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02

第2章 著名作家文人(1)

林语堂与圣约翰大学:擅英文而荒中文

林语堂为自己能进上海的著名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而觉得很幸运。因为那时圣约翰大学是公认的学英文最好的地方。由于刻苦用功,他在圣大一年半的预备学校里,就差不多把英文学通了。

学英文的秘诀

在大学一年级时,林语堂被选为ECHO的编辑人而进入这个刊物的编辑部。他学英文的秘诀,就在钻研一本袖珍牛津英文字典上。这本英文字典,并不是把一个英文字的定义一连串排列出来,而是把一个字在一个句子里的各种用法举出来,所以表示意思的并不是那定义,而是那片语;而且与此字的同义字比较起来,表现得生动而精确。不但此也,而且把一个字独特的味道和本质也显示无遗了。一个英文字,或是一个英文片语的用法,他不弄清楚,决不放过去。这样precarious永远不会和dangerous相混乱。他对这个字,在心中就形成一个把握不牢就可能失手滑掉的感觉,而且永不易忘记。这本字典最大的好处,是里面含有英国语文的精髓。他就从这本字典里,学到了英文中精妙的片语。而且,这本字典也不过占两双袜子的地方。不论他到何处去旅行,都随身携带。

当时他学习英文的热情,持久不衰,对英文之热衷如鹅鸭之趋水,对中文之研读竟全部停止,中国之毛笔亦竟弃而不用了,而代之以自来水笔。此时以前,林语堂已开始读袁了凡的《纲鉴易知录》。此时对中文的荒废,在他以后对中国风俗、神话、宗教做进一步的钻研时,却有一意外的影响和刺激。因为当时的圣约翰大学,学生的中文可以累年不及格而无妨害,可照常毕业。

在圣大的学习和生活

林语堂回忆,当时有一位中国教师,是老派的秀才,不知道如何上课。将近100页的《民法》,他继续不断地读,然后解释,这样1点钟上大约10行;这样一本如此薄薄的书,就可以拖长讲上一学期。每点钟讲完那10行,便如坐禅沉思,向学生们凝神注视,大家也同样向那位老先生望着。因为学生不能在完全真空中将头脑镇定静止,他们大都趁机带进别的书去偷看,借以消磨时间。林语堂分明记得,当时暗中看达尔文、赫克尔的著作,还有张伯伦的《十九世纪之基础》,这本历史对教历史的教授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位老秀才有一次告诉他们,可以坐汽车到美国,他于是成了学生们的笑柄。在民国十九年(1930)之后,圣约翰改成中国式的大学,里面的情形也就与前大不相同了。

诚然,圣约翰大学能举出优秀的毕业生如顾维钧、施肇基、颜惠庆等,他们都曾任驻美大使;但是就英文而论,圣约翰这个大学似乎是为上海培养造就洋行买办的。

一直等林语堂进了哈佛大学,他才体会到在大学时代他所损失的是什么。圣约翰大学的图书馆有5000本书,其中三分之一是神学。他对这整个的图书馆,态度很认真、很细心。其中藏书的性质,他也知道,他在这方面是颇为人所称誉的。来到中国做传教士的洋人之中,有些好教授,如巴顿·麦克奈教授,还有一位瑞迈尔,学识都很好;还有一位美国布鲁克林口音很重的教授,因为对圣约翰大学极具热心,自动义务来教书。

校长卜舫济博士娶了一位中国的淑女为妻。他治事极具条理,据说他固定将一本长篇小说每周读一章,1年读毕。在他的图书室里,林语堂看见1卷Bradley的著作。他有子3人。幼子后来为Elmira学院的院长。林语堂永远不能忘记,他在大会后,每日早晨在校园的步行一周。在大会与全体祷告之后,带着他的黑口袋,由宿舍的舍监陪同,他各处去察看。要在回到办公室之前,注意一下哪些事要做。他相信,伦敦伊顿学校校长安诺德博士对学校的理想,是认为学校是训练品格的地方,就好像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对学校的理想一样,安诺德博士他自己总是和学生一同做早晨的斋戒。现在中国好多有地位的领导人物,是天津南开大学的毕业生。

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将近二年级时,学校又增加了一块私产,与原校产相接,有乔木,有草坪,极为美丽。他就在此美丽的环境中度过愉快的时光。倘若说圣约翰大学给他什么好处,那就是给了他健康的肺,他若上公立大学,是不会得到的。他学打网球,参加足球校队,是学校划船队的队长。他从夏威夷的男生根耐斯学打棒球,他教林语堂投上弯球和下坠球。最出色的是,他创造了学校一英里赛跑的纪录,参加了远东运动会,只是离获胜还远得很。学校当局认为这种经验对他很有益处。他记得父亲当时在上海,到运动场去看他,很不赞成他参加比赛,认为这与智能的比赛毫不相干。

林语堂从来没有为考试而填鸭死记。在中学和大学他都是毕业时考第二;因为当时同班有个笨蛋,他对教授所教的各种学科都看得十分正经。在大家拼命死记准备考试得高分时,林语堂则去钓鱼消遣。因为圣约翰大学濒苏州河湾,所以可以去捉鳗鱼、鲦鱼和其他小鱼,以此为乐而已。

爱上隔壁学校的女子

在二年级时,休业典礼上,林语堂接连4次到讲台上去接受3种奖章;并因领导讲演队参加比赛获胜而接受银杯,当时全校轰动。与圣约翰仅一墙之隔的圣玛丽女子学校的女生,也一定相当震动。这与林语堂的婚姻是有关系的。

林氏终生最爱的女子陈锦端,是福建泉州名医陈天恩的长女,当时就在圣玛丽学校上学。她的哥哥陈希庆是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窗好友。陈希庆把她介绍给林语堂后,两人爱得很热烈。她美丽、优雅,还画得一手好画。他一见她就着了魔。

林语堂第一次见到陈锦端,就惊诧于她的美丽,进而为之倾倒。陈锦端则倾心于林语堂的博学多才;爱他的“英俊有名声”,一表人才,谈吐不凡。

很快,林语堂和陈锦端双双情意相合,坠入爱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未曾顾及到双方家长的意向和两家社会经济地位的悬殊。陈天恩得知此事,极为恼怒,明白地告诉林语堂,他已为爱女定了亲!林语堂懵了,一言不发,只有暗自垂泪。

陈天恩见此情形,便将自己的邻居、钱庄老板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撮合给林语堂,以弥补自己心中的一点不安。林语堂的心被戳了个血窟窿,他爱的是陈锦端啊!谁知廖翠凤也是个痴情女子,她早就认识林语堂,并一直十分欣赏他。再者,双方父母均表示同意,因此婚事很快就确定下来。1915年林语堂订婚后,回圣约翰大学继续攻读。

失去爱人的陈锦端,其中的苦痛可想而知,她并没有遵从父命,同父亲选定的“金龟婿”结婚,而是孑然一身远渡重洋,到美国霍柏大学攻读西洋美术;学成归国后,在教会办的上海中西女塾教美术。

1919年林语堂同廖翠凤完婚后,到美国、德国等国留学,归国后辗转于北京、厦门、武汉等几所大学任教,并生下3个可爱的女儿,其后定居上海。

陈锦端一直珍藏着对林语堂的爱。登门求亲者踏破了门槛,可她一次又一次拒之门外。直至32岁时,她才与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结婚。她终生未育,领养了一男一女。

1949年以后,林语堂一家迁居海外。虽有海峡阻隔,但他从未抹去对陈锦端的记忆。有时,他在笔耕之余,作画自娱,他画的女子总是一个模样:留着长发,再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将头发夹在身后。女儿们问父亲:“您为何老是画这样的发型?”林语堂抚摸着画纸上的人像,说:“锦端的头发是这样梳的!”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林语堂病魔缠身,靠着轮椅活动。他住在香港的三女儿林相如家。一天,陈锦端的嫂子登门拜访,林语堂关切地问起音讯不通多年的恋人的情况。听说陈锦端还住在厦门时,他那有些浑浊的老眼忽地一亮,高兴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此时,一向通情达理的廖翠凤也忍不住说:“语堂,不要发疯,你不会走路,怎么还想去厦门?”林语堂听罢,颓然躺倒在轮椅上。

1976年,林语堂在香港离开了人世。几年后,陈锦端也辞世而去。

在中文上自觉下功夫

林语堂曾经说过,因为他上教会学校,把国文忽略了,结果是中文弄得仅仅半通。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如此。他一毕业,就到北京清华大学去了。他当时就那样投身到了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不仅是他的学问受限制,还有他的基督教教育性质的影响呢!

他过去受限制不得看中国戏,其实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从中国戏里得以知道中国历史上那些名人的。对使巴勒斯坦的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约书亚将军的号角,他都知道,可他却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泪冲倒了一段万里长城。而他身为大学毕业生,还算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实在惭愧。

为了洗雪耻辱,林语堂开始认真在中文上下功夫了。首先,他看《红楼梦》,借此学习北京话,因为《红楼梦》上的北京话还是无可比拟的杰作。袭人和晴雯说话的语言之美,使多少想写白话的中国人感到脸上无光。

那他该怎么办呢?他无法问别人“杜诗评注”的问题,因为好多拥有哲学博士的教授,或是电机系的教授,他们中国文学的知识之贫乏,和他是伯仲之间。他找到了卖旧书出名的琉璃厂,那条街上,一排一排的都是旧书铺。由于和书商闲谈,林语堂发现了自己在国学知识上的漏洞;中国学者所熟知的,他都不知道。与书商的随便攀谈,他觉得非常有趣,甚至惊异可喜。他们的对话比如:“这儿又有一本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其实,林语堂是生平头一次发现他的此一著作。又如:“这儿又有一套《四库集录》。”后来,他也学会谈论书籍,甚至谈论古本了。

民国六年(1917)到民国七年(1918),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期间,文学革命的风暴冲击到全中国。林语堂是民国五年(1916)在圣大毕业的。中国那时思想上正在狂风急浪之中。胡适之博士在纽约已经开始提倡“文学革命”;陈独秀则领导对“孔家店”的毫不妥协的激烈攻击,攻击儒家思想如“寡妇守节不嫁”、“贞节”、两性标准、缠足、扶乩等。胡适向中国介绍自由诗,提倡用白话写新诗,易卜生剧本《傀儡家庭》,以及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萧伯纳的戏剧。他更进一步指出中国的落后,不仅在科学、工艺,而且在现代政治组织,甚至文学、戏剧、哲学。所有的青年学生都受到鼓舞,好像是吹来一阵清风。其实吴稚晖早已提出警告,他说“把线装书扔入厕所里去”。鲁迅后来也随之说“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

胡适在民国七年回到北京时,林语堂以清华大学教员的身份也在场欢迎他。他由意大利返国,当时引用荷兰神学家ErasBmus的话说:“现在他们已然回来。一切要大有不同了。”林语堂开始在北京的报上写文章,支持用白话写作,理由是欧洲各国文学在15与16世纪兴起时,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如意大利的但丁和薄迦丘都是。他的文章引起了胡适之注意,从那时起,此后他们一直是朋友。

【名家小传】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福建龙溪(现属漳州)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林语堂出生于一个中国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次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研究语言,并撰写杂文。翌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以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次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4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

茅盾与北京大学:预科三年亦受益

沈德鸿中学毕业后,知道北京大学预科分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将来进本科的文、法、商3科,第二类将来进本科的理、工科。报第一类的,只考国文与英文。他自知数学不行,就选择了第一类……从此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文学道路。

报考北京大学预科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学毕业后,摆在沈德鸿面前的就是以后的求学问题。母亲早有个计划。外祖母留给她的钱1000两(大约等于当时的银币1500元),自父亲逝世后存在本镇的钱庄上,至此时连本带息共约7000元之数。母亲把7000元分作两股,沈德鸿和弟弟泽民各得其半,即3500元。因此,她认为茅盾还可以再读书3年。

中学毕业,当然要考大学。母亲本订阅上海《申报》,《申报》广告栏上登有上海及南京的大学或高等学校招生的广告,也登着北京大学在上海招考预科一年级新生的广告。母亲因为卢表叔此时在北京财政部工作,沈德鸿若到北京,卢表叔会照顾他,因此,她就决定让沈德鸿去北京大学求学。7月下旬,沈德鸿到上海,住在堂房祖父开的山货行中(他是曾祖父8个兄弟中最小一个兄弟的儿子)。这时他才知道北京大学预科分第一类和第二类。他自知数学不行,就选择了第一类。

茅盾后来回忆,考试分2天,都在上午。第一个上午考国文,不是作一篇论文而是答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的文学、学术的源流和发展。第二个上半天考英文,考题是造句、填空(即一句英语,中空数字,看你填的字是否合格,合格了也还有用字更恰当与更优美之别)、改错(即一句中故意有错字,看你是否能改正,或改得更好),中译英,英译中。最后还有简单的口试。

考试完毕,沈德鸿的堂房叔祖留他多住一两天,派山货行的学徒陪同他游了上海邑庙等。此时,上海电力公司供电不足,电灯用户极少,堂叔祖的山货行用的是煤气灯。

沈德鸿回家后,天天留心看《申报》。因为被录取者将在《申报》广告栏刊登姓名。等了约1个月,果然刊登出来了,却是沈德鸣,家里猜想鸿、鸣二字形相近,故而错了。幸而不久,学校来了通知,这才知道他考上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在去北京求学的路上

那是1913年夏。北京大学由京师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第一次招收预科生,而且第一次到上海来招生,这对于长江以南各省中学毕业生想考北京大学者,是一大方便。这年沈德鸿虚岁18岁,实岁17岁。

同类推荐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热门推荐
  • 地铁骇客:博客惊魂,24点谋杀案(新惊魂六计)

    地铁骇客:博客惊魂,24点谋杀案(新惊魂六计)

    不可终结的秉烛夜谈,等你来参加!身临其境的感觉、凄婉的情感、恐怖的气氛、县念重重的故事,藏匿我们身边,藏匿在高校的阴暗角落、医学院的停尸房,还有看似干干净净的白领办公大楼,还有深夜的剧院、荒野、公寓。有人说,抗拒恐怖的唯一方法,就是阅读恐怖故事。
  • 霹雳风暴

    霹雳风暴

    女孩仔细打量着他,他拥有阴暗,更准确地说是近乎冷酷的外貌,蓝灰色的眼睛。他穿着款式特别的深蓝色单排扣外套,里面是奶油色的丝绸衬衣和黑色的丝绸领带。尽管天气很热,但他身上却透着丝丝寒意。“你究竟是谁?”她尖锐地问道。“我的名字是詹姆斯·邦德……”当一个陌生人抵达巴拿马的时候,当地人都在交头接耳,看着另一个亡命围外的人把钱在赌场的桌子上烧掉。但是詹姆斯·邦德心里想的事情可比钱重要得多。他在两个星期时间找到了两枚隐藏于珊瑚礁中的失窃的原子弹。在扮演花花公子的时候,邦德接触了多米诺骨牌,这是一场极富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寻宝游戏……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本书是一部人生“圣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所记载的震铄古今的财富秘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 永效鸾凰

    永效鸾凰

    谢鸣凰恃才傲物,素来视天下男子如草芥。唯一入她眼的师兄却眷恋权势,一心入赘皇家。东兰大军来侵,四大名将联袂,西蔺岌岌可危。谢鸣凰临危授命。世事如棋,变幻不定,究竟谁是她的真命天子?谁又是这瑰丽江山的真命天子?
  • 错嫁王爷

    错嫁王爷

    我穿了,我竟然真的穿了,还直接被架着去拜堂,新郎却是一只猪?!老天,我竟然沦为猪的新娘,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吧?半夜醒来,猪相公却摇身一变成为绝世冷美男,这……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