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000044

第44章 鸿沟之约

韩信平定齐国后,鲜花和掌声如潮水般涌来,现在的他,随便走到哪里,都能引起轰动,他成了一代偶像,世间楷模。

什么盖世奇功,千古名将等等之类的赞语不绝于耳。不管是别人奉承也好,真心话也好,韩信,确实当的起这些称赞。在糖衣炮弹面前,韩信变得自满起来。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不能责怪韩信。扪心自问,在巨大的成功面前我们自己能摆正心态,不骄傲,不自满吗?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历史的时候,可以批评韩信不该自满,但是各位想过没有,如果换作我们自己,我们又会怎样?韩信也是人,他无法摆脱人间烟火,世俗名利,很多人认为他的悲剧在于他的自满,而我却不这么看。难道他的功劳还当不起那头上那个王字吗,难道他不能以己为荣,稍微的骄傲自满吗?自满得死,不自满也得死。他的悲剧不在于他自身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在于封建制度的弊端,在于专制社会的阴暗。

韩信从一个被无数人耻笑的市井之徒成为名震天下,手握重兵的大元帅,这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荣耀,又是何等的不易。

一路走来,他品尝过艰辛,他品尝过寂寞,他更品尝过痛苦。他发誓绝不做人下人,他发誓要一举成名,他发誓一定要建功立业。他都做到了,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了,应该欣慰了。

可是,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时候,可能只想有碗饱饭吃就好,等能吃饱饭的时候又想着吃肉,等吃上了肉又想风光,等风光了又想要权,等有了权又想成仙…

我们的祖先对人性早就有过深刻的总结,而且为此创造了一个非常贴切的词,这个词就是欲壑难填。

韩信以前的梦想只是做个大将军而已,而现在他有了更高的追求---做诸侯。

对,做诸侯,做统辖一方的诸侯。韩信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激动的几乎无法入睡。

对于此时的韩信来说,做诸侯其实很容易,看看他打下的辽阔土地,看看他手里的部队,如果他愿意,他只需要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当众宣布自己为齐王,这就够了,没有人可以反对,也没有人能够反对。

楚汉之际,无数先辈枭雄就是这么干的。

但韩信还是没有这样做,自立意味着与汉军决裂,与刘邦决裂。他不愿意这么做,他始终将汉王的恩情记挂在心,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想做个忘恩负义之人。

他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他的做法是错的。

古时候的人们,都有这么一种思维,你的欲望不能由你直白的说出来,你自己说出来就是不谦虚不稳重甚至不要脸,会招人一片骂。

韩信隶属于刘邦,他的部队扛得是汉军旗。作为部下,自己请封为王,很创新也很反传统,可这是部下该干的事情吗?

韩信不了解刘邦,更没有细细的去考量其中的得失,巨大的荣耀已经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头脑发热的认为刘邦大度到可以接受他任何要求,无可否认,刘邦是很大度,但 他的大度也有限度。

古时候,自请封王,是一种变相的犯罪,这种犯罪行为有个很冠冕堂皇的学名叫作僭越。

作为臣子,干你本分外的事情,就僭越了,罪可致死。

可想而知,刘邦收到韩信请封为假齐王(代理齐王)的书信时会多么的不爽,刘邦再联想起以前韩信给张耳请封为赵王那件事,融会贯通,他似乎有点了明白了:原来韩信所做的一切,是在给自己称王铺路。

韩信想称王,却惴惴不安,遮遮掩掩,只请封做假齐王,而且还准备好了一套说辞,他的真实目的是试探刘邦。

作为一个老狐狸般的政治家,在刘邦看来,这些说辞纯粹就是三脚猫的功夫,他真正想要得到什么,刘邦一眼就看出来了。

寡人困在这里,日夜盼他来相救,他居然还要请封为王。刘邦心中已是怒不可揭。

正当刘邦打算把来使臭骂一顿,打发回去的时候,张良陈平在边上心照不宣地踩了踩汉王,张良又对刘邦耳语道:如今我方不利,怎么能管得住韩信称王呢!倒不如顺水推舟立他为齐王,好好对他,以防生变。

好在刘邦的长处就是很会打圆场,张良这么一说,他立刻明白过来:韩信现在手握重兵,占有北方大片土地,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那很容易出事。

于是,他故意高声大骂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

刘邦的脾气在军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平常他喜欢乱骂人,骂起人来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与形象,一来二去,属下早已习以为常,所以韩信来使并没有留意刘邦一前一后的神色及语气变化。

为了笼络住韩信,刘邦郑重其事地派张良亲自前去宣封,以示恩宠。

见着齐王大印,韩信终于喜笑颜开,本想会惹怒汉王,没想到还被封为名副其实的齐王。

韩信端详着齐王大印,心中不免感慨:汉王待我真的不薄啊!我这一生能遇到这样的明主,死而无憾了!

因此,韩信更加坚定了不背叛这位恩人的决心。

可是,在刘邦的心里,韩信请封的时候刘邦就已经把他列入了背叛者的黑名单。刘邦这样想不无道理,人心险恶,谁知道韩信到底在想什么,在那个你死我活的年代,他今天能称王,明天就可能弄死你。这种事情刘邦见得不要太多!

古人讲:听其言,观其行。刘邦从韩信的行为作出正常的判断,本是无可厚非。

两方都情有可原,两方都无可厚非,但最后的结果却令人扼腕。权力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游戏,既然玩了这个游戏,不管你的本意如何,结局只有一个,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别无他途!

明知道这个游戏这么可恶,为什么那么多人还要去玩?

有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被人拖进去,有的却是挖空心思削尖脑袋自己钻进去。比如韩信,他没有与刘邦争权的意思,可刘邦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威胁,既然你要称王要统兵,那么你自觉不自觉的就要分掉别人的权力,这是当权者最不能容忍的。

权力是能让人上瘾的毒品。

既然如此,有没有办法避免呢?

答案很简单,有,有办法,治疗所有专政弊端,治疗权力斗争毒疮的办法有且只有一个--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是个现代词语,古人是没有这种概念的。学习历史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宣扬对的,摒弃错的。先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先人有的优秀传统我们继续发扬。

既然看到了专制的弊端,那就不能再犯。

只有彻底剥夺所有个人和集体的生杀大权,把人的生命交给以民主为基础的法制。如果我们要跳出兴亡周期律,跳出几千年来斗来斗去的权力游戏,也只有这个办法,除此之外,都是死路一条。

我们的先人是无法实现了,只能希冀于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的努力吧。

韩信大营洋溢着一片欢腾之时,楚使武涉来访。

不用问,都知道楚霸王派来做说客的。韩信心里很清楚武涉的来意。

按理说,他刚刚受了刘邦的恩惠,跟楚使应该没有见面的必要,可是他还是见了:人家大老远跑来做说客,见一下无妨,他说什么不听就是了。

韩信在政治上的能力的确让人不敢恭维,既然都打定主意不听,又何必见面,周围全是刘邦的耳目,万一传到刘邦耳里,他会怎么想?不管你跟楚使谈什么,只要刘邦耳目稍微添点油加点醋,刘邦就得多一份戒心。

韩信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想到这个问题。所以他见了武涉,听他罗嗦了一大通,最后回给人家一句话:不用说了,汉王对寡人恩重如山,而霸王却视寡人如无物,寡人不会背叛汉王的。

楚霸王第一次派人做说客,就宣告凄惨地失败。

武涉走后,蒯彻马上入帐,给韩信仔细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跟武涉意思一样:静观其变,三分天下。

韩信同样没有采纳蒯彻的意见。

蒯彻的政治投机宣告彻底失败,为了明哲保身,他离开韩信,装疯卖傻。

同年七月,英布也完成了由人臣到诸侯王的蜕变,他被刘邦封为淮南王。

项羽派人拉拢韩信失败,粮草又快要用光,韩信又举兵攻楚,楚军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他焦虑不堪,又苦无良策。这个时候,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派能言善辩的侯公前去讲和,其实,讲和是假的,目的是迎回太公和吕雉。

项羽已经被刘邦耍过很多次了,可这次他还是上当了,能怪谁呢?

项羽答应了。

为了表示和平的诚意,项羽将关押了两年的太公和吕雉放回,楚汉经过反复的谈判后,与公元前二零三年九月,达成和平协定。

史称“鸿沟之约”,双方以荥阳东南二十里外的一条鸿沟为界,东为楚,西为汉,鸿沟也是象棋中楚河汉界的由来。

如果这是结局,那这个结局很美满。

可惜它不是结局,既然不是,那么刘邦与项羽之间,注定要倒下一个,而倒下去的那一个,将永远定格成悲剧,让人们世世代代惦念不休,哀叹不止。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

    如画江山,群雄逐鹿,看天地苍茫,谁主沉浮。铁血襄阳,血泣山河。张守仁,一个具有现代灵魂无名小卒,用一把石灰撒出了一个辉煌帝国!血战襄阳扬名四方,强渡黄河攻陷蒙军,铁骑百万安民心,合纵连横定九州……江山如此多娇,却引得无数穿越者皆为折腰……
  • 汉末匹夫

    汉末匹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看一个山贼如何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闯出一个新的天地,看李自强如何铸造一个新的盛世天朝!
热门推荐
  • 大王莫怕

    大王莫怕

    土里土气的山村野丫头木小多无意中结识了要去中南山修炼的高傲贵公子夜泽天,一路发生了很多搞笑无厘头的事情,到了中南山之后又经过多层选拔终于留下成为南派入室弟子……与尘冠希,许仙,沉鱼落雁等人成为师兄妹,其中爆笑不断,欢喜多多……(有心脏病的亲们慎入哦!笑残概不负责。)另外随着时间的累积,小丫头有和小王爷产生了怎样的情愫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导演了一场错位的相爱:陆尘宇替代苏枕与孟小吟相亲,一场错位的相亲,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让她心动的却是苏枕;苏枕阴差阳错约会了秦伊诺,秦伊诺对他一见钟情,他却悄悄爱上孟小吟。两对情侣看似平静发展,却暗潮涌动:陆尘宇当着孟小吟的面与性感巧克力女郎放肆地跳着贴面舞;秦伊诺开始用尽手段引诱传媒集团总裁徐昌郡;苏枕和孟小吟深埋心底的真实感情日渐苏醒
  • 天价萌宝,妈咪有毒

    天价萌宝,妈咪有毒

    她不听家人劝告,执意嫁给凌沐臣。谁料结婚当夜,她穿着性感的睡衣,只听到他咆哮“你要的妻子名分我给你,但是记住了,我的女人只有欧雪曼”。此后三年,他对她不闻不问。当她看到丈夫和那个女人的新闻时,终于忍不住酒吧买醉和一个陌生人上床,谁料却被他缠上,再也离不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女心机

    庶女心机

    强推新文《嫡女风华》穿越古代的庶女是坐吃等卖,还是努力挣得一方净土?嫡母凶狠、嫡姐毒辣、庶妹善妒……祖母对她是真心呵护,还是阴谋利用?大宅门内风起云涌,明枪暗箭,来自现代的她能否在深闺内院斗出一片晴天?能否在宅门之外闯出一片天地?且看她小小庶女精谋细算,步步为营,斗恶母惩凶姐治悍徒,一路扶摇直上。女主座右铭:“好好活着,不为情不为爱,只为自己重活一回!”片段一如欣看着眼前风华绝代的男子,悠闲道:“王爷,听到臣女要定亲的消息为何如此激动。”某男子看着眼前磨人的丫头道:“有本王在,没人能娶你。”“为何?”“能娶你的只能是本王。”“王爷为何如此确定。”“本王比别人强。”“比如。”“本王有权。”“我倒是想找一个种田的。”“本王有钱。”“有钱的容易出轨。”“本王比他们长得好”某男吼道“怪不得桃花多,更要不的,对了,有一样,王爷倒真的是他们永远赶不上的。”“什么”“王爷比他们老。”某听了脸彻底黑了,怒道:“好,那本王就让你看看本王是不是真的老了。”说着就去解衣服。看着眼前的男子,某女看了一眼道:“王爷,你的肌肉还真是不错,就是不知道比起别人是不是也要强。”某男气……片段二“如欣,嫁给本王有什么不好的。”某世子不解道“你能给我什么。”“正妻之位。”“可那不是我要的。”“那你要什么”“房契,地契,卖身契。”
  • 冷血杀手穿越:一品腹黑皇后

    冷血杀手穿越:一品腹黑皇后

    代号47,做杀手时,她的狠厉无人能及,谈笑间夺人性命,她的心从来都是冰冷。穿越而来,再世为人,为了一个承诺,她重握刀锋,誓要把这江山尽收氅下。破山河,动天下,她是玉面罗刹,不败战神。腹黑将军,冷血王子,不羁侠士……待她累时又有哪个肩膀为她等待,任她所依?!
  •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她是金牌猎人,以猎杀罪犯为生,身手矫健,性格狂妄。一朝穿越,她成了一个病死王爷的陪葬侍妾,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小命,却被王妃欺辱,继子坑害,人人当她还是柔弱无能的下等侍妾,想要害她性命。她斗毒妇,整渣男,呛皇帝,与病弱王爷联手掀起翻天巨浪。要誓众人俯首称臣,再不敢造次。只是那冷淡无情没有人味的王爷怎么突然变得这般热情?病娇王爷稍稍靠近,温文一笑:“本王给你送一道餐后甜点如何?”“不要。”孟青珺断然拒绝。病娇王爷马上变脸,威胁道:“不要也得要。本王将自己做为甜点送给你,岂容你拒绝?”孟青珺抵死不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