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48

第48章 留学日本(9)

幸好,他很快就找到了治疗办法。他偶然在东京的一个旧书店里,买到了一本《王文成公全集》,知道王阳明(即王守仁,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很讲究“静坐”。他觉得静坐对养心很有帮助,也想尝试一下。他立即上街买回了一本《冈田式静坐法》,按照上面的方法,坚持每天早晚静坐半小时;翻阅《王文成公全集》10页。这个方法,竟然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到2周,郭沫若的症状就有了明显的好转,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这位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不光治愈了郭沫若的病,他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郭沫若。他把王阳明的“去人欲,存天理”的思想,庄子的“恬淡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及泰戈尔的“梵我如一”观熔于一炉,进行玄奥的思索和探讨。

留学与爱情

就在郭沫若为了忘却家国之忧,沉浸在王阳明的“心学”和老庄的道家思想世界里的时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将郭沫若拉回到了现实当中来。

那是在1916年8月初,郭沫若邂逅了日本姑娘佐藤富子,一个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女人。她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安娜,这是郭沫若为她取的。那一年,郭沫若24岁,安娜22岁。

遇到安娜,是郭沫若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它让郭沫若走出绝望和阴影,获得了新生。他们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也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他为安娜写下了无数热情洋溢的诗篇,她是他生命里的圣母玛利亚,是他永远的维纳斯。

一天,郭沫若前往东京圣路加医院替朋友拿X光片,第一次遇见了在该医院当看护的佐藤富子。那时,由于朋友刚刚去世,郭沫若还处在极度的痛苦之中。佐藤富子的父亲是牧师,母亲出身于日本士族家庭。她是个很有爱心的姑娘,自女校一毕业后,就立志投身慈善事业;不顾父母的反对,到圣路加病院当看护。她的祖父、父亲都到过中国,家中珍藏着不少中国古书。因此,富子一直对中国很有好感。

富子看到郭沫若伤心、痛苦的样子,善良的天性让她忍不住来宽慰他。这样难得的温柔,让郭沫若觉得一股暖流充斥了全身。而他这段时期的忧郁和痛苦,也似乎减轻了不少。这个善良温柔的姑娘,也就在郭沫若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周后,郭沫若收到了从东京寄来的X光片,还有一封英文长信。在信里,姑娘用基督教徒的博爱精神安慰着郭沫若。郭沫若也赶紧给他回信,并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富子也喜欢上了郭沫若忧郁的气质和如火的热情。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他们一直以密切通信来传递彼此的炽热情感。他热烈地叫她安娜,她温柔地叫他哥哥。

到了1916年12月,郭沫若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思念,再次来到东京圣路医院。他向安娜求婚,并要求她辞掉医院的工作,与自己住在一起。安娜虽然也沉醉在热恋之中,但她是个温柔、乖巧的女儿,并没有立即答复郭沫若;而是先向父母说明了此事,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然而没想到,却遭到了父亲及家人的强烈反对。安娜处在了两难的境地:要么放弃爱情,要么放弃家人。痛苦了很久,安娜最终还是选择了郭沫若的爱情,与自己的家族决裂。她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和郭沫若住到了一起。

郭沫若这边也受到了阻力。他早在20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包办下和一个名叫张琼华的姑娘结婚了。婚后第5天(据说他们根本没有同居),郭沫若就离开了家。对这个几乎可以说是陌生的妻子,他没有任何感情。现在他有了安娜,几次想和张琼华离婚。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同时又担心张琼华会自杀,他只好写信请父母原谅自己;并开导张琼华,彼此都是旧礼制的受害者,没有感情基础,大家还是分手的好,希望她能理解自己。

郭沫若的父母一直指责他忘恩负义,甚至与他一度断绝了书信往来。直到第二年,安娜生了个男孩,郭沫若的父母得知自己有孙儿降生,欣喜之余才算原谅了他。

他们在冈山开始了甜蜜的新生活。与郭沫若同居后,安娜本来是要去东京市谷女子医学校读书的,但是不久发现自己怀孕了,只能辍学回家。郭沫若为了孩子的生活,决定想办法挣些钱,以补贴家用。

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翻译泰戈尔的作品。他从泰戈尔诗集中选了几首译为汉语,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并加注释,编成一部《泰戈尔诗选》;然后先后联络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都遭到了拒绝。翻译泰戈尔诗集一事只能搁浅。

1918年,郭沫若的长子终于出世了。初为人父的他,给儿子取名为和夫。这时候,郭沫若也从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毕业了,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读书。帝国大学在福冈县,是日本最早成立的国立大学之一,地处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海岸,有一条狭长的海中道与外海相间隔。博多湾就像是一个明亮如镜的大湖,气候温和,景色宜人。郭沫若因为这里曾是元兵东征日本的战场遗址,才选择了这所学校。那是639年前,元军第二次征倭,遇着飓风,泊舟博多湾,致使全军10万余人、4000只楼船一夜之间覆没。

郭沫若一家人,就住在福冈质屋(相当于中国的当铺)仓库的楼上,房间异常狭小。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郭沫若每个月30多块钱的助学金,他们只好过着异常拮据的生活。学医的学生,需要购买价钱昂贵的德文医书。安娜就尽量节约生活开支,以给郭沫若买书。

她经常拿5分钱去买烧红薯,作为全家的午餐。有时候,年幼的和夫吵着要吃点心,安娜就给他一个铜板去买“铁炮弹”糖块,可在嘴里多含些时间。郭沫若偶尔有稿费收入,全家才有了一次能改善生活的机会。这时候,安娜才舍得花2角5分钱去买“驿便当盒饭”(内有烧鱼、蔬菜、大米饭)——但对他们来说算是一次奢侈的大餐了。而且,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还常常搬家,以便找到更便宜的地方居住。不过搬家倒很简单,因为没有多少家当,往返几次就搬完了。

可是,生活的艰难并没有影响到两个人的甜蜜感情。体贴的安娜,总是想办法用最少的钱给郭沫若最好的生活。经过爱情的滋润和安娜的悉心照料,让郭沫若的诗情前所未有的充沛,他写下一首又一首精彩诗歌,后来都收入他的诗集中。

所幸,不久后到东京帝国大学深造的成仿吾,陪着同乡陈氏父子来福冈治疗眼疾。他们邀请郭沫若举家搬至箱崎神社附近与他们同住;并请安娜帮忙管理家政,可免去全部房金。郭沫若和安娜自然十分感激,欣然前往。

安定下来以后,郭沫若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大学医科的课程设置十分严谨,开始两年,诸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医化学、病理学、心理学、药物学、细菌学、精神病理学等基础课,课程非常繁多,因而功课很是繁忙。

天气转冷时,便开始了人体解剖课。天性喜欢猎奇的郭沫若,早就跃跃欲试了。现在一周有3个下午呆在解剖室里,可以如此近距离地了解人体的秘密,这让郭沫若很是兴奋。8个人围坐在锌板制成的长条桌的四周,像吃西餐一样,桌上那冰凉、僵硬的尸体,在刀子、剪子、钳子和锯子的飞舞下被肢解;然后每个人拿着自己分工的部分,继续详细剖析。这些尸体都是处死或病死的犯人。日本人当时很盛行文身,这些尸首往往会纹有各种图案,甚至人物画,有些还画得十分工整。

看到这些千姿百态的纹身,郭沫若那活跃、丰富的想象力,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之下又“蠢蠢欲动”了。浮想联翩的他,很快就构思出了完整的情节,小说处女作《骷髅》就这样诞生了。朋友们对此文的评价甚高。郭沫若自己也很得意,就将稿子投寄给了国内著名的《东方杂志》,可惜没被采用。收到退稿后,恼怒的郭沫若,竟然把这篇小说处女作付之一炬。

郭沫若注定是属于文学的。在医学的学习中,他那文学的想象力照样会纵横驰骋。他甚至写了一些关于解剖的诗篇:

“解剖呀!解剖呀!快快解剖呀!快把那陈腐了的皮毛分开!快把那没中用的筋骨离解!”

这样的情形是肯定会影响学医的。郭沫若在天性和理智的拉扯下,不禁迷茫了。

留学与文学

时间转眼间到了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将在中国山东地区的控制权由德国转至日本手中,让广大中国人民发出了愤怒的呐喊,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革命浪潮很快席卷了全国。并且,在异国的留学生们,也都得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日本的留学生们也希望能够积极投入到革命当中。于是,郭沫若和夏禹鼎、钱潮、陈君哲、徐诵明、刘先登等同学聚会商谈,决定组织一个“通信社”,搜集、翻译日本报刊所载侵略中国的言论和消息,同时撰写一些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文字,油印之后投寄给国内的学校和报馆,以呼应国内的爱国运动。

因为集会时间是在夏天,中国古称华夏,结社地点是在夏禹鼎家里,这个团体便被命名为“夏社”。大家公推郭沫若作为通信社的主编,负责翻译和撰稿的工作。由于社团成员都是学医的学生,郭沫若在这群学生中,就算是文章的翘楚了。他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他那满腔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化成一串串犀利的文字,成为对付日本帝国主义的子弹。令大家欣慰的是,不久,《同文同种辨》、《抵制日货之究竟》等文章,就都在上海《黑潮》杂志上刊登了出来。当时颇负盛名的《时事新报》,还采用《抵制日货之究竟》作为社论,驳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借口。

为了工作需要,郭沫若还特意订购了《时事新报》,这个杂志以后成了他最常阅读的读物之一。在《时事新报》,他认识了相见恨晚的知己宗白华。他是《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郭沫若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新诗创作。

他在《学灯》“新文艺”的专栏上,第一次读到了中国的白话诗,便对自己的诗作有了信心。他将《鹭鹚》、《抱和儿浴博多湾中》两首抄寄给《学灯》,并第一次署名“郭沫若”。没有想到,当月11日诗稿就见报了。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作品印成铅字,郭沫若的心里十分激动。这大大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有一次,郭沫若因对《学灯》中的一篇文章持有不同看法,便写信给宗白华。两人书信往返了几次之后,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宗白华十分赞赏沫若,说是自己最爱读他的诗。郭沫若也正是在宗白华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了他的名篇《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作品。

如《凤凰涅槃》:

……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在宗白华的介绍下了,郭沫若还认识了田汉(湖南人氏,原名昌寿,著名剧作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3个人彼此引为知己,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观点,用书信一起探讨文学,探讨国家命运,畅谈理想。

然而,随着宗白华留学德国,《学灯》主编换人,郭沫若失去了知音。《学灯》对他的作品也不再重视。这让郭沫若的创作热情很受打击,一度想要放弃,幸而在一众朋友的鼓励下才坚持了下来。

这时候,五四运动的高潮也已经渐渐落下。眼看着国内新文化运动似乎没有了当初的势头,郭沫若筹办自己的新文学杂志的想法,已经在心中酝酿了几年,现在又萌发了。于是,他写信给田汉讨论这件事;结果又收到成仿吾的来信,也是这个话题。原来,大家如此有志一同。

正巧,成仿吾要去应聘上海泰东图书局做编辑。郭沫若认为,这是个筹办杂志的好机会,于是和成仿吾一同回到上海。郭沫若和书局经理再三交涉几个人创办杂志的想法,终于得到同意。郭沫若欣喜之余,火速赶回日本,和大家商议。

首先在京都,郭沫若与郑伯奇、穆木天、张凤举、李闪亭、沈尹默等人商谈;他又赶往东京,看望病中的郁达夫,以及田汉等好友。他几乎遍访了在日本的同人,取得了大家一致的支持。最后,在东京的郁达夫住所——第二改盛馆,郭沫若和郁达夫、张资平、何畏、徐祖正等人,最后确定杂志的名字叫《创造》,“要以创造者的姿态,努力创造个光明的世界”。

创刊号的稿件,就由几个人来撰写。何畏写诗,张资平写小说,文字功底最好的郁达夫更是要提供几篇文章。每季度出一期,同时配合出版丛书。于是,1921年6月8日的下午,未来闻名海内的“创造社”,就这样诞生了在了东京一间小小的寓所里。

郭沫若匆匆赶回上海,开始着手整理创造社的书稿,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女神》,为《创造》丛书打响了第一枪。1922年5月1日,《创造》季刊(创刊号)终于出版了。封面上画有怀胎十月的夏娃,在望着一艘桅高帆满的航船环绕地球漫游,她期待远征的孩子们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宇宙。

《创造》给日渐衰落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注射了一剂强心针,瞬时又激起了无数青年的热情。四面八方的读者来信,都对创造社表现了充分的热忱和肯定,希望能够加入文学社。郭沫若虽然忙碌异常,在撰写编辑稿件的同时,还要时常回到日本去继续医科大学的学业;但是,看到自己手创办的《创造》如此得到读者的肯定,那种欣喜是难以名状的。

虽然,创造社的同人们,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等人主持的文学研究会,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的新月社时常会展开文学论战;但是,创造社的影响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一支生力军。

郭沫若虽然终日忙于学业与文学事业,却始终也没有忘却家国之痛。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执政府曾一度对郭沫若寄予过希望,期待他能够有所作为。然而,不久之后担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竟然与日本内阁签订了陆海军《共同防敌协定》,让日本军队进入我国东北境内;同时大量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于是,在日本的留学生们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罢课行动,来抗议段祺瑞这种丧权辱国的可耻行为;并选派代表回北京、上海从事请愿和宣传,排日情绪越来越高涨——郭沫若也积极投身其中。

当时,一些比较激进的留学生们认为,爱国的中国人是不应该和日本人结婚的,有日本伴侣的人理当受到警告甚至勒令离婚。一时,不少夫妻就这样被拆散了。郭沫若很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不认为自己没有爱国的资格,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爱情来满足这些人的要求,甚至自嘲地说自己“生来本没有做英雄的资格,没有吴起那样杀妻求将的本领”。

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断断续续上了四年半学,1923年3月,郭沫若终于毕业了。然而,此时他的心思已经完全放在文学上,收不回来了。他早已下定决心献身于文学事业,不去行医济世,也只能委屈自己的家人继续跟随自己受苦了。

此年4月2日,郭沫若带着安娜和3个儿子回到了上海。

【名家小传】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本书中,有一点会变得日益明显,即你的竞争对手同你一样一脑子浆糊。轻信的顾客比比皆是,不管产品多么毫无价值,多么愚蠢透顶,他们照买不误。简而言之,该是诺查丹玛斯靠边站的时候了。作者披上他的预言家长袍,以极具穿透力的眼光洞察一切,从技术到工作间,从选举到两性大战,从宠物保护到其他星球上有无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书中融笑料和事实于一体,它弹奏出我们社会的热门音符,令读者忍俊不禁,惊诧不已。
热门推荐
  • 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完整阐释责任意识的权威读本;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责任感,树立完美职业精神的必读之书。本书深入挖掘责任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围绕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精选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精神培训的案例,倡导人人负责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培养职场人士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男配离我远点

    男配离我远点

    女配:男配你离我远点男配:为什么女配:因为女主要过来了…当男配爱上女配,当我爱上你,才发现,没有谁天生就是别人爱情中的配角。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第一无二的爱情。苏琴看过一本都市言情小说,故事情节记不清楚了,唯一记得清楚的就是男主和女主,可是一睁眼,她发现自己成为了文中最大的炮灰女配,肿么办?苏琴穿越第一天,为自己定下四条纲领一.坚决不惹是生非,以打酱油为己任二.决不主动跟男女主作对三.广结善缘,对象为文中主要人物。四.好好存钱过日子。于是,苏琴在这个天雷狗血的故事里,过着自己的平凡日子,努力存钱努力工作。可是,男配,你喜欢的不是女主么,离我远点…
  • 修真轩辕诀

    修真轩辕诀

    烟花淡尽,潮声寒。北雁随风去,羌歌伴花残。丝声渐起,霜白发,入梦秋锦寒,一曲痴颦栏。淡观漫天雪花必凋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夫君女子不好欺

    夫君女子不好欺

    本文女主聪明可爱,她有点调皮,有点小坏,但绝对善良,并非万能。男主狠戾霸道,有点那个。。。我出生名门世家,家教极严,人前是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但自小生性顽劣,爱招惹些小麻烦,是个真正的"麻烦精"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一纸圣旨让我远嫁异国他乡所嫁的夫君传闻生性暴戾,无人肯嫁为了娘亲,嫁便嫁了嫁过去之后,发现所嫁之人居然是曾欺负过自己的人眼里不由得冒不火来,女人怎能让男人欺负?夫君,咱们就走着瞧吧!柳征初次见到苏月影时,她在恶整自己的朋友再见时,她女扮男装逛妓院和自己抢女人.嫁给自己后,新婚之夜却将自已绑起来谈条件人前是端庄的大家闺秀,人后是耍尽小聪明的"坏"女人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推荐自己的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聪慧可人的女主,腹黑的男主《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被人退婚不是可耻的事情,而是生命的新生《劣妻》:夜给自己建了一个群,群号:45841753,非铁杆勿入,定期清理群成员,敲门砖:潇湘帐户名+喜欢的文名
  • 魔界仙踪之上古诅咒

    魔界仙踪之上古诅咒

    古老的幽静森林里,一场刺激、精彩的魔法对决正悄然上演。同时三个因莫名的逃亡而来到了魔法界的少年,这里有非正非邪的人马族、高大伟岸的巨人还有凶残的骷髅狼等等,一切神秘的冒险背后是谁的阴谋?还是谁的刻意安排?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海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海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