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47

第47章 戏曲发展的里程碑(3)

沈璟对南曲深入研究,对嘉靖年间蒋孝编辑的《南九宫十三调谱》中的652支曲子的由来、句式、板式、韵律一一进行考订,为南曲创作和歌唱进一步确立了严格的标准。他谆谆告诫自己的弟子:写作传奇,首要问题就是要严守音韵格律。沈璟的门生和他的朋友大都遵守沈璟的创作主张,作曲严守格律规范。这就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有名的“吴江派”。沈自晋一首《临江仙》曲曾叙说“吴江派”的阵容:“词隐(沈璟)登坛标赤帜,休将玉茗称尊。郁蓝(吕天成)继有檞园(叶宪祖)人,芳诸(王骥德)能作律,龙子(冯梦龙)在多闻。香令(范文若)风流成绝调,幔亭(袁于令)彩笔生春,大荒(卜世臣)巧构更超群,鲰生(沈自晋)何所似,颦笑得其神。”另外还有顾大典、汪廷讷也是此派中人。沈自晋曲中所说“休将玉茗称尊”就是指戏曲界人不要一味尊崇汤显祖(“玉茗”是汤显祖所居之堂名)。这里实际已表明他们“吴江派”和汤显祖创作不是一路,他们阵营极其强大,两家在创作主张上已有明显的纷争。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官至南京太常寺博士、遂昌县令等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辞官回乡。在戏曲创作方面他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不应受音律约束。他的代表作是“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和《牡丹亭》,也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为杰出。人称该戏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传说当时娄江俞二娘酷爱看《牡丹亭》演出,却因过于感伤,断肠而死。而一个演员商小玲则在演出《牡丹亭》时,真情涌动,暴死台上。内江一女子因爱《牡丹亭》,倾慕汤显祖,自愿要终身侍奉。《牡丹亭》之所以如此感人,就在于作者写出了“人间真情”,此情可以战胜理学,可以超越生死而获得永生。

因为汤显祖作《牡丹亭》使用的是流行于家乡的弋阳腔的分支——宜黄腔,吴中曲家用昆曲衡量多有不合曲律之处,因此吴江派人就对汤显祖多有指责。或说他“未窥音律”,或说他“不谙曲谱”,凌濛初《谭曲杂札》甚至说他“惜其使才自造,句脚、韵脚所限,便尔随心胡凑”,“至于填词不谐,用韵庞杂,而又忽用乡音”,“彼未尝不自知,只以才足以逞而律实未谙,不耐检核,悍然为之……况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故总不必合调,而终不悟矣”。沈璟好友,吕天成之父吕殷昌(汤显祖同年进士)把沈璟的曲书寄给汤显祖,意为让汤显祖好好学习音律。汤显祖回信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语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摹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沈璟的好友孙如法也给汤显祖寄来沈定曲谱,汤显祖回信说:“此亦安知曲意哉?……弟在此自谓知曲意者,笔懒韵落,时时有之,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汤显祖意思是作剧应当先在立意和文辞上下工夫,然后才能顾及音律。沈璟则针锋相对地在他的剧作《博笑记》卷首以一首《二郎神》曲回应道:“道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纵使词出绣肠,歌称绕梁,倘不谐音律,也难褒奖。耳边厢,讹音俗调,羞问短和长。”很长时间沈璟与汤显祖之间通过他们的朋友你来我往,对于戏曲创作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书面论争,这就是中国戏曲史上有名的“汤、沈之争”。

当时汤、沈除了就戏曲创作理论展开论争之外,还特别就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的修改问题进行了激烈论争。沈璟为便于《牡丹亭》用昆曲演出,曾对汤显祖原作进行改编。吕天成之父吕殷昌送给汤显祖看,汤显祖大为恼火,他不知道改编者是沈璟,以为是吕殷昌自己修改,就对凌濛初说:“我写的《牡丹亭记》,被吕玉绳(吕殷昌字姜山,号玉绳)大加改窜,说是便于昆曲歌唱。我不禁哑然笑:过去有人看到唐人王维所画冬景芭蕉,以为不合实际,就把芭蕉割去,改成梅花。这一下是冬天的景色了,可是却不是王维笔下的冬景了。”他又对演员罗章二说:“《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却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同了。”

这场“汤、沈之争”多少带有意气之争的色彩,双方主将虽未照面,但是唇枪舌剑火药味甚浓。我们抛却他们之间的意气和过火的言辞来看这场论争,它实质标志戏曲发展到传奇阶段后,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它标志传奇创作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艺术主张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这场论争引发了戏曲界对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广泛深入的探讨,从而推进传奇奔向更加繁荣的道路。在中国戏曲史上有几场著名的论争,而能够标志中国戏曲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的论争有两场,其一是这场“汤、沈之争”,另一场则是清代的“花雅之争”。

五、“花雅之争”与徽班进京

“花雅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上历时最久、范围最广、牵涉人员最多的一场“大战”。其结果是奠定了京剧的国剧地位,使中国戏曲成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样式。

什么是“花雅之争”?“花雅之争”可以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戏曲革命”,它与两个艺术流派、两种戏曲创作主张的“汤、沈之争”的内容完全不同。这场纷争历时一个世纪,涉及整个戏曲界,可以说闹得天翻地覆,其中心地在清朝首都北京。

明清以来的苏州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常发达,形成了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该地周围大量的文化人居住。昆腔经过魏良辅、李玉等剧作家的改进,因为音律精致,乐词优美,赢得了该地区的主导地位,这也正是它被称为“雅”的原因。

当昆曲取得绝对优势在全国成为第一大剧种,尤其是获得明清上层社会认可,被宫廷欣赏,越来越典雅时,弋阳腔却也发挥着它“落地生根”的优长,和各种地方曲调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多姿多态的地方戏。这些地方戏没有清规戒律的束缚,蓬勃发展。清朝中叶相当有名的地方戏种就有梆子、罗罗腔、秦腔、柳子腔、弦索腔、京腔等,它们就成为足以与昆曲抗衡的力量。于是时人就称呼昆曲为“雅部”,称呼各种地方戏为“花部”。“花部”诸戏不仅在地方演出,而且当它们有了一定的实力后,它们就继承并发扬金院本元杂剧“冲州撞府”的传统,到各地演出,而一国之都更是各戏班必到之地。据北京乾隆年间的碑记可知,那时在京都的地方戏班常有数十个。

花部诸腔首先在北京站住脚的是京腔戏班。乾隆初年有京腔的六大名班,在京都九门轮转。在它得到清廷欣赏的同时,也被朝廷强制规范,成为一种和昆曲并行合演的戏曲样式,使它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这被人们说成是“花雅”的第一次交锋,结果以花部京腔被“同化”失败而告终。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名角魏长生带着他的戏班和剧目进京,演出《滚楼》一炮打响,取得巨大的轰动效应。据说当时人“歌闻昆曲,辄哄然散去”,“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不少京腔艺人转投秦腔戏班。有人还写下这样的诗句:“丝弦竞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这时清廷又用政府手段予以强行干预,禁止魏长生的秦腔戏班在京演出。秦腔在北京辉煌了七年之后被迫离开。这一次的斗争又以花部失败而告终。

时隔四年,借着乾隆八十大寿之机,花部第三次进京与雅部较量。这一次到京的是高朗亭率领的徽班“三庆班”。高朗亭吸取以前腔调单一容易失败的教训,他把京腔、秦腔和自己地方曲调二黄腔(徽调)融合在一起,选择连台本戏演出。由于其腔调既熟悉又新鲜,武打表演既热闹又有趣,迅速得到京都人们,包括宫廷的欢迎。但是保守势力不会甘心,八九年后清朝政府再次下令在全国禁止各种花部戏曲的演出。然而,这一次清廷的禁令如同废纸,花部演出不但未被禁止住,而且徽班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相继进京,与先前的三庆班联手,形成四大徽班与昆曲决斗的局面。在四大徽班新鲜的为民众越来越欢迎的演出冲击下,昆曲终于因为自身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而败落了。

又过了十几年,在道光八年到十二年间,湖北汉调的一些艺人如王洪贵、余三胜等人进京,他们加入徽班演出,使徽班的二黄与汉调的西皮迅速结合,形成新的皮黄戏,于是一个新剧种——京剧诞生了,昆曲独霸天下的局面从此彻底结束。“花雅之争”以花部的最后胜利而落幕。

“花雅之争”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剧种之间的斗争,又是广大民众与封建统治者对戏曲不同审美意识之间的一次空前的较量。这次斗争标志着中国戏曲以作家和剧本创作为中心、以戏曲文学审美观念为主的戏曲欣赏习惯开始发生改变,戏曲表演成为大众更加关注的目标和审美中心,演员的演出技艺更加被人们所重视,并逐渐成为戏曲观众评论的中心。这次斗争更标志原本属于民众的戏曲艺术又重新回到民众的怀抱,从而中国戏曲再一次“由雅还俗”,获得了长驱发展的新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爱犊居吟草

    爱犊居吟草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作家马乃骝的诗文集,马乃骝,已故,生前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是纳兰性德研究专家……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回忆,回忆过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我的一生谈不上光辉灿烂,但也是五味俱全。一九九九年,年届花甲之际,感慨所……
  • 浮生六记(增补版)

    浮生六记(增补版)

    沈复编著的《浮生六记(增补版)》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是一本追溯往事的书。其中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此外还附有失传已久的《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热门推荐
  •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斗智斗勇的故事

    斗智斗勇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包括《侦探出动的故事》、《高超推理的故事》、《蛛丝马迹的故事》、《扑朔迷离的故事》、《缉捕追踪的故事》、《原形毕露的故事》、《斗智斗勇的故事》、《智破奇案的故事》、《真相大白的故事》和《插翅难逃的故事》等10册,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倾城王妃邪魅一国

    倾城王妃邪魅一国

    她本是黑道大小姐,却来了个横飞车祸,穿越时空来到了这不知明的幻影国,不光是相府的千金亦被封为第一公主。她对他一见倾心,他对她情不自禁。原来二十一世纪电视里演得什么权争,宫心计都是在真实上演。当经历重重过后,她以为可以于他携手白头时,真相将她美好的憧憬化为了泡影…她彻底撕吼“为什么这么对我?”。他颤抖回道“对不起,本王无法放弃仇恨。”。她流下一滴泪“所谓爱情真的只是一个童话么?”。再次重逢,他一改常态“颜儿,回到我的身边来…”。倘若放下仇恨,但愿再许你一世温情…片段:“王爷,呵呵,这么晚还没睡啊?”幻颜哈哈的假装打着招呼好掩饰自己的虚心和尴尬。“你不也没睡?”连俞寒冷冷地回道,表情依旧平淡如水。“呵呵,是啊!颜儿睡不着所以来找王爷聊聊家常。”幻颜闻言继续哈哈道。“本王跟你没有家常可聊。”连俞寒直接回道,她一个未出格的女子竟然偷偷摸摸进男人的卧房,不过想到妓院她都敢去了,那么现在这样也不足为奇了。“难道王爷不认为看了颜儿的身子么?”幻颜闻言原本尴尬的话此时脱口而出。“所以了?”连俞寒闻言表情未变反问道。
  •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谁让我心动(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梦萦相思桥

    梦萦相思桥

    一段跨越千年的神秘之旅,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一章章永远出乎你意料的结局。从巍山到大理,从扬州到汴京,再从西夏到昆仑山脉;从南诏的迷踪之林到大理城的相思桥,从扬州的天音阁到汴京的小兰轩,有一种相遇叫前世注定。从上古时代的落霞谷,到花花世界的汴京城,被遗忘和忽略的历史重新揭开了帷幕;从苗疆的蛊王到回鹘的钟山镜,那是宗族承袭了千年的宝物。她只是一个喜欢唱歌的女子,因为一个魔咒,被搅进了一场错乱的故事。
  • 妃不如妾

    妃不如妾

    成亲两年,他就要纳王侧妃。而与以往纳妾不同的是,这次他是真的上心了。她不知道这一生还要看着他纳多少侧室进门…她不想像娘亲一样,拥有的只有王妃这个头衔。可是她却无力阻止。侧王妃一进门,王府从此平生波澜。面对他一次次的责难,她默默忍受下来。最后,王妃的头衔终于从她身上卸去。而她没想到,今生她真的能离开王府,离开他。这次,她要活出全新的自己。当他提出要她回去时。她只想告诉他:“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 穿越的龙人

    穿越的龙人

    龙者,聚天地之气,自然而生,不老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