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30

第30章 著名专家学者(13)

1927年以后,黄侃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绰号为“三不来教授”,即“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这是他与校方的约定,真够牛气的。每逢老天爷欲雨未雨、欲雪未雪之时,学生便猜测黄老师会不会来上课。有人戏言“今天天气黄不到”,往往是戏言成真。

黄侃讲课,总是信马由缰。未入门者,不得要领;已入门者,则觉胜义纷呈。他治学,贵发明,不贵发现;因此听其讲学,常有新鲜感。冯友兰在《三松堂自述》中提及黄侃,说是:“黄侃善于念书、念文章,他讲完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就高声念一遍,听起来抑扬顿挫,很好听。他念的时候,下面的观众都高声跟着念,当时称为‘黄调’。当时的宿舍里,到晚上各处都可以听到‘黄调’。”黄调与《广韵》吻合,不差毫厘,自是古味十足。

程千帆在他的回忆录《桑榆忆往》里记载,听古文字大师黄侃的课,黄侃先生的性格暴躁、狂放不羁是人所共知的。他讲的最后一堂课是《诗经》,根本没有什么教学方案,兴之所致,随意发挥。对此,初学者往往不着边际,但入其门者则觉得深受教益。程千帆后来回想起来,觉得最吃亏的,就是对整个国学缺乏全面占有的欲望。对于黄侃先生的课,他感觉声韵学比较干枯,很难学,就不选;只选了有兴趣的课,像《文心雕龙》之类。

胡小石先生的语言艺术是惊人的。他能很自然地将复杂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话表达出来,由浅入深,使人无不通晓。程千帆在上学的时候,有一天与同学们到胡小石先生家里去请教。胡先生正在读唐诗,读的是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讲着讲着,拿着书唱起来,念了一遍又一遍,总有五六遍,把书一摔,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瞿安先生讲授《长生殿》传奇斠律,便都是自己研究多年的独得之秘;由于学生的请求,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大家。这种精神,使程千帆终身奉为圭臬,对学生丝毫不敢藏私。瞿安先生的学问很有意思,他最早专门研究戏剧,后来研究散曲。他是一个大师,虽然他本人只在曲方面比较全面,但是他的散曲研究传给了卢冀野、任二北,曲律研究传给了蔡瑩、王玉章,对词的研究传给了唐圭璋,南戏研究传给了钱南扬。然后,任二北先生往唐朝发展,也有的往后发展。如钱南扬先生研究宋、元以后,除南戏以外,笑话、谜语都研究。

程千帆在金大的得益处,也不完全来自于大师。有一位历史系的讲师陈登原先生,研究文化史,他的阅读面非常之广,他写的《中国文化史》、《国史旧闻》都是非常博洽。程千帆喜欢博览群书,无论懂不懂、无论是否自己所需要的,都想看看。这就是从陈先生那儿学来的。当时别人并不重视他,但是程千帆在陈先生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好处。

1936年,程千帆从金陵大学毕业之后,即去金陵中学教书。临行前,他去请刘国钧先生赠言。刘先生说:“只告诉你一条——你肯定会有讲错的地方。什么时候发现了什么时候告诉学生,说‘我讲错了’。”这句话,此后一直成为程千帆为人师表的“座右铭”。

去中央大学旁听

诸位先生各有专长,程千帆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

程千帆是金陵大学的学生,但中央大学老师的课他也常跑去听,因为那个时候是鼓励旁听的。他曾向林公铎(损)先生请教过诸子学,向汪旭初(东)、王晓湘(易)两先生请教过诗词。汪辟疆先生精于目录学和诗学,虽在金大兼过课,但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他也常常带着问题,前去请教。

中大的管理很松。那时找到一个同乡,就可以躲在该生的宿舍里,费用也不交,就这样读4年。像佘雪曼先生,就完全是在中大偷听出来的。他口齿很好,字也不错,还会画画;后来在南洋大学教书,再后来到香港办了个雪曼艺文院。像这样的人与情况,以前旧社会中就可以产生。

但是金陵大学不一样,有秩序,办事有条理,不像国立大学那样随随便便、纪律散漫。从整个金陵大学的学风,不只是国学的,而是整个的对待学问的态度。教会学校的那种严格,对程千帆大有益处。

艰难中念完大学

程千帆回忆:“我在进金大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什么白话文。这时我开始大量阅读白话文,很多时间在图书馆里看杂志。看整本的白话书倒不多,但杂志看得较多,差不多每一期的《清华学报》、《燕京学报》都看。另外,凡是遇到论战我都很注意,比如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到现在为止,托洛茨基的那些理论我还是不懂。不懂归不懂,当时吃下去再说,拿卡片记下来。

“还有呢,就是练习写。最初的白话文写作是学做新诗,现在还留了一本小诗集在那儿。当时练习写作,跟穷困也有关系。在报纸的副刊上写小文章,5毛钱一千字,1块钱就不错了。如果有3块钱一千字的文章,4千字发表了,12块钱,差不多一个半月的伙食费都解决了。因为那个时候6块钱就可以吃一个月饭;如果是8块钱呢,一菜一汤还带一点肉。我是个很穷的学生,全靠自己奋斗出来。我那个时候能写各式各样的文章,只要报刊需要我就写,1个月有个5-6块钱,最好有个10块钱,就能够过下去了。”

原来,当时他父亲大概有2年的时间没有工作,难以支撑他在学业上的开销。所以他就写小说向各种地方投稿。后来,他写的小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就这样,在一个非常困难的环境中把大学念完了。

刚好那个时候,金陵大学的史学研究所被批准成立了。程千帆考取了,那等于是硕士研究生。考取了以后,一年能得到400块钱的奖学金,生活是够了。可是偏偏又要打仗了,也就没有办法读书。所以他是被金大史学研究所录取的学生,但是没有上。

那个时候,程千帆已经同沈祖棻恋爱了,并准备结婚。沈祖棻是研究所毕业,而程千帆是大学毕业。他在金陵中学教书,就想一边教书一边在金陵大学历史研究所读课程。当时还有一个机就是到燕京大学去,那边有个哈佛-燕京学社,也有一定的奖学金。那就像王锺翰先生那些人一样,同他们一辈。

他们审查了程千帆的作业,说他的英语不行,过来补1年英语,第二年录取。当然他们没想到,要打仗了。燕京大学的那些教授有顾颉刚先生、洪业先生,还有陆侃如先生等。当时,程千帆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好像自己给黄季刚先生、吴梅先生当过学生的,再去给顾颉刚他们当学生,就吃了亏一样。这种心理很奇怪,程千帆也很少同人家讲起。大概是中国旧学很注重传统、班辈吧。当大师的晚年学生,在辈分上就很占便宜的。

大学毕业论文

程千帆回忆:“除了以前为了生活而投稿,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文章,我一辈子写得最早的学术论文,是在刘国钧先生的班上写的作业。那时他给研究生讲《汉书·艺文志》研究,因为是研究生课程,不是闭卷考试,而是做一篇文章,我那个时候对目录学、校勘学有兴趣,我就写了2篇,不是1篇,后来收在《闲堂文薮》里面。

“一篇是《〈汉志·诗赋略〉首3种分类遗意说》。因为陆贾赋、荀卿赋、屈原赋没有序,别的都还有几句话,恰恰这个没有。刘先生让大家各抒己见,后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另外又写了一篇《〈别录〉、〈七略〉、〈汉志〉源流异同考》,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汉书·艺文志》,而《别录》、《七略》据推想是在唐末五代之乱中散佚掉的。后来就只有辑佚,大概总有十几、二十种。清朝人作辑佚,慢慢地弄清楚了,我就根据清儒的考订结论作进一步推论。现在弄清楚《汉书·艺文志》是把刘歆的《七略》7卷压缩为1卷。《别录》在留下来的宋版书中有所反映,像《荀子》等。

“所以我写书时,对于底下的篇目我不用目录两个字的,因为目是目,录是录,我总是写作目次,写篇目也可以,无论如何不能写目录。总之,先有一个命题的规范,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就是论证,再就是推出结论。所有引用的材料,要有比较谨严的出处。

“这就是我开始写学术论文,是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1935年的冬天。

“此后我就按照这个规范,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文章。我写的第一篇文学论文是在1936年的春天,写的是《少陵先生文心论》,那是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中文系主任刘继宣先生指导的。刘先生这个人极其谦和,他拿了也没改,打了个分数,这以后就毕业了。毕业以后,在金陵中学教一班初中二年级的语文,编校刊,一个星期出1期,就是《金中周刊》。这个周刊没有保存完整的。我很想得到,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东西发表在上面,也还有沈祖棻的许多散文,我想找来收到她的集子里,找不着,没有办法。”

【名家小传】

程千帆(1913—2000),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40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宁乡,生于长沙清福巷。著名文史学者。

程千帆小时家境比较贫寒,但有丰厚的文学传统,十二三岁即通声律。1923年左右,因军阀混战,长沙不易谋生,举家迁居湖北武汉。在武汉5年中,曾短期进过武昌圣约瑟中学附小和汉口振华中学。

1928年秋天从汉口来到南京,考入金陵大学附中初中三年级。4年后,1932年8月升入金陵大学。受业于黄侃、吴梅、陈恭禄、虎臣、胡小石(光炜)、刘衡如(国钧)、刘确杲(继宣)、胡翔冬(俊)、汪辟疆、商承祚、林公铎(损)、汪旭初(东)、王晓湘(易)、陈登原、王绳祖诸师。

1936年金大中文系毕业,至四川重庆西康建设厅任科员。1940年2月在四川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任国文教师。次年8月任乐山武汉大学中文系讲师。1942年8月任成都金陵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翌年8月任四川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金大副教授。1945年8月起在武大中文系工作,曾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8月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程千帆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在1958年被迫中断学术研究20年后,他又重新开始教学和研究工作,短短10多年中,出版10多部重要学术著作,包括《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古诗精选》、《读宋诗随笔》等,都以精深的学术造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重视。

张中行在北京大学:往事白描,诸师速写

据张中行先生回忆:某次胡适之先生讲课,提到某一种古代的小说。他说:“可惜向来没有人说过作者是谁。”一个同学张君,后来成为史学家的,站起来说:有人说过,见什么丛书里的什么书。胡很惊讶,也很高兴,以后上课,逢人便说:“北大真不愧为大。”

北大的课堂与学风

一般人谈起北京大学就想到蔡元培校长,谈起蔡校长就想到他开创的风气——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课堂,由宗周的国子学到清末的三味书屋,规矩都是严格的。北大的课堂却不然,事实上总是可以随随便便。说得鲜明一些是:不应该来上课的却可以每课必到,应该来上课的却可以经常不到。

不记得是哪位先生了,上课时鼓励学生要有求真精神,并引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改变业师柏拉图学说的故事。有人责问他不该这样做,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北大红楼里就是提倡这种精神,也就真充满这种空气。

据张中行先生回忆:一次是青年教师俞平伯先生讲古诗,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其中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俞说:“知就是不知。”一个同学站起来问道:“俞先生,你这样讲有根据吗?”俞说:“古书这种反训不少。”接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六七种。提问的同学说:“对。”坐下。

另一次是胡适之先生讲课,提到某一种古代的小说。他说:“可惜向来没有人说过作者是谁。”一个同学张君,后来成为史学家的,站起来说:有人说过,见什么丛书里的什么书。胡很惊讶,也很高兴。

据说是对于讲课中涉及的某学术问题,某教授和某同学的意见相反。这只要能够相互容忍也就罢了;偏偏是互不相让,争论起来无尽无休。这样延续到学期终了,不知教授是有意为难还是选取重点,考题就正好出了这一个。这位同学自然要言己之所信。教授阅卷,自然认为错误,于是评为不及格。

照规定,不及格,下学期开学之后要补考,考卷上照例盖一长条印章,上写:注意,67分及格。因为照规定,补考分数要打9折,记入学分册,评67分,9折得60分多一点,勉强及格。且说这次补考,也许为了表示决不让步吧,教授出题,仍是原样。那位同学也不让步,答卷也仍是原样。评分,写60,打折扣,自然不及格。

还要补考,仍旧是双方都不让步,评分又是60。但这一次算及了格,问为什么,说是规定只说补考打9折,没有说再补考还要打9折,所以不打折。这位教授违背了红楼精神,于是以失败而告终。

老北大还有“五公开”让人很是津津乐道:一是课堂公开,有时旁听生来早了先抢到座位,迟来的正式生反而只好站在后边;二是图书馆公开,可以随便进出;三是浴室公开,莲蓬头一天到晚开着,什么人都只管去洗;四是运动场地公开,操场上外校学生有时比本校的还多;五是食堂公开,学生食堂都是包出去的小饭馆,里外用膳价格一个样。

偷听生之所以能天天进北大蹭课,与北大人的自由散漫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是北大人的自由散漫,为偷听生提供了极大便利。

张中行先生后来回忆北大的学生生涯时提到,刚入学时首先感到奇怪的,就是同学之间的隔膜。“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学期上课常常在一起,十几个人中哪些是选课的,哪些是旁听的,不知道;哪些是本校的,哪些不是,也不知道。这模模糊糊,有时就会近于笑谈。比如刘半农先生开古声律学的课,每次上课有十几个人,到期考才知道选课的只有我1个人。”还说北大惯例的是“不应该来上课的每课必到,应该来上课的却可以经常不到”。

据张中行先生回忆,梁思成先生从上世纪30年代起,在老北大讲“中国建筑史”,每次都放幻灯片,课讲得十分有趣,听讲的人也很多。有一年,讲完最后一讲,梁说:“课讲完了,为了应酬公事,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说,怎么考好?”听课的有近20人,却无人答话。梁又说:“反正是应酬公事,怎么样都可以,说说吧。”还是无人答话。梁教授这时才恍然大悟地说:“那就先看看有几位是选课的吧,请选课的举手。”还是没有人举手。梁教授大笑,说:“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谢谢诸位捧场。”说完,向台下作一大揖。众人报以微笑而散。由此也可见北大旁听之盛。

黄晦闻先生

同类推荐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报告文学的崛起,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锦衣玉食,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生活愿望的达成。我会不断成长,经历风霜,经历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渊,一次次饱尝痛苦,更会一次次重新站起来。我不会认输,不会放弃。不压抑,不逃避,更多地品尝悲伤的滋味,饱尝痛苦的感觉,让悲伤治愈你的悲伤。信仰自己的人,终将与最好的一切相遇。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自己,meiya把那些宝贵的生命体验记录下来,也写下自己的压力、焦虑、迷茫和不安全感。35段人生感悟,35次流着泪成长,在她的文章里,我们看到别人,看到自己,庆幸最终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与一切美好相遇的开始。关于自己:你的第一个责任,就是让自己幸福。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汽车江湖

    汽车江湖

    《汽车江湖》收录了来自北京交通广播的《汽车江湖》栏目的经典案例。对于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来讲,汽车市场还是一个风云莫测、变化多端的地方。同时由于最初的利益追逐,导致一些汽车企业迅速地扩张经销商,从而后备力量不足,致使目前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节目开播到现在,正是因为主持人始终坚持以公正、客观的报道角度,以多方沟通交流的节目播出方式,为广大消费者、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建立起了一个互通的平台,并最终解决了困扰听众的各类问题,所以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

    自控术:如何管住自己的生活心理学

    人人都能拥有自控力! 也许你有以下问题: 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不吃或很少吃早餐;挑食或偏食;懒得锻炼或基本不锻炼;每天很忙但效率很低;网游控或微博控;一网购就Hold不住;月光一族;购物狂、信用卡“负翁”;怯尝怕生;异性恐惧症;戒不了烟、减不了肥…… 那表示,你正在失控! 失控,是一种对时间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变。它会蚕食自信、乐观、淡定等正能量,还会摧毁人的创造力与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严重。 本书运用心理学、医学与神经学的方法,帮助你认识住在身体里的7个分身,同时激发正能量,远离负面小情绪。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比强大的自己。
  • 绝世狂妃:巧弄残暴帝君

    绝世狂妃:巧弄残暴帝君

    深宫争斗,无数罪恶暗自滋生。她本是父亲办案的小助手,却为爱阴错阳差踏入宫墙,尔虞我诈、明枪暗箭,令她深陷其中。真理,正义,还是一个情字?两难三难的选择,身不由己还是情非得已?曾经的敌人转而携手微笑,曾经的好友却又冷目相对,引为倚靠的他的爱情亦岌岌可危,究竟还有什么等待着她?身世纠葛,命运捉弄,刀光剑影,她以为在斗争中生存是不可能的任务,却原来,当所有真相谜底解开之时,不仅不是解脱,反而令她面临一生最困难的抉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山环水绕俺种田

    山环水绕俺种田

    现代一吃货,穿越到古代,变成小女孩。山清水秀空气好,可惜吃不饱。于是,吃货使出浑身解数,发财致富。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你会说话,就有可能拥有一副人见人爱的好口才。只要肯下工夫练习,学习他人的方法,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那么你可以成为演说家、口才大师、说话高手。《时光文库:说话的艺术》站在现实的角度,将目光投注在日常生活中,以采撷鲜活的理论和事例,提炼出浅显易懂的说话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场合,为大家展示相关的说话技巧,提升大家的说话能力。全书语言精妙,文字洗练,告诉大家如何修炼说话能力、怎样提高说话水平、掌握说话技巧,堪称一副智慧的锦囊。
  • 奉旨离婚

    奉旨离婚

    本文已设置成五折半价,一次性订阅仅需1.93元!!********************************************还未从穿越中回过神来,便一道圣旨将丁宁和她那所谓的夫君给和离了!吖吖个呸的!离婚就离婚嘛!还和离!用的着搞的这么冠冕堂皇的!什么?昨晚才把她那什么XXOO了,今天她就成下堂妇了!还是顶着圣旨下堂的!奶奶你个大腿的!我操你祖宗十八代!这么一千零一夜的事情也让她丁宁给碰到了!她到底是好运还是倒霉!离就离,谁怕谁,乌龟怕铁锤!这个世界不会谁少了谁就停止转动的!不就是那什么少了一层膜嘛!她全当是419或是叫鸭了!她可是新新人类,怎么可能会为了那一层膜寻死觅活!什么?就那么一次就中奖了!老天爷,你不至于让我丁宁如此吧!瞎了你的狗眼了!刚指天对骂,却一阵晴空霹雳,吓的丁宁缩缩脖子,再也不敢骂老天瞎眼了!好吧,好吧,勉强接受肚子中这块突然之间多出来的肉吧!也省的她一个人在这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无依无靠!至少还有一个唯一的亲人!什么!这个儿子不是那什么狗屁前夫的?她进门三年,那什么狗屁前夫根本就没碰过她?那那晚上她XX又OO的那混蛋是谁?吖吖个呸的!给她等着!最好别让她找到那个将她吃干抺尽却不负责任的拍拍屁股走的混蛋是谁!否则,哼哼!一定让你好看!不将你大卸八块,她就不叫丁宁!可是为什么,被大卸八块的不是他而是她?而且还是被把光了衣服在床上被红果果的卸成八块了!为毛她还似乎是心甘情愿的?这又是虾米情况?(一)清风阁内,某老鸨正满脸兴奋的数银票数到手抽筋。“柳清书!”某王爷咬牙切齿的声音传入她的耳中,随即只觉一阵风卷过,某王爷已然铁青着脸立于她面前“赶紧给本王回去,别在这里丢人现眼!”却见某老鸨以顺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叠银票往胸前一塞,露出一抹盛开的桃花般的笑容“对不起,姑娘我是三草原则的忠实坚持者!”某王爷:……“哦,你一定不知道什么是三草,那姑娘我大发慈悲,告诉你吧!”于是侃侃而谈“所谓三草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好马不吃回头草,天涯何处无芳草!所以,为了不防碍姑娘数银票寻芳草,请你无视我的存在,大门在那边,不送!”未了还很客气的补上一句“Thankyou!”只见某王爷面部肌肉狠抽。(二)“柳清书,本王最后再说一次,给本王回去!”某王爷狠狠的盯着那一脸欠抽的女人。却只却某女很不要命的回了一句“对不起,货物离柜,概不负责!”某王爷面部扭曲,嘴角抽搐,该死的女人,敢说他是货物!(三)花园内,某女正一手扯着某男人那有如白云般洁净的衣角,使劲的擦着那被她用另一只手用力掐出来的眼泪,然后声泪俱下“相公,我不管哪,你要为我作主!不就是一条蛇嘛!他至于对我吹胡子瞪眼嘛!而且这蛇肉还是他自个儿吃的!呜呜呜……”哭的好不凄惨。只见某男很是温柔的轻拍着她的一抽一抽的后背,轻声细语“好了,好了,别哭了,乖了!”然后转脸看向对面那气的一脸肥皂色的蓝衣男子,面无表情的道“去书房默写宫规三百遍!”蓝衣男子:……汗如雨下却见那正一脸哭泣的女子对着蓝衣男子马上露出一个迷死人不偿命的笑容,哼!敢对她大声吼叫,不让你写字写到手抽筋,她对不起自己!…………………………………………………………………………………………美女们,动动你们的手指哦,票票收藏花不会嫌多的!
  • 武道逆天

    武道逆天

    秉承着先祖的意志,以无上血脉逆天而上,羽化九州,冲破云霄之巅,肩负着家族的兴旺。以双拳为刃,靠着其锋锐的心魄,群雄并立,豪迈的胸襟。他将以肉身为鼎,站据在这世界的顶端。在这个杀伐四起,群雄割据的天下。,武道昌隆。突破这红尘的层层阻碍,盛世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