多女性迷恋他的原因啊!
其实,单纯地听对方的声音或经由对方的话来加以判断对方的性格,也是满有趣的,很多“的士”车驾驶员都有这种经验。
“我是用背来听顾客说话的,有没有看到顾客的外表的情形下,就可以知道顾客是否疲倦,或是否热心于工作等……”这些话一点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