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48

第48章 戏曲旨在演唱现实(1)

世上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戏曲更不例外。从戏曲诞生的漫长过程,人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戏曲故事都来自现实生活。无论《东海黄公》还是“优孟衣冠”,还是《兰陵王》、《踏摇娘》,一个个“戏曲”表演无不与一定社会生活的背景相联系。有的演的就是真人真事,有的演的是传说,但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改造。到戏曲艺术成熟之后它依旧不能脱离生活,甚至与现实社会联系得更加紧密。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说:“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明珠》、《浣纱》、《红拂》、《玉合》,以实而用实者也;《还魂》、《二梦》,以虚而用实者也。”不管是“以实而用实”还是“以虚而用实”,戏曲创作都要以“实”为基础是定而无疑的。旨在演唱现实,这是中国戏曲的一个悠久传统。

一、僧祖杰终被处死

中国戏曲发展到宋杂剧阶段,以时事入剧讥讽时政几乎成为一种时尚。例如《三十六髻》以优伶满头梳了一个又一个小发髻的化妆上场,与同时梳理别样发髻的其他优伶对话,满头发髻的优伶说她来自童大王家,她梳的是“三十六髻”,还说童大王正用兵打仗,他最擅长用的就是此计。这场演出实际就是讥讽宋朝大臣童贯临阵脱逃的丑行。其他如讽刺权臣蔡京、秦桧的作品数量还有许多。到戏曲成熟,发展为元杂剧和南戏之后,编写“现代戏”就成为一种优良传统。无论杂剧、南戏,伸张正义、旌表贤良都是其编写现代戏的主旨。

中国戏曲最早成熟的样式应该说是南戏,南戏一开始就注重现实社会的问题。比如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就记载了戏文演出恶僧祖杰之事。刘壎的《义犬传》也记载了祖杰之事。明代弘治和嘉靖年间的《温州府志·名宦传·吕师召》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原来祖杰是杨琏真加的党徒,杨琏真加则是元朝初年著名的番僧,被封为江南释教大总统。他依仗朝廷所给予的特权,在江南为非作歹,连《元史》卷二○二都记载说他甚至公然挖掘宋朝历代皇陵和大臣墓计一百零一处,抢夺、盗窃公私财物,杀人、受贿,等等。他的嚣张气焰没有人敢过问,气焰熏灼,延于四方,为害不可胜言。

祖杰在温州乐清县为僧,积累大量不义之财。于是托门走窍,进住著名的江心寺。有一个里正姓俞,因为他不能聚敛苛捐杂税以及承担各种徭役,就自己出家到江心寺当了和尚,法名如思。他的三个儿子有两个也在雁荡山寺院出家。祖杰与当地总管交往密切,这个总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竟然托祖杰为他寻找女色。祖杰寻得一女,因贪图色美,竟然自己占有,不多久,女人怀孕,寺庙里外议论纷纷。于是祖杰就令如思叫他未出家的长子娶那女子为妻。可是祖杰三天两头去与那女子幽会。如思之子不堪忍受邻居嘲讽,就带那女子离家躲避祖杰。祖杰大怒,叫人挖掘俞家坟墓。如思之子告官,反而受到杖打。如思之子又上告,祖杰则先藏兵器于俞家,又告官说如思之子私藏军器,如思之子又被责打。如思不服,告到省里,祖杰再次上下贿赂,如思之子又被杖打。如思要北上到朝廷告状,祖杰就令人将俞家人全部抓起来,包括如思在雁荡出家的两个儿子。俞家七口全被祖杰用船运到僻静处,推到水中淹死。

雁荡山寺院有人知道此事后愤愤不平,他们告到官府,官府因皆受贿赂,推脱应付,不管不问。偏偏有一个印僧录的人穷追不舍,官府不得已,竟给那个人钞二十锭,让他不要再追究了。那个印僧录的人反而把那二十锭钞交到上级官府,官府行文追查,于是具体推人落水的行凶犯一一招供。祖杰闻讯逃跑,两个月后抓捕归案。但是他拒不招供,因为他的同伙带着重金到朝廷打点去了。有了解这一事情的人唯恐祖杰再逃法网,于是他们将此事编成戏文,广为演出,使家喻户晓。当地群情汹汹,官府以众怒难犯,遂将祖杰处死狱中以平民愤。果然祖杰死后第五天,赦免祖杰的圣旨下达,但是已经迟了。

这本戏文的剧本没有留传下来,但是它强烈反映了社会现实,写时代人物事件,表达民众情感,伸张正义声援弱者的创作精神却为后世戏曲继承并发扬光大。举凡现实社会贪官恶吏之秽行,社会民众之美德,往往被人编作戏曲演出,用以鞭挞或旌表。在中国戏曲史上就形成一个以时事入剧的优良传统,并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时事剧作。

二、“衙内”是什么人?

元代是中国戏曲成熟的年代,那个社会也是中华民族遭受许多磨难的时代。战争频仍,官贪吏暴,盗匪横行,导致了多少家庭悲剧。剧作家们便挺身而出,挥起他们如椽之笔,记录下了时代的真实面貌。元曲家张鸣善曾有《水仙子》散曲一首讥讽时世说:“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真是直言不讳,生动描画了元代社会黑白颠倒、是非不辨、贤愚混淆的混乱状况。更有一位曲家的《醉太平》曲直接呵斥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元杂剧作家有不少人都取材于社会现实,把讽刺矛头直指社会各种黑暗和落后,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世情民俗。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则是他们的常用手法。他们致力于演唱现实,表现在所有的剧作,不管他们取自何种时代的素材,写什么题材的作品,他们的笔端始终不离眼前的现实。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众多杂剧家都塑造了“衙内”这样的人物。“衙内”本是掌理禁衙的官职,唐代籓镇相沿以亲子弟管领这种职务,宋元时便称官家子弟为“衙内”。

关汉卿《望江亭》的杨衙内自述道:“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普天无处不闻名,则我是权豪势宦杨衙内。”他横行霸道肆无忌惮,连官员之妻他也敢抢夺。潭州太守白士中之妻谭记儿被他看上,为了强占谭记儿,他竟然请得势剑金牌要谋害白士中的性命,真是无法无天到了极点。

无名氏《陈州粜米》剧中的刘衙内自述道:“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闻着名儿脑也疼,则我是有权有势刘衙内。”他公然宣称:他打死人不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个瓦。所以他敢于假公济私,派他的儿子小衙内和女婿去陈州放粮。再看他的儿子小衙内是什么人,剧中他自己说:“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那一个不知我的名儿。见了人家的好玩器,好古董,不论金银宝贝,但是值钱的,我和俺父亲的性儿一般,就白拿白要,白抢白夺。若不与我呵,就踢就打,就挦毛。一交别番倒,跺上几脚,拣着好东西就跑。随他在那衙门内兴词告状,我若怕他,我就是癞虾蟆养的。”

武汉臣《生金阁》剧中的庞衙内口吻与《陈州粜米》中的刘衙内如出一辙。他自称:“我嫌官小不做,马瘦不骑,打死人不偿命。若打死一个人,如同捏杀个苍蝇相似。”他强取豪夺、为非作歹,无人敢问。所以他竟公然夺取赶考秀才郭成的妻子,及其传家宝贝——生金阁。最后竟杀死郭成和一个老妈妈,犯下了滔天罪行,他还当没事人一般。可见衙内气焰是何等嚣张。

李文蔚《燕青博鱼》剧中的杨衙内自述说:“花花太岁我为最,浪子丧门世无对。满城百姓尽闻名,唤做有权有势杨衙内。”他夺人之妻,还要把人家丈夫害死,简直丧尽天良,没有心肝。

无名氏《谢金吾》剧中的谢金吾则说:“我做衙内不糊涂,白银偏对眼珠乌。满城百姓闻吾怕,则我倚权挟势谢金吾。”谢金吾乃是番邦安插在宋朝内部的间谍——官为宋朝枢密使的王钦若的女婿。他与王钦若为一丘之貉。该剧就是演述他们如何假传圣旨,拆毁爱国将领杨景家宅院,想使杨景私下三关,借以杀害杨景。好在佘太君明智,又有孟良、焦赞护卫帮忙,才使王、谢奸计没有得逞。

这些衙内个个都是凶神恶煞,他们握有特权可以杀人不偿命。这是当时社会实行种族统治,法律明文规定了的。一个汉人的性命还不如一匹马。如《元史》卷一○五《刑法志》明文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勿还报”,“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剧中的衙内写的或是金代、宋代人,但是朝代不过是假借,实际写的都是元代的社会现实。同样,元杂剧中的贪官污吏,也都是时代官政的写实,和衙内是一种货色。关汉卿《鲁斋郎》中的鲁斋郎自述说:“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王仲文《救孝子》中的巩得中说他为官:“我做州官只爱钞,再不问他原被告。上司若还刷卷来,厅上打的狗也叫。”《窦娥冤》中的桃杌说:“我做州官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还牢末》的尹亨说:“做官都说要清名,偏我要钱不要清。纵有清名没钱使,依旧连官做不成。”《灰阑记》的苏顺说:“虽则居官,律令不晓。但要白银,官事便了。”《神奴儿》、《勘头巾》、《魔合罗》等剧中的贪官都说:“官人清似水,外郎白似面。水面打一合,糊涂做一片。”这些话道出元代官场糊里糊涂、不分黑白、只爱钱财的丑恶现实,所以《窦娥冤》剧中窦娥愤怒得指天骂地,所唱《滚绣球》曲道: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这哪里是窦娥一人的哭诉,那实际上是元代民众共同的呐喊。

元代不仅官场腐败,社会风气也极不正。《冻苏秦》的苏大公说:“钱会说话,米会摇摆。无米无钱,失落光彩。”《来生债》的曾信实说:“无钱君子受煎熬,有钱村汉显英贤。父母弟兄皆不顾,义断恩疏只为钱。”甚至连脱离凡尘的僧人也受世俗污染,变得不干不净。《合汗衫》等剧的长老竟然自述:“近寺人家不重僧,远来和尚好看经。莫道出家便受戒,哪个猫儿不吃腥。”所以《朱砂担》剧中的东岳殿前太尉给元代社会风情下了一个总断:“未曾烧下纸钱灰,人心才动我先知。只言正直为神道,哪个阳间是正直?”一句话,元代社会没有正直,没有道理可言!

元杂剧的写实精神充分表现出戏曲从其诞生的最初阶段,就致力于演唱现实,为后代戏曲创作树立了密切关注社会民生的优良传统。

三、万里寻亲说时事

父子亲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天然情感。正常社会应当是民众安居,家家尽享天伦之乐。可是遇到非常年代非常时期非常遭遇,人们就不能安居乐业了,往往会出现家破人亡、骨肉离散的种种悲剧。对于这种社会现实历代戏曲多有记录。

元代以马上取天下,蒙古铁蹄曾经不可一世,当蒙古大将木华黎率领大军南下中原之时,最初给中原民众带来的就是一场灾难——多少家庭因此妻离子散,但是民众的心却永远不可征服。二十六出戏文《黄孝子寻亲记》就记录了当时的一桩时事:

元兵攻打河北建昌,建昌人黄普就集合义兵奋勇抵抗,失败后黄普被元将木华黎杀死。黄妻陈氏又与三岁的儿子黄觉经在兵荒马乱的逃难中失散。陈氏被木华黎俘获,欲纳为妾,陈氏不允,木华黎就要杀死陈氏,幸得木华黎之母救下。后来遇到机会,陈氏逃到河南汝州。黄觉经在老仆陈容夫妇抚养下长大。黄觉经年幼时,其家曾和曾有三家有婚约。陈容欲给觉经完婚,觉经却立誓寻母,不愿先论婚事,于是出走。有三家知道觉经外出,就要把女儿曾庆贞改嫁。庆贞不愿意,竟投水,被人救起养为义女。觉经走遍天涯海角,历时二十八年,终于在汝州得遇其母。两人到寺庙烧香得遇陈容和庆贞,一家人最终团圆。

戏曲讴歌了黄觉经的坚毅,抨击了元兵的残暴,真实反映了时代动乱给人间带来的悲欢离合。这说明民众对元兵残暴行径的不满,实际是利用戏曲在进行声讨。由于黄觉经其事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所以《元史·孝友传》也记载了其寻母之事。

还有一个儿子寻父的故事,也是说元代的事。周羽的妻子郭氏貌美,被市井无赖之徒张敏盯上。他一心想得到郭氏,竟丧尽天良诬告周羽杀人,糊涂的判官把周羽发配到遥远的广南。郭氏为保自己的贞洁,不惜毁掉容貌,以绝张敏之想。周羽有一子周瑞隆,在郭氏教导下,勤奋读书,考中进士,官平江路吴县县尹。当他得知父亲被人陷害的事情以后,就毅然辞官,寻找其父。历经波折,在一个旅舍他们父子意外相聚。此事为乡里相传,有人编成戏曲《教子寻亲记》,明代戏曲家梁辰鱼、范受益、王□、吴中情奴、沈予一纷纷改编。戏曲明里是写儿子寻父,实际也是意在谴责社会的黑暗和官吏的昏庸。

又如明代弘治年间浙江萧山人何舜宾因见境内湘湖淤积,就向县里建议清淤,并揭发一些势豪侵占湖地。知县邹鲁接到何舜宾的呈报,反而与势豪串通,接受贿赂,把何舜宾治了死罪。何舜宾之子何兢立誓为父申冤报仇,历经曲折,最后将邹鲁绳之以法。对于何兢的义烈行动,时人记录下来并编演了传奇《邹知县湘湖记》,鞭挞了贪官邹鲁,讴歌了孝子何兢的大义凛然。

同类推荐
  • 回想那风

    回想那风

    真应该回想那风了,可以滋养疲倦的心灵和饥渴的细胞。沉浸回想好比酿一坛酒,回想是人的反刍。一般来说,风穿过的门窗,门对着的山,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和明天的多彩而喧嚣的浅薄。昨天总是丰厚的,拾回昨天的芳香或追溯别的什么,是一杯没有污染的情水,比如,人的生命是哪一囝风卷来的完美而又脆弱的种子?如果没有回想,是排除了行尸走肉的生命的象征,这个世界还会灵智闪烁吗?我们这代人不能把所有的树木都砍尽了,不能把所有的清水都污染了,我回想故我在,我们的子孙后代正源源不断地哭着、喊着生出来。回想,窗含着的水。门关上了。咀嚼昨天。窗打开……
  •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换个阅读角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谜。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玩·镜花》分为文心解疑,奇国探秘、异物寻踪、人物趣谈、技艺索考、丛论杂谈六部分,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隐、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镜花缘》的异想世界。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报告文学的崛起,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热门推荐
  •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本书语重心长地指出,对于女孩,父母可以给她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理智地去爱。父母要充分认识女孩的性格特征、天赋和优势、缺陷与不足,并采取不同于男孩的培养方法,运用最契合女孩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女孩。富养不是娇生惯养,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给孩子安静、平和、精致的生活,在这种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女孩的自信,让她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独立女孩。
  • 秦淮

    秦淮

    当她成为秦淮之后才真正明白,原来有的人,错过,就已失去拥有他的资格。故事从她再次醒来开始。那时候,这个男人告诉她,她的名字,叫秦淮.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记得我们都要幸福

    记得我们都要幸福

    相识,相知,相离。伊子莫的命运好像逃不了这样的诅咒。爱,本来是件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她会这么的痛苦;被爱,本来是件幸福的事,为什么她会这么的内疚。她觉得对不起他们,她觉得对不起自己。可是……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执行力组织

    执行力组织

    “落实企业执行力,创造永续价值”不只是另一个热门议题,事实上,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成功关键。对于价值这个向来难以捉摸的议题,本书提出当今最彻底的组织结构设计要领,告诉你如何评量组织绩效与奖酬制度的实施;如何透过决策权的分派,创造和掌握企业价值,以及在追求价值中怎样制订公司整体战略的方向与规划。更确切地说,这本全方位的书不只着重在单一方面或战略,而是详尽介绍会影响执行力付诸行动,尤其是组织结构对于价值创造的所有关键。
  • 控球法师

    控球法师

    比“魔术师”约翰逊传球更好的是什么人?控球法师!
  • 首席监护人

    首席监护人

    他是商界的神话,拥有着无限的尊贵与权力,一次意外,她走进他冰冷的世界,命运把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牵扯在一起,爱的四周布满机关,是谁在导演这场用爱与生命来交替的游戏,是爱终结游戏,还是生命终结游戏。
  • 腹黑恶少我投降

    腹黑恶少我投降

    “捕妻令:木水灵,限你三个小时,乖乖回到我的身边!”各个机场屏幕、各国家报纸报道着追妻令,她瞬间成了名人,“该死!你到底想怎样?”他嘴角扬起一个邪恶的微笑,伸手搂过她,在她耳边轻吐,“卖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