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400000002

第2章 酒品(1)

中国历史上酒事纷纭复杂,酒人五花八门,绝难统为简单品等。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历代酒人们可粗略区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分级,可谓三等九品。上等是“雅”、“清”,即嗜酒为雅事,饮而神志清明。中等为“俗”、“浊”,即耽于酒而沉俗流、气味平泛庸浊。下等是“恶”、“污”,即酗酒无行、伤风败德,沉溺于恶秽。纵观一部数千年的中国酒文化史,以这一标准来评点归类,历史上的酒人名目大致如下:一、上品〔酒圣〕上上品可谓“酒圣”。李白《月下独酌》诗云:“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用酒来向时世抗争,来缓解自己在政治和精神重压下的痛苦与压抑,达到一种“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是酒中趣,勿为醒者传”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正是在这种境界中,李白才发为奇语,歌为绝唱,进行了辉煌的创作,为民族留下了珠光璀璨的伟大诗作。这种凭酒力返本还真,充分实现自我,创造非凡业绩的酒人是当之无愧的“酒圣”。酒使李白实现了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成就了伟大的业绩;酒又帮助他超越了自我,成了中华学人不阿权贵,率直坦荡,成名立业的楷模,成了民族历史上士子文人的自况形象。正如史论所称:“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的圣’。”陶潜入,也堪称酒中圣人。历史上有许多可以列为酒圣的文学圣手、思想哲人,他们饮酒不迷性,酒不违德,相反更见情操之伟岸、品格之清隽,更助事业之成就。

——李白——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李白的酒瘾是很大的。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在《襄阳行》诗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在《将进酒》诗中说:“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些数字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李白的嗜酒成性却也是事实。

李白为何经常喝醉酒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

天宝元年,李白来到长安,由吴筠、贺知章等人推荐,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任为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李白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曾申述过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对不合理现象,也谏劝过。但此时的玄宗深居宫中,沉溺声色。他只是把李白看做满足自己享乐的御用文人。因而李白的不受重用,乃至赐金放还在所难免了。

李白被逐出长安后,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他在《行路难·其一》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说,酒和菜的价格是昂贵的,但我吃不下去,只好放下了酒杯和筷子。想渡黄河但冰封流阻,要登太行却积雪满山。看看四周都是岔路,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诗人以行路的艰难比喻世路的险阻,倾吐出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既然矛盾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和友人日日饮酒,一醉方休。但饮酒消解不了他的愁怀。在他所写的《宣州红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关于李白喝酒的传说很多。说李白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五人相识,他们一起在徂徕山中每天饮酒沉醉,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

又说李白任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召他进宫作诗。李白醉醺醺地来到宫中,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怀恨在心,用李白写的诗挑拨杨贵妃,杨贵妃进谗言,玄宗才疏远了李白。

又说李白酒醉泛舟在采石矶附近的江面上,见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等等。

——陶渊明——

陶渊明,江西九

江人,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

他少年时候,就有高尚的志趣。他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说这五柳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住宅旁边种有五棵柳树,故称作五柳先生。他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他喝酒。他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回到破旧的住屋里,读书写文,生活过得安乐自在。写五柳先生,就是写他自己,是他本人生活的实录。

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职。彭泽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

这在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叙述得最为详细。

《传》中说他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当彭泽县令。

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那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

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

在《归园田居》诗里,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他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有《饮酒》诗二十首,都是酒后所题。他在序里说:“我闲居在家,缺少欢乐,再加上近来日短夜长,遇到好酒,每晚都饮。一个人饮酒,很快就醉了。

等到酒醒之后,就题诗自娱,这不过是单纯为了欢笑罢了。”

他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更重要的是在饮酒中,可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

这就是萧统所说的“寄酒为迹”。

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说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渊明埋藏的酒。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有盖,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满地,经月不灭。

以上这些都是传闻,不足为据,但也可从另一侧面,反映陶渊明是一位嗜酒成癖的伟大诗人。

〔酒仙〕

上中品谓“酒仙”、“酒逸”辈。“酒仙”是虽饮多而不失礼度,不迷本性,为潇洒倜傥的酒人。杜甫《饮中八仙歌》云:“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张旭——

张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附近)人,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在书法上,尤擅长于草书。他的草书连绵回绕,起伏跌宕。所谓“张妙于肥”,是说他的草书线条厚实饱满,极尽提按顿挫之妙。唐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对他的草书艺术推崇备至。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被时人称为“三绝”。

张旭喜欢喝酒,每次大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据李肇《国史补》说,张旭每次饮酒后就写草书,写时,挥笔大叫,把头浸在墨汁里,用头发书写。他的“发书”飘逸奇妙,异趣横生,连他自己酒醒之后也大为惊奇,这恐怕有夸张之嫌。

张旭嗜酒成性,而且往往在醉后书写,草体字也写得尽善尽美,这是事实。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

“三杯”是指喝酒,并非实指“喝了三杯酒”。“脱帽”句,是描绘他在书写时的狂态。“挥毫”句是形容他的草体字之精妙。

张旭死后,大家都很怀念他。如杜甫入蜀后,见张旭的遗墨,伤感万分,写了一首《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高适在《醉后赠张旭》一诗中说:“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李颀在《赠张旭》一诗中说:“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见大家对张旭的敬爱之深。

〔酒贤〕

上下品谓“酒贤”、“的董”辈。

孔子云:“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应当是酒贤的规范。

喜饮有节,虽偶至醉亦不越度,谈吐举止中节合规,犹然儒雅绅士、谦谦君子风度。此谓有“酒德”,是深得酒中三昧——“酒中趣”者。东坡居士、公安袁中郎(1568~1610年)辈虽“不胜杯杓而长夜兴勃勃者”,当属此类。苏舜钦(1008~1048年)“少慷慨有大志”,“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其实许多酒人也都精于品酒,而作为酒人的标准,则更重在酒事的修养和风度。

——苏轼——

苏轼出生于一个饮酒世家,祖父、父亲均嗜酒,而他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对人说:“我每天要饮酒作乐,倘若没有酒喝,就会疾病缠身。”

他爱酒、饮酒、造酒、赞酒,在他的诗、词、赋、散文中,都仿佛飘散着美酒的芳香。如“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醉醺醺醉,凭君会滋味,浓斟琥珀香浮蚁”(《醉落魄·咏醉》),“酒勿嫌浊,人当取醉”(《浊醪有妙理赋》)等等。

苏轼虽然好饮酒,但酒量并不大。他自己说:“我饮酒终日,不超过五杯。天下不能饮酒的,不在我的下面。我喜欢欣赏别人饮酒,看到别人举起酒杯,慢慢地喝,我的心胸就广阔无比,似乎也尝到了酒醉的味道。这种味道比饮者本人还强烈。我闲居时,每天都有客人来,客人来了,就得设酒招待。天下好饮酒的,也不在我的上面,常说人生最快乐的是身无病,心无忧。我确实能做到。”(《书东皋子传后》)苏轼在《东坡志林》里还说:“吾兄子明饮酒不过三蕉叶(形似蕉叶的浅酒杯),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

与中国的大多数文人一样,苏轼的饮酒,也往往是借酒浇愁,以酒来自我解脱。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台官吏皇甫遵,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苏轼。罪名是苏轼的一些诗文“讥讽朝廷”、“指斥皇上”。就这样,苏轼在监狱里被关押了130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后幸得张方平、范镇等人营救,才释放出狱,贬职于黄州。到了黄州后,他心如止水,把贵贱、毁誉、得失,乃至生死都置之度外。他在黄州所写的诗词中,差不多都有一个“酒”字,这说明在旷达的外衣下,仍掩盖了他借酒浇愁的苦闷心情。最有代表性的是《前赤壁赋》。赋中写他与客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船上,他们一面饮酒,一面歌唱,一面欣赏江上的美景,似乎十分欢乐。继而写客人吹箫,其声凄厉,气氛陡然从乐转悲。再接写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抒发了对人生短促渺小的感叹。最后写主人的劝慰,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于是客人转悲为喜,一起畅饮酣睡,直到天明。在赋中,苏轼企图以旷达来摆脱对现实的苦闷,但实际上是摆脱不了的。这和陶渊明、欧阳修、李白等人,以酒解愁,寄情山水的心态完全一样。

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有人称他为“酿酒专家”。他在黄州酿蜜酒,用少量蜂蜜掺以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在海南酿“真一酒”。“真一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酿成,呈玉色,酒性温和,饮之可解渴而不易醉,与王驸马所酿的“碧玉香”完全一样。

苏轼特为此酒写过《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诗》,说此酒是“天造之药”,特点是“和面庄”。所以取名为“真一”是因为作者“自酿”、“自取”,与诗中的“人间真一东坡老”相合。

——曹参——

曹参是西汉著名的贤相,在随刘邦南征北战中,屡立战功,功勋卓著。汉初封为平阳侯,萧何死后,调到朝中为丞相,主管国政。

曹参嗜酒成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白天饮酒,夜晚饮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那些公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看见他日日饮酒,不理政事,很为焦虑,都想来劝说他。

可是这些人一来,他就摆开酒席,请他们喝酒,一直喝到酒醉离去为止,他们没有机会向曹参劝说。

曹参的后园紧靠官吏的宿舍,住在宿舍里的官吏们整日饮酒,并伴以歌唱和叫喊,闹得不亦乐乎。

曹参的随从官对此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有一次,随从官请曹参到后园游玩,好让他听到官吏们的醉歌,加以处置。可是曹参听了,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叫手下也摆开宴席,痛饮歌呼,和官吏们相应和。

曹参终日酒醉,不理朝政的行为使惠帝也大为不满。

有一天,惠帝对曹参的儿子曹说:“你私下问问你的父亲:‘高帝刚刚去世,我又很年轻,你作为相国,整天饮酒,如何能忧虑国家大事呢?’”曹回家后对父亲说了,哪知曹参一怒之下,打了曹二百大板,并且说:“赶快进宫侍奉皇帝去,天下大事不是你应当说的。”

事后惠帝责备曹参:“你为什么要打曹?那是我让他劝说你的。”曹参慌忙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考虑一下,关于圣明英武,陛下能比得上高帝吗?”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呀!”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及得上萧何吗?”惠帝说:“你好像不及他。”曹参说:“讲得好!高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法令去做就行了,这不是很好吗?”惠帝说:“说得对。”

后来文学家扬雄说:“萧也规,曹也随。”“萧规曹随”的成语,就是从这个典故中来的。

司马迁在《曹相国世家》一文的最后评语是: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和淮阴侯韩信在一起。韩信死后,封赏列侯的,只有曹参。曹参担任相国,主张清静无为,这合乎道家的学说。百姓脱离了秦朝的酷政以后,很想能休养生息,曹参的主张正好迎合老百姓的需要,所以天下人都称颂赞美他。

由此可见,曹参自己饮酒,也让别人饮酒,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清静无为”的主张,让老百姓过一段太平日子,这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同类推荐
  • 春季营养食谱

    春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面条、米粉、米线百变做法任你选。面条、米粉、米线是广受欢迎的家常食材,只要发挥创意,传统食材也可以改头换面,做出新花样,一碗热腾腾的好吃面条、米粉、米线上桌了!
  • 舌尖上的狂欢

    舌尖上的狂欢

    我们一次次登上五味筑起的狂欢天堂!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既有知识性,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令全世界惊叹。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趣味性。盛宴与简单的食物并存,滋润着生命的天天与年年。洪烛的笔悄悄敷衍开来,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 《舌尖上的狂欢》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更有说服力,也更加深入、精确。,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在这个仿佛人人都可以表述的领域。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口腹之欲是通向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感受的舌尖
  • 四川菜味型手册

    四川菜味型手册

    调味料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香为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口味正逐渐趋向国际化,人们越来越讲究五滋六味。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川菜调味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调味的意义;味与调味品;调味的基本方法;复合味的制作方法及运用;川菜味型的延伸与创新等。
  • 清润糖水

    清润糖水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轻松快乐入厨房,美味营养又健康。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就地取材,为你呈上飘香扑鼻的美食。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现了多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第一次发现太平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从此欧洲历史打开新的篇章;著名音乐家韩德尔奇迹般的精神复活,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弥赛亚》;老年歌德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
  • 强扭的瓜

    强扭的瓜

    这是一个关于诱惑与选择的故事。身在阴谋中,面对无可对抗的对手:他们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 忠诚创造卓越

    忠诚创造卓越

    全球500强企业选择精英员工的至高准则,中国领先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性保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