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25

第25章 遥远时空的思想记录(3)

他的那些“主人公”真是包罗万象,奇形怪状,尽是些你想象不到的。比如说世上本来没有大鹏,大鹏就是他编造出来的,而且还随着海水的巨涛从北到南、由下而上地飞越三千里;在他的书里,鳖和青蛙还可以对话;蜗牛的触角上竟然发生了两个国家的战争,而且居然“伏尸百万”!故事虽然离奇,形象尽管古怪,道理却往往能够惊世骇俗。庄子的文笔,也如同他的精神那样不受拘束,天上地下,时真时幻,忽起忽落,摇曳多姿。有的评论家说庄子的文章就像是微风吹拂在水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纹理。以苏东坡之学养深厚、多才多艺,眼界自然极高,但他对庄子的文章佩服得实在是五体投地。他说:“我原来心里有些朦胧的想法,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读到《庄子》,才感觉到他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苏东坡写文章,经常会用到《庄子》书中的典故,而且他一生被卷在政治风波里上下跌宕,受尽了打击和折磨,曾经被贬到当时还十分荒凉的海南岛,这说明他的政敌希望置他于死地,可是他后来竟然健康地回到北方,《庄子》的哲学无疑帮了大忙。

庄子看上去真是潇洒,超脱得无可比拟,不过庄子的内心实在又是愤激得不得了。他对世上荒谬不合理的事看得太多、太敏感,比一般人体会得深刻得多。他说,当时偷了金钩的人要判死刑,可是偷盗了国家的人却成了诸侯;儒家喜欢讲礼乐、仁义,很多人不过是拿这些东西作幌子,尽干些鸡鸣狗盗的事,强盗们让人骂得一钱不值,却还有些真道义。他大骂那些追求富贵的人是钻在裤裆里头的虱子,挖苦曹商的发迹是因为替秦王舔了痔疮,还讽刺满口仁义诗礼的儒生尽是些个挖墓盗宝的贼人。正是因为世上的很多是非都是颠倒的,正义和邪恶的分别都是虚假的,庄子才在愤激之下主张泯灭是非;正因为他深切感觉到真实世界的荒谬,才试图用想象中的荒谬说明他自己的真理。庄子散文了不起的艺术成就由此才得以生发出来。

庄子在根本上是老子思想的继承人,所以前人把他们都叫做“道家”,但庄子和老子的文章风格却有所不同。老子的议论比较抽象,只是告诉你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庄子则很少抽象的东西,他总是靠想象、幻想来构思、编造一些小故事,把他要说的道理融化在这些具体可感的故事和形象里,显得趣味横生。

庄子家住在齐、楚和三晋交界的地方,生活非常贫穷,他同下层平民多有接触,在学问上广收博采,所以能够从平民的角度去看待社会上巨大的贫富差异,看透富贵之人的虚伪和吝啬。《外物》里面讲了庄子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向监河侯借钱以解燃眉之急,监河侯表面上大方,慷慨答应借给庄子三百金,但是要等到发了工资以后,这明显是在糊弄庄子。庄子回答的巧妙,在于并不直接抱怨,而是讲个小故事,把监河侯的为人放在故事里面加以讽刺:小鱼困在车辙里面的一汪水里,将要困死,向路过的庄子求救,庄子说我到吴越国把西江之水给你引来好不好?小鱼大怒道:“我现在只要斗升之水就能活命,等你把西江之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干了!”这故事当然是庄子编造出来的,但编造得那么贴切、幽默,富有情趣,把人性中的丑恶给放大了,你不能不佩服庄子揭露现实的深刻。

同老子一样,庄子特别看重自然之道,认为朴素的美才是天下无可比拟的真美,所以他反对人为的雕琢和虚伪的修饰,主张摆脱一切世俗的教条,抛弃名利权势的束缚,尽情抒发真实的心灵感受。《应帝王》里有个“浑沌开窍”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浑沌就是“自然”的代表,本来没有什么“窍”,这是他的自然状态,可倏和忽偏偏要多此一举,硬要给他凿开七窍,虽然出于好心,反倒把浑沌给害死了。办事违反自然规律,必然事与愿违,遭到规律的惩罚。这正是对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发挥和具体化。

庄子的散文,就像庄子的哲学一样,浑浩博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文人去阅读、研究和回味。我们虽然不知道庄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但是无论经过多少年,总是不乏慧心的读者,通过阅读庄子的散文,去贴近他的心灵,去体悟战国时代的那一份飘逸和潇洒。

四、《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逻辑论辩的不祧之祖

随着诸子争鸣的开展,论辩之风越来越盛,孟子就得了“好辩”之名。荀子提出“君子必辩”的口号,他的书中《非相》、《正名》、《解蔽》等篇,都花了不少工夫探索思维规律、逻辑方法和辩论艺术,追求语言的形式美,并在这方面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墨子名字叫做墨翟,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初学习儒术,后来自开宗派,门徒众多,到了战国,这个学派同儒家并称“显学”,就是最为人所重视的学问(图2-5)。墨子坚决否定文采,主张取消一切音乐歌舞,认为这些都是奢侈浪费的举动,劳民伤财,耽误政治和生产。当时不少上层人物的享乐生活非常过分,建立在广大民众的痛苦和血泪之上,墨子对这些现象尤其敏感,所以有这样极端的主张。《墨子》中的《经》、《经说》、《大取》、《小取》等篇,集中探讨辩论方法,被称为“墨辩”。《墨子》对假设、比拟、譬喻、类推等论说方法有专门的具体分析。他还在《非命》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他自己解释说: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用今天的话说,“三表”就是文章要有历史根据,要重视结合现实,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经得起实际生活的检验。这是判断事物真假的三条标准,也是论文写作的三条标准。荀子的论辩方法就从“墨辩”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战国初年的某一天,又有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徒弟,乘着牛车,走在从齐国通向宋国的泥泞道路上。这位老师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对天下大势和治国方略颇有一套见解,他前几天曾经把这套见解推荐给齐王,齐王对他深表尊重,接待如同上宾,却没有接受他的“礼物”。旅途的劳顿,丝毫没有削弱他的雄心壮志,他像当年的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后来又游说了宋、鲁、滕、梁等国,他虽然舌灿莲花,雄辩滔滔,却屡经挫折,最后还是像孔子那样回到故国,以授徒、著书终老于家乡。这就是被后人称为“亚圣”的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图2-6)。他是战国初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传说孟子的母亲是一位特别擅长儿童教育的专家,她知道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巨大影响,所以为了给幼年的孟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曾经不厌其烦地搬过三次家。“孟母三迁”的故事后来成了成功家庭教育的典范。当我们提起孟子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母亲。

孟子一生以孔子思想的继承人自许,似乎远比孔子自信。司马迁说,当时天下诸侯都忙于混战和杀戮,在他们眼里,谁擅长打仗和争夺利益,谁才是人才;孟子张口闭口不离尧、舜、禹,不离仁政,到处宣扬什么人性本善,尽跟人家拧着劲儿,所以根本没人理他那一套。从这一点说,孟子还确实像是孔子的“翻版”。孟子和孔子一样,生前到处碰壁,被各国君主所轻视和抛弃,可是一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战火纷飞和秦朝的暴政,到了统一和平的西汉、人心都巴望着安定的时候,孔、孟的学说便遇着了生机,被学者们重新给予解释,接着就受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重视,将它捧上独尊的地位,这地位竟然一下维持了两千年,影响之巨大、深远,恐怕是孔、孟本人始料未及的吧!《论语》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孟子》里的文章则几乎都是孟子本人所写,他的徒弟万章、公孙丑在编书时做过助手。

孟子大概在生前就得了“好辩”的名声,而且在当时似乎还不是什么好名声,对此,孟子无奈地说:“我难道好辩吗?我实在是不得已啊!”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我们只要翻翻《孟子》原文,就不难发现别人说他“好辩”,其实真的没有冤枉他。不过我们这样说,却并不是要贬低孟子的辩论,而是发自内心地表示钦佩和尊重,因为他的辩论里充满了气势,充分表现着他道德修养的圆满和自信,又极讲究技巧,艺术水准非同一般,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滕文公》记载孟子同陈相的一段对话,孟子上来就问陈相:“许子必以种粟而后食乎?”“必织布然后衣乎?”是啊,你想啊,许行当然不能自己亲自种了小米才可吃饭,自己织布才有衣服穿,当然很多事都不可能不仰仗他人,由此可见“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进而引古证今,慷慨陈词,强调了社会分工的必要,以此来说明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观点。当然,孟子的结论未必正确,但他善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每一步推断都会让对方觉得无懈可击,加上气势磅礴,滔滔不绝,特别容易让人折服。又如《告子》中有一段孟子的议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令人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但是音节铿锵,意义连贯,很多人竟然特别轻松地就把它给背诵下来了。难怪清代文艺批评家刘熙载说,孟子的文章,就像是熟练的舵手始终把船保持在河流中最有利的位置,借着水力飞速前进;那些外行费力不少却寸步难行,自然相形见绌。

孟子曾经说,你如果打算说服王公大人,你首先得藐视他。意思无非就是说,如果你能够首先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在辩论中无疑就多了几分胜算,容易处在主动、有利的地位。其实,战国时代,很多游士就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游说诸侯王公讨生活,他们的很多说辞未必合理,并不一定可行,却颇有煽动性,搞得对方意乱神迷,崇拜不已,迅即主动就范。他们很可能就是把孟子的论辩文章当中这种行文艺术,变成了煽风点火、混饭吃的“忽悠”经验。这大概也是孟子没有想到的事吧。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但他的思想同孔、孟有很大的不同(图2-7)。他写过一篇《非十二子》,对儒、墨、名、法各家学者都有所批评,并激烈抨击“子思、孟轲之罪”。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学术总要发展、变化,儒家的继承人本身对孔子的思想就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又会结合自己所看到的现实不断修正学说的内容,儒家思想当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同最初的面貌产生距离。荀子对孔子以后儒家代表人物的批评,其实也不过代表了他自己一家的看法而已。他对孟子学说的意见很大,比如孟子讲“性善”,认为人性本善,但荀子就讲“性恶”,认为人性本恶,那善的一面都是通过人为修饰出来的,都是假的。又如孟子讲天命,荀子就认为万物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不是因为有了尧帝这样的贤君才有了天地,天地也不会因为夏桀这样的昏君的出现而消失。他是很客观、很现实的,看重人为的重要性,相信人定胜天。

总起来说,战国后期,各种学说已经大略具备,荀子对其都有所吸收,所以他的思想比较驳杂,有集大成的味道。同孔孟相比,荀子思想偏于理性,更切合当时的实际,后来他的学生韩非、李斯都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这不是偶然的。荀子的散文畅达善辩,条分缕析,却不像《孟子》那样滔滔雄辩、气势磅礴;他说理透彻,但多是单刀直入,不像庄子那样想象瑰丽,汪洋恣肆;他的语言已经相当犀利甚至有些尖刻,不像孔子和老子的语言那样优游、温和。他能够把每一篇文章都分成若干论辩专题,相当有条理,层次感很强,这标志着论辩艺术的进步。

荀子在中年的时候,曾经在齐国首都临淄主持过“稷下学宫”,这是齐国最高的学术机构,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代表着整个战国时代最高的学术水平。晚年的荀子,到楚国做了兰陵令,地点大致在今天山东苍山一带,后来就死在那里了。他模仿楚国民歌写了《成相篇》,是一种三言和七言混杂的歌谣,还写了《赋篇》,对后世辞赋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韩非是荀子的学生,韩国人,在论辩方面继承了老师的衣钵,不过只是在著书方面,论口才韩非就不太好,因为他天生口吃。韩非的遭遇相当悲惨。他看着韩国在秦国的压制下一天不如一天,就给韩王上书,韩王没有理会他。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他效力。韩非在秦国备受重视,引起了李斯的嫉妒,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其为韩国宗室,未得信任,被投入监狱,最后李斯逼其自杀。

韩非要求著书、立法都必须说得明白确实,通俗易懂,论说周详。他比较讨厌文学之士,所以自己写文章也不重文采。他的思想属于典型的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他的文章也如同他的思想,尖刻无情。《韩非子》中有《难言》和《说难》两篇,汲取了当时诸子纵横游说的经验,对论辩艺术作了详细的探讨。他考虑得很细,强调在向君主展开游说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君主能不能愉快地接受,惹得君主不高兴,脑袋搬了家,就是巧舌如簧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就像是传说中的龙,脖子下面有三尺逆鳞,也就是说这些鳞同一般的鳞正好方向相反,如果稍一疏忽,摸了逆鳞,就有性命之忧。这说明韩非不像其他辩论家那样,只顾着自己说,他还考虑到了听众的接受能力,这是韩非对论辩艺术的重大贡献。可惜他自己却连展开游说的机会都没能真正得到,幸好有他的书传下来,才让后人领略这位法家大师的风采。

同类推荐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可以相信,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热门推荐
  • 空间之农家花酿

    空间之农家花酿

    本文【重生+空间+酿酒+点小医术】农家俏花田,里边净是甜:一田治筋骨二田治千万小病三田治肿瘤四田治绝症五田延寿命六田缓青春花田至六,万病消除,青春延期,益寿延年。&&&小剧场&&&“花酿,花酿,上好的花酿酒,香醇可口嘞!”迎面无数的蔬菜砸来,某小偷宝贝的捡捡酒瓶上的菜叶,顶着头上无数菜叶抬头。“诶诶,你们干啥呢?干啥呢?招你们了吗?”“喝毛线的酒啊,这年头男人会喝酒,都是被你们这些卖酒的给惯的?”大娘一身彪悍,唯一的缺点就是一只手扶着身后的腰。“哎哎哎,前面这位哥,看你走的那么彪酷,咱两有缘。•••••”一番推荐,耐不住帅哥不鸟人,某小偷为证实真切性,给大娘喝了口小酒。“大娘?怎么样?”“给我交出你所有的酒来,老娘砸锅卖铁也要喝。”砸碗轰轰响,菜刀光光亮。腰不痛了,老娘要打劫o(≧v≦)o~~“终于,让我抓住你的把柄了啊!我媳妇的酒你也敢偷,据说偷的还不少!”帅气的脸庞俨然复活了大娘的春心,也惊吓的某小偷(┬_┬)。那帅哥身前正飞着一只穿着花瓣衣衫的小精灵,看看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见着那精灵。“啊”撕心裂肺的吼声,加上某小偷急速的奔跑。精灵眨眨大大的眼睛,她明明很可爱好不好。本文欢迎所有的鲜花,钻石,收藏,和绝大部分的评论,剩下的评论我坚信,你懂的。
  •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本书分为“怀念”“新解读”“写朋友”“读书乐”“爱生活”“人世间”“少年游”七个部分。选入的散文比较宽泛,不局限于游记、抒情、记叙,亦将哲学、历史、文化、科学各类文论和随笔选入,并包括书评、影评、议论、杂感、演讲等,这些应用类文章不仅对中学生、大学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有利于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编者在每篇文章中依旧有选择地写出精练的点评,文后还特别写有分析短文,并设有“延伸阅读”板块,供读者深入解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掌握生动活泼的遣词造句,体会独特的思想和思考角度,从而领悟到另类的“形散神也散”的散文真谛……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盛世冠宠

    盛世冠宠

    如果她的生命分为两部分的话,那么第一世,她活在痛苦之中,每天被关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宫室里辛苦练武,她就是一个被操控的傀儡,没有一点人生自由。而他成为她那段苦难日子里的全部,她视他如神袛。却在有一天她被他生生杀死!对,她死了,成为所有人叹息的记忆。而他借着她的名气一跃成为世人膜拜的青霜宫主子,自此风光无限。第二世,她重生,长成了一个没有半点前世记忆,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进入了他主掌的武林大门派青霜宫,与他再次相遇,直至再次爱上。她听信于他编造给她的美好谎言,以为跟他在一起就是一切就是幸福,谁知,有一天突然碰到了一个叫做刘扶萧的男人,这个男人的出现彻底打碎了她和平的生活。前世的记忆纷纷如潮水般淹没了她,她惊恐着,茫然着,又该何去何从?青霜,是一把宝剑,也是一个人的名字。素锦墨染了谁的流年?他们的命运又该何处安放才不至于颠沛流离,痛彻心扉?且看女主如何逆转重生后的命运,将男主的心牢牢把握在手心里。本文一对一哦,奉上精彩的感情戏和重大阴谋戏!
  •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自然是一本书,天是它的封面,海是它的扉页,山是它的目录,河是它的文字,地是它的封底。自然的智慧无处不在,那些有关大自然的神奇故事,在爸爸那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流淌开来……
  •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世间之中有无数个选择,无论是正还是反,错一步满盘结输。现代女穿越古代,本以为可以避免选择的难题,却又陷入选择的困境。当婚恋、感情、友情遭遇选择的时候,她无奈、困惑甚至随意的处之,但放弃的随波逐浪,带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究竟什么选择才是正确的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墨芊想选择平淡,但是命运却令她不断地波折。
  •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就像沙漠中的清泉,能够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爱心就像是冬日的阳光,能够让寒冷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就像久旱大地上突降的甘露,能够滋润枯萎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爱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爱心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 怪盗格里芬

    怪盗格里芬

    日本讲谈社镇社之宝,名列日本纪伊国屋书店top50;亚马逊五星图书。纽约的神秘大盗格里芬接到了一桩盗取珍藏在大都市美术馆里的梵高自画像的生意。委托人告诉格里芬,美术馆里的那幅画是赝品。怀着“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这样的信条,格里芬所接手了这项铤而走险的任务。然而这竟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设下的一个圈套,目的是胁迫大盗格里芬参与命名为“不死鸟作战计划”的机密任务——夺取波克诺共和国军队最高指挥官恩里克·帕斯特拉米将军保管的藏着国家机密的玩偶……
  • 乞丐皇帝与军师皇后

    乞丐皇帝与军师皇后

    奇女子吉儿,不习女工,善兵书计谋,女扮男装,营帐中运筹帷幄,人称“赛诸葛”。吉儿冒名替嫁,抛出的绣球被沦为乞丐的皇帝接到,从此二人患难与共。又有与世无争的王爷李泌放弃淡泊清雅的生活爱她护她,无怨无悔,对她说:因为遇见了你,我的眼中再也看不到任何女子。
  • 老狐狸说话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说话心经(大全集)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老狐狸却说:“巧言令色,助你成功。”须知,成功者的故事里,从来都没有侥幸。狮子把羊叫来,问他能不能闻到自己嘴里发出的臭味。羊说:“能闻到”,狮子咬掉了这个傻瓜蛋的头。接着,他又把狼召来,用同样的问题问狼。狼说:“闻不到。”狮子把这个阿谀奉承的家伙咬得鲜血淋漓。最后,狐狸被召来了,狮子也用同样的问题问他,狐狸看看周围的情形,说: “大王,我患了感冒,闻不到什么味。”于是活了下来。马雅可夫斯基曾说: “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