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6500000007

第7章 中世纪音乐(4)

爱情歌手的艺术传统在14世纪以后被德国的“名歌手(Meisters?nger)”所继承。名歌手大都为德国城市作坊业中的能工巧匠,由于爱好相同,这些业余歌唱家便自发组织起一个个名歌手行会并定期举行行会歌手选拔与晋级比赛。在行会中的歌手,根据其本身音乐技能水平的高低,可由低至高地分别被授予学徒、学友、歌手、诗人、大师等称号。瓦格纳以16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群名歌手的故事为题材,创作出乐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其中,著名的鞋匠名歌手汉斯?扎克斯(Hans Sachs,1495—1576)是该乐剧中的主角。

二、乐器及器乐

1.乐器

中世纪教会音乐倡导声乐、排斥器乐。迄今为止,我们未见到任何独立的管风琴曲谱,更未见到其他器乐谱。在民间生活中,乐器和器乐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器乐和音乐、舞蹈总是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中世纪民间的乐器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弦乐器有拨弦乐器琉特、吉他、曼多林等,拉弦乐器维奥尔、轮擦提琴等;吹管乐器有笛子、潘管、簧管、号角等;打击乐器有鼓、钵、响板等。这些乐器多在民间使用,广泛出现在各种世俗活动,多用于歌曲伴奏和舞蹈伴奏。

(1)管风琴

管风琴历史悠久,是一种大型的键盘乐器,由音管、音栓、键盘、风箱、琴箱等部件组成。这种乐器萌生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罗马时期,在其后的近千年历程中发展缓慢它在中世纪文献中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其在中世纪的情形可大体归纳如下:

12世纪以前,管风琴的音量粗糙宏大;它采用手柄拉拴来开关声音;它在室外设置,既可用于大型公众集会,又可作为指示教堂所处位置的地标。公元4世纪,管风琴的以风箱式空气压缩装置替代了水力式空气压缩装置,使管风琴的气压大为提升,从而增强了管风琴的音量。公元10世纪,英国曼切斯特城建起一座巨型管风琴,该管风琴设有400根发音管,26个风箱,充分鼓风需用70个人全力以赴,使得管风琴的发声震耳欲聋。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期间,许多阿拉伯乐器开始引入欧洲,管风琴构造受到阿拉伯类似乐器的启发而随之改进。12-13世纪期间,管风琴由早期拉拴式、掌压式逐渐演进为指弹式。安装足键盘的管风琴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德国。教会从未对管风琴使用做出过明文开戒,教仪用乐也几尽墨守成规于只用声乐。不过,尽管如此,管风琴还是在13世纪的某些教堂仪式中开始违规使用。14世纪以后,教堂内设置和使用管风琴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4世纪存在三种类型的管风琴: 固定式、移动式和便携式。固定式管风琴主要在教堂内设置,其结构直接依附在建筑结构上。移动式和便携式管风琴既置于教堂,也置于王公显贵的厅堂。便携式管风琴小巧灵活,便于携带,它常为民间艺人和音乐爱好者们经常使用的乐器之一。

管风琴是最早被教会采纳的乐器,但13世纪以前只有少数教堂设立了管风琴,且似乎都被设置在室外而非室内,更没有管风琴在教会弥撒仪式中使用的记载。约自13世纪起,某些教堂才将管风琴设置于教会仪式厅中,用于教堂中举行的多种世俗仪式,如:婚礼、加冕礼等。

(2)古钢琴

古钢琴产生于14世纪,根据不同的发音原理被分为两类:羽管古钢琴和楔槌古钢琴。它们主要用于贵族府邸和市民家庭。前者使用羽管或皮革拨杆拨弦发音,后者使用铜质楔槌击弦发音。古钢琴在16世纪发展成熟,应用广泛,在17、18世纪的音乐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但由于有音量弱小、无法明确表现强弱等缺点,在19世纪被钢琴所取代。

(3)管、弦乐器

中世纪民间常见的管、弦乐器种类繁多。弦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菲德尔(fiddle)、雷贝克(Rebec)、竖琴(Harp)、琉特琴(Lute)等。中世纪管乐器中常见的有横笛、肖姆管、风笛等。

菲德尔、雷贝克均为古提琴(Voil维奥尔琴)和小提琴(Voilin)的前身。中世纪流浪艺人常使用菲德尔、雷贝克等乐器来为歌唱、朗诵、舞蹈等节目伴奏。

琉特琴是波斯-阿拉伯地区的古老乐器。这种约于13世纪晚期从西亚传入西班牙,14世纪在西班牙演变成欧洲的琉特琴。竖琴约于9世纪从爱尔兰、威尔士地区传入欧洲大陆14世纪以前,这些乐器在民间相当普及,常用于独奏、歌曲伴奏和舞蹈伴奏。

横笛于12世纪从东方传入欧洲,常用于军乐。肖姆管是现代双簧管的前身,发音响亮,形制多样,适合室外音乐的演奏。风笛于1世纪时从亚洲传入欧洲,它靠气囊储存空气发音。这些乐器都为当时的流浪艺人和游吟诗人所喜爱,在欧洲各地世俗社会中广泛流行。

2.器乐

在中世纪时期的世俗生活中,乐器演奏非常普遍,不过,所有的器乐演奏都是即兴的,并没有专门的器乐谱。乐器的主要功能是伴奏。所谓“器乐曲”也仅仅指用乐器即兴演奏的既有歌调和舞曲。中世纪时期,完全不存在独立的器乐曲写谱创作。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器乐谱是16世纪初的一首用经文歌改编而成的管风琴曲谱。

中世纪时期的民间乐队很多,但乐器的构成杂乱无序,乐队的乐器组合随心所欲,乐队的主要功能是各种音乐表演中充当伴奏。

三、“新艺术”

14世纪是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时期,它初始于意大利,并于15-16世纪发展成为遍布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促使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在政治制度方面,“政教合一、教权至上”的政治体制开始动摇,各地的君主们纷纷向教会的统治权发起挑战,其最终目的在于恢复古罗马时期“君权至上”的政体。在意识形态方面,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广泛推崇,神文主义理论受到普遍质疑。在人生观方面,人们以现世说驳斥来世说。在审美意识方面,人们赞赏世俗美和对美的创造与追求,鄙视宗教的禁欲主义。

总之,倡导君权反对神权,倡导科学反对神学,倡导快乐人生反对苦修苦行,成为14世纪及其以后数百年中欧洲社会的显著特征。

14世纪的音乐文化领域,也掀起了一场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创新运动。这场运动的主旨在于,提倡音乐世俗化和审美特征,反对以巴黎圣母院乐派为代表的“古艺术”音乐风格。

1316-1318年间,法籍天主教教士维特利(P.Vitry ,1291-1361)撰写了一篇题目为《新艺术》论文。表面上,这篇文章主要论及的是有关音乐节奏划分的二分法和三分法合理与否问题,实际上,它显示出了维特里敢于对教会传统音乐理论质疑并发起挑战的精神和勇气。同时,文中还倡导开辟音乐创作“新”途径、用“新”技巧来表现时代精神的“新音乐”思想,提出与“古艺术”针锋相对的“新艺术”的概念。由于《新艺术》一文的思想倾向与14世纪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出现许多吻合,因此,当代的西方音乐史学界借用该文章的名称,将14世纪音乐冠以“新艺术”的称谓。“新艺术”阶段是中世纪音乐时期向文艺复兴音乐时期过渡的阶段。

14世纪是世俗音乐快速发展的阶段,教会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多声部音乐创作技法,于14世纪开始广泛地运用于世俗音乐创作领域。以回旋歌、叙事歌、牧歌、狩猎歌等民间歌曲为素材的多声部音乐实践在14世纪得以全面展开,世俗多声部音乐创作在开始受到普遍关注。这些世俗多声部体裁成为“新艺术”音乐家最具特色和最为重要的作品。

“新艺术”音乐家大都是教会音乐家,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掌握着当时最为高深的作曲技巧。他们不仅创作宗教音乐也创作世俗音乐,其音乐创作开始显示出人文精神、审美特征、复杂多样的技法和个性。教会音乐所创立的多声部音乐写作原则,开始用于世俗音乐的创作中。多声部音乐的高声部逐渐成为音乐创作的中心。新艺术时期“对位法(counterpoint)”一词的出现,也标志着复调音乐时代的开始。

1.马肖

马肖(G?de Machaut,1300-1377),法国音乐家,诗人,神父。出生于兰斯。早年受过神职教育并在教会工作。20岁出任波希米亚国王约翰的大臣,并随国王征战欧洲。1324年为兰斯大主教的选举仪式创作了经文歌。1346年,在约翰国王于克莱希战役中阵亡后,马肖遂入法兰克宫廷任职。最后成为兰斯律修会修士,1377年在隐居生活中去世。

马肖是14世纪法国新艺术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作有140多首作品,几乎包含了当时所有的重要体裁。马肖的作品大部分为世俗多声部歌曲。他继承法国北部游吟诗人传统,创立了叙事歌体裁并作有42首叙事歌。此外,他还作有22首古回旋歌、33首维勒莱、19首行吟歌等,其中的一些作品被后世视为那个时代同类作品的典范。马肖创作的最杰出宗教作品是《圣母弥撒曲》,这是他唯一的一部大型弥撒曲,盛传它是为法王查理五世1364年的登基大典而作的,但现仍无文献可考。该弥撒曲为四声部,共分为“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和“尾声”6个乐章。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第一部将常规弥撒曲中的5个固定部分(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联成一个整体创作出的大型弥撒套曲。5个乐章弥撒套曲成为14世纪以来弥散套曲的基本格式,马肖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创作完整弥撒套曲的作曲家。马肖不仅是作曲家,还是那个时代的著名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2.兰迪尼

兰迪尼(F?Landini,1325-1397),出生于佛罗伦萨,童年因病导致双目失明,但他喜爱音乐并刻苦学习音乐,一生中主要在教堂工作。他的歌声优美动人,并能演奏多种乐器,特别长于演奏管风琴,并具有高超的技艺水平。1397年在佛罗伦萨去世。

兰迪尼是14世纪意大利新艺术音乐的代表人物。作为盲人音乐家,他无法通过读谱学习音乐,也无法通过书写创作乐谱。显然,他的创作只能通过自己口唱他人记谱的方式完成。兰迪尼终生在教堂里工作,却没有留下一首教会音乐作品。他流传至今的全都作品都是二声部和三声部的世俗音乐作品,包括140多首叙事曲(ballata)、10首牧歌和1首狩猎歌,其总数约占意大利新艺术时期流传下来的作品的1/4。在兰迪尼的作品在中,经常使用一种特殊的终止式:导音下行到调式第六级音后再进入结束音。这种终止式被后世誉为“兰迪尼终止式”。这种终止式具有非常特殊的音响效果,它在其后100多年的音乐创作中被广泛采用。

14世纪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教会音乐家不再恪守只创作宗教音乐的原则,他们越来越多地涉足世俗音乐创作,音乐创作世俗化可以说是这个时期的最突出的“新”特征。由于受到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新艺术音乐家的作品明显地表现出追求世俗情感美和技巧形式美的倾向,作品中的审美特征较之13世纪古艺术音乐有明显增强。音乐家开始寻求用音乐来表现人的感情,显示自己的技法个性。14世纪“新艺术”时期成为专业音乐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多声部音乐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以奥尔加农为中心的创作时代从此结束,以对位法为中心的创作时代从此开始。

新艺术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采用当时先进的对位技法创作的世俗多声部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法国风格的叙事歌、回旋歌、维勒莱和意大利风格的牧歌、猎歌、叙事歌等。这些世俗体裁与作品的大量涌现,标志着广泛的世俗多声部音乐创作从14世纪开始。

同类推荐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听傅雷讲艺术

    听傅雷讲艺术

    傅雷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文艺批评家,他在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中精深独到的见解,给后学者众多启示。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1520年4月7日,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
热门推荐
  • 疯羊血顶儿

    疯羊血顶儿

    沈石溪的《疯羊血顶儿》是由《血染的王冠》、《血崩》和《疯羊血顶儿》三个中篇小说组成。《血染的王冠》写金丝猴群中黑披风雄猴与麻子猴王争霸的一场内战。动物界以强力和年轻挑衅老猴王的故事经常发生,但当猴世界两王并存格局出现时,后果堪忧。故事解秘动物世界内战的混乱和伤害,最后以老猴王的慷慨赴难和王后的殉难谱写了动物世界的爱情绝唱。
  • 娶妻不取贤

    娶妻不取贤

    芳华系列之一:“乔南木,你应该知道的娶妻娶贤,纳妾纳色,我自认是贤妻,你也可以去纳你的娇妾,我们互不干涉,这个婚姻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杨思存坐在桌子的另一边如谈判一样谈着婚姻。这个世界上有着浪子回头这种事吗?什么样的女人能够终结种马的生活呢?乔南木说,浪子回头也还是浪子!杨思存说,爱上种马的女人是自取其辱,何必何苦!但是有时候生活远比戏剧更加的戏剧。当一个浪子兼种马爱上一个万分鄙视这两种动物的才女兼美女时,你猜谁先低头呢?我不知道!你知道吗?我的空间已经开通了,如果你有空不妨来坐坐吧:http://m.pgsk.com/1900433推荐一下我的文文:【他来自大唐】一个关于大唐的大侠来到今天的故事,很有趣的!又安的新文已开:【相亲九十九次】是娶贤一个系列的,写的是董欣的故事!好友张小艾的文文:【红楼遗梦】好友恋醉的文文:【孽后】
  • 告白计划

    告白计划

    他温柔又蛮横的抱起她,下巴搁在她的小脑袋上,感受到她藏在内心深处的脆弱和自卑,只觉得一阵的心疼。“你不相信我会喜欢你、会爱上你吗?那我告诉你,我爱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娇柔、你的粗鲁、你的可爱和你迷糊时的模样,而且是永远爱!
  • 妖孽太猛

    妖孽太猛

    “妈咪……你是……开玩笑的吧!”韩筱米不确定的问,因为她那老狐狸妈咪,完全就没有一点说笑的样子,她不过是抱着一点点小小的希望而已。“你看我像是说笑的吗?”“妈咪!你有没有搞错?我才十九岁?”韩筱米终于忍不住大声抗议起来。“有什么关系?你如果担心的是结婚年龄的问题的话,那你就不用担心了!因为你再过六十三天就二十了,你冯妈妈和她儿子这点时间还是能等的!”他?他回来了?韩筱米……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异界机器人军队

    异界机器人军队

    张军一个未来的,机器人制造和设计者。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了异界。他用一个铁锤打造出来一个让任何人都要闻之色变的机械军团。光明教会害死了自己在异界的父母!机械骑兵团给我蹋平光明教会!杀魔兽。平强盗。建帝国。
  • 妖邪郎君追逃妻

    妖邪郎君追逃妻

    第一卷一回生,两回熟,三回躲,四回赶,五回逃……初次相识是谦谦君子多有礼,慵懒优雅谈生意,手摇折扇佳公子。言儿低头细细思,罢,送你满分印象礼,替我家兰儿收了你……再次相见是扶肩吹发太无礼,眼底尽显妖邪气,温热绛唇似无意,拂耳过鬓留痕迹。言儿握紧粉拳生忍暗怒,这只无骨虫……是孽障……三次听闻是屏住呼吸不露面,幽香浮动惹人怜,无骨虫悠然自品茗。言儿擦擦头上的汗,长吁一口含香气,这只妖妖邪邪的无骨虫可是患有脑疾?……四回见他是横眉怒视要赶人,言儿不顾诗书理,袖中一条银丝线,直绕无骨虫美人体。无骨虫凤眼含情,回眸一视,绛唇轻启,言儿真是没良心……五回闻风是胆战心惊落荒逃,从此桃花片片来......妖邪郎君急急令,苦追冷情美娇娘,朝堂、江湖一群狼,闺房、乡间一群羊……
  •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挖掘你的销售力量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优化与创新,本书有意识地把消费者行为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在阐述世界各国消费者行为的共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阐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学会这些潜规则将对你的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帮助。
  • 炼魂乾坤

    炼魂乾坤

    人生如网,网如人生,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有血有肉的网中之人,将如何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呢?答案需要你自己去解读和领悟!也许,读到最后,你也会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