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你过去曾因为抢劫判过刑(陈述一),也知道在监狱的滋味(陈述二)。你肯定不想再进那里面(陈述三)。我要你——(暗示一:明白我站在你这一边),而且我希望让你——(暗示二:明白说出实情的好处)。
“你很想离开这里(陈述一)。你也知道我没有时间整天跟你耗在这里(陈述二)。说出实情,可能会让你——(暗示一:好过一点)。你也可以——(暗示二:省了很多麻烦)。你还可以——(暗示三:继续你的人生)。
“你的大半辈子都在街头闯荡(陈述一)。这是你重新开始的一个机会。为你自己——(暗示一:想一想),你——(暗示二:改邪归正之后的发展)。你可以——(暗示三:找到一份受人尊重的工作),而且可以(暗示四:把你的家人照顾得更好)。”
遵循整个法则审讯,即使开始的时候犯罪嫌疑人咬得很紧。但是完成整个过程以后,一般的犯罪嫌疑的心理防线都会被打开,很快会坦白自己的罪行。
◆ 嵌入式指令
如果你直接对一个撒谎者吼道:“快说实话!”如果对方不是胆小如鼠的人,一定会把自己掩藏得更好。而把指令直接植入对方的潜意识的做法,就高明很多。
以下是运用嵌入指令的例子,嵌入指令以粗黑的字体标示:
“除非你想说,否则我也不强迫你。现在,如果你觉得有什么要告诉我的,那么就把它说出来吧。反正当你知道这是一个正确的抉择时,你就会告诉我实情。但或许现在就可以让我们澄清一些事情。”
人的意识层面全部接收了整个句子,但是嵌入指令(黑体字部分)则直接进入潜意识。这个方法运用起来非常简单,只需遵守两个准则:
准则一:为了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个指令必须以一个行为动词作为开头,因为你是在吩咐对方的意识采取一些行动;
准则二:整个嵌入指令必须用所谓的“模拟标识”与句子的其他部分作出区分。
使用嵌入指令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当你说出指令时,提高音量或稍微降低。
在说出指令之前,以及说出指令之后,都作一个短暂的停顿。
当你下达指令时,不时地运用手势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使嵌入指令被潜意识所接收并被视为一个命令。但必须表现得漫不经心、自在悠闲。
◆ 寻找特定关联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条件反射”的例子。例如数年前,你对某花粉有过一次很糟糕的体验,因此你一闻到这种花粉的味道,就会觉得恶心;或是听到某一老歌,让你记起一位曾经的朋友。正因为大多数人对“某事”或“某物”都带有特定情感或情绪,只要我们找到这种关联,很容易识破对方的真实内心。
例如:在扑克牌娱乐中,当对手在特定情况下,做了一个出自潜意识的姿势动作,可能就会泄露了心事。举例来说,对手只要一紧张,就会眨眼睛、往下看,或是将身体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移动。这时职业扑克牌玩家就知道如何注意这些会“说话”的动作,以此洞悉对家手中握有哪些牌。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某人对某事或某物的关联。这样,在任何情况下,对方只要一说谎,你就能立刻知道。
◆ 调整引起共鸣的步调
当我们的话能引起对方的共鸣时,彼此之间的话匣子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开了。只有我们同某人达成“融洽的关系”,与对方在心理层面上保持一致时,我们可能会先从身体等层面上调整自己,例如去配合对方的手势、姿态或说话的速度。这样的调整我们称之为“调整步调”。一旦完成了这个步骤,你就可以主导局面。
当你与对方拉近距离之后,提供任何让他“有话可聊”的东西,而他所聊的内容也会正确反映他的想法(心理层面)。如此一来,你就可以根据他的谈话内容(他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话题方向。告诉他,为什么说出实情是他最好的选择,借此主导他的思想。
例如:“我了解,我们都会犯错,而你希望这次就让它过去算了。我相信,如果我站在你的立场,我也会有相同的感受。但是,因为我不是你,我只能告诉你我的内心感受。(这个句子开始引导对方)让我们开诚布公,当你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你就会知道这么做是对的。……”
◆ 实施心理分裂
“心理分裂”运作的方法是把对方“分割”成两半,把对方的“心理”分裂成为两个部分,让这两部分彼此对抗交战。这个过程可以使对方较为自在地说出实情。
这分裂的两部分就是原先那个说谎的人,与现在这个绝不会伤害你的人之间的对抗。这个过程大大减低了对方的罪恶感,因为他不再觉得自己有义务为“以前那个他”的所作所为辩解、负责。
在交谈中,可以重复使用类似以下的句子:
“以前的你大概会做出这种事,但我知道,你现在绝不会再做了。”
“你只要对现在的你负责,那你就是一个既诚实又值得信赖的人。”
“现在的你跟以前的你不同。我相信,你应该比我还讨厌、还恨从前的你,但你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人了。”
这些简单的句子可以削弱他的防卫。有时,这些句子可以立即见效;有时,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如果他一遍又一遍、持续不断地听到这样的句子,那么他的防卫心理一定会瓦解,然后就会说出实情。
◆ 插话乱其心智
正确插话可以引起轻微的催眠作用。换句话说,当倾听者的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之际,一些插话可以使他暂时愣一下神。当你需要控制交谈的进展,或是重新组合交谈内容时,就可以使用插话的方法。插话的作用就是在对方的思绪“短路”时,让你有时间集中、镇定思维。由于这些插话大多令人摸不着头绪,你自己可能也要多读几次才弄得清楚。而谈兴正浓的说谎者,当然一时也回答不上来。这样扰乱了说谎者的心智,离获得真相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下面是一些经常用的插语语句:
◎“你没注意到你忘了什么吗?”
◎“你真的相信你认为你知道的事?”
◎“你为什么要问我你不确定的事?”
◎“你越不去想它,你越会同意……”
◎“你认为你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吗?”
◎“你为什么赞同你已经知道的事情?”
◎“你为什么会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情?”
◎“当你有某个念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你的回答告诉我,什么是你没察觉到的。”
◎“你的问题是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是吗?”
◎“你可否给我一个例子……可能会有帮助。”
◎“如果你预料我会相信你所说的话,就不会说出来了。”
◎“你可以假装对任何事情都很懂、很在行的那种样子。”
◎“我了解你在说什么,但这样说并不表示它就会成真。”
商业领域:识破广告、金融、交易、服务领域的谎言
谎言解读:在别人未下手之前将客户的钱赚为己有——这是“商业”游戏高手要全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斯图尔特·钱斯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鲁瓦说过:“商业活动是战争和体育运动的组合。”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始终不能放松,战争的失败意味着受伤或死亡,体育运动的失败意味着虚荣心受到打击,商战的失败意味两者加起来。虽然,商业的危险性比战争的危险性要小,但任何战争时间一般较短,而商业活动却伴随我们终生。虽然,体育运动更为激烈,但是体育运动见效非常迅速,而商业活动即使风平浪静时都可能隐藏着杀机。商业活动中被骗的危险性一分钟都不会放过我们。有多少人在商海中碰得头破血流,当无法承受经济上毁灭性的打击时,甚至出现精神疾病、心理毛病,甚至自杀。
任何商业活动都有三个阶段:签订合同、成交和脱手(销售)。欺诈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阶段,正如下文我们看到的,识破商业领域的谎言并不比拉到生意更容易。
◆ 识破广告中的欺骗
广告的历史悠久。起初,人们对广告的态度纯粹是实用,只是向客户介绍某种商品。如今,无论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还是拧开收音机,广告无处不在。难怪有人感慨到:这是一个广告的年代,这是一个炒作的年代!
广告,是商家宣传的一个手段,是打造品牌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产品销售中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与广告打交道,也要小心。广告本身或多或少带有欺骗性,轻信广告的人会上当受骗。有人曾说广告是“最有力的施压和欺骗工具,其理论的依据基于人是最愚笨的动物的认识”。
目前,主要有“硬的”和“软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广告。硬广告其实质接近于刺激推销,并伴随促销活动。其目的是对顾客施加影响,让其瞬间产生购买欲望而立即购买。通过大声叫卖的方式从而依赖宣传内容的外在效果,如:“降价销售”,“购买在今天,明天就晚了”,“买一赠一”等。碰到这样的广告一定要冷静,不要一时冲动,大买特买一些自己并没有太大用处的东西。而且商品的质量一定要考虑,不要闹到最后因质量而引发争吵的地步。
软广告的目的不仅告诉人们关于商品的信息,而且围绕商品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给它罩上某种光环。通常,软广告借助各种象征和深刻的主题、触及人们情感的激情洋溢,是依靠对需求的影响,它逐渐地改变潜在顾客的心情,使其对某种商品产生好感,唤起他的联想,吸引他。引导消费者先认同产品,然后是心理准备,最后是去购买。
这些软广告背后都隐藏着什么?可以这样理解,化妆品公司主要不是卖给我们滋润皮肤的化妆品,而是给我们提供永葆青春的希望。啤酒酿造工人不仅生产啤酒,而且酿造的是年轻快乐。汽车公司卖给你高级轿车不仅是为了你出行方便,而且是为了增加你的自信,帮助你提高社会地位。这些软广告把一些附加的理念灌输到消费者脑中,而其最本质的实用性好像已经不再重要。
另外,生活中,利用广告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诈骗者主要是利用人们节俭、精打细算、爱慕虚荣、贪图小利、容易轻信等心理。广告欺骗可能涉及物、人、行为、事件、意图。例如,有一段时间,广告一种具有特效治疗作用的鞋袜,穿着它据说可以消除脚上的细菌、脚汗、臭气、脚痒和不适,甚至还可以促进长高。但经过检查发现,这种鞋根本就没有治疗作用,相反,甚至对人体有害,会引起过敏、皮炎等症。
带有欺诈性的广告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不诚实的广告
不诚实的广告是将所广告商品与其他法人或自然人的商品进行不规矩的比较,其对商品的说明和对商品形象的描述诋毁了其他法人或自然人的荣誉、尊严或商业信誉;通过模仿(复制或仿造)他人商品广告中使用过的总体设计、正文、广告形式、图形、音乐和声音效果,或通过滥用自然人的信任或他们经验、知识的不足,其中包括滥用他人广告中缺少实质信息的部分从而使消费者对所广告商品陷入迷惑。
例如,打着著名公司品牌的赝品广告也属于不诚实广告,这种广告每年给那些大公司如“索尼”、“松下”等品牌商品的大企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如果看到投资证券的广告时也要特别小心。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喊得越响,支付股息的钱就越少。
(二)不可信的广告
不可信的广告,即广告中关于商品的信息与真实不符,如商品的属性、成分、生产方法和日期、作用、消费特点、使用条件、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证明书、数量、生产地、市场行情、在指定数量、日期和地点获得该商品的可能性、广告期间商品的价格、付款的附加条件等信息与实际不符。
属于此类“不可信的广告”还有使用最高级语汇,其中包括使用“最”、“只此”、“最好的”、“绝对的”、“唯一的”等等词语的广告。
不可信的广告经常出现在所谓的“清仓甩卖”时期。例如,大众媒体的一切媒介为某公司大吹大擂进行广告宣传运动:为庆祝建市周年纪念日(国庆节、圣诞节……),特此大幅降价。降价活动持续数天,降价幅度非常之大——50%,甚至更多。
要知道,这种降价是有选择性的:畅销商品、稀缺商品降价幅度5%~10%,时间存放稍长的东西——20%~30%,而降价50%的商品是那些谁也不需要的东西。根据广告宣传而专门奔到商店来的人们,口袋里装了钱,就是要来买东西的。因此,感到失望并抱怨了一阵之后,他们还是拣了一些精明商人兜售的货物。如果畅销商品、稀有商品也的确降了很大的幅度,你千万别以为你真的捡到了便宜。虽然他降得多,但你知道他把原价提高了多少吗?
(三)虚假的广告
虚假的广告以私利为目的,在广告中利用商品、工作或及其生产者(执行者、销售者)明显的虚假信息。
虚假广告多夸大事实。一般是经营者对自己生产、销售的产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来源等情况,或对所提供的劳务、技术服务的质量规模、技术标准、价格等资料进行夸大,无中生有的宣传和与事实情况不符的宣传。
虚假的广告语言模糊,令人误解。此类广告内容也许是真的或者大部分是真实的,但是经营者措词的技巧明示或者暗示、省略或含糊使得消费者对真实情况产生误解,并影响其购买决策和其他经济行为。
例如:某家美容院,为了扩大知明度,招徕生意,一段时间打出免费美容的广告。一些消费者到该美容院接受美容服务。不料,美容结束后,该美容院列出清单要收取582元的化妆品费,消费者感到上当受骗,向市消委会投诉,经调解,美容院才退还消费者化妆品费。
虚假广告形式不外乎:消息虚假、品质虚假、功能虚假、价格虚假、证明材料虚假等。
(四)隐形广告
所谓的隐形广告,就是虽然没有在打广告,但是无形之中就做了广告。例如:海岩的新剧《五星大饭店》开播之后,细心观众指出,在第一集的前20分钟内,剧中多次重复出现北京一酒吧的名字。
有的隐形广告用特殊的字体或色彩将行文中的某些片断标示出来。于是在单一行文广告中被标示的词语可以组成完整的句子,被消费者无意识地接受下来。
在广告泛滥的今天,广告把戏无处不在。诈骗者利用那些人们对某东西的信任、对某东西的渴望进行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