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43

第43章 著名科学家工学家(6)

刘仙洲在北洋4年,除日夜向当局索催经费、延喘维持外,他最大的功绩是逐步聘请了一些曾在国外留过学的专家以代替美籍教授。北洋自建校以来,几乎都是请的美国人当教授,他们工薪高,一般比中国教授高2-3倍,而且按银两计(当时1元银币等于白银七钱二),合同一定就是3年。聘到的人,有的是有学问的人,有的却是滥竽充数,学问并不怎么样。

北洋入学考试除国语外,全部用英语试题。到校后上课都用英语讲授,用的是美国大学用的教科书,毕业后如有机会可去美国继续学习。当时美国承认北洋毕业的学士学位,不经考试可直接入研究院。这些美籍教授在教课中,灌输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思想,更无从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受洋人熏陶,养成媚外思想和自卑感,师生间谈不到密切接触。

刘仙洲看到此问题,大胆进行改革,逐步聘请国内专家教授以代替美国人。在当时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多请中国教授也有必要。原因是中国教授可以枵腹从公,不发工薪也来上课;而洋教授按合同办事,月月一个钱也不能少。中国教授仍用英语讲课,同学和教授接近的机会则多了。不少当年聘请的中国教授,正是新中国的知名科学家,如石志仁(即石树德,机械专家,曾任铁道部副部长)、侯德榜(化工专家,曾任化工部副部长)、何杰(地质采矿专家,曾任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茅以升(桥梁专家,曾任铁道研究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张含英(水利专家,曾任水电部副部长)等。

刘仙洲特别重视英语科技名词的汉语译名,为此特请来了一些中国专家。因而,科技名词特别是工科的科技名词的汉语译名,得以逐步地确定发展起来。

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是北洋大学的校训。学校行政企图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治校,同学则争取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

北洋校徽是一个钟形的红棕色铜牌,中部镶以景泰蓝的工科大楼图样,两旁镶有“实事求是”4个篆体字。由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的校训不可能得到贯彻实施。北洋的校风是死读书,学校用严格的考试制度压学生,很少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头脑里充满了个人奋斗的思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努力学得一些技能和知识,期望在毕业后取得糊口之计以立足于社会。

纵然如是,北洋大学仍有着严整不苟的教学计划、丰富完整的课程体系、充实认真的实验设备、认真教学的师资阵容。在过去的年代中,的确培养出了不少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人才,在全国矿厂、钢铁基地、铁路、土木、水利、机电以及工程教育各阵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地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名家小传】

魏寿昆(1907—2006),天津人。著名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我国冶金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的创建人之一。

魏寿昆192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1935年获得德国德莱斯顿工业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1935—1936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年。1936年9月受聘为北洋工学院矿冶系化学及冶金教授。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辗转大半个中国,参与组建多所高校,曾任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康技艺专科学校、贵州农工学院、重庆大学、北洋大学及唐山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及重庆矿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代理所长等职。1949年以后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天津大学副教务长。1952年起任北京钢铁学院(后改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教务长、副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院士。

魏寿昆从1930年任北洋大学助教起,从事工程教育77年,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量冶金、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魏寿昆在冶金理论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冶金熔体理论上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高温熔体活度理论体系和炉渣脱硫的离子理论,解决了我国冶金工业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选择性氧化与转化温度的概念,为提高和改进我国共生矿的冶炼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国内率先开展固体电解质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的研究,该技术于1974年被誉为当时国际钢铁冶金3大发明之一,是控制钢液脱氧、提高钢质量的关键性手段;80年代在北京科技大学建立固体电解质国家级重点研究室,使我国固体电解质电池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魏寿昆毕生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出版专著5部,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其专著《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冶金过程热力学》成为冶金及相关学科的经典著作,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吴大猷与南开大学:学业有成,情感有归

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在回忆自己从14岁到24岁在南开学习和执教的经历时,曾这样说过,这10年是自己性格、习惯的成型时期,也是自己求学基础训练的重要时期。

其实,南开的学生岁月,不仅是吴大猷一个人最为充实、甜美的记忆,也是他和自己的兄弟吴大任、吴大业、吴大立,女友阮冠世,好友陈省身等数人共同唱响的生命中的美好乐章。

跳班入大学

1921年夏天,14岁的吴大猷,跟随应邀出任广东旅津学校校长的伯父吴远基来到天津。虽然旅途很漫长,但他并不寂寞,因为同行的还有伯父的孩子吴大业和吴大任,以及四叔的孩子吴大立。

有趣的是,这年龄相仿、相貌相似的堂兄弟4人,竟然一齐考入了南开中学,住进了同一间宿舍。他们一亮相,就立刻引来众人关注的目光。每次他们出现在图书馆、食堂或运动场,总是会被人一眼认出。

看看这兄弟4人的名字——“大猷”、“大业”、“大任”、“大立”。即使不知情的人,也会感觉到整个家族对他们所寄予的厚望。尽管亲人、朋友竭尽所能资助他们,但诸多变故仍然使他们失去稳定的生活保障。然而吴家兄弟没有退缩,他们将稚嫩的手臂紧紧地挽在一起,在相互鼓励中奋力前行。

南开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引起了吴家兄弟对学问的兴趣。正当他们准备再度联手、共同步入大学殿堂时,大立却因母亲病重匆匆而返回家乡。缺少大立的日子少了几许欢乐,多了几分遗憾。但其他三兄弟此生最丰富的记忆,还是留在了南开大学。

吴大猷在读高二时,决定利用课余时间自修高三的课程,以同等学力跳级报考南开大学矿科。经过努力,他考上了。吴大业也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这时吴大立已回广东,只有吴大任留在南开中学。

吴大猷之所以选择矿科,主要因幼年丧父,家中只有一位寡母,经济十分拮据。而矿科是一门实用学科,毕业后谋事比较容易。另外,他觉得自己天资有限,适合学应用科学。刚“跳”入大学时,他的各门功课学得很轻松,惟独物理感到有些吃力,直到学年末才入了点门。

1926年,吴大业由预科升入商科;吴大任中学毕业,被保送上南开大学数学系。从此兄弟3人又相聚在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校园景色优美,一进校门是一条笔直的、长长的大路,两旁绿树成荫。校园中心,南北各有一个半环状的马蹄湖,里面栽满荷花。还有那座造型别致、圆顶的木斋图书馆,以及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理科教学楼——“思源堂”……所有这些,都让青年学子们心醉神迷!重聚南开园的那个晚上,吴家兄弟欢呼雀跃。

吴大猷克服了物理这一难关,正踌躇满志准备迎接新学年时,学校突然宣布矿科停办。原来,资助南大矿科的河南六河沟煤矿董事长李组绅,由于战争影响,所经营的煤矿出现困难,无法再捐助南开大学了,因此矿科只好停办。学校规定,矿科学生可以转到本校理科各系。吴大猷决定转入物理系。为什么要进物理系呢?因为在所有课程中,他觉得物理最难,似乎有意要接受这样一种挑战。

对脑子里向来不存做官和赚钱思想的吴大猷来说,在大学念书的时候,他只管求学,不大去想将来,也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唯一的念头,就是在学术上能够有所建树。事实上,大学4年的培养和训练,不仅使吴家兄弟明白了求知的真正意义,更使他们献身学术研究的决心日益坚定。对学问如饥似渴的吴家兄弟,完全沉浸在求知的乐趣中,但他们更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

吴大猷从一入学,就培养了自己做学术笔记的习惯,日积月累,那厚厚的学术笔记逐渐变成了撰写一篇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基础,老师和同学都对此赞叹不已。当时,为吴大猷兄弟3人讲课的都是颇有名望的教授,如饶毓泰、钱宝琮、姜立夫、邱宗岳等。其实,这几位伯乐早就注意到聪慧过人、勤奋刻苦的吴家兄弟,因此不遗余力地为他们解疑释惑,传授真知。

在名师悉心而严格的指导下,3兄弟进步很快。他们不但高质量地完成了专业课的实验报告,还选修了大量介绍学术前沿的课程。这些展示物理、数学、经济等学科最新成就的课程,使他们大开眼界。课余,他们还与同学自发组织起讨论会,研读英文、法文、德文等外文学术名著,并轮流做报告;一些学生创办的报刊上,也常常可以见到他们写的学术短文。

由于他们品学兼优,成绩突出,在校园里有“吴氏三杰”的美称。渐渐地,在同学心里,三兄弟是小有名气的“专家”;在老师心里,三兄弟将是未来中国的学术希望。

师从饶毓泰

吴大猷于1925年夏考入南开大学,先念矿学,不久进入物理系学习;最初把他引进物理学领域的,是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时任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的物理学家饶毓泰先生。吴大猷回忆恩师时曾说:“饶先生表面上看起来很严肃,但心地善良,程度好,造诣高,中、英、法、德文都极好。”

吴大猷进入物理系二年级,因成绩优秀,免交学宿费。他利用课余时间当家教,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饶毓泰讲授的“近代物理”,使吴大猷对物理开了窍,产生浓厚兴趣。他的学习热情引起饶毓泰的注意

饶毓泰是南开大学理学院奠基人之一,早年留学美国,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到南开创办物理系。饶先生上课与众不同,除了讲课,还喜欢向学生提问或鼓励学生发问,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次,当他讲到分子运动的速度时,一名女生举手问道:“为什么烟囱冒出来的烟是那么慢呢?”饶先生首先称赞她的勇敢,说:“问得好!”然后再加以讲解。有时他阐述理论,请学生举出实例来。无论学生举的例子是否正确,他总给予热情鼓励。上饶先生的课,学生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许多深奥的物理知识。

饶毓泰非常重视将世界物理研究的新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他在学生会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上,作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原理》的演讲,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反响。爱因斯坦这一问世不久的新理论,更加激发了吴大猷的学习热情。

如吴大猷所说,进入南开中学,是决定他一生前途的第一个机遇。那么,进入南开大学,特别是师从饶毓泰,可说是决定他一生前途的第二个机遇。

当时的物理学著作大多是德文版。吴大猷在中学已学过德文,上大学仍选修德文。从三年级开始,他将一本已有英译本的德文物理学名著边读边译成中文,然后再对照其英译本检验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既提高了德文水平,又学到了专业知识。吴大猷读书还有一个方法,他自称是个“笨法”:每读一本经典著作,不仅要写内容摘要,还在理解了的基础上作“注”。经过动笔,他感觉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了。

三年级时,吴大猷同四年级的几位同学共同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每人各选一本书研读,然后轮流作读书报告。那几位高年级学生选的都是古典物理学读物,有的读统计力学,有的读电动力学,惟有吴大猷选了最新的相对论。

吴大猷在大学4年中学习成绩优秀,并获得这所私立学校十分难得的奖学金。他对科学的感悟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受到恩师饶毓泰的器重。1929年他毕业后留校任教,讲授近代物理和力学等课程。饶毓泰去德国研修后,仍以吴大猷先生的进修为念,遂与清华大学叶企孙教授联合推荐,使他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资助,1931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

与陈省身同窗

陈省身与吴大任是数学系同学,入学时只有15岁。他由四年制中学毕业,连跳两级,以同等学力考入南开。他和吴大任同是数学系的尖子,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当时的理学院,学生人数不是很多,因此陈省身很快就和吴家兄弟熟悉起来。他同吴大猷虽不同系也不同级,但有些课程,如数学和德文是在一个班上的;而且两人都是理科学会的委员,所以也成了好朋友。以陈省身、吴大猷为中心,在理科院形成了一个十分友好、快乐的集体,吴大任自然也在其中。

1928年,南大物理实验课的一位教师辞职,人手不够,校方聘三年级高才生吴大猷担任理学院一年级物理实验助教。他的社会活动很多,一连两届被选为理学院学生会委员。与他同时担任委员的还有陈省身。

作为学生会委员,吴大猷、陈省身等人经常组织学术活动,请校内教授作学术讲座,有时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作报告。有一次还请到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事前,数学教授姜立夫就告诉学生们,茅先生能背圆周率的值到100多位。所以,当茅先生作完报告后,学生们就请他背圆周率的值。茅先生欣然答应,立刻往黑板上写。他每写几位数,就把头微微摆动两下,接着又往下写,写了满满一黑板。他说,这已经有100多位了。大家既吃惊又高兴,情不自禁地向茅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以为茅先生一定是把数字编成了歌,不然怎能记得住呢?

吴大猷的功课好,脾气好,人缘更好,端端正正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同学们最爱同他开玩笑,给他起绰号,他也依然报以憨厚的微笑。他还未毕业就当上助教,但同学们根本没把他当做老师,仍直呼他的绰号。

同学之间的嬉笑打闹,就像不同的佐料,令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在一次理科师生的同乐会上,几个女生编了一个节目,把老师和同学的名字编成了谐音。例如:姜立夫人(姜立夫)、饶毓太太(饶毓泰)、吴大人(吴大任),而最令人捧腹的是“陈婶婶”(陈省身)!

心里充满阳光

吴大猷大学四年级时,在1928年冬天的理学院师生同乐会上,他第一次同物理系一年级女生阮冠世相识。这位长着一双明亮大眼睛、脸色略显苍白、亭亭玉立的少女,令他一见倾心。以后通过几次交往,吴大猷感到阮冠世不但容貌娇好,而且意志坚强,虽然体弱多病,但求学心切。

后来,吴大猷给一年级上物理实验课,成了阮冠世的老师,有了更多机会见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一天他写了个条子约她相会,她赴约了……这就开始了吴、阮之恋的序幕。

同类推荐
  • 陌上花开缓缓行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点灯的权利

    点灯的权利

    《点灯的权利》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牢固确立人命关天的政治伦理》、《切勿“与民为仇”》、《猜不透的电影审查》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臭小子,看你拽还是我拽!

    臭小子,看你拽还是我拽!

    她是XX‘雪组’老大,作风冷冽闻风散胆,无人不知。在杀手界被称为‘冷’他是霸道冰山帅哥,唯独对她情有独钟,且有着不为人知的XX背景。她隐匿真实身份迈入学校,只为寻一知己。却不想活生生的撞到他。她骂他,她诅咒他,不甘心被他随意使唤。而他却翘起二郎腿,斜眼戏谑的露出难得一笑,暧昧不清。她拼了命的想要逃离开他,却被一团花痴女生当做是纠缠不清。而就在她绞尽脑汁,筋疲力尽也摆不脱他的时候。他却一脸乏意装作无聊的看着她,嘴里还不忘嚷嚷着。“跑腿的,去给我买杯果汁……。”“跑腿的,给我捶捶肩……”“跑腿的,限你十分钟给我订好餐厅……!”天呐……!行行好,直接劈死她吧……!然而这对冤家又会如何展开他们的爱情呢?是争斗?是吵闹?是死缠着不放?还是最后收入囊中!?
  •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 神秘:总裁一撞钟情(大结局)

    神秘:总裁一撞钟情(大结局)

    她,一名普通的海上救生员。他,跨国公司年轻总裁,未及三十岁,已经身价数百亿。两个貌似不搭界、人生轨迹绝无交集的人,却因为一次人为意外相遇。她一个没站稳,跌落在他怀里。她只当他是被众多女人宠出来的,自以为是的大男子主义型男;他却因为她颈上滑落的那条项链,想起一个温婉、清秀的女子,那枚独特的贝壳型吊坠,虽然不及钻石珠宝名贵,他却珍藏了二十几年。而怀中的这个女人,脖子上却吊着个一模一样的吊坠,难道她……
  • 未妨惆怅是清狂

    未妨惆怅是清狂

    她忍辱负重,是浴火凤凰,今生必定倾覆掉君王的天下!他是一代骄子,是玄界护法,一朝相遇,便放弃了所有!他爱她入骨,她却为了国仇家恨毅然决然的离弃。他恨她切齿,她已悔过往经尽心挽回。半世情缘,指间流沙。一程烟雨,刹那芳华。凝泪无语秋千下,惊鸿已逝,梦断天涯!这里有背叛、爱情、缠绵、悔恨,无辜的情缘,断不开的深情;这里暗潮汹涌,跌宕起伏,阴阳之隔;上演一段绝美的倾世爱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陵爵

    金陵爵

    蔷薇花已开,可待美人折?琼楼玉宇,我看见烟雨迷离中的南国楼台几万重。子夜吴歌,我听见谁在吟唱为这随风而逝的爱情。青春与美貌在深宫禁苑里被默默祭奠,权力与欲望在爱恨纠葛中正熊熊燃烧。王谢士族,胡马铁骑。生逢乱世,南北分庭。英雄辈出的华丽时代,谁可定鼎天下?
  • 战火纷飞的武乡

    战火纷飞的武乡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该书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一只狗离开了城市

    一只狗离开了城市

    本书是邓一光中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技巧日渐娴熟,这一时期创作的《狼形成双》等获得过百花奖,作者笔力雄健,能熟练驾驭不同的题材,显示出作者在军旅文学之外的另一种风貌。
  • 村庄的河流

    村庄的河流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梅酒香螺嘬嘬菜

    梅酒香螺嘬嘬菜

    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本书是知名美食作家谈正衡的经典著作,一篇篇夹带着食材香味的美文,飘出舌尖下的江南味道,无论是食府还是家厨,无论是梅酒还是香螺,麻、辣、鲜、香、甜、糯、嫩、酥,你能想象到的口感都的这里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