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200000023

第23章 广交朋友,拓展人脉(1)

■原文:交朋友贵乎信也。

译文:结交朋友最重要的是注重诚信。

■朱晖对张堪的知遇之恩

东汉的时候,河南南阳有两个人,一个叫朱晖,一个叫张堪。两人原来并不相识,后来读太学期间,两人结识之后甚为投缘。朱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为人非常正直诚恳。当时的张堪已是朝廷重臣,很是欣赏朱晖的学识与为人,再加上同乡的关系,就有意提拔朱晖,可他却婉言谢绝了。而且,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太学生,不敢与人交往过密。这样一来,张堪更觉得朱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有一次,张堪推心置腹地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倘若哪日,我仙鹤西去,我愿把身家与妻儿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忙道“岂敢岂敢”,恭敬地拱手相应。心里也是非常感激,毕竟有人把自己当做生死之交,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当时他们身体都很好,朱晖也就没有把张堪的话当回事,并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之后,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联络。时光如水,没过多久,张堪去世了。因为为官清正廉洁,家中少有积蓄,死了之后没有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妻儿生活非常困难。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是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之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便向张堪的妻儿伸出援助之手,千方百计地对其家人济以钱粮。以后就不断地给张堪的家里资助,年复一年地去关心他们。

朱晖的儿子感到非常不解,就问朱晖:“父亲,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您与张堪有什么厚交,您为什么对他的家人如此厚待与关心呢?”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他所以托付给我,是因为他信得过我,我又怎能辜负这份信任呢。况当时我嘴上虽然末置可否,心中却已答应。我和张堪是彼此倚重、生死相托的朋友,这就足够了。”

儿子更是感到纳闷:“既然你们是好朋友,怎么不曾有来往呢?”朱晖道:“我与张堪虽然来往不密,但是初时张堪身居高位,自然不需要我的帮助。而如今他不在了,其家人生活窘困,我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两人也十分投机,陈揖过早谢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在陈揖去世之后,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召朱晖的儿子去当僚属,朱晖却换下了自己的儿子而举荐陈揖的儿子陈友。后来陈揖的儿子陈友果然没有辜负朱晖的对他的信任,廉洁奉公,勤奋踏实,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朱晖为人正直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称典范,他忠诚于朋友可谓达到了极致。交友不可失去诚信,这是朋友之间最基本的交往准则。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典故“情同朱张”的来历,实在令人感动。做人能够真正地做到一诺千金,不计较任何得失,可谓世所少有,而在朋友去失之后,能够主动出手相助,这种深厚而纯真的情谊,实在是非常难得。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反思的。

曾巩与王安石

曾巩是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南丰七曾”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为人非常正直宽厚,胸怀坦荡,对自己的朋友也是直来直去。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轻的时候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处得非常投缘。25岁那年,王安石当上了淮南判官,后来他从淮南请假去临川看望祖母,还专门去拜见了曾巩。曾巩对王安石的到来十分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了王安石,后来还专门赠送给王安石一首诗,回忆两人相见时的情景。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并且问他:“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关系很好,那么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以及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杨雄之下;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杨雄。”

听了曾巩这番话,宋神宗不禁感到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很好的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这个人很是轻视富贵,你又怎么说他是‘吝’呢?”

曾巩回答说:“虽然我们是好朋友,但是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没有缺点。王安石这个人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我所说的‘吝’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不是说他贪惜富贵啊!”

宋神宗听了之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也更加钦佩曾巩为人正直真诚,敢于对朋友批评。

曾巩的这些话传入了王安石的耳中,有些朋友不禁为王安石感到气愤,但是王安石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同样的话曾巩也曾在他的面前说过,说的是事实,更何况曾巩对待朋友一向真诚坦荡,所以这点小事情并不会对他们的友谊有丝毫的影响。

诚实待人

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谢思飞。他平时总爱说一些谎话,为人很不诚实,因此在一个单位总是待不长久。这次他又到了一家新单位上班,初到单位的时候,他担心自己不受重视,像以前那样待不长久。于是在一次公司聚餐的时候,他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家可能都以为我是叫谢思飞,其实,我本来不姓谢,而是姓‘解’,就是‘解释’的那个‘解’。在我4岁那年,我们那里发了大水,巨大的洪水吞没了我们的村庄,吞没了房屋,还有我可怜的爹娘啊……”

说到这里,谢思飞的声音变得非常凄切,眼睛里竟然也挤出了几滴泪来。众同事听了之后又是惊讶又是同情,他看看大家接着说:“当时我娘怕我淹死,就把我裹好了放在一个大木盆里。我就随着大水四处漂流,后来被我现在的父母救起,是他们把我养大的,给我起了名字‘谢思飞’,实为‘谢谢’木盆的意思。到我长大之后,我才知道我的亲生父母并未过世,曾经四处找过,还登了寻人启事,并与我的父母取得了联系。”

谢思飞的这一番话激起了同事们的同情心,特别是他的主管更是特别关心他。此后,同事们都有意照顾她,他的主管也总是给他一些适当的照顾。这样一来,他的日子倒是过得顺心如意,他心中不禁暗喜:自己前番那些话真是管用,让大家都对他照顾有加。但是,这样的好日子没有多久,同事就发现谢思飞满口谎言,实在是没有诚信可言。于是大家对他格外小心谨慎,无论他说什么话,大家都要仔细地考虑一番。时间一长,他又在这个单位难以待下去了,只好又调换了新的单位。

■原文: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译文:有德行的人,年纪即使比我小,我也要尊重他;德行败坏的人,即使比我年纪大,我也要远离他。

■通过下棋识别朋友

唐朝的吕元膺在东都(今洛阳)做官时,正与一位门客对弈。这时下属送来许多公文要他急速审批,正当吕元膺执笔批阅公文时,门客自以为吕元膺此时精力全在公文上,顾不上棋局,便偷换了一个棋子,最终他赢得了这盘棋。其实吕元膺早已瞧见了,而门客却未觉察。结果到了第二天,吕元膺突然把门客调离,府内外的人都不知缘故,而门客对于为何调离自己也是很不理解。门客走时吕元膺还送他一匹绸子。多年后,吕元膺身染重病,于是他把子侄们叫到床前,教导他们说:“在结交朋友时,你们一定要精心选择不可大意。”接着他将当年为何调离门客的缘由说了出来:“当日他只是偷换一个棋子,其实也不值得过分的追究,但此人的心术不正人品不端。我要是当场揭穿他,恐怕他会忧虑不安,假如一直不说,又怕你们丧失了知道此事的机会。”吕元膺在临终前告诉子侄们这件事,是想让他们知道,要学会从细微之处观察、认识一个人的德行。虽然门客只是偷偷换了一个棋子,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就连下棋这样的小事都要耍心计,玩手段,反映出了他的为人和品德,假如和这样的人交上朋友,真的是祸期将至。

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曾经有两个人经常一起游览山川名迹,四处游玩。他们之间一天比一天更了解对方,越来越要好。于是两个人结交成为要好的朋友,他们还约定:此生同生死,共患难,绝不互相遗弃。

可是事隔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们约定到森林深处中去游玩,在通往森林深处的一条偏僻的小道上他们遇到一只饥饿的大熊。在这危急关头,其中一个伙伴不顾同伴安危飞快地跑向路旁的一棵小树,迅速地爬了上去。可是树很小,另一个伙伴考虑到小树不可能同时承担他们两人的体重,如果他也爬上去很可能两个人都会掉下来被熊吃掉。他一看,再没有逃生的办法,只好顺势躺倒在地,闭上眼睛,屏住气,一动也不动,装作死人。这只饿慌了的大熊朝他俯下身子,用爪子把他翻过来转过去,舔舔他的脸,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死了。由于惊恐,这个伙伴早就被吓晕了过去,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已凝结,每条神经线也紧绷了起来,以至真的变得冰冷、僵硬,如同死人。最后,这只熊只好从他身边走开了,因为熊是不吃死人的。

直到这头熊走远后,树上的伙伴才神情稍定的爬下来。他问这位装死的朋友:“能告诉我,你刚才躺在地上时,熊伏在你耳朵边说了些什么吗?”“它给了我一些有益的忠告。”这个伙伴回答说:“但其中对我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忠告是:我应时时提防那些不忠实的朋友,哪怕只发现他有一点不可靠的地方,也应该尽快地离开他。”说完,他毅然离开了他的伙伴,径直走了。

患难才能见真情,尤其是朋友之间。没事的时候朋友之间吃吃喝喝、相互吹捧,这只是朋友交往中的表面现象,到了关键时刻能够给予你帮助和坦诚地指出你错误的朋友才最值得深交。

一个半朋友

有一位善于经商的父亲,他一生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但在父亲临终的时候告诉儿子他一生中只交过一个半朋友,当儿子听到这样的话时很不理解,因为他从小就跟从父亲到处外出办事,就他接触过父亲的朋友也不少于几十个。怎么最后变得那么少了呢,而且一个半又是什么意思呢?

父亲看着满脸疑惑不解的儿子,叹了口气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办法去见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真正含义你自然就会懂得。”

父亲让儿子先去“一个朋友”那里,并告诉他自己杀了人正在被通缉,希望得到他的帮助。那个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很是焦急,立即叫来自己的儿子,让他迅速将衣服换下,穿在了眼前这个并不相识的“通缉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通缉犯”的衣服。

儿子感叹道:原来这“一个朋友”就是指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刻,能够出手相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你的生命的人。

几天后,儿子又来到了“半个朋友”那里,他把同样的话又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立即对眼前这个求救的“通缉犯”说:“孩子,这件事牵连太大了,我也帮不上忙呀!我给你足够的钱,你赶快逃命去,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感叹道:原来这“半个朋友”就是能在你患难的时刻,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

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说他只有一个半朋友了,在茫茫人海中,那个对你直言不讳,在你困难时候出手相助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原文:慎勿谈人之短。

译文:不要随便谈论别人的短处。

■不背后议论人的蒋琬

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任丞相蒋琬,被诸葛亮誉为治国的能才,说蒋琬有治国安邦的良谋,擅长让全国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执政上公正透明不愿意做哪些表面文章,并且嘱托后主刘禅说,他去世后由蒋琬来接替他的职务。

后来诸葛亮病逝在伐魏的途中并留遗言让蒋琬继承重任。后主听从了诸葛亮的遗言,给了蒋琬极高的职权,益州刺史、大将军,后来还获准开府(自己独立的办事机构,其中人员可自己调整更换,不受皇帝的约束)。蒋琬在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时,他一面勤勤恳恳的治理国政,一面调和同僚以及个阶层之间的关系。

在蒋琬执政时期还出了一个他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故事。蒋琬开府之后,设立东曹,曹属的副官杨戏虽然为人清高孤僻,但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蒋琬每次跟他谈论国政大事的时候,杨戏总是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基本都是蒋琬说很多,他几乎不说话。这样就有人在背后跟蒋琬说杨戏的坏话了。说:“您和杨戏谈论政事,他几乎就不回答您,这样的傲慢无礼,欺辱上级,难道你还能容忍他吗?”蒋琬却说:“每个人对同一件事都有这不同的理解和思想,每个人表露心里的方式也是因为思想不同而各异的,在背后议论他人的做法,是古人引以为戒的。杨戏如果赞同我的一些政策,可能不出自他的本心,因此就不吱声了。如果当面反对我,又怕过分揭露了我的过错,让我下不来台,因此也就不做声了。这样看来,杨戏如此这般便是他善于为人的一面了。”

同类推荐
  •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为了让家长朋友更好地认识财商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财商,我们编写了《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一书。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案例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向广大家长朋友全面阐述了财商教育。本书并不是以一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的姿态出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全书涉及了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洛克菲勒、哈特、安德鲁·卡内基、山姆·沃尔顿、英格瓦·坎普拉德、拿破仑·希尔、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等的创富、理财经验。另外,在书中也对犹太人的创富经验做了相关介绍和展示。
  •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一位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他的名字在西方一度成为优雅、博学、高尚、礼仪的代名词。他在儿子菲利普?斯坦霍普还未成年之时,就开始给他写信。在他的这些书信中,几乎是将自己毕生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灵动笔触,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儿子,并且对儿子在学识、处世、品格、能力、仪表、事业、生活等很多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人生忠告。
热门推荐
  • 亦恕与珂雪

    亦恕与珂雪

    在工程公司上班的理工男,无所事事晃到公司附近的咖啡馆,工作的烦闷,以及来自身为编剧的室友影响,使他兴起了写作小说的念头,此时,恰巧一位喜欢画画的女孩,理工男因此决定了故事的起点:一个学艺术的女孩叫珂雪,一个学科学的男孩叫亦恕。整部小说就在工程师和画画女孩间的情愫展开,而主角笔下的小说人物亦恕与珂雪,也随着主角的生活情节同步进展,挥洒出动人的爱情追寻历程。
  • 北涧头

    北涧头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疤神

    疤神

    张宇豪偶然穿越了时间隧道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他没有记忆,被世人称做"宠"一段曲折离奇的神秘经历,一幕荡气回肠的异界之旅,永不停息的死亡争斗,并不强大的他何以在异世界里功成名就,轻松并幽默着...一切尽在《疤神》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唐僧秘史

    唐僧秘史

    李世民?大唐天子?连年征战沙场,杀兄逼父,不过换来一朝太平!俺唐僧呢?武艺无半点、智慧无一分,只消徒弟三个,荡平世间不平事!——碰善欺善,遇凶杀凶,逢恶斗恶!兵不血刃,传下千古佳话!这是什么?这就是命!武则天?大唐女皇?空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女皇!以为自是天定吗?只因你运气好!情人号称齐天大圣孙悟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逆天神话:至尊魔法师

    逆天神话:至尊魔法师

    这不公的命运就要让我低头么?哼,既然无法逃避,那就来吧,就用这炽烈的火焰焚出一条属于我的强者之路,成就魔法的至尊,苍天力阻,我也要逆天而行!
  • 魔域少主

    魔域少主

    她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特工杀手,却惨遭他人陷害,一朝穿越,成为五岁奶娃;他是异世大陆呼风唤雨的龙族少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独对她另眼相待。为她弑神杀魔,甘之如饴,宠她上天,只为倾国红颜笑。他说:为你捅了这天,灭了这地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