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28

第28章 著名专家学者(11)

作为我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高君宇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一直英勇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成为北大学生中的重要骨干。因此,《北京大学校史》把高君宇同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邓中夏、黄日葵、何孟雄、范鸿劼等人列为五四时期北大进步力量的主要代表。

感情:陶然亭畔听悲歌

1920年的一天,在北京山西会馆的同乡会上,当时还在北大英语系读书的高君宇,正在做一个反帝反封建的发言。著名民国晋籍才女、当时正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上学的石评梅(1902—1928,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山西平定人,中国现代女作家,诸多体裁都曾驾驭过,而最成功还在散文,风格清新隽永,亡后辑有《涛语》、《偶然草》等文集)和朋友走了过来,她们被演讲者激昂、高亢的情绪所感染,认真聆听着他那新鲜而富有革命性的言论。

山西会馆的这次偶遇,给高君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评梅也对这位同乡产生了信任与好感(论起来,石评梅的父亲还曾是高君宇的老师)。两人通过书信往来,逐渐建立了友谊。有时,他们会相约来到北京南郊的陶然亭湖畔散步、谈心(该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清末到民初,一直便是仁人志士们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中共革命先驱,曾多次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他们在交谈中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的理想和抱负;而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不可预知的国家未来,他们也会有相同的苦闷与彷徨。

石评梅曾经在一封信中,向高君宇倾吐她思想的悲哀。高君宇在次日的回信中这样写道:“我很信任一个制度,青年们在现在社会享受到的悲哀是会免去的——虽然不能完全。所以我就决心来担负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难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我决心走我的路了。”

这些文字,令石评梅感受到了希望与力量。她不但视高君宇为知己,更将他当作自己精神上的师长。而此时的高君宇也已经认定,石评梅是一个人品、才情都十分可取的女子,她就是自己爱情的归宿。

不过,高君宇却是一个结了婚的男人。1914年,18岁的他在父亲的一手包办下,与本县一位姓李的女子成婚。从一开始,高君宇就试图反抗这桩婚事,但是遭到父亲的严词拒绝。在离开家乡来北京求学的那一天,高君宇又一次向父亲表示:自己终生都不会承认这桩旧式婚姻。

在认识了石评梅以后,高君宇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在他看来,打破封建婚姻的束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者所应完成的人生目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同样是满怀男女平等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的石评梅,却在这个问题上顾虑重重。

1923年夏天,石评梅顺利完成北京女高师的学业后,受聘于母校附属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和体育教员。石评梅给自己的寓所起名为“梅窠”,她在这里专心从事着自己的文学创作。

这一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梅窠”收到一封来信。信封里只有一片火红的枫叶,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君宇”

这封突如其来的信,让石评梅陷入忧虑和矛盾之中。她知道,这是高君宇对自己的爱情表白。石评梅的心被搅乱了!她想了很久,终于拿起笔,在红叶上写下这样一行字:“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写完以后,石评梅将这封特殊的情书寄还给了高君宇。

石评梅虽然也深爱高君宇,却因曾与某吴姓已婚男子的一段初恋遭到失败,准备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且尊重高君宇老家的妻子,不忍“侵犯别人的利益”。

被石评梅拒绝之后,高君宇曾对自己弟弟高全德说:“现在,我对石评梅的感情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深了。”他在给石评梅的回信中这样真诚地写到:“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这个时候已经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认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在新的革命形势下,高君宇接受李大钊的建议,准备回山西建立党组织。也正是在这一年5月,发生了腊库胡同16号事件,高君宇不得不尽快离开北京。然而这一别就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面,石评梅非常担心高君宇的安全。

此年9月,高君宇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辅佐孙中山准备北伐。

这时,石评梅的生日也快到了。高君宇上街买了一对白色的象牙戒指,并将其中较小的一枚戒指(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附在书信中,寄给远在北京的石评梅,另一枚戒指则戴在了他自己的手上,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在这封信中,高君宇写下了这样火热的一段话:“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此刻,石评梅才真正地体会到,高君宇早已把对她的纯洁爱情,和对革命的坚贞理想,溶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石评梅戴上了那枚具有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她明白高君宇的用心良苦。这对白色戒指,象征着二人会永远保持“纯洁如冰雪的友谊”,并“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1924年,高君宇终于趁回家乡革命之机,与妻子协商离婚,获得了自由之身。然而,多年以来的艰苦生活和情感郁积,让这个年轻人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撑了。不久,高君宇住进当时北京的德国协和医院。不幸的是,刚刚出院不久的高君宇,又患上急性阑尾炎,再次住进医院。因手术后突发大出血,高君宇于1925年3月6日凌晨去世,时年仅29岁。

高君宇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对石评梅的的思想和情感是个很大的冲击。她痛悔交加,觉得是自己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太脆弱,太不决断了,没有及早地和高君宇结合,而铸成终生的遗憾。

于是,石评梅在孤寂凄苦中,每逢周末即风雨无阻,经常到高君宇的坟上去哭诉。她觉得是自己害死了高君宇,她欠他的太多了。从此以后,在陶然亭畔高君宇的墓前,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憔悴的女子前来祭吊,悲悼泣诉,以泪浇灌。她在这里亲手种下了几株松柏,也留下了沾满泪水的诗笺。

石评梅责问自己,高君那“柔情似水,为什么不能温暖了我心如铁?”她觉悟了“从前太认真人生的错误”,同时忏悔自己“受了社会万恶的蒙蔽”。这些篇章、这些句子,至情至真,确实能催人泪下。

这是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畔哀歌》: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

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

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起永久勿忘的爱心。

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

我愿意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

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1928年9月,长期悲伤、憔悴的石评梅,猝患脑膜炎,医治无效,年仅26岁亦早逝于北京。临终前,她的手上仍旧戴着那枚白色的象牙戒指。人们把石评梅埋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两个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他们生前没有婚配,死后却能同葬一穴,总算是“得其所哉”!

北京解放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几度专程到陶然亭公园内的高君宇墓前凭吊。1965年,周恩来在审阅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看到陶然亭畔的高、石墓碑,特别强调要保留之;并回忆起他俩圣洁而又凄婉的爱情故事,感叹道:“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邓颖超也曾说:“我和恩来对君宇和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对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名家小传】

高君宇 (1896—1925),原名尚德,字锡三,今山西娄烦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革命活动家、理论家,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他是山西省第一个共产党员,曾当过孙中山的秘书,还是好友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红娘”。

1912年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翌年参加蔡元培倡导发起的进德会。1918年发起组织爱国会(后叫学生救国会)。1919年转入北大地质系本科。同年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是主要学生领袖之一。曾以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先后到天津、山西指导学生爱国运动。同年10月参加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乡村、工厂,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次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与邓中夏等人秘密组织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是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创办《劳动音》周刊和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向工人、群众进行马列主义宣传教育,号召革命的知识分子从事实际活动。11月与邓中夏等人在北大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首任书记。1921年3月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4月奉命到山西太原,帮助、指导建团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5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不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编辑,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及以后出刊的《政治生活》编辑。1922年8月与蔡和森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1923年参与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任中共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

1924年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总务股主任。后奉派回山西,筹建共产党的组织,是山西党组织的创建人。7月在广州参加沙面洋务工人进行的反帝斗争。后曾受党的委托,帮助孙中山工作。11月陪孙中山北上,到达北京后,带病协助孙中山和李大钊等人进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筹备工作。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他被推选为大会代表。3月5日因病逝世。

董作宾与北京大学:从小结缘,致力殷墟

1931年春第三次殷墟发掘时,董作宾(左一)、李济(左二)、梁思永(右一)在小屯驻地欢迎傅斯年所长(右二)视察

未出国门便取得突出成就、腾声遐迩的学者,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亦不乏其人;但多属书香门第、家学深厚,自幼受到系统而严格的训练,为走向光辉顶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董作宾又与他们不同。他所走的,是勤奋自修的路。与他共事多年的著名学者李济先生说:董作宾是“旧社会产生出来的一位奋发自修的学人”。

从小就与古文字结缘

董作宾出生在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长春街(现为解放路)的一个小杂货店主家庭。6岁入私塾学习,聪颖过人又刻苦努力,先后博览《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学说。

当时与其父董士魁的小杂货店相邻的,是一个名叫“吉祥斋”的刻字店,店主周文金技艺高超,闻名宛城。幼时的董作宾,常到周文金的刻字店去玩,并细心观察各种雕刻技法,琢磨刻字的章法与要领。后来,他又得到周先生的热情指导,对篆刻和古文字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以后从事甲骨文研究,并成为一代甲骨学大师,除了他后天的努力之外,与他幼时对古文字及篆刻的爱好也有很大关系。

1908年,董作宾考入当地的高等小学堂,课余时常在长春街中段路东的一个文具店摆一个刻字摊。十几岁的他英俊大方,笑容可亲,刻起字来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没活干时,就读书练字。当地学生每次到文具店买毛笔时,都要在他的刻字摊上看一会儿,大都被他那种既热情又投入的精神所感动。

1911年到1914年间,正处在读书大好年华的董作宾,却因家境贫寒而被迫退学,帮助父亲在店铺里做事。这期间,他曾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小学馆,教街坊儿童读书识字来挣钱以补贴家用。1913年,他家的小店购进了一批书籍,这给了他一个读书的好机会。他和几个同窗好友组成“文会”,面向社会建立图书流通阅读制度。他与大家一起读书,共同钻研书法,使他的学识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当时董作宾和张嘉谋(字中孚,河南著名方志学家、教育家)先生是街坊。张先生是一位饱学之士、清末举人,是当地的高流名士,对董作宾这位好学上进的青年尤为关心,经常借书给他,并解答他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1915年,在张先生的督促下,他考入县立师范学校,后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18年春,他随张先生来到当时的省会开封,后经张先生的指导考入河南育才馆学习。在开封育才馆学习时,他因学习书法,接触到甲骨文,并对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一书爱不释手。从此他结缘甲骨文,开始研究中国考古学,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旁听生到研究生

1921年冬,董作宾应张嘉谋先生之约,只身一人到北京求学,吃住在张先生家里。张先生知道他学过篆刻,又写得一手好字,便托人为他介绍了一个誊写讲义稿的差事。这期间,他又通过张先生结识了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徐旭生(河南唐河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徐先生发现他聪明,又忠厚老实,还能吃苦,便介绍他入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空余时间对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进行摹印、研究。在北大当旁听生期间,董作宾开始接触甲骨文方面的知识,曾用油纸影写《殷墟书契前编》拓本。

1923年,董作宾经过努力,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系读研究生,师从大师王国维,学习语言学、考古学、人种学和历史学,并兼任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创办的《歌谣周刊》编辑。这个工作使他每月可以得到津贴12元,于是生活费有了保障。这期间他认真学习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和人种学等课程,并参加故宫珍品的分类工作。1924年当助教,才对甲骨文产生浓厚兴趣,经常与同事谈论研究甲骨文的计划,还打算到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

这当然还只是个计划。人的计划往往受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限制,对于一个负有养家糊口责任的人来说,限制更多。他不能扔下职业自行其是,否则生活陷入困境,志向更难实现。从商人之家走出来,有家庭之累的董作宾,深知这些。考古发掘之类,只是计划。直到1928年他34岁的时候,其学术精力大半用在歌谣、方言、民俗等方面,没写一篇有关甲骨文方面的文章。

同类推荐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但是有时候我们情愿为了一些东西,失去全世界,甚至是生命,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的爱。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犹太商人大智慧

    犹太商人大智慧

    "财富之道;翻开这本书,你将真正踏上百万富翁的成功之旅;如果看完这本书,你还不会挣钱,那你将一生与财富无缘。成功之道:人人可以成百万富翁,为什么不是你呢?!绝对不要怀疑自己,你一定行!但你必须要谦虚学习犹太商道!"
  • 宝贝儿子明星妈

    宝贝儿子明星妈

    她是一个大明星,也是一个单亲的妈妈,在万丈光芒的背后,隐藏着的又是怎样的辛酸和无奈?“妈妈,我的爸爸在哪里?”每次这时,她都抱紧儿子,“宝贝,爸爸很快就回来。”
  • 傲妃宠傻王

    傲妃宠傻王

    木清絮,C国商业皇帝的独女,也是代号百变灵猫的第一神偷,但是对同伴的信任,却让她命丧黄泉。沐青絮,昭日国第一商家沐家四岁的痴女,沐家的污点,却是父亲和哥哥的掌上明珠。时空转换,灵魂交错,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即墨云帝,昭日国的惊采绝艳的三皇子,却因为一场大火将自己禁锢,变成人人可欺的傻王爷。遇见她,他的命运又将去往何处?片段一“等一下。”沐青絮伸手,挡住韩翔的去路,“韩公子还没给王爷行礼呢。”“要本公子给一个傻子行礼?做梦!”他是太傅的侄子,是这昭日城里多少人巴结着的韩公子,眼前这个是谁?是昭日城里人人都能欺负的傻子王爷。凭什么要他向一个傻子行礼?“那本王妃今天就做个梦!千冥,教教韩公子该怎么向王爷行礼!”“是。”“啊!”韩翔一声惨叫,“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那膝盖碰撞地面的声音清脆而响亮,似乎还夹杂着骨头断裂的声音,让在场的观众心肝一颤。“韩公子学会了吗?”沐青絮冷眼看着韩翔。“公子,公子你怎么样?”听到沐青絮清冷的声音,跟着韩翔来的侍从才回过神来,立刻围在韩翔身边。“你…”韩翔疼得冷汗直流,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怎么?韩公子是还没学会规矩吗?”韩翔咬牙,不再说话。“快点,快把公子扶起来啊!”韩翔的侍从们已经乱成一团了。“都给本王妃把手松开!谁说他能起来了?”冷喝一声,沐青絮瞪着那几个侍从。“王妃,我家公子可是太傅的侄子,您要是…”“太傅?太傅要是对本王妃的教导有任何异议,让他来绝王府找本王妃。”用太傅压她?她连皇上都不怕,这太傅又算什么东西?“絮。”即墨云帝拉拉沐青絮的袖子,声音有些抖。现在的絮好可怕啊!“帝,”沐青絮转身,气氛立刻就变了,一脸温柔地看着即墨云帝,“怕吗?”即墨云帝看了看笑得很温柔的沐青絮,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瞪他的韩翔,缩了缩脖子,往沐青絮身边靠了靠。那人瞪他。“瞪什么瞪!要本王妃命人挖出你的眼珠子吗?”沐青絮阴冷的语气让韩翔不禁打了个冷战,下意识地低下头,躲开沐青絮的视线。片段二“咦,公子,你看那小子,长得跟公子你很像啊。”“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啊,就是小版的公子啊。”即墨云帝身边的两个跟班指着不远处闲逛的小男孩叽叽喳喳个不停。“小朋友,怎么一个人在外边?”即墨云帝也觉得这小孩跟他很像,便露出一个自以为很柔和的笑容,跟小男孩搭讪。“你是谁?”小男孩警戒地后退一步,跟即墨云帝拉开距离。
  • 青春是一场刻骨的伤

    青春是一场刻骨的伤

    《青春是一场刻骨的伤》,作者梅吉,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的是一场地震引发的爱恨纠葛。情缘也好,孽缘也罢,起于灾难的青春和爱情,终将走向何方?
  •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推荐给青年们的一本励志经典。作者马登在该书中列举了很多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探讨了如何依靠自己取得成功。
  • 尘世风华:逆天除魔师

    尘世风华:逆天除魔师

    天才除魔师因一时失足穿越变成废柴二小姐,当天才变废柴一切变得不同。那些欺她,骗她,之人将一一被她寻找,能力,美男也将因她的能力不断升起更逐渐出现,当能力为主时,一切又变得不同,家族的明争暗斗更让她铁心的把这个世界颠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