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500000044

第44章 1919~1936年:鼎盛(11)

法商学院: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将大仆寺街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民国元年合并法政、法律、财政3校为北京法政专门学校,邵章首任校长。民国十二年改组为北京国立法政大学,江庸任校长。民国十四年拨顺城街虎坊桥参、众两议院旧址为校舍,大仆寺街原址设预科。民国十五年解散中俄大学,收编该校学生为俄文政法系。民国十七年北平大学成立,改为北平大学法学院,谢瀛洲任院长,设法律、政治、经济3系。民国二十三年合并商学院,改组为法商学院,白鹏飞任院长。

女子文理学院是合并女子大学和女子高等师范而成,最初校址在石驸马大街原女高师旧址,后租朝内大街孚王府,俗称九爷府为院址。民国二十年改称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二年后确定办学规模五系二专修科。5个系:哲学系、教育系、经济系、数理系、化学系。2个专修科:音乐、体育。

另外,后来北平大学在李阁老胡同还有本部,也有不少学生。

因此可以看出,所谓“北平大学”是庞然大物的多元复合体,但其组织又是松散的,矛盾也是很多的。在它由成立到结束的不到十年中,闹过许多学潮、新闻。

先引一小段文献。1931年8月31日,刘半农先生写的《五年以来》一文中道:

“那时国立九校还没有合并,北平有九个国立大学校校长。私立大学也比现在多到一倍。却因国立大学的经费积欠至数年之多,私立大学本无固定经费,以致北平的大学教育,整个儿的陷于不景气的状态之中,讲堂老是空着,即使有教员上课,听讲者也不过二三子而已。牌示处的教员请假条,却没一天不挤得水泄不通。现在的北平各大学,虽然还没有整顿到理想的境界,比到从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那时是北洋政府的最后阶段,在武力上,皖系失败,直系疲敝,奉系较强。奉系军阀张作霖得势的时期,张学良为奉军第三军团长,张宗昌为奉第二军团长。直系王怀庆为京师卫戍总司令,处决京报主笔邵飘萍、递捕世界日报主笔成舍我,刘半农编副刊,为此也离家躲了起来……总之,文化事业奄奄一息,十分恐怖。

所谓“国立九校”,就是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法政大学、医科大学、女子大学、艺术专科学校。这9所学校都由教育部拨款,因而谓之“国立”。其时尚有以“庚款”为经费的清华、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交通部办的交通大学、财政部办的税务专门学校等。这些学校各有专款,只叫“公立”或“部办”,而不叫“国立”了。清华也是直到后来才加“国立”2字。

张作霖于1927年6月自称安国军大元帅,从北沟治顺成王府设立大元帅府,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就职,俨然国家元首自居。因为他是想要作“大总统”的,先仿照孙中山先生的先例,称为“大元帅”。潘复在张宗昌、孙传芳推荐下组阁,任内阁总理,外交王荫泰、内务沈瑞麟、财政阎泽溥、教育刘哲。

这时张作霖下了一条特殊命令让刘哲执行,就是合并“国立九校”为京师大学校,以刘哲兼任校长,以胡仁源、张贻惠、毛邦伟、孙柳溪、林修竹等为各院院长。他们宣布了一系列禁令:禁止使用白话文、禁止学生集会请愿、教员缺课要扣发薪金、处罚学生可用戒尺打手心等等。

北京学界一时笼罩在武装力量压迫的阴云之下。著名学人纷纷离京南下,或出国考察。林语堂、鲁迅等人早在1926年夏、秋间已先后离京。胡适也已出国。

顾颉刚1927年也已到了广州中山大学,4月28日写给胡适的信道:

“从仰之处知道先生将于四月底到上海,此信到时,想来先生已归国了。我以十年来追随的资格,挚劝先生一句话:万勿回北京去。现在的北京内阁,先生的熟人甚多,在这国民革命的时候,他们为张作霖办事,明白是反革命。先生一到北京去,他们未必不拉拢,民众是不懂宽容的,或将因他们而累及先生。”

可见当时北京学界的情况。张作霖作大元帅时,也正是北洋政府政治穷途末日、财政极端困难时期。他手下大将、“长腿将军”张宗昌霸占山东、直隶(河北)两省,1927年不到一年用去5000多万银元军饷,都是用公债、地亩捐、直鲁军用票从农村敲诈来的,只供他挥霍,而兵士们照样欠饷。张作霖的内阁只有80万行政费,他的总理兼财政总长把财政部人员裁撤到只剩下20人,成为笑话奇谈。

在行政费这样紧的情况下,“国立九校”不合并没有钱,合并了还是没有钱。经费名义上有,但无钱发,只是“欠”着。这就是刘半农信中所说的“国立大学经费积欠至数年之多”的实际情况。

经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北洋政府后期,因军阀连年混战,官僚贪污,钱都被打仗和贪污弄光了,教育经费长期拖欠,丝毫没有保证。北伐胜利,军阀垮台,张作霖大元帅作不成了,匆匆离开北京回东北老家,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南京派阎锡山军队接管京、津,宣布北伐成功,全国统一。

在此新旧交替之际,北京各学校的经费更无人来管。直到1928年七八月间才把经费来源具体落实,即李石曾与宋子文谈判商定:由天津海关和长芦盐务署按月拔30万元,经北平各大学作为固定经费。这样直到“七七事变”,北平几所国立大学的经费才得到较长时期的保证,但这是与北平大学的建立有直接关系的。

在北伐军于长江流域节节胜利时,国民党元老李石曾即筹划,如何在军事胜利之后取得北方教育大权。他便与张静江、吴稚晖等仿效法国大学区的办法,在中国建立大学院、大学区。

李石曾名煜瀛,“石曾”是字。他是清代同治帝老师李鸿藻第五个儿子,清末留学法国,加入同盟会。他在法国办过“勤工俭学会”、“里昂中法大学”等,在政治上、教育界,以及兴办各种事业上均有一定声望。北伐时已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于1926年6月间,他先设立了“大学院”,以蔡元培为院长,请了一些只发干薪,不必上课、上班的教授,鲁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鲁迅日记》1928年1月31日记云:“下午收大学院泉三百,本月分薪水。”

同年6月,李石曾与易培基提出建议,改北京大学为中华大学,分设文、理、法、工、农、农6个学院,北上接国立九校。后因北京大学师生坚决反对,通电抗争。李石曾又建议:因北京已改称北平,便应改北京大学为北平大学。后又确定全国划4个大学区:北平、江苏、浙江、广州。以北平、天津、河北、热河为北平大学区范围。大学本部总管全局,管理各高校,各校合并统一称为北平大学,下设学院。

北平大学校长办公处在中南海怀仁堂西四所,校长李石曾,副校长李书华,先是萧瑜代理秘书长,后来由成舍我任秘书长,以上这些人选,不少都是留学法国的。

以上是北平大学最早的组织机构和人选。但这并未成为事实,因为遭到强烈反对,不久就同大学区的实施失败一样,被迫取消。

北京大学、师范大学护校成功,脱离北平大学自去恢复各自的老传统。剩下其它一些学院,仍用北平大学的名称,但因各自原是独立的,自有其历史及人事基础,勉强合并在北平大学的名义下,是困难重重、矛盾百出的。其中有几件闹得比较严重的事。

一是女子文理学院和法学院的争校舍案。

1925年5月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因反对校长杨荫榆闹得不可开交。以章士钊为总长的教育部,下令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将其改设女子大学,布告云:

“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业经令行停办,派员接收到案,本部现将该校改设女子大学,筹备处正在积极进行……”

在女子大学开办的同时,一方面女子师范大学有教授和学生联合抗争,组织校务维持会,仍然继续其名称,一度在宗帽胡同租房子临时上课,后又回到石驸马大街原址。这时章士钊等人已下台。但另一方面女子大学又不肯让步,一些学生反抗女师大,两次呈请警察厅驱逐女师大,发表宣言要索回校址。

这样在1926年、1927年之间,北京就有两所女子高等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到北平大学时代,女子师范大学后来并入师范大学去了,女子大学就成了问题。经过请愿交涉,也是一次风潮,最后取得不拆校、不并校,保持原组织的胜利。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在“女子学院”一文中记这一段史实道:

“因为女子学院乃是后来改定的名称,它的前身实在即是章士钊、任可澄在女师大的废墟上办起来的那个女子大学。……北京旧有的学校也经过了一番改组……大学各学院长乃由李石曾派下的国民党新贵来担任。经利彬做了理学院长,张凤举做了文学院长,但是他们却不能一帆风顺地到任,因为政府取消了北京大学的名义,北大出身的都很反对,而且有些人在国民党政府里颇有势力,所以这种气势是不可轻视的。因此北京男、女师大及以农工各专科已经次第开学,北大的文理两院拒绝新院长去接收,一直僵持着,院长不能到院倒已罢了,中间却有第三者也吃了亏,这便是预备着归并到北大文理两院里去的旧女子大学学生了。因为当时有历史的关系,既然不能把她们并在女师大,只得将她们分为文理两组,并合到北大里边去,现在北大不能开学,所以她们也连带的搁了浅。新院长聘定刘半农为国文系主任,温源宁为英文系主任(余从略),预备先办文学分院,给她们上课,校址设在西城根的众议院旧址。但是刘半农辞不肯就,张凤举和我商量,叫我代理半农的主任职务,安排功课,我就答应了。随后半农给我打电话来,说女子大学是我们所一向反对的。怎样给他们去当主任?责备我不应该去;我当即答复他,从前虽然女子大学,可是现在改组了,我们去接收过来,为什么去不得?我还劝他自己去,可是他还是不同意,但是没得话说了。后来他究竟去做了女子学院的院长,可是并不固执原来的意见了。这个机关起头叫作文理分院,里边两个院主任,分治其事,随后在保存北京大学后,作为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又改为女子文理学院,但那时我却不在那里了。

“文理学院的开设是在众议院旧址,那就是后来法学院的第一院,可能是一时借用的,可是法学院一再要求归还,因为难找到适宜地方,迁延下来到第二年春天,那即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也就是五四年的十年了。法学院终于打了进来,武力接收了校址,教员们也连带的被拘了小半天,给我有写一篇愉快的散文的机会。而学校却因祸得福,将破烂的众议院换得了一座华丽的九爷府,本是前清的旧王府,后为杨宇霆所得,女子学院由杨家以廉价租来的,至今岿然在朝阳门大街的北边,是科学院的一所办公地址。担任过女子学院院长的有经利彬、刘半农、沈尹默,那是以北平大学校长兼任的,最后是许寿裳,随后这学校即就没有了。”

当时法政大学武力接收女子学院占用的众议院,似乎收复失地一样,是十分热闹的一件新闻。周氏有一篇“在女子学院被囚记”专记此事,写得十分有趣,无冲淡风而有辛辣味,是苦雨斋另一种风格的文字。当时被拘的教员除周氏外,尚有沈士远、陈达、俞平伯、沈步洲、杨伯琴、胡濬济、王仁辅、溥侗,以及唐赵丽莲、郝高资二女士。这些人因被无理拘留,还特地去质问过北平大学副校长李书华。但无论怎样逼,也没有一句负责的话。如同泥塑木雕的菩萨,客人种种责难,主人还是毕恭毕敬地陪着,到深夜而无倦容,涵养功夫是十分了不起的。年代久远,早成历史。当时被拘的人,现在均凋谢殆尽,鲁殿灵光。

其二是,在女子文理学院被武力接收校址事件而外,尚有俄文专修馆的一次波澜。这原是外交部办的一个学校,并入平大,开始仍叫原名,学生反对,要求升为学院,且反对李石曾派来的段憩棠接收,也闹罢课,天天派代表请愿,闹到深夜,最终获得解决,改称为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后来也没有了。至1936年、1937年之际,只有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了。

当时除军阀之外,还有学阀的名称,即凭借教育界的势力,掌握一些学校,操纵一些教员、学生,形成力量,兴风作浪,你争我斗。北平大学是几个不同学校的组合体,所以大小争斗的事件更多。

1932年6月间,钱玄同写给胡适的一封信,有几句道:

“说也好笑:今午在一个地方吃饭,有人卒然问曰:北大闹学潮了吗?怎么忽然登《晨报》停止招生呢?我闻而大惊,索《晨报》阅之,果见大学广告,因有某君先入之言,竟对于那么大的一个‘平’字熟视而若无睹,以至急急忙忙地打电话问你,岂不可笑!实在也因为这两天我心乱急了,愤慨极了。常常想:平大要轰沈尹默,干师大底事;师大要易寅村等人做校长,又干平大底事!师大要易与平大驱沈,又干北大底事!而他们竟联合战线的那样闹,实在可恨之至……我只希望北大永保其不牵入此无聊之学潮中……”

从钱玄同的信中,亦可见当时北平大学之混乱了。这种情况到1934年、1935年之后,相对稳定一些了。当时在国立各大学中,平大比较好考一些,在1935年时,其在校人数是:李阁老胡同北平大学本部学生1600余名,和平门外后孙公园医学院120多人,阜外农学院220多人,国会街法商学院510多名,端王府夹道工学院280多人,女子文理学院人数不详。

北平大学的几年中还是培养了不少学生的。“七七事变”之后内迁到西北,抗战胜利,未能复校。工、农、医三学院并入北京大学,法商学院作为北京大学先修班,文化古城和北平大学均已成为历史名称了。

18、1928年B:不事奢华

安徽大学坐落于全国主要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会合肥市,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校园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学校不事奢华,就像黄山一样淡雅、低调。

她原名安徽省立大学,在19世纪末敬敷书院和20世纪初创办的安徽高等学堂基础上,1928年创建于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市,8月开始招收预科生,标志着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30年6月更名为省立安徽大学。1937年,因日军入侵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6年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学执教或主持校政。1949年12月迁至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安大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安徽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学校建制取消。1956年起,在合肥筹备重建安徽大学,1958年恢复招生。重建以来,安徽大学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同类推荐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热门推荐
  • 全世界都喜欢九九

    全世界都喜欢九九

    九尾天狐琉琅挥舞着洁白如雪的毛绒绒的尾巴,双手合十,冲着星光遍布的星空祈祷:神啊,拜托让我找到传说比我还美丽的人神共愤的妖帝吗!身为绝色倾城艳丽无双兼是面痴的他已经找的快要自杀了!美的人神共愤的太古妖帝霸气十足兼拎着一个巨大的喇叭喊道:九九,快点找全我的身体,本帝很心焦啊,本帝已经甩楼跳卖了。九九非常认真的的看着虚无缥缈的天空,然后,无奈的道:我也想求包养啊!“九九,那妖帝太远了,不如,跟我吧?”身为九九师傅的莫寻天努力的跳脚。“还有我呢!”惜色不甘示弱,他也有存在感!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 暗界主宰之废材登峰

    暗界主宰之废材登峰

    我不入地狱,却成了黑暗世界的主宰。令西方众神闻风丧胆,东方众神谈我色变。当我站在宇宙之巅回首自己走过的足迹,才发现不过是梦浮心间。
  •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本系列漫画共8本,以布瓜博士、乐乐淘等主要人物的冒险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探险故事,穿插故事中出现的科学知识点,让小读者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除了惊险刺激的内容,图书的每个章节都还有相对应针对本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的百科知识介绍,这些知识学习也是以漫画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虹

    这部长篇小说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展开。第一代以汤姆·布兰文为代表。汤姆被雄心勃勃的母亲送到语法学校受教育,唤醒了他对奇怪而又神秘的事物的好奇心。他爱上了波兰爱国者的遗孀莉迪亚,并终于结合。
  • 历史与个人

    历史与个人

    本书介绍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历史个人作用的前提,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历史个人作用的方式,个人历史活动的动机与效果等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难,难在方法,人们都想成功地做一番大事业,但却苦于找不到做事的方法。其实,做事的方法虽然五花八门、形式不一,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形象点说就是三“刀”:软刀、硬刀、险刀。“做事用软刀”就是说把脸皮放厚,能忍会磨,能退善让,不要太过于精明好胜,也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一切以做成事为最终目的。“做事用硬刀”则是说以硬碰硬,以强攻强,拿出自己的勇气和实力,坚决地去做事,不要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做事用险刀”就是不要按常理出牌,而要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要敢于冒险,懂得创新,能出奇制胜。做事若能将此三“刀”灵活运用,必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皇族公主ORZ

    皇族公主ORZ

    一句“回国放松”,她们被诓回了中国,去圣洛斯帝学院报到。既然如此,那她们一定要放松地把学院搞得鸡飞狗跳。他们是圣洛斯帝的佼佼者,备受尊敬的“四殿下”。她们与他们,水火不容,可是那阴险的校长貌似和她们爱搞怪的爷爷联合了,想尽办法把她们和他们配成一对?OMG,好戏连番上场咯!
  • 妖后诱冷皇

    妖后诱冷皇

    【本文已出版,繁体版实体书名:绝色萌妻】她被擒,被害,被打,被关,被下毒;他暗中出手,舍身护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布一场假死之局,将她偷龙转凤,带出皇宫!前途艰险,他们执手相携;叛贼杀伐,他们生死不离!一段陈年旧事,引发了两代人的恩怨!当半壁江山,落入贼手,他冲冠一怒,金戈铁马,纵横缰场!一张藏宝图,引天下群英云集!那一日,凤鸣山上,冷风肆虐,血雨腥风,飞溅起乱红无数……当危险袭来,濒临死亡的那一刻,是谁的手,从她青丝穿过,一胚黄土,将他掩埋,从此,再看不到他深沉晦暗的感情……千江堤上,最后的决战,两军对垒,他与他们,谁才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