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6500000024

第24章 浪漫主义音乐(5)

柴科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俄罗斯作曲家,生于乌拉尔地区弗特金斯克城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当地一个冶金厂的厂主兼工程师,家庭富裕。柴科夫斯基自幼喜爱音乐,10岁开始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同年,他又进入彼得堡法律学校,进行长达9年的学习,1859年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1年,他入A ·鲁宾斯坦(A··G· Rubinstein,1829-1894,俄)开设的“音乐讲习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次年,当这个讲习班改建为彼得堡音乐学院时,他便正式转入这所俄罗斯首座高等专业音乐学府,从事专业音乐学习。1864年创作出了管弦乐《“暴风雨”序曲》。1865年他创作出以席勒《欢乐颂》为题材的清唱剧,该清唱剧在毕业典礼音乐会上演出。同年他还创作了《#c小调钢琴奏鸣曲》。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1866年,当A ·鲁宾斯坦的弟弟N·鲁宾斯坦(N· Rubinstein,1835-1881,俄)在莫斯科建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时,柴科夫斯基应邀进入该院任教长达11年。1872-1876年间,他还兼任《俄罗斯报》音乐评论员。1876年,他参加了第一届拜罗伊特音乐节。1877年,柴科夫斯基与女学生米留可娃结婚,但仅9个星期后就分居了。这段短暂的婚姻让柴科夫斯基精神濒临崩溃,甚至企图自杀。后在医生的劝告下,柴科夫斯基开始旅行以修养生息,并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1877年,柴科夫斯基得到一位俄罗斯富孀梅克夫人每年6000卢布的音乐创作资助。同年,柴科夫斯基辞去了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职务,专心致志地创作音乐作品,他的教师生涯也由此结束。这项资助金连续支付了13年,解决了柴科夫斯基日常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全部经费,使他得以专心致志于音乐创作。这13年也是柴科夫斯基一生中最旺盛的创作时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睡美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管弦乐《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等都是在这段时期完成的。13年中两人有大量的书信往来,只是从未见过面,这些书信成为后世研究柴科夫斯基生活和创作的宝贵资料。1885年,柴科夫斯基在克林购置乡间别墅。1887年他作为指挥家第一次在莫斯科登台演出, 1888年先后赴德国、法国、英国等地巡回演出。1890年底,梅克夫人突然中断赞助金,其音讯也随之完全消失。此时的柴科夫斯基已经蜚声国际乐坛,个人已有丰厚稳定收入,经济上再也无需依靠他人资助了。在之后的3年中,柴科夫斯基继续不断地创作作品。1893年,他完成了著名的《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同年,他因染上霍乱在彼得堡去世。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下叶欧洲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既大量采用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又充分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艺术成就,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与超民族的浪漫主义音乐技法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旋律优美细腻,常带有明显的俄罗斯音调特征,和声精致而富于变化,配器色彩绚丽斑斓,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艺术具有悲剧性和英雄性两大特征。沙皇暴政,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民主自由受到强烈的压制,酝酿出他的悲剧性艺术特征;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造就出他的英雄性艺术特征。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所涉及的音乐体裁十分广泛,包括歌剧、舞剧、交响曲、协奏曲、交响序曲、交响随想曲、重奏曲、钢琴独奏曲、合唱曲、独唱曲等。除上述以外的其他著名作品还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钢琴套曲《四季》;大提琴曲《罗可可主题变奏曲》;《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等。其创作体裁如此多样,这在19世纪下叶的作曲家中极为罕见。

柴科夫斯基的绝大部分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其许多作品已成为10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音乐艺术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曲目。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音乐崛起的象征,他的音乐成就使俄罗斯音乐艺术首次步入世界音乐大国之列。

7.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J·Strauss Ⅱ,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出生于享誉世界的音乐世家施特劳斯家族。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Ⅰ,1804-1849)被称为“圆舞曲之父”,而与父亲同名的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则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生于维也纳,在6岁时就显示出了音乐才华。饱尝音乐职业艰辛的父亲并不希望子承父业,于是就送小施特劳斯去银行工作。小施特劳斯对银行工作毫无兴趣,后在母亲帮助下,他私下随父亲乐队的队长学习小提琴,跟教会乐长德雷希斯勒学习作曲。1844年,19岁的小施特劳斯建立了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不久,小施特劳斯的乐队受到维也纳市民的欢迎,他的个人声望逐渐超越了父亲。1849年,老约翰·施特劳斯去世,小施特劳斯接管了父亲的乐队并将其与自己的乐队合并为“维也纳舞蹈乐队”,之后率领该乐队在奥地利、波兰和德国巡回演出。1855-1865年应邀在彼得堡指挥彼得罗鲍洛夫斯基公园的夏季音乐会达10年,1863-1872年任奥地利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67年访问巴黎,同年访问伦敦,1872年访问美国。1871年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出其首部轻歌剧《靛蓝与四十大盗》,从此开始了他的轻歌剧创作。他最著名的两部轻歌剧为从事轻歌剧的创作,最初上演于维也纳剧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874年的《蝙蝠》和1885年的《吉普赛男爵》。1873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奏了风靡全球的《蓝色多瑙河》。1899年小约翰·施特劳斯因患肺炎在维也纳去世。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分为两个方面:

1.轻歌剧。轻歌剧又称小歌剧,产生于19世纪,属于法国喜歌剧一类(参见第七章 第一节之“二、喜歌剧”)。他一生共作有16部轻歌剧。此外还作有1部歌剧和1部芭蕾舞剧。

小约翰·施特劳斯与勃拉姆斯

2.管弦乐。他的管弦乐以生活性舞蹈音乐为主,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等。这一类作品通常被视为“通俗音乐”,大都在舞厅、聚会和游乐场所中演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生活性舞蹈音乐创作,真实地反映出19世纪下叶维也纳的现实生活情趣和大众音乐审美倾向。他的管弦乐采用浪漫派音乐技法,大大提升了这些通俗舞曲的艺术性,使之成为交响音乐舞台上的常演曲目。他曾多次率领他的管弦乐队在欧洲许多国家巡回演出,把维也纳风格的通俗管弦乐曲全面推向欧洲艺术音乐殿堂。这些作品受到勃拉姆斯、瓦格纳等著名作曲家的高度赞扬。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生活性舞蹈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再一次表明,通俗音乐演化成为艺术音乐是音乐史的发展方向之一。类似例子在音乐史上屡见不鲜。巴罗克时期的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恰空、塔兰泰拉等舞曲,早年皆为乡村或城市的生活性舞蹈音乐;亨德尔《水上音乐》的曲调素材也是采用当时流行的多种舞蹈音乐;古典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源自17-18世纪的同名宫廷交谊舞曲。在通俗音乐或民间音乐向艺术音乐转化的过程中,优秀作曲家所起到的催化剂作用至关重要。

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了出数百首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在内的多种生活性舞蹈音乐作品,圆舞曲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南国玫瑰》、《春之声》和《皇帝》等;波尔卡舞曲代表作有《闲聊波尔卡》、《拨弦波尔卡》、《雷电波尔卡》等;进行曲代表作有《奥地利进行曲》、《革命进行曲》、《旋转木马进行曲》等。在他所有的创作中,圆舞曲最为著名,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三、晚期浪漫乐派

晚期浪漫乐派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代表人物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沃尔夫(H. Wolf,1860-1903)等作曲家。晚期浪漫乐派的音乐创作重点集中在交响音乐和歌剧领域,作品形式和管弦乐配器手法显得更加新颖复杂,功能和声原则遭到了瓦格纳半音和声的强烈冲击,调性的结构力逐步下降,作曲家喜欢用艰深技法、晦涩的构思来宣泄内心深处极度压抑迷茫的情感。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与20世纪新音乐几乎同步进行,因此其很多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20世纪新音乐审美取向的相似特征。

1.马勒

马勒(G·Mahler,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晚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1860年诞生在波西米亚喀里希特的一个犹太家庭里,父亲是位酒厂老板,由于家里孩子接二连三地出生,经济压力巨大,父亲变得暴躁易怒,母亲和马勒则成为了家庭暴力的牺牲者。虽然父亲粗暴专横,但仍然重视子女的基础教育。马勒从小学习钢琴,到15岁时已经具有了相当不错的钢琴演奏能力。1875年,马勒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艾普斯坦学习钢琴。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三年中,马勒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毕业后,他在维也纳居住,以教人演奏钢琴和作曲为生,不久他便感到,仅仅依靠钢琴教学和作曲的收入已无法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求,于是他开始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1880-1887年,马勒先后在一些剧院担任指挥。1888年,他担任了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后又转任汉堡歌剧院。在德国工作期间,他先后结识了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等人。1897年,马勒前往维也纳担任宫廷剧院总监。此后10年间,马勒全身心地投入指挥工作,大大提高了剧院的演出水准,也稳固了他在维也纳音乐界的地位。1898-1901年间他人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07年任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指挥,1909年兼任纽约爱乐协会指挥。1911年,马勒在纽约指挥完最后一场演出后回到了维也纳度假,不久因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马勒生前被视为那个时代欧洲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很少有人把他视为作曲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挥生涯的间隙中逐一完成的。他在世时,其作品很少获得公演机会,他去世后,许多作品才被后人从其书橱中发现。

马勒的创作以声乐曲和交响曲为主。其声乐曲代表作有:声乐套曲《旅人之歌》、《亡儿之歌》,歌曲集《少年魔角》等,1909年他完成了其著名的交响性声乐套曲《大地之歌》。《大地之歌》的歌词来自德国诗人贝特格((H. Bethge,1876-1946)编译的诗集《中国笛子》中的7首唐诗的德文译本。全曲共分6个乐章:1)“悲愁的饮酒歌”,2)“秋日孤独者”,3)咏少年,4)咏美女,5)“春日醉翁”,6)“告别”。他一生中共作有10部交响曲,代表作有:《c小调第二“复活”交响曲》、《bE大调第八“千人”交响曲》等。马勒的创作风格早年主要受到布鲁克纳的影响,成熟期的作品主要受到舒伯特、舒曼、瓦格纳等人的影响。他喜欢将声乐与管弦乐合二为一地创作作品,以交响音乐来丰富声乐的戏剧性表现力,以声乐来描摹和展示交响曲的意境和思想内涵。他的声乐套曲和声乐曲集通常以管弦乐队为伴奏(或协奏),他的交响曲几乎都加进了独唱与合唱。他的作曲多采用动机发展手法,突破功能和声的结构原则,大量使用不协和音程、不协和和弦,音乐明显出现调性解体征兆,配器新颖,音色奇特,音响宏大。马勒的作品是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的代表。

2.理查·施特劳斯

理查·施特劳斯(R·Strauss,1864-1949),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父亲是一名慕尼黑宫廷乐队中的圆号手。理查·施特劳斯4岁开始学钢琴,6岁学作曲,8岁学小提琴。1875年,从迈尔(F·W·Meyer)学习作曲理论。1880年,完成了最早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两部作品均于1881年在慕尼黑演出。1882年,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和艺术史课程,同年,他的管乐《小夜曲》在德累斯顿演出,引起德国指挥家比洛的注意。1884年,第二部交响曲在纽约公演。1885年,他中断学业,赴迈宁根管弦乐团跟随比洛学习指挥,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1886年,离开迈宁根,访问意大利。1887年,在慕尼黑公演了他的交响幻想曲《意大利》。1889年,在魏玛宫廷首演的交响诗《唐.璜》演出成功。1894年,他的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在魏玛演出,却未获成功。同年,他与女高音歌唱家宝琳·安娜结婚,婚后为妻子写作了许多歌曲,并为妻子的演出弹钢琴伴奏。1895-1899年间,理查·施特劳斯写作了一系列的交响诗,如《梯尔的恶作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吉坷德》、《英雄的生涯》、《死与净化》。1901年和1902年,他的第二部歌剧《火荒》先后在德累斯顿和维也纳两地成功上演。1903年访问英国,1904年访问美国期间指挥演出了他的《家庭交响曲》。1905年,歌剧《莎乐美》在德累斯顿首演。1909年,与奥地利诗人霍夫曼斯塔尔(H.von Hofmannsthal,1874-1929)合作的首部作品《埃勒克特拉》问世。《莎乐美》和《埃勒克特拉》均取材于圣经和传说故事,它们的音乐手法十分激进,音响尖锐刺耳。1911年,与霍夫曼斯塔尔合作的另一部歌剧《玫瑰骑士》在德累斯顿上演,获得普遍赞扬。1914年,牛津大学授予他音乐博士学位。1915年,交响诗《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在柏林首演。1933年,他被德国**政府任命为“帝国音乐局局长”,后于1935年辞去该职。1936年访问伦敦,他接受了皇家爱乐协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主要居住在维也纳。1946年后他主要居住在瑞士。1947年他曾一度被视为**嫌疑分子受到调查,1948年被宣告无罪并得到返回德国的许可。1949年在德国加米施-帕藤基兴去世。

同类推荐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热门推荐
  • 宠妻无限之家有憨妻

    宠妻无限之家有憨妻

    他是当红的天王巨星,她是乡下来的憨丫头。现代版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奈地接受这段令人揪心的婚姻。婚前,她竟然向他提出婚前约定,一年后她净身出户,婚嫁各不相干。婚后,她就像病毒一样扩散,让每个人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她感染上。说她傻吧,她不傻,可她竟然为了他跟别的女人约会,站在雨中等了他一下午,被淋成落汤鸡也毫无怨言。每一次他怒吼之后,她总是一副好脾气的样子,站在他的身旁无怨无悔的支持着他。在不知不觉当中,他竟然莫名地爱上了这个他曾经鄙视的女人。*揪心版雨一直下着,淋着,湿透了她的衣服,凉凉地裹着她那瘦弱的身子,她重重地打了一声喷嚏过后,缓缓地抬起头看了一眼他,傻傻地笑着:“你回来了?”“你是笨蛋吗?”他心一揪,“这么大的雨不会回家吗?”“我…”她委屈地看着他,眼眶中的泪水跟雨水掺和在一起,分不清前方的视线,“如果我提前回家的话,爸爸会怪你没陪我去买衣服的,到时候…”二话没说,他有些自责地上前,紧紧地拥住她,“傻呀,我大不了被骂一顿,反正也习惯了。”“可是我不舍得。”她轻轻地默念着,将头埋在他的怀里…*吃醋版“你去哪儿了?”他一脸怒意地坐在书桌旁,狠狠地瞪着她。她不以为意,“去大哥那帮他了。”“大哥是什么人需要你帮,你顾好你自己就行了,别给人家添乱我就烧高香拜大佛了,还有呀,下次这么晚回来要提前备案,电话一定要保持有电状态,还有一看到我的号码要无条件接听,不许你…”他的一大堆话还没说完,她那一双大眼紧紧地盯着他那张俊脸,许久过后,上前摸着他的额头。“病了吗?”“你是猪呀,看不出来我是在关心你吗?”他压低了声音嘶吼着。“我还以为你在吃醋呢!”她忍住内心的一阵狂喜,故装冷淡,谁让他以前那么对她来着。“吃醋?”他不屑地冷笑几声,沉下脸来,“别臭美了,你是谁呀,我会…对,陈年老醋。”…简介无能,入坑才是硬道理。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猪弗莱迪:北极历险记

    小猪弗莱迪:北极历险记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你是第1位的

    你是第1位的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说好的一面,它能让你自己受益,也许同时能让某个人或更多人受益;说不好的一面,它只能让你自己受益,但不会干扰其他人。即使不好,它其实也对别人有益,因为它让地球上减少了一个潜在的负担,而多了一个幸福的人。〈br〉 在本书中,作者以非正统的思想和令人惊异的方式,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法。作者不迷信传统,也不简单说教,而是告诉读者自身的经历和实在有效的方法,从而让大家过上快乐多、烦恼少的幸福生活。
  • 缘来分到

    缘来分到

    她,有点不切实际,但是认真地对待生活,历经磨练,她收获了属于她的幸福。他,不相信世界上有缘分,却意外遇见了她,那个她会是他的一生的牵绊吗?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她,回来之后还会有属于他的缘份存在吗?他,为了报仇接近了她,却喜欢上她,是剪不断理还乱,还是……到底谁是谁的缘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缘来分到的故事……
  • 残王霸道,侧妃超大牌!

    残王霸道,侧妃超大牌!

    她是和亲的公主,却被皇帝转送给残疾王爷,成为天下间最大的笑话。她是现代无父无母的孤儿,为了生存,学就了一身的刁蛮泼辣。当她成为她,柔弱公主变身野蛮狂妃,横空出世,强势崛起。敢当面骂她?撩起袖子打得你满地找牙!敢背后暗算?趁你洗澡之时拆了你家房子,叫你以后再没脸见人。敢雇凶杀她?实在对不起,不怕流氓会武功,就怕流氓懂技术,现代的防暴技术用到古代,杀手只有求爷爷告奶奶的份。王府上下,很快就被她收得服服帖帖。该杀的杀,该打出王府的打出王府。中间顺便把王爷夫君也给修理了,治好了王爷的残疾。*皇后来找她的麻烦,想置她于死地。她联合贵妃,扳倒皇后。东窗事发,皇帝要砍她脑袋,王爷相公揭竿而起,为她谋权篡位,册封她为皇后,六宫独宠。被牵扯通敌叛国,一道圣旨,贬入冷宫——“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把姚贵妃的脸划花了!”有太监匆匆来报。批阅奏章的某男头也没抬一下:“冷宫无聊,由她消遣去吧。”“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在冷宫遇刺。”“退朝!”某人丢下一朝大臣,疾步赶往后宫。从此人人都道:冷宫里住着个最受宠的皇后。
  • 巫临洪荒

    巫临洪荒

    他的命运竟是天道之下注定陨落的巫人,佛宗大护法渡劫失败,为了活下来,他也只有努力的谋划,孤魂入洪荒,努力的修行,事事都是如履薄冰,事事都是绞尽脑汁的算计,重生的他默然发现,慕然回首,才发现........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