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07

第7章 留学美国(6)

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姜少玉,毕竟见识不凡。他见弟弟从小就聪颖好学、成绩优秀,便有心将他培养成材。还在姜立夫14岁时,他就送弟弟上平阳县中学堂读书。不久,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姜少玉又把立夫送到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学习。在“杭中”的许多同学中,其中就有文学家郁达夫、诗人徐志摩等人。

当时中国正值晚清向民国转变之际。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怀着科学救国的志向,纷纷留学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在历来文风鼎盛的杭州府中学堂,西潮澎湃,令从边远的温州农村出来的姜立夫大开眼界。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萌生了出洋学习的心愿。

1909年1月,美国政府开始用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作为培养我国留美学生的经费。6月,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成立。该处总办周自齐,从美国聘请著名学者胡敦复回国,负责考选、遣送留美学生的工作。为了能够选拔出更多的有志青年出国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回来建设祖国使之独立、富强,胡敦复当即毅然放弃自己在国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应聘回到北京。

从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胡敦复在游美学务处主持考选了仅有的3批中国直接留美学生,共180人。他们当中,后来有很多人都成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学者,如梅贻琦、竺可桢、胡刚复、胡明复、胡适、赵元任、姜立夫等。而令姜立夫没有想到的是,以后他会成为胡敦复的妹夫。

1910年,在杭高还没有毕业的姜立夫,参加了第二期庚款留美学生考试,结果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1911年,他到北京清华大学的前身——“游美肄业馆”进行了为期4个月英语补习。7月份英语口试及格,8月份决定留学美国。消息传到家乡,顿时引起地方轰动。这是温州有史以来第一个“洋状元”。在出洋前夕,哥哥姜少玉专程从家乡来到上海,为他备置行装,亲自把弟弟送上开往美国的“中国”号邮轮。

从伯克利大学到哈佛大学

在当时的中国,留学西洋、专攻数学的人寥若晨星。有着较好数学底子的姜立夫,受到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要把西方的数学移植到自己的祖国来。

到达美国后,姜立夫顺利地进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学习。他生活俭朴,学习刻苦,非常珍惜在国外学习的机会。他经常说:“我是用美国退回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去留学的,那当然不是美国的钱,也不是清政府的钱,那是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钱。我应当为全国人民做一点好事,决心把西洋数学搬回来。因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国需要科学,也需要数学,我愿把一生献给数学。”

姜立夫很快就迈进了现代数学的殿堂。1915年,他在获得了宾州大学的理学学位之后,为进一步掌握数学,便继续到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与他同期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还有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美学生赵元任、胡明复等人。在哈佛大学,姜立夫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以后,这一批学子就成了中国早期的数学传播人。他们是中国的数学先行者,为以后的中国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1916年,姜立夫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现代科学刊物——《科学》杂志第 2卷第 5期上,发表了《形学歧义》一文,首次介绍射影几何学。

1918年,还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姜立夫便受聘为哈佛大学的助教,担任W·F·奥斯古德教授的助手。随后,在J·L·库利芝教授的指导下,姜立夫完成了博士论文《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其内容是用代数和微分几何方法,来讨论射影空间的直线和非欧空间的球面之间的一宗对应关系。论文的署名为“姜蒋佐”。

1919年,年仅29岁的姜立夫便顺利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数学博士(第一位数学博士是与他同期的胡明复)。

欧洲数学中心——德国

作为最早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的姜立夫,从美国留学回来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洋派”的作风。他为人又亲切随和、作风正派,就像古代诲人不倦的迂腐的“老夫子”一样。大家公认,儒家文化的精魂,在他身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从他对待家人和自己的婚姻,就可见一斑。

在平阳农村,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贫寒家庭,一般流行早婚。男子从小订婚,成年后结婚。姜立夫从小就定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邻村吴姓女子。1909年,19的姜立夫在杭州读书的时候,就听从大哥安排,与吴氏结了婚。婚后,姜立夫继续在杭州求学。可是,在他准备留学美国的前夕,吴氏却不幸染病身亡了。此后,他一心扑在数学的王国里遨游,一直过着独身生活。

在他回国后,许多人都为这位“洋状元”做媒,但他总是婉拒。人们看到的姜立夫是大忙人,一边忙于教书育人,一边照顾侄子和侄女的读书和生活。

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姜立夫深感没有时间研究数学。1934年,他终于有机会到“数学王国”——德国汉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进修数学了。

这一年,他的侄女姜淑雁已经在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了。从 1922年开始,姜立夫就一直将姜淑雁带在身边抚养,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姜淑雁从南开女中学习开始,到南开大学算术系毕业,接下来又要到美国留学。姜立夫对侄女疼爱有加,他借出国进修之机,又亲自送侄女到美国的一所研究院读研究生;把她安排停当后,才自己经英国伦敦来到欧洲数学中心——德国——进修。

1年以后,姜立夫又从汉堡大学转到了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特别是图书馆资料完整,是做研究最好的地方。

在2年的时间,在德国环境良好的校园里,姜立夫终于摆脱了国家和教学的羁绊,安心地在数学王国里继续进行他的圆素研究。让他高兴的是,他的3位得意门生——陈省身和吴大任夫妇(吴的夫人陈受鸟,也是姜的学生)也在汉堡大学留学。陈省身经常从汉堡来到哥廷根,师生欢聚一堂,其乐融融。1936年春天,吴大任夫妇到到哥廷根小住,姜和他们结伴畅游德国中部的哈尔兹山。

更让姜立夫高兴的是,1936年夏天,远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姜淑雁顺利毕业了,带着他的男友叶楷取道欧州回国。姜淑雁夫妇要求叔叔姜立夫在汉堡为他们主持婚礼。看着一手带大的侄女事业有成、成家立业,姜立夫感到无比欣慰,他亲自为这对新人主婚。这对新人就在欧洲度蜜月,在意大利等待与姜立夫会合后,一起回中国。

陈省身和吴大任夫妇都来赴婚宴。在饭桌上,生性活泼的陈受鸟,看到姜立夫年近半百还是独身,于是就问:“淑雁都成家了,现在姜先生应当考虑自己的事情了吧。”生性沉默内向的“姜老夫子”,这时却用开玩笑的语气来回答:“你们不知道,你们的姜先生还有一个老情人。”

事后知道,他们的姜先生没有开玩笑。回国后,姜立夫就在上海结婚了,新娘就是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的小妹胡芷华,她年纪比姜立夫小得多。其实,“姜老夫子”不是真的做到“太上忘情”;多年的独身,原来是在默默地等待着一位女子的成长。婚后,姜立夫携带妻子回到南开大学教书。

【名家小传】

姜立夫(1890—1978),在姜家的辈分名为佐,字培响,号立夫,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今属苍南县)凤江乡麟头村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曾创立南开大学数学系,后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中国数学会会长。

姜立夫出生于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在祖父所设的家馆读书。祖父去世后,入平阳县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学习。1910年6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备取生,次年9月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学习数学。191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作研究生,1919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任教。

1978年2月3日,姜立夫因心力衰竭逝世;并留下遗愿,把大量珍贵图书赠送中山大学。

胡适:身体里深深渗入了美国的血液

胡适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和鲁迅二人似乎始终是针锋相对的对立阵营。近些年才逐渐出现对他较为中肯的评价,使他以一代大师的形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胡适出身官宦家庭,虽然由于父亲的早逝而家道中落,但是母亲冯顺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对他的培养十分重视。他5岁就开始进私塾读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几只苹果让他放弃了农学

1910年,胡适放弃了在上海公学任教的机会,决定报考当年第二期的留美官费生考试(当时美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美学生的费用)。但是由于名额有限,报名考试的人又极多,胡适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考试。因为如果不能通过,还有机会作为备选留在清华。

胡适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认真准备。为了防止考不取被朋友耻笑,他把自己的名字由“胡骍”临时改为“胡适”。没想到,这个偶然填写的名字,伴随了他的一生。

考试的时间是7月底,分两场。第一场考国文、英文,通过才许考第二场的各种科学。国文考题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由学生自由发挥。恰好胡适平时喜欢看些旁学杂说,就引来洋洋洒洒考据了一篇。恰好赶上阅卷的老师也是热衷于考据,对胡适的文章非常欣赏,竟然给了100分。国文和英文平均起来是80分,于是通过。第二场是自然科学类,胡适准备得不多,发挥不甚理想。

本来他以为没有希望了,可放榜的时候,居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平均分数,只比录取线50分高了9分。他很高兴,自己无心插柳竟然真的柳成荫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一众留学生终于到达了美国。胡适报考的是康奈尔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州南部的绮色佳城。踏上异国的土地,一切都是新鲜的。

临行前,他的二哥特地从东三省赶来送行,并嘱咐他,不要学文学、哲学,也不要学政治、法律,这些都没有用。尽量选学铁路工程或矿冶工程这些实用的专业;既可以重振家业,又能实业报国。

胡适到了美国,便一直在考虑专业选择的问题。他与许多朋友探讨,都对路矿不感兴趣。但他又不能辜负兄长的期望,便选读农科以折中,想做农业科学家,振兴农业也可报国。于是,胡适就进入农学院,开始他的留学生涯。

但是,经过3个学期之后,胡适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专业的选择问题。原因是,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学农学的资质——因为,他被几个“苹果”挡住了自己的学农之路。

进农学院以后,第二个学期,胡适接到实验室主任的通知,到农系报到实习。胡适虽然是在农村度过的童年,但是多半都用来读书,没有做过农活。毫无经验的胡适,只能在实验室主任的指导下,学习洗马、驾车。通常都是先生先做一半,让胡适做另一半。从来没有做过农活的胡适,起初还觉得挺有意思。但是到了一堂《果树学》实验课,彻底让胡适相信自己没有做农学家的天赋。

在大家面前摆着一张长桌,每个位子都放上40个苹果,还有一把小刀,一本苹果分类手册。于是,学生们都根据每个苹果根蒂的长短、开花的深浅、颜色形状的不同、果味和软脆的差别,来判断是何种苹果;而美国的苹果种类有400多种!胡适却是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他和另一个中国同学花了2:30小时,才分了20个苹果,而且大部分又搞错了。再看看周围的美国学生,早就已经走光了。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对苹果都很熟悉,只需对照手册,就很容易地完成了。

这堂课让胡适深刻地体会到了,农学既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即使现在凭着年轻、记忆力好的优势,再加上尽量努力,是可以应付考试的;但是一旦考完,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这样何谈兴农,怎么强国?与其如此勉强自己,以后做个农学的庸人,不如索性顺从自己的爱好,“执笔报国”也未尝不可——至少可以能多接近自己的兴趣爱好。感谢这些苹果,让中国未来多了一个学术大师。

而在中国古典文史方面,由于自身的强烈爱好,加上多年私塾生涯中先生的认真教导,胡适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且由于康奈尔大学规定,学生只要在18小时必修科的成绩平均达到80分以上,就可以随兴趣去选修2小时额外的课程。对这一规定,胡适后来又把它介绍给了中国教育界,特别是北京大学。在中国,胡适是这一制度最早的倡导人之一。

利用这两三个小时选修的机会,胡适便在康奈尔大学文学院里,选了一门客雷敦教授所开的“哲学史”。客雷敦教授长于口才,而他对教学的认真,以及他在思想史里对各时代、各家各派的客观研究,给胡适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的教导,使胡适对研究哲学的兴趣,尤其是中国哲学的兴趣,再次复苏了。

留学以来,胡适还对英国文学产生了兴趣,也涉猎了德国和法国的文学。加上此时中华民国初建立,让美国各界人士都希望了解中国新政府的情况。在当时的中国学生之中,擅于口才而颇受欢迎的讲演者,是一位工学院四年级的蔡吉庆。他是位极其成熟的人,一位精彩的英语演说家。但是,由于邀请者太多,蔡君应接不暇,他就找到胡适来接替他的一部分演讲邀请。胡适去作了几回有关中国问题的讲演后,因而对政治史也发生了兴趣。

于是,痛定思痛的胡适最终决定弃农从文,正式转入康奈尔大学文学院,改学哲学和文学。一旦转至自己擅长的领域,他顿时一扫之前的抑郁,认真地学习起自己的每门功课来。

课余时间,他还把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第一次译为中文,改名《割地》,登在《大共和日报》上;后来五四运动时,又恢复《最后一课》的名字。从此,这个脍炙人口的名篇,由胡适用白话译出,便在中国影响深远,传诵数十年而不衰,到现在都是很多中学教材的必选内容。

他又翻译了拜伦的《哀希腊歌》,其词慷慨哀怨,也是激励希腊国人的爱国名篇。翻译外国优秀爱国文学作品,为的正是要以此来激励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乐观主义精神的养成

1914年春天,胡适写了一篇论文《论英诗人卜朗吟之乐观主义》参加“卜朗吟征文奖”。他很意外竟然获得了该奖项,得到奖金50美元。一时之间,胡适成了康奈尔大学的风云人物。因为该校自设立“卜朗吟征文奖”以来,很少有外国留学生获得该奖的。顿时,当地报纸作了报道和评论,各大城市报纸又加以转载,甚至登上了著名的《纽约时报》。

同类推荐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以抒情为主,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热门推荐
  •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武道证仙

    武道证仙

    一次车祸,意外的重生到了金庸笔下的天龙世界,获得真武大帝的传承,来到了中央大世界,拜入了罗浮仙门,被仙门放弃,重入大周皇朝,劈荆斩浪,攀登高峰,阻挡诸天万界入侵,横扫八荒六合。飞升仙界,强势出击,让仙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圣子、圣女,统统在脚下颤抖,武道传承,横行三界,证道大帝,探索混沌,证道成祖。新书《五岳仙门》已发布。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 网游之慢慢情歌

    网游之慢慢情歌

    一个是智商为负数的秀秀,一个是情商为负数的天策。当智商负数遇到情商负数,会不会负负得正呢?
  • 女王天下

    女王天下

    她,楚氏集团富家千金。二十岁生日那天惨遭家变。最终命运的轮盘指向了她。她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王朝,经历了世俗沧桑的她,已非那个她。狂傲如她,冷傲如她,无情如她。一步步踏上了世界的顶峰,当美男、权力在怀时。她已笑看天下。。。。。
  • 马桶蹦出个美猴王:战国奇缘

    马桶蹦出个美猴王:战国奇缘

    穿越战国,带你进入一个新的西游世界!什么猪八戒,沙悟净,龙王三太子,白骨精,蜘蛛精等,所有熟悉的人物,经过重新包装,重金打造,一番彻底的改头换面,均以全新的造型,隆重登场!风骚妖艳的狐狸精,丰满性感的白骨精,妩媚动人的蜘蛛精,纯洁无暇的小龙女,风流倜傥的龙王三太子等!绝对让你难以想象,荡气回肠,叹为难止!故事精彩不断,情节新颖搞笑,绝对让人耳目一新,爆笑连连!废话不多说了,让我们一起穿越吧!
  • 一眼芳华

    一眼芳华

    人生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我们悄悄藏住心中那份纯纯的爱,因为我们太单纯了,所以很多年后都会记得曾经的怦然心动。一个女孩从未来回到现在,看到一座石碑,她的心里非常难过,原来从未来回到现在的人,别人都无法看见你存在,为了寻找曾经擦肩而过的男孩,为了见证那次美好的相遇,她经历了一回真正的青春,哭过,心酸过,也绝望过,她看到了男孩的爱情,也看到了男孩的成长,后来终于明白一切,消失在那个晴天,会再相遇吗?还能再看一眼相遇时的情景吗?这是一部记录青春的账本,共十二万字,虽然是穿越回到现在,故事中很少提到穿越,这些故事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为什么偏偏每个人都在追求?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在忙碌,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吗?最后我们还要去追求什么?为什么而活?欢迎您看完这本书,故事很纯,您一定会相信自己的青春是不是也这样经历过......(不会让您失望!)
  • 私奔:我在泰国红灯区的十年生死

    私奔:我在泰国红灯区的十年生死

    那年我 33 岁,虽然只有 33 岁,却已经有了 13 年的婚龄。我结婚结的早,20 岁结的婚,21 岁生的儿子。那时候太年轻,对婚姻总是充满无比的渴望,可一旦真走进婚姻,却发现柴米油盐的婚姻和想象中的婚姻根本就是两回事,它真的太平淡了,平淡得就像那句流行语:握着老公的手,就像自己的左手握右手。
  • 砚压群芳

    砚压群芳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桃叶父母双亡,家徒四壁,母亲只给她留下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妹妹。为养活自己和妹妹,桃叶去书法名家卫夫人的私塾里打杂,结果遇到了四位爱捉弄人的贵公子:王献之、谢玄、郗超、桓济,和几位极具特色的教书先生:猫先生、墙头草先生、子曰先生、惊堂木先生;以及声称爱财如命,兼有奇特嗜好的卫夫人。不久,桃叶就被神秘女子骚扰毒打,她原本以为不过是爱慕王献之的女子在跟自己争风吃醋,最后却惊惧地发现,自己居然卷入了一场宫廷争斗之中。**************************************桃叶心语:都说我心比天高,可惜身为下贱,那又如何?就算是小麻雀,也有一双飞翔的翅膀,也可以仰望天堂.(我的其它书:《极恶皇后》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美人卷珠帘》正在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