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29

第29章 繁花似锦的中古骈文(1)

西汉、东汉之际的大作家扬雄虽然文思超群、佳作颇多,却嘲笑辞赋乃是壮夫不为的“童子雕虫篆刻”(《法言·吾子》)。大约两百年之后,魏文帝曹丕一反扬雄的论调,把文学创作推崇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文学的地位提高了,她不再甘心依附在儒家经学的身影之下,不再仅仅是汉代侍从文人手中取悦帝王的工具,她要表达作家之心志,抒发一己之深情,她更要以自己外形上的绚烂夺目,堂堂正正地争取自己在文化史上的空间和地位。

先秦散文中偶然出现的对偶句,自东汉开始逐渐成为文章中的主导句式,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对这种句式似乎更加爱不释手,下笔作文,则必然对仗,于是形成了一种似乎通篇都是“对联”的新型文体。相对于先秦时代句式长短不齐的文体,当时的人称之为“今体”。清代学者送给它一个更为典雅的名字——骈文。不单朝廷庙堂上的诏诰文章要用骈文,民间书信也用骈文,就连逻辑复杂、头绪纷繁的学术专著,同样要用对仗工整的骈文来写。魏晋六朝时代,士人爱美的风气无处不在,他们当中有所谓“行步顾影”者,比如魏晋之际的名士何晏;南朝士人当中更是不乏喜爱浓妆淡抹、施朱傅粉者。文人们钟情于骈文,主要也是因为骈文具有华丽的外表:通篇对仗的句式,体现出整齐的建筑美;平仄相间的声韵,展示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重视雕琢文辞,因而颇具色彩美;讲究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所以还富有含蓄美。中国独有的骈文,在中古时代掀起一股席卷整个文坛的唯美风潮。

一、简明扼要说骈俪

“骈”字的本义是两匹马并驾齐驱。骈文,就是用对偶句组成的文章,有时候也称为骈俪文。就是文章中的每句完整的话,都由两个分句组成,两句在意义上相同或相反。“俪”的本义是两张并列的鹿皮,总之都离不开相同或相对的两者并列在一起这层意思。骈文在英文中被译成“parallelprose”,这个译法还是能够体现出它结构上的基本特点的。

今天比较常见的对联,实际上就是骈文的基本句式。对联可以说是人们特意把骈文中的一个完整的句子拿出来,单独成为一种文体,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对联的出现比较晚。相传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君主孟昶是对联的创始人。有一年的春节,他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样一个工整的骈句分别写在两张大小一样的纸上,这就成了对联。对偶是骈文在形式上的基本特点,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骈文,就要看它是不是大部分句子使用了对偶的骈句。

当然,骈文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大致都是在骈偶的结构确定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具备的。比如讲究音韵,最早的骈句中并没有特别注意,后来就成了有意识的追求了。文章的声韵理论到了南朝齐武帝永明之际(483-493),才由沈约、周颙、王融等人倡导起来,相当复杂,就连他们自己也不能严格遵守;直到六朝之末,徐陵、庾信等人才运用到比较圆熟的程度,不过也没有丝丝入扣,毫不错乱;只有唐、宋时代的一些骈文大家才真正做到了严守勿失。做到这一步是要下很大工夫的,不过到了这种精密的程度,作文章也就难免有些“受罪”了。再如刻意使用典故,也是两晋以后的骈文才出现的特点。用典本来是为了借古喻今,散体文同样使用,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但骈文却要考虑到句子长短、音韵的平仄和用意的虚实等等因素,而且后来发展到一句一典,作者不仅要记诵大量典故,更要花费很多裁剪熔铸的工夫,实际上也是个苦差事了。所以后来出现了不少类书,比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册府元龟》等,还有各种各样规模大小不等、分门别类的类书,多半都是为了写作骈文时查找典故的需要而编纂的。再者,骈文还讲究辞采之美。对偶本身就有一种对称之美,骈文就是一种美文,对美的追求还表现在词句上,秾辞艳藻也是骈文的追求目标之一。总起来讲,音韵、用典和辞藻都是比较次要的特征,可轻可重,能多能少,都不关乎骈文的本质,只要绝大部分句子以对偶的形式出现,骈文就算成立了。

骈句的起源早于骈文。《尚书》中就有“满招损,谦受益”这样对仗工整的句子;《老子》书中的韵语和对偶句相当多,比如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类似的句子在《老子》书中还有很多。《周易》中的对偶句也不少,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等都是。秦汉时期,李斯、贾谊等人的某些议论文章,继承了战国策士论辩文章的风采,句式比较整齐,对偶句比较多,而且经常把三句或更多结构相同、字数相当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铺排的方式增加文章的气势。东汉散文中骈偶句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越到后来,骈句的成分越多,到南朝中后期,几乎通篇都由对偶句子组成,这就形成了正式的骈文。骈偶句不单在文章内部的分量逐渐增加,从体裁上也呈现扩张的趋势。南朝后期,除了极少数学术性的文章之外,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成了骈文,就是刘勰《文心雕龙》这样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也都是用工整华丽的骈文写成。中国古代散文,从源头看几乎都是散句,后来散句和骈句夹杂在一起,经过骈句成分逐渐增加的过程,到南朝后期,通篇对偶的骈文终于成就了一统文坛之势。

骈文的成熟在南北朝。我们所说的骈文发达的状况,多半都是指南朝。笼统地说,南朝在政治上要相对安定一些,经济也更发达一些,北朝则长期处在战乱和贫困的状态里,因此南朝文学的发展基础肯定要比北朝好得多,散文的成就也更高一些。这并不是说北朝散文一塌糊涂,北朝也有很好的文章,郦道元的《水经注》描写我国各大水系及其相关的风景名胜、掌故逸闻,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回忆北魏洛阳寺庙的繁盛,文笔都极为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对后来的影响很大。但从总体上说,北朝的散文艺术水平确实不如南朝。比如有一次,南方的任昉出使北方,北方的魏收把自己的文章送给任昉,希望他给带到南方去鼓噪一下,扩大一下影响,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没想到任昉在过江时就把这些文稿都扔到水里去了,身边的人感到很奇怪,任昉说:“我这是替魏收遮丑!”意思是魏收的文章根本不会被南方文人看得起。其实魏收的文笔在北方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是“北地三才”之一,竟然还被南方文人这样鄙视。

南朝骈文的繁荣景况不次于诗歌,只是诗歌流派较多,有个性的作家也比较多,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南朝骈文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了诗歌。特别是齐代以后,骈文的使用更加普遍,即便是家书或者给亲密朋友的书信也使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今天的人看起来可能会感觉有些奇怪,自家人说事儿还要文绉绉地凑“对子”吗?这就说明当时写文章用骈偶已经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了。还有更奇怪的呢,有些文人即便诗歌作得很好,可是不擅长作骈文,想要给自己的夫人写封信,还要专门找到骈文高手给代笔。梁代何逊就有《为衡山侯与妇书》,伏知道有《为王宽与妇义安公主书》,庾信有《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上黄侯世子就是著名的诗人萧悫,他曾经写出过“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这样优美的诗句,但是给夫人的骈文书信竟然要找人代笔,可见当时人对骈文的重视程度。

骈文并不是平白出现的,它的出现、成长和发展成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奇偶相生的现象。奇就是单数,偶就是双数,有单就有双,有双就少不了平行或对立。我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阴阳观念,有阳就有阴,有天就有地,有男就有女。先民从这些自然现象中逐渐形成了对偶的观念,追求对称之美,把这种观念应用到文章里面,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其次,汉字都是单音节的字,为词义的对偶提供了条件。单音节字可以自由组合,可长可短,意义相同或相反的字很多,选择的余地很大,造成对偶词或对偶句的可能性也就很大。南朝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最早总结对偶规律,提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种对偶方式;初唐作家上官仪提出八种方法;中唐时代曾经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里总结出了二十九种对偶方法。人们对对偶规律的探索越来越自觉、越来越细密。

另外,我国古代文人很早就发现了汉语的声韵规律,推动了散文骈偶化的进程。他们把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又从整体上归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南朝周颙、沈约等人专门提出,诗文中一句话里面相邻的字在平、仄上应该不同;对偶句中,上下两句话里面相对的字在平、仄上也要不一样。另外还提出了一些应当注意的规律和应当避免的错误,统称为“声病”规律,沈约等人提出“八病”;后来,日僧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中提出二十八种“病”,这部书里还有一篇《文笔十病得失》,细致极了,反映的是隋唐人对骈文声律的要求,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声律规则还没有那么细致、严格。

最后,社会风气的推动也造成了骈文的流行和普及。大家都爱好骈文,后来干脆就用骈文选拔人才,既然做官都需要考骈文,大家写骈文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起来,都去写骈文好了。“利益”这个驱动力是最不得了的。

总起来看,骈文的出现和流行,是人们自觉关注文章形式的结果,体现了我国古人对散文形式美的自觉追求。骈文的普及是文学走向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南朝到唐代中期这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逐渐形成一种认识:凡是文章,就应该是对偶的,或者说只有骈文才是“文”,不是用对偶句写出来的东西,就算不得“文”。刘勰在《文心雕龙》这部文学批评巨著当中,专门开辟了“丽辞”这一篇,来说明写作文章必须对偶的原则。他的这部理论性极强的巨著,说明了那么多复杂的问题,既有宏观的概括,又有微观的阐发,竟然从头到尾都使用了骈文,而且语言辞藻之美让人爱不释手,一千多年以来,竟然吸引了无数的学者去研究它。当时绝大部分历史和哲学著作,也使用骈文,虽然没有达到《文心雕龙》那样的艺术水准,却把骈文的市场扩大到了最广阔的限度。当时并没有“骈文”这个名字,因为凡是“文”,必得“骈”,没有另外命名的必要。中唐时代“古文”兴起之后,骈俪之文才专门被称作“今体”、“时文”、“四六”,这些名称都是为了同散行的古文相区别才出现的,“骈文”这个名字直到清代方才出现,使用的历史反而最短。

从先秦文章中偶然出现的骈句,到汉魏六朝骈文的逐步发展、正式成立,再到六朝中后期的繁荣昌盛、一统文坛,这个过程有上千年的时间,真正快速发展的阶段有五六百年。骈文毕竟同口语差别比较大,写作方法比较繁难,阅读起来也很费劲儿,所以从它一统文坛的时代开始,就有不少人起来批评骈文。开始批评它文风的浮华,唐代中期以后就有人主张干脆废除骈文这种文体,代之以同口语比较接近、写作比较自然的散体古文,这个呼声很得人心。经过唐、宋两次古文运动,古文的市场大大扩展了,骈文的领地相应退缩,退缩到最后,两者大体“划地而治”:公文领域和部分科举考试的文章仍然由骈文来主宰,其他领域古文大可通行无阻。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清末。白话文一普及,两者作为实用文体的时代也就结束了。

二、士族生活的华美书写

东汉和曹魏时期的文章,对偶句很多,虽说可能出于作家有意的安排,但是总体上看比较自然,和散句搭配协调,用典也不多,读起来轻松、流畅,每个句子和整个文章的意思都很容易理解。骈文就是在这种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

西晋有个了不起的作家陆机,不仅诗歌对偶的成分多,文章也是如此。他的文章,对偶句所占的比例在西晋时代是最高的,而且刻意造成对偶的意图很明显,辞藻还很华丽,特别重视形式上的修饰。用地道的骈文来写逻辑性很强的论文,大概就从陆机开始,这需要极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比如《辨亡论》,篇幅就很长,乍看就知道写作的时候很费心力;再如《文赋》,虽说是篇赋,但实质上也是一篇句式整齐的骈文,论述写作过程的各个步骤,把那么复杂、深刻的理论问题写得如此华美,确实不是一般作家能够做到的。在陆机的文章里面,要数《演连珠》最像成熟的骈文。我们只引一段观其大略:

臣闻日薄星回,穹天所以纪物;山盈川冲,厚地所以播气。五行错而致用,四时违而成岁。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离;明君执契,以要克谐之会。

“连珠”是一种很特殊的文体,最早是在皇帝的命令之下写作出来的,所以前面总有“臣闻”、“盖闻”一类的词。西汉作家扬雄的连珠年代最早,都是散体,不用对偶;从东汉班固,到三国时期曹丕、王粲等人的模拟之作,都变成了对偶句。陆机的拟作,对偶最为工整,而且最讲究辞藻,在所有连珠作品中最负盛名。

陆机的文章非常重视对偶和辞采,可以说是骈文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但是他的骈文多是论文或者应用文,虽然华丽,却缺乏动人的力量,因为里面总是没有他自己的感情。比陆机年代稍早,有位四川人李密,虽说不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家,却写出了一篇让后人千古称颂的好文章,那么多的古文选本,都不会漏掉他的《陈情表》。很像唐代的张若虚,只靠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让人永远忘不了他。

李密(224—287),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三国时期,他在蜀国做过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晋朝统一之后,晋武帝司马炎知道他名声很好,征召他到洛阳去做郎中、太子洗马,李密推辞了。一般人都喜欢做官,比较正直的人希望做官可以为老百姓做点实在事,可以为国家、朝廷效力;还有不少人认为做官可以颐指气使、前呼后拥,少不得有人巴结,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腐败,可以对看不顺眼的人尽情地打击报复。所以很多人都去跑官、要官、买官,像李密这样给官却不愿做的人比较少见。李密为人比较谨慎,也很周到,他怕朝廷误解他,错认为他对朝廷有什么意见,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详细陈述了他不愿做官的理由。

同类推荐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贴近灵魂,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必得贴近身心。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历史的田野广袤无垠,我所涉足,不过其中一二。仰望人物星空,灿烂无比;偶尔史林折枝,余香满手;记录编辑思绪,回味无穷。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太阳,感动与感奋,交织在跋涉的征途。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支枪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热门推荐
  •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欢喜冤家:一枝青梅出墙来

    新书已发布《绝世神医:误惹腹黑邪王》,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天神大人看着像猫咪一样冲他撒娇的泠薇,暗自叹息,他怎么好像在养女儿?还是一个脾气超臭的坏丫头?哄着她,陪着她,顺着她,照顾她,为了让她消气还得把自己送上,他后悔了,他不该找这么小的丫头!也困惑了,成亲之后,他是相公呢还是父亲呢?泠薇嘿嘿一笑:当然是亲亲相公了!
  • 魅上绝色王爷:傻妃绝代

    魅上绝色王爷:傻妃绝代

    她是江湖第一冷魅杀手,洞房花烛却替人代嫁,他狠狠的捏着她的下巴,“本王真期待一个傻子在身下承欢的模样?”一纸休书沦落下堂弃妃,真相大白才痛苦悔恨,得到的却是她带着未出世的孩子坠落悬崖?江山为谋,才得知良人不在,拱手山河能否换回一世温柔?“娘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江山固然重要,却远不及一个你,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桃源美利坚

    桃源美利坚

    你想佩戴沙图什吗?不用到青藏高原辛苦的偷猎了,因为我这里有啊,质量绝对上乘;你想吃人参肉吗,我这里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要,你想吃到美味而又纯天然的美食吗,请到我这里来。我是干什么的?我不过是一个地主而已。推荐新书《不务正业的厨子》,本书还会更新,绝对保证人品
  • 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

    干物妹也要当漫画家

    干物女是已经放弃恋爱,凡事都说“这样最轻松”的年轻女孩。主角的名字叫作安忆,她很喜欢安逸的生活。为了安逸的生活,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她,只能拿起画笔,赚取足够金钱供她死宅,等什么时候赚够了钱……那就尽情地休刊吧。什么?无数粉丝读者暴动了?还破口大骂坑王之王?诶诶诶……那该怎么办?什么嘛,原来只要爆照就可以平息读者的怨念啦,真是安逸呢~~~
  •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女人的资本大全集

    本书是一张温暖的女性地图,指引女人从容地游走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建立平衡和谐的幸福法则。在这些温暖隽永文字的引领下,挖掘你潜在的天赋资本,并大力去开拓和利用,让你每一个生命层面资本——容貌、智慧、感情、家庭、事业更加丰厚与完整,令你美丽一生、幸福一生。
  • 血战天下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 皇后大人,您在上

    皇后大人,您在上

    他要找一个皇后,一个可以震得住朝堂,经得起诱惑,管得了后宫,忍得了母后,让所有人满意的女人,她可以没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但是一定要由容人之量,还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这复杂深沉的后宫中,一定要能够学会活得长久。他以为,他找不到,可是却在某一天与之相遇。最终——皇后大人在上,朕在下。————————————————某王爷——“我以为你找来只是个皇后,没想到却爬到了众人头上,连心都不知不觉与之靠拢,皇兄你许她任意妄为,整个江山,我能许她的是放弃所坚持的,所执拗的一切,无论你是否相信,也无论你是否放过……。”某无赖男子——“一直以来,我都喜欢陪在你的身边,你做男人我便做女人,你做地痞我便跟着做流氓,你做嫖客,我便坠落风尘投你所好,你要报仇,我就是你手中的那把剑,帮助你斩断一切障碍,不需要顾及我,因为对我而言你才是生命的全部,可是你现在要做那人的皇后,好吧,我是你的侍女,谁也不要想把我赶走,死了……我也是你的人。”某神医——“不要将那再世神医的名号放在我的头上,我并不若你想得那样。我救人是为了她,我杀人也是为了她,说白了,我只是她一个人的医者,因为这里有她,我才会来。看着她幸福与不幸,不会去插手,但是只要她的一句话,我便会带她离开。”————————————————“皇上,三王爷又来了,遇到皇后逃走了……”“皇上,凤鸣使节来挑衅,被打回去了!”“皇上,太后教训皇后,被气得下不了床。”“皇上,四王爷强抢民女被皇后吊在了城门上。”“皇上……”“嘘……这些与朕何干?朕和皇后分工明确,她主外朕主内,朕只管后宫。”“你很开心?很自在?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后宫不给我管,他妈的让我管朝政!你有点出息好吗?”“没办法,能者多劳啊,扬长避短嘛!再说,人家……咳……”“靠,又吐血,你丫的林妹妹啊!”“林妹妹?”“风尘女子!”“……”—————————————————————浴血中,她满身的鲜红,身上有着狰狞的伤口,“何苦来着,你在这里拼死拼活,他在后方高枕无忧,他的江山何需要你来维护?!”“他有着后宫佳丽三千,你不过是其中的一位!”“随了朕,朕许你这天下,许你这锦绣山河?!许你这后宫无妃!”“笑话了,江山与我何干,那个死皇帝又与我何干?”“我维护的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还有我的男人!”“那,你的父母呢?你的仇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