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学校经营”理念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以“学校经营”的理念推进学校改革,加速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回顾学校办成“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历程,是“学校经营”理念实践的过程,也是“学校经营”理念实践的结果。1993年,国务院提出“在全国重点建设1000所左右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育部据此制定了《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意见》,四川省教育厅又结合省情制定了《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细则》,从“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办学效益、办学条件”四个部分提出了65条具体要求,并强调了“以评促建设,以评促提高,以评促改革,以评促发展”的评估指导思想,于2000年启动了“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工作。我认为,把射洪中学办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加速改变学校现状的极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学校的发展。于是,我们提出了“举起‘红旗’,发展学校,办成‘国重’,创办名校”的口号,以纲领凝聚人,以制度规范人,以机制激励人,以待遇温暖人。自加负重,艰苦创业,克服各种困难,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当时,学校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多的,一是投入不足、校舍陈旧、设备简陋、设施落后、校园窄小,与“国重”要求差距大。二是高中规模小,每个年级只有6个班,高中阶段教育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极不适应。三是教职工的认识不统一,部分教职工认为“创重”重要,多发几个钱更重要。当时,“单位有钱就发”的政策环境,教职工每月杯水车薪的奖金,加上离退休教职工提高活动经费要求强烈,学校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要拿出钱来改善办学条件,并达到“国重”要求,实属难上加难。四是人们思想观念滞后,认为地处县城的射洪中学办成“国家级示范高中”是不可能的,社会上出现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奇谈怪论,本不宽松的“创重”环境,又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条件下,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特别是在教育投入不可能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要加大投入,尽快改善办学条件,怎么办?这个“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是创还是不创?“射中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我们把射洪中学办成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就将给学校带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学校必将发生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不创,我们就会失去一次学校历史性发展的机会。创有更多的困难,不创也有困难,我们只有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上。要创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关键问题是加大教育投入,前提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是“依赖政府,等待投入,维持现状”呢,还是“依靠政府,多方筹集,加快发展”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要干一番事业困难多,人际矛盾更多,可能会“摸爬滚打浑身受伤”,但是,我信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学校发展了,可能得罪少数人,学校不发展,可能得罪的是多数的人,只有坚持发展才有出路。虽然我们在创办的过程中有各式各样的困难,但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克服一个就发展一步,再克服一个又发展一步,只要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坚决支持,投入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有这样的信念。应该说,国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教育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必将随着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潮而得到逐步解决。问题在于,我们的思想观念是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上而僵化,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矛盾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创新。在教育投入不可能继续加大的条件下,只有另辟蹊径,盘活学校资本存量,扩大学校资本增量,构建学校教育投入新机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教育经费投入的“瓶颈”问题,谋求学校新的发展空间。学校经营的想法不仅与教育理论界的教育经营理论不谋而合,也符合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符合允许去试、允许去创、允许实践求进步的思想。于是,我们就按照学校经营的理念策划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投身到把学校尽快办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竞争活动中。
学校经营的理念体现在实践中和成果上。“经营”的字面意思是“筹划与管理”,引申为“筹划营谋”,这不是企业或商界的专用术语,它同样可以引用到教育领域。我们在践行学校经营的几年里,的的确确是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宏观层面上看学校经营的成果,学校经营通过教育产业经营的方式盘活了教育存量,扩大了教育增量,“创重”的结果,“四川省射洪中学校”由“一校变两校”,创建了“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射洪中学校”,新建了“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从微观层面看学校经营的成果,学校经营通过教育产业经营的方式深化了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使教职员工及家长们初步有了办教育的成本观念,教职工有了服务学生的意识,家长有了“谁受益,谁负担”的意识,自愿投资教育。从此,开辟了教育投入多元化渠道,建立起了学校投入的新机制。通过改革学校后勤的经营模式,学校引进民间资金近千万元,为学校发展解了资金的燃眉之急。在后勤管理上引进教育成本概念,以年级部为单位实行了公用经费的新机制管理,实现了节能增效,增强了师生员工勤俭办教育的意识,以勤俭节约为荣。学校经营的结果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利用,以获取盈余与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没有把教育当成如企业、商业那样的产业,我们也从来不提教育产业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办教育就不要成本意识,就不讲投入产出。办教育、办学校无论是国办、公办还是民办,有了成本意识,讲求办学效益,我认为是一大进步。现在有些地方把教育作为经济产业,把教育消费作为一种发展地方经济的指标,甚至希望教育为地方财政收入作出重大贡献,在这种情况下,“用钱买学生”等教育的恶性竞争、教育的“收费乱”,甚至教育的“乱收费”就在所难免了,不仅区域性的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公平也只有纸上谈兵了!
学校最可怕的现象是“剑走偏锋”,即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滑到另一个极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可见,“发展教育产业”,是“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途径,其前提条件是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而不是“教育产业化”,更不能以“教育产业化”为名,行“划”掉教育投入之实,更不是纵容富裕地区、大城市掠夺贫困地区、小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理论依据。不可否认,由于人们在认识上的“教育产业化”,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也曾出现过“收费乱”的情况,使教师应得的津贴补助得不到落实,甚至出现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改变,强调了办学的责任主体,要求“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证”,指出“挖掘现有学校潜力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离,扩大高中规模。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我们学校无论在任何环境下,始终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坚决支持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办教育,遵循规律求发展,以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使基础教育在正确方向上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古就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我的理解是,学校经营要实行并取得成效,一是需要学校的“筹划营谋”,二是要得到领导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三是要群众的参与,只有“天地人合一”,学校经营才能有成效。通过学校经营的实践,把学校事业做大做强,就是要精心谋划学校及所在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核心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本,其手段是谋求学校的规模效益和质量提升。1998年,学校开始扩大高中规模,本年招收高中生从6个班扩大到了10个班,1999年扩大到了16个,按照教师、设备设施准备超前、高中招生量扩大的思路,高中教育规模在学校发展中扩大,在扩大中发展。到2003年,高中每年招生30个班,教育规模趋于稳定,学生、教师、设备配置合理,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98年以来,高考的各项指标在全市领先,在全省名列前茅。
“谋事还需乘势”,当前,“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射洪中学校”、“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两校的改革和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需要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领导,需要用民主法制思想管理学校,需要坚持理念治校和创新学校经营的理念,需要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国家级示范高中射洪中学新校园”还在加紧建设中,“外国语实验校”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不进则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地要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探索实验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各地要建设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有条件的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今后,我们要继续践行学校经营的理念,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进一步研究学校经营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把发展作为行政兴校第一要务。我们要继续践行学校经营的理念,就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创新学校经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