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03

第3章 著名作家文人(2)

沈德鸿的四叔祖吉甫(即凯叔之父)在上海一大商人那里做家庭教师,实际上却代这大商人写同行中来往的信件,尤其是这个大商人巴结官府的禀帖。

四叔祖在上海遇到一家姓谢的,叙述家世,原来这姓谢的父亲也和茅盾的曾祖父曾同在梧州做官,因而彼此间凭此世谊,往来亲密。四叔祖知道谢家一个儿子名唤砚谷的,也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就约他和沈德鸿同乘轮船到天津再转乘火车到北京。谢家十分愿意。四叔祖就写信通知母亲。母亲正愁茅盾路上少伴,得信后十分高兴。并函四叔祖约定于7月中旬动身。

沈德鸿届时到了上海,也住在四叔祖那里,等待谢砚谷。那个大商人知道沈德鸿是去北京求学的,对他很客气,派人陪他到处玩玩。上次来考预科时,他曾住在堂房叔祖的山货行里,这次又来了,理应拜见他老人家。

这样,热闹地过了两三天,然后他就同谢砚谷乘轮北上。在这两三天内,沈德鸿跑遍了上海各书坊,无意中买到一部石印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在三日三夜的海程中,沈德鸿与谢砚谷相处极熟。谢比他大两三岁,人情世故相当熟练。他见沈德鸿经常翻阅那部百三名家集而感到诧异,沈德鸿也为他朗诵的吴梅村的《圆圆曲》和樊樊山的《前彩云曲》与《后彩云曲》而感到同样惊异。“书不读秦汉以下”是沈德鸿的教条,自然不知明末的吴梅村与晚清的樊樊山。沈德鸿与谢砚谷恰好走了个反面。他是未尝读秦、汉以上的书,沈德鸿是未尝读元、明以后的书。这三日三夜的海程,成就了两人互相补课的机会,至少在沈德鸿这方面是这样的。

沈德鸿知道谢的姐夫在天津做官,谢也知道沈德鸿有亲戚在天津海关工作,届时双方都会到码头接待他们。

船到天津码头时已是暮霭迷蒙,果然双方都来了,沈德鸿和那个亲戚从没见过面,是祖父写信告诉他的。现在却由谢砚谷把沈德鸿介绍给沈德鸿的亲戚,彼此不免大笑。谢的姐夫说,开学日期还有四五天,不如在天津玩一两天再进京吧。

于是沈德鸿住在亲戚家里,谢住在姐夫家里。第二天上午,沈德鸿与亲戚到谢的姐夫家里闲谈。谢的姐夫问沈德鸿:“听说你有个表叔在财政部,是佥事呢,还是司长?”沈德鸿答,不大明白。沈德鸿的亲戚说,出去玩玩吧。但天津没有可供游玩的公园之类。路过一丛洋楼,谢的姐夫说,这是南开大学。中午到了,沈德鸿的亲戚提议上馆子。谢的姐夫说有个馆子价廉物美,他常去,招待周到。沈德鸿是一点酒都不能喝的。他们3人既醉且饱,沈德鸿的亲戚同谢的姐夫争付酒饭钱,结果,二人平分。

此时已近黄昏,沈德鸿的亲戚提议听戏。沈德鸿从没上过戏园,而且奇怪为什么在夜间演戏。谢的姐夫说,此间有日戏,也有夜戏,名角儿是黄昏后上台的。于是进了一个戏园,只见舞台前摆着二三十条狭而长的木板凳,已有人坐在那里,却是斜欠着身子,把耳朵对着舞台。后来知道南方人叫“看戏”,而北方人叫“听戏”,所以耳朵对着舞台。他们一行4人,也拣空位坐定。此时戏园中人声嘈杂,沈德鸿的亲戚和谢的姐夫也在议论今晚的戏目,台上正演武打戏,锣鼓喧天,可是沈德鸿竟坐在这窄条凳上睡着了。

第二天沈德鸿和谢砚谷进京,火车在崇文门车站停下,卢桂芳(他是卢表叔的儿子,那时在北京读中学,他比沈德鸿小几岁,大名树森,表字奉璋)带了两个男当差正等着呢。

卢表叔早知道沈德鸿和谢砚谷作伴来京,料想行李必多,所以派了两个男当差。

桂芳表弟送他们到译学馆,这是两层楼的洋房,是预科新生的宿舍。课堂是新建的,大概有五六座,却是洋式平房,离宿舍不远。沈德鸿问桂芳表弟,才知卢表叔任公债司司长,极忙。

谢砚谷上课两星期,他的姐夫通知他:南开大学也招新生。谢砚谷又去考了南开,也被录取,从此沈德鸿和他就分别了。

预科三年的学习生活(上)

当时北大预科第一类新生约200多人,分4个课堂上课。每个课堂约有座位40至50个。至于宿舍(译学馆),楼上楼下各2大间,每间约有床位10来个。学生都用蚊帐和书架把自己所居围成一个小房间。楼的四角,是形成小房间的最好地位,沈德鸿到时已被人抢先占去了。后来才知道,一个是毛子水,浙江江山人;另一个是胡哲谋,浙江宁波人。后来上课时他更知道,毛子水是自己的同班生而且同年。胡哲谋有个叔父在大学本科教数学,他希望胡哲谋也像他自己那样,成为数学家。但胡哲谋喜欢文科,他的叔父为之不悦,有“让他试一年再说”的话,这是胡哲谋自己告诉茅盾的。

在沙滩,另有新造的简便宿舍,二三十排平房,纸糊顶篷,2人一间,甚小,除了两人相对的床位、书桌、书架之外,中间只容一人可过。取暖是靠煤球小炉,要自己生火;而译学馆宿舍则是装烟筒的洋式煤炉,有斋夫(校役)生火。

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是理科院长胡仁源(浙江湖州人,留美)代理,预科主任是沈步洲(江苏武进人,亦是留美的)。教授以洋人为多。中国教授陈汉章教本国历史,一个扬州人教本国地理,沈尹默教国文,沈兼士(尹默之弟)教文字学,课本是许慎《说文》。

陈汉章是晚清经学大师俞曲园的弟子,是章太炎的同学。陈汉章早就有名,京师大学(北大前身)时代聘请他为教授,但他因为当时京师大学的章程有毕业后钦赐翰林一条,他宁愿做学生,期望得个翰林。但他这愿望被辛亥革命打破了,改为北大以后仍请他当教授。他教本国历史,自编讲义,从先秦诸子讲起,把外国的声、光、化、电之学,考证为先秦诸子书中早已有之,而先秦诸子中引用“墨子”较多。沈德鸿觉得这是牵强附会,曾于某次下课时说了“发思古之幽情,扬大汉之天声”。陈汉章听到了,晚间他派人到译学馆宿舍找沈德鸿到他家中谈话。他当时的一席话大意如下:他这样做,意在打破现今普遍全国的崇拜西洋妄自菲薄的颓风。他说代理校长胡仁源即是这样的人物。

记得有一次,本科有个学生问及“今、古经文”之争该如何看待。他作了回答,并发给学生们参考。这是一篇骈文,每句都有他自己作的注解。全文记不清理了,大意是:他推重郑康成,主张经古文派和今文派不宜坚持家法,对古文派和今文派的学说,应择善而从。他对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很不满意,说刘歆(本名秀,后汉时为避光武帝讳而改的)怎能编造春秋左氏传如此其完整,全书没有破绽。(按:康有为是今文派,他的《大同书》是根据何休《公羊传》的学说而加以推演的。)

教本国地理的是江苏扬州人,他也自编讲义。他按照大清一统志,有时还参考各省、府、县的地方志,乃至《水经注》,可谓用力甚劬,然而不切实用。

沈尹默老师教国文,没有讲义。他说,他只指示研究学术的门径,如何博览,在自己。他教学生们读庄子的《天下》篇、荀子的《非十二子》篇、韩非子的《显学》篇。他说先秦诸子各家学说的概况及其互相攻讦之大要,读了这三篇就够了。他要学生们课余精读这些子书。他又说《列子》是伪书,其中还有晋人的伪作,但《杨朱》篇却保存了早已失传的“杨朱为茅盾”的学说。

至于文学方面,沈老师教学生读魏文帝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彦和)的《文心雕龙》,乃至近人章实斋(学诚)的《文史通义》;也教学生看看刘知几的《史通》。

清朝末年,江西诗派盛行。江西诗派的始祖是黄山谷。沈老师抄示黄山谷的《池口风雨留三日》,诗是七律,其辞如下:“弧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人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他又说,山谷自言,欲仿庄周,分其诗文为内外篇,《池口风雨留三日》见外集。沈老师说他自己也喜欢黄山谷的诗,但他不是江西诗派。他还把他作的诗抄给大家看。

同学中有问沈老师是不是章太炎的弟子?回答:不是。但又说沈兼士曾从太炎先生受“小学”要旨。同学中又有人问:听说太炎先生研究过佛家思想,是不是真的?回答是真的。沈老师又说,你们想懂得一点佛家思想,不妨看看《弘明集》和《广弘明集》,然后看《大乘起信论》。沈德鸿那时好奇心很强,曾读过这3本书,结果是似懂非懂。现在呢,早已抛在九霄云外,仅记其书名而已。

至于外国文学,当时预科第一类读的是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艾凡赫》和笛福的《鲁宾逊飘流记》,两个外籍老师各教一本。教《艾凡赫》的外藉老师试用他所学来的北京话,弄得大家都莫名其妙,请他还是用英语解释,学生们倒容易听懂。

预科第一类规定第二外国语(英文是第一外国语)是法文或德文,沈德鸿选择了法文。教法文的人不懂英语,照着课本从字母到单字,他念,沈德鸿他们跟着学。幸而那课本是法国小学用的,单字附图,大家才知道该字是指什么东西。听说这法国人是退伍的兵,是法国驻京使馆硬荐给预科主任沈步洲的。

教世界史的(实际是欧洲史)是个英国人,用的课本是迈尔的《世界通史》,分上古、中古、近代3部分,上古从古埃及、两河流域的文化,然后希腊、罗马。此书附有插图。(大概这是当时比较好的欧洲史,后来有人译为中文出版,即名《迈尔通史》。)

预科第一年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略如上述。到下学期,有了较大的变动。《艾凡赫》与《鲁宾逊飘流记》都由中国人来教了。法文老师换了人,是波兰籍,他教法文和德文,用英文解释,但因其也教预科第一类学生之选学德文者,在教法文时,有时忽然讲起德语来。他也教预科最后一年的拉丁文。

但是最使沈德鸿高兴的,是新来的美籍教师,据说是美国的什么师范大学毕业的,年纪不过30岁。他的教学方法好。他教学生莎士比亚的戏曲,先教了《麦克白》,后又教了《威尼斯商人》和《哈姆莱特》,等等。一学期以后,他就要学生作英文的论文。他不按照一般的英文法先得学写叙述、描写、辩论等的死板规定,出个题目,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第二天交卷。沈德鸿的同班同学中,一位姓徐的,单名佐(浙江富阳人),英文程度较差;因与茅盾友好,请茅盾代作。沈德鸿先给他作了,然后作自己的。但是出手虽快,却常有小的错误。胡哲谋是班中写得最好的,常常得到老师的赞许。

预科三年的学习生活(下)

茅盾母亲早有信来,说寒假不必回家。平时,每逢星期日,沈德鸿即到卢表叔公馆去。卢表叔知他寒假不回家,便邀他到自己家去住。但茅盾还是婉拒了。因为宿舍里江、浙两省的同学大多数都不回家,宿舍照常生火。他只向卢表叔借他的竹简斋本二十四史的《史记》。卢表叔欣然借给他,并说,如有不懂之处,不妨问他。从此每逢寒假,他就借卢表叔的二十四史来读。在二十四史中,辽、金、元、宋、明等史,他都不感兴趣。

寒假是一个月又半,三年是四个月又半,当时除前四史是精读,其余各史不过浏览一遍而已,有些部分,如关于天文、河渠等太专门了,那时也不感兴趣,就略过了。卢表叔说,二十四史是中国的百科全书。茅盾当时是相信此说的。

平凡而又繁忙的学习生活,使人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四月花开,春气洋洋。京中盛传日本帝国提出苛刻的意在置中国于被保护国地位的“二十一条”;同时又盛传总统(袁世凯)不惜背城一战。又传列强对中国的政策向来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到了5月,袁世凯全部接受日本帝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先是十口相传,随即各报也刊登了。

在沈德鸿将要读满预科3年的时候,谣言最多的北京,又谣传有所谓“筹安会”者拟推袁世凯为帝。有一个无聊的英国人写文章说中国不宜行共和,还是帝制好。戊戌政变主角之一梁启超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反对帝制。但文人之笔端,不是小站练兵起家的袁世凯所畏的,他终于12月称帝。当时孙中山领导的讨袁军,在西北、东南沿海各省、两广,同时并起,声势极大,但皆为袁平定。然而被软禁的蔡松坡将军得了一个妓女(即小凤仙)的帮助而逃到天津时,袁世凯这才有点惊慌。因为袁知道蔡必在云南起义,而守四川的陈宦是袁所不信任的。

当沈德鸿将要结束3年预科的学习,即在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本来预备在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时用以庆祝的广东焰火,在社稷坛放掉了。沈德鸿和许多同学,在这夜都翻过宿舍的矮围墙去看放焰火。这是沈德鸿第一次看到有这样在半空中以火花组成文字的广东焰火。那夜看到的火花组成的文字是“天下太平”。据说,本来还有个大“袁”字,临时取消了。当沈德鸿正在准备预科的第三年的最后一次大考时,袁世凯死了。

【名家小传】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乌镇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与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乌镇是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毗邻现代化都市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他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1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后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后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宣传部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到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长篇小说《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1946年,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大寿,他的声名日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社会活动繁忙,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3月27日辞世。

俞平伯在北京大学:学新文学,写新诗歌

“五四”时期,正在北京大学学习的俞平伯,热爱文学事业,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是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的成员。他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有诗集《冬夜》(1922)、《西还》(1924)、《忆》(1925)等;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刊物《诗》月刊。

同类推荐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诗里特别有禅

    诗里特别有禅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古典文学大师,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完+出版)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完+出版)

    【2015年北京市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天歌系列之二:一代传奇帝尊PK天外天娲皇宫幻姬殿下!【这一场爱情的角逐,谁先动心不重要,重要的是——两情相悦!】一个:三十三重天里受万众敬仰敬畏的王中之王,用极美的容颜和果决冷酷的处事风格谱写了属于他的一代传奇,传称毒舌无耻不要脸的他是一朵盛开在佛陀天里万年不败的奇葩。一个:天外天娲皇宫中的九天娇女,拥着沉鱼之貌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女娲后人。【采访时间】“帝尊,你觉得自己完美吗?”“你找得到本尊的缺点吗?”“帝尊,你真的觉得自己没有缺点吗?”“有一个。”“请帝尊谈谈那一个缺点吧。”“本尊唯一的缺点就是优点太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牡丹梦

    牡丹梦

    ,引来无数的传说与梦幻。也有野史,还有民间传说。这些人和事,有古有今、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哭有笑。《牡丹梦》中有简有繁地写了满族历史和文化的孕育、兴起、强盛、衰落及传承中的一些人物与事件,小说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把他们写进《牡丹梦》,参考和采集了一些史料,既有正史,就当故事或是笑话看吧。《牡丹梦》的创作源泉,是兴洲那株鲜活的白牡丹,奇迹般地在塞外度过了三百二十八个春夏秋冬,都与兴州牡丹有着不解之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解除身体的健康警报

    健康是幸福的主要因素。一个洁净、强健而坚实的躯体,比最美丽的面孔更美丽。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充满压抑。没有它,智慧、快乐、知识和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为乌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保持健康的唯一办法是:吃你不愿吃的东西,喝你不爱喝的饮料,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要想长时间拥有健康,需要我们付出行动。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 江湖天很晴2

    江湖天很晴2

    养猪专业少女朱灰灰和白衣大侠枫雪色俩人跋山涉水,一路上斗智斗勇,可越调查谜团越大——黑衣人的幕后势力是谁?“绝色”小王爷流玥又与朱灰灰有着怎样的渊源?武功深不可测神秘凶残的“夜”是谁?亦正亦邪的鱼小妖到底是不是朱灰灰的极品母亲?……
  •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为灾害篇主要包含空中灾难,海上冤魂,地底噩梦,可怕大火等十一篇,另有机场巨灾,飞来横祸,空中噩梦等故事。自然灾害篇主要包含大地震撼,烈焰冲天,海滩灾难,暴雨肆虐等十一篇,另有“敲”出来的地震,可怕的噩梦,逃生经验等故事。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