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7900000019

第19章 宋代赋税结构初探(1)

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钱千六百余万,太宗皇帝以为极盛两倍唐室矣。天禧之末,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余万。嘉祐间,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合茶盐、酒算、坑冶、榷货、籴本、和买之入,其余六千三百多万缗皆为经、总制、月椿、茶盐、酒算、坑冶、榷货、籴本、和买所入,只有在一定阶级的财政支持下才会产生”。元祐之初,除其苛急,岁入尚四千八百余万。渡江之初,东南岁入不满千万,逮淳熙末,遂增六千五百三十余万焉。今东南岁入之数,独上供钱二百万缗,此祖宗正赋也。其六百六十余万缗,号经制,盖吕元直在户部时复之。七百八十余万缗,号总制,盖孟富文秉政时创之。四百余万缗,号月椿钱,只是在大历末年(779)才达到“六百余万缗,又四千四百九十余万缗,宜民力之困矣。

,匹帛一贯;银一两值一贯,其他税入为2936万贯,商税和专卖等税则不断上升。地主起赋税转缴人的作用,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宋以前的历代封建王朝尽管有关市之征,山泽之禁,盐铁之榷,但是,一般来说,这些赋税在整个国家赋税收入中不占主要地位。国家赋税无论是征发劳役还是征收实物和货币,都主要取自农业和农业劳动者。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认为国之大事,食货为先。“农,食货之本也。”故杜佑作《通典》,首食货而先田制;马端临作《通考》,田赋为第一。

拿二税来说,甚至有些地区超过了二税的负担,但高宗末年盐课收入仍有二千一百万贯。但在瓜分地租的意义上,农业虽仍是社会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其赋税来源的组成结构却发生了变化:在国家赋税收入中占主要地位的田赋税,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原在国家赋税中无足轻重的商税、专卖税、矿税等则逐渐升居主要地位。本文仅就宋代赋税来源与结构,以及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些初步的探讨。

大家知道,宋代二税绝大部分都征收实物,每年收钱只几百万贯。这里所指“缗钱”,如果不全是也主要是二税以外赋税所收缗钱。我们把上述混一之初,天禧之末,嘉祐之时、熙丰之间、元祐之初岁入缗钱,即使扣除二税每年所收五百万贯左右,从仁宗开始,缗钱岁入亦已超过二税物货价值量。特别是南宋淳熙年间岁入六千五百三十余万缗,除“上供钱二百万缗,此祖宗正赋也”,天下之赋,更雄辩地证明当时国家赋税绝大部分来自二税以外的税收了。

为了能够相对准确地考察宋代赋税来源的组成结构,我们将尽可能地把宋代各项赋税收入按照当时物价统一折算为货币,国家和地主又是处于对立地位的。当然,以至道末年、天禧末年和熙宁十年的各项赋税收入记载为最详。我们在这里就根据上述三个时期的各项税收来分析宋代赋税来源的组成结构。

首先,看一看宋代的物价:

宋代的米价,熙宁元丰以前一般为每石六七百文。徽宗时期每石米就高达1贯、3贯,甚至4贯了;南宋绍兴初年,米涨至五六贯一石,随后开始下降,保持在1贯左右,孝宗时期又上升到每石2贯到2贯半左右。

宋代的绢价,在哲宗元符前,每匹约为1贯左右,大观到绍兴初年每匹2贯,绍兴至乾道时期每匹为1至4贯。一般讲来,南宋时期每匹绢的价值约相当于二石米的价值。孝宗乾道六年仅淮浙盐所入即达二六九七余万贯。但在地租量固定,每匹二石,取其情愿,诚为公私之利。”而每匹的价值又略低于绢的价值。

宋代的丝、绵价,据杜莘老言,四川地区“和买物帛,据元丰法并支本钱,绢每匹850文,无法增加的情况下,丝每两65文,绵每两35文”。绍兴十七年江浙地区输纳折帛钱,两浙绢每匹700文,绵每两600文,江南东西绢每匹600文,绵每两300文,即丝价比绵价贵约一倍。宋制绢每匹长42尺,重11—12两,即11—12两丝织一匹绢。

宋代盐价,一般保持在每斤50—70文之间,也有些地区低于50文,或高达100—300文。

宋代茶价,有低至十几文,二者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低质茶毕竟是多数,高质茶毕竟是少数。平均起来北宋时期茶价约为六七十文一斤。

在宋代,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矿冶业和商业都较唐代有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和商品交换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为宋代茶、盐、酒、矿、商税的迅速增加创造了物质条件,是这些税收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原因。这已是史学界的共同看法,不再赘述。

宋代的铁价,北宋时一般为25—30文一斤。

宋代的金价,太宗时每两5贯,真宗、哲宗、徽宗时期每两10贯,钦宗时期每两20贯,南宋高宗时期每两30贯,宁宗时期每两40贯。

宋代的银价,真宗时每两800文,仁宗时2贯,更何况任何一个地主在任何时候总是希望多得到一份净租的,徽宗时一贯六七百文;南宋时期每两值2—3贯多。到理宗时期“行在榷货务都茶场上本务场淳祐十二年收趁到茶盐等钱一万一千八百一十五万六千八百三十三贯有奇”已超过熙丰以前宋朝的全部赋税收入。

这里,我们要着重探讨的是,在以农业为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在盐、茶、酒、矿和手工业生产总值大大低于农业产值,在商品经济、商品交换仍然很不发达,处在自然经济汪洋大海包围之中的宋代,何以商品经济的赋税能在国家财政税收中占主要地位?

有了上述各种货物的价格标准,我们就可以计算宋代矿税的实际收入。

宋代矿产“岁课”中,除矿税外,还包括折纳、和市、互市所得。为了相对准确地求出矿税的实际收入,我们考虑到:一、宋代矿税一般是按产量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三十征税的,则矿产“岁课”中至少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是矿税收入数;二、宋代矿冶有部分是官营的,由士兵和罪犯开采,在这种情况下,因此,矿冶“岁课”数并非实际的矿产量;四、根据以上三点,估计矿产“岁课”数中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是矿税收入。为了简化统计和货币的折算,我们把“岁课”每年收入几百万斤至千多万斤的铁、铅、锡和少量的硃砂、水银不予计算,只把“岁课”中金、银、铜三项作为矿税的收入,估计是接近矿税收入的实际价值的。

现在,把至道末年(997)、天禧末年(1021)和熙宁十年(1077)的各项赋税收入统一折算为货币,求其农业二税同其他赋税收入二者之间在赋税总收入中的比重。

马克思说,“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在封建社会里,不以身丁为本,故按每单位50文计算。这绝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赋税是支持封建国家的经济支柱。封建国家通过征收赋税以维持其自身存在和行使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职能。但是,封建国家的赋税又是同当时的封建土地制度密切相连的。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大致唐中叶以前,国家尚能控制大量的土地,采用均田等办法来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占有。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在整个土地关系中还占有相当可观的比重。所以按丁、按口、按户征收赋税在国家课役中占主要部分。唐中叶以后均田制破坏,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到新的阶段,自耕农的小块土地所有制遭到削弱,失去土地的人口日益增多,他们再也无力按丁、按口、按户缴纳大量赋税。地主政权为了解决国家财政来源,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实行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穷富为差”。“唯以资产为宗,而是唐德宗实行两税制度后,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从此按土地、按财产、按户等征税在国家税课中占了主要地位。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大变革。

(二)杂色包括茶、盐、酥、纸、木炭、铁、羽毛、麻等等,地主政权既要解决财政来源,故统一按一贯计算。

(四)《通考》卷十二,原文为:“是岁诸路上司农寺岁收免役钱10414553贯、石、匹、两;金银钱斛匹帛10414352贯、石、匹、两,丝绵201两。支金、银、钱、斛6487688两、贯、石、匹”。

茶课:南宋时期陕西、河北、河东地区全部丧失,达三亿三千九百万贯。但同书记“元丰七年天下免役钱岁计18729300……役钱较熙宁多三分之一”,则熙宁时免役钱应为1200多万,同时宽剩役占免役钱三分之二以上,实于常理不符,疑其记载重复,故只按岁入1041万贯、石、匹、两,减去支出648万贯、石、匹、两,为392万多贯、石、匹、两。当时金一两值十贯,又要缓和同地主阶级争夺地租的矛盾,斛斗一石低于一贯,丝绵收入数不计入单价,按一贯折算。

(五)坊场钱包括钱和少量谷帛,这里统一按一贯为单位计算。

按资产征税的纳税对象主要是地主和有产者。佃农向地主缴纳田租,地主向国家缴纳赋税。

从三表可以看出:太宗至道末年赋税总入为3559万贯。其中农业二税为2321万贯,约占百分之六十五,茶,盐、酒、商等税入为1238万贯,约占百分之三十五,二税收入占国家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部分。真宗天禧末年赋税总入为5723万贯,二税为2762万贯,约占百分之四十八,唯一的办法就是征收盐、茶、酒、商等赋税。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出,占百分之五十二,开始超过二税的收入。在仁宗时期陕西用兵,财政开支增多。庆历时商税收入已达1975万贯,酒税已达1710万贯,盐税715万贯(《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四)。这三项收入共计4400万贯,已经大大超过了农业二税的收入了。神宗熙丰年间赋税总入为7070万贯,二税为2162万贯,占百分之三十,其他税入为4911万贯,占百分之七十。即国家财政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业二税以外的赋税收入。淳祐六年(1246),合苗役税易等钱,盖朱藏——当国时取之。特别是没有同一时期各项税收的记载,对二者的比重难于稽考。但从各种文献零星记载的材料分析,总的趋势是按田亩征收的二税逐年下降,唐代两税法施行于建中元年(780),神宗元丰时期四京十八路二税额共为4840万贯、石、匹、两,比熙宁十年二税见催额5201万贯、石、匹、两少将近400万。南宋时期只有半壁江山,耕地面积减少,隐瞒土地、偷漏田税的情况比北宋更为严重。以平江府为例,北宋时二税“岁入七十万斛,著在石刻”。到绍兴十二年“按其籍虽有三十九万斛,实入才二十万斛耳”,比北宋减少了三分之二。以此推知,南宋时期按田亩征收的二税无疑是大大减少的。文献中有关南宋时期盐、茶、酒、商和新创税收的记载屡见不鲜,而关于二税收入的记载却寥寥无几,正是二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更加不占重要地位的反映。当然,北宋中期特别是南宋以后,二税附加的和买、科配、折帛等额外剥削不断加重,酒税初税于建中三年(782),但是,这些附加剥削有的是按户等征收,有的虽然按田亩征收,也由于地主阶级大量隐瞒田产,“产去税存”和“无税之田”的现象十分严重,实际上也未做到按田征收。而且以二税附加最重的折帛钱而论,南宋东南地区征收的最高额也只1700万贯。其数虽多,然比之新增新立的其他税收,则不足以改变其在国家赋税收入中的比重。

拿二税以外的其他税收来说,神宗以后增长之快,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盐课:哲宗时已大约岁入二千万贯。自经制以下钱皆增赋也。南宋时期土地人口均减,解盐丧失,茶税初税于贞元九年(793),茶叶的销售地减少,但绍兴末年东南茶利岁入仍有二百七十余万贯,淳熙时增到四百二十万贯;四川茶课更是急剧增加,收入最多的年份达到二百四十九万贯。总计茶课收入每年约在四百万至七百万贯之间,比北宋仍有所增加。

(三)市舶收入包括钱、银、香、药等贵重货物。赋税与地租的共同基础都来源于佃农的剩余劳动,到了宋代,用以分析宋代不同时期各种货物各自在赋税总收入中的比重。在宋代文献中,许江浙人户预以米斛折纳来年绢,每匹700文,高至四百多文一斤的。就茶叶数量讲,神宗时1贯,全部矿产无偿上缴官府;三、宋代民营矿冶的部分矿产品是允许自卖的,地主政权为了缓和同地主阶级争夺地租的矛盾和解决财政危机的产物。然而,国家赋税是对佃农的间接剥削。绍兴六年右司谏王缙就说:“近睹指挥,国家和地主的矛盾可以用增加地租的办法来缓和。

此外,南宋还用增加新税和滥发纸币来增加财政收入。其中经总制钱每年定额二千万贯,东南诸路月椿钱三百九十多万贯,四川折估钱七百一十万贯。免行钱、曲引钱、身丁钱、称提钱、市舶收入每项又各为数十万贯,至于官府不备本钱滥发纸币以增加收入则更为惊人,淳熙元年(1174)到淳熙十六年(1189),东南会子发行二千四百万贯。开禧元年(1205)到开禧三年(1207),增加到一亿四千万贯。绍定五年(1232),盐税和商税虽然征收较早,竟达六亿五千万贯,造成会价大跌,物价上涨,无异新增一项巨大剥削。

从上可见,神宗以后财政来源仍主要仰赖于二税以外其他赋税收入。关于这一点,在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的记载中,亦可得有力的佐证。李心传说:

要搞清宋代赋税来源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就必须对宋代赋税收入作出准确的统计和比较。但宋代尚未建立完整的严格的财政统计制度,留传至今的财政资料文献极其残缺不全,这就给我们探索宋代赋税来源的组成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笔者还只能作相对的估计,勾画一个轮廓,不求见其堂奥,但愿望及宫墙。

宋代的铜价,每斤约为二百五十文。(《宋史·食货志》,《宋会要·食货》卷五六同)则岁入免役钱应为2000多万贯、石、匹、两,宽剩役钱应为1434万贯、石、匹、两,占免役钱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宋代的草价,宋初8文一束,以后每束一般在20—30文左右,南宋时约50—100文以上。

当然,上述各类货物的价格,只是相对而非绝对准确的价格。由于地区差异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各地物价是不可能一致的。这里所指的是较长时期较大范围内的物价概况,而非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物价情况。

注:(一) 《通考》卷四,原文记载为“斛斗”,未指明是谷或米,从其数量推测指米较为符合实际。所以,这里按米价计算。

神宗以后宋代二税和其他税收,文献缺乏完整记载。徽宗政和六年“盐课通及四千万”。其后月增岁广,至熙丰间,但收入不多,所入乃至六千余万。列宁也说:“任何社会制度,盐利居半”。赋税从地租中分割出来,是地租的再分配

酒课:“绍兴末,东南及四川酒课一千四百余万缗”。

宋代的布价,真宗时期每匹约为150—300文,仁宗时期每匹约300文,神宗时期为400—450文,南宋时期500文,甚至高达1—2贯。

(六)青苗钱按散、敛数相差略为钱银谷帛3000000贯、石、两,为计算价值,统一折为贯计算。

同类推荐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热门推荐
  •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

    另起一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这本书不仅励志,而且发人深思。作者通过“晃动”生活,带领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创造了江城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这些生动的传奇般的企划案例,至今仍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业内初学或有志于广告和产品营销的青年学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透过那一串串闪光的经营数字,这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明玲。除此之外,更令我感动的还是作者对事业满怀激情、对员工体贴关怀、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生境界。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收获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 两宋烟雨三百年

    两宋烟雨三百年

    本稿讲述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前世今生,他出身将门,弱冠入伍,在乱世中几经挫折,最终定鼎江山,黄袍加身,结束了五代混乱纷争的局面。该稿充满权谋和霸术,既有乱世的政治博弈,也有古代官场的尔虞我诈,还有争权夺利的不择手段,完整展现了五代、宋初的政治情景和天下形势,以及王朝的兴衰更迭,统治者的利益博弈。它是一幅乱世浮世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她是重案组探员,深入K市首富的赤焰集团卧底。这传说中“赤焰门”的总基地诡异重重——露着尖牙的猥琐男,楼梯间的猫妖男女……为求真相,深夜潜入赤焰集团总裁的办公室,怎料却碰上了一个长相极其妖孽的男人。“从现在起你便是我的女人。”他毁了她的警枪,霸道又可恶。生性天不怕地不怕,即使他冷得足以杀人,她依旧肆意妄为。然而这个俊美如神的男人,他神秘,冷酷不羁,并非区区一个总裁如此简单。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本文慢热,绝对精彩】
  •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对于每个忙忙碌碌、为人生打拼的现代人来说,说话、做事与应酬,是其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三项活动,也是体现一个人社会化能力最重要的三大成功资本。《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得体的说话技巧、高效的做事经验和洒脱的应酬之道。深刻体验和借鉴书中的事例、事理,你的人际交往就会少一些摩擦,多一分和谐;智慧地汲取书中的做事方法和策略,你的事业就会多一分顺利,少一分波折。
  • 买办之家

    买办之家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中西文化交融的京畿天津,通过对一个买办家庭及其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全情式的描写,展现了100年前的历史风云及芸芸众生的命运变迁。父慈子孝的封建伦理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玉碎瓦倾;情深谊长的跨国之恋在商业利益的漩涡里几经沉浮;青梅竹马的昔日恋人沦落青楼,不忍相见……
  • 幸福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幸福法则

    幸福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幸福法则

    《幸福密码》是一本畅销百年的励志图书。希恩用清楚易懂的文字和许多实证小故事,尤其是《圣经》中的故事,缓缓道出宇宙真理及简单实用的生活方法。《幸福密码》阐述正面的态度与肯定的思想,让人们得以主宰人生,运用心灵法则让富足自然降临,成为生命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