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可就是改不了。她听说有一位得道高僧很有办法,便决定去向高僧求救,希望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化解烦恼,开阔心胸。
当高僧听了她的讲述后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看见高僧不说一句话就把她锁在房中,气得跳脚大骂。她骂了许久,见高僧也不理会,妇人便又开始哀求,可高僧仍置若罔闻。最后,妇人终于沉默了。
这时,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又怎么能心如止水呢?”高僧说完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你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生气也没用。”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积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说完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高僧笑道:“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说道:“什么是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
人活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去为一些一年之内就会忘却的小事烦恼。
邻居王大妈早年丧夫,生活的艰辛造就了她极坏的性格和脾气:怪厉、偏激、狂暴,喜怒哀乐无常。老田和老吴是她的邻居,经常会和她发生一些矛盾。
一天王大妈的黄母鸡不见了,她便在自家的院里骂开了:“哪个老不死的,偷了我的黄母鸡让他断子决孙,死都闭不上眼睛。”
骂声很大,邻居老吴和老田都听见了。老吴想:她也没有点名骂谁,咱也没有偷鸡装着没有听见;而老田听后想:这怕是冲着我来的,这婆娘真没有口德,老田气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几天就病到了。
几天后,王大妈发现了自家的黄鸡原来掉到井里淹死了。王大妈有些内疚,便向老吴和老田道歉。于是,几个老邻居又和好如初。
心灵物语
人生苦短,匆匆即过。若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无限的烦恼上,无异于作茧自缚,引火自焚。如果为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那就更没有这个必要了。
◎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不可否认,千百年来,金钱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早就渗透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一切,他们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必然会有幸福。然而,对于人生来说,我们还有比它更为重要的,譬如健康、平安、友情、亲情、爱情等。
富勒是美国的一个大富翁,他年轻时,特别渴望拥有巨大的财富,他也一直在为梦想奋斗,这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三十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能力。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有了财富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因为工作太忙而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虽然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在办公室,富勒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突然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应该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个人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财产,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收入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这更清醒的时候。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而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上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为更多人建设家园。
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却成了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把赚钱当作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不惜透支身体健康,不惜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惜牺牲对孩子的关爱。对一个人来说金钱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吗?不,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金钱永远不应该被排在首位。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又累又烦,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元。”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玩具的话,那就给我回房间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该发牌气——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妙票,高兴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说,“爸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许多人往往会误将金钱当成了唯一的幸福去追求。确实,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就能建立一个在物质上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过较为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一个人即使有很多钱,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么就决不会有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因为人的一生中,还有更多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
心灵物语
我们要正确看待金钱的作用,它是获取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但不是万能的神明,它换取不了健康和生命,也换取不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它只是人的身外之物,我们不要为了追求身外之物,而损坏了生命、影响了亲情、破坏了友情。
◎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做混碗饭吃的一件差事,我们肯定不去重视、喜欢它。如果我们将之视作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一种途径,工作在我们眼中就会成为最愉快的事情。
一天,主人把货物装在两辆马车上,让两匹马各拉一辆车。
在路上,一匹马渐渐落在了后面,并且走走停停。主人便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物全放到前面的车上去。当后面那匹马看到自己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便开始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主人越要折磨你。”
到达目的地后,有人对主人说:“你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那么你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二张皮吧。”于是主人便真的这样做了。
如果你对工作依然存在着抱怨、消极和斤斤计较,把工作看成是苦役,那么,你对工作的热情、忠诚和创造力就无法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也很难说你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你只不过是在“过日子”或者“混日子”罢了!
约翰在法国中西部长大,靠父母经营果圃把约翰养育成人,这种一年到头辛勤耕作、劳碌的农家生活,无疑对约翰日后的自我要求及情绪转换影响深远。如果约翰没有把事情做完,约翰会觉得怠惰、沮丧,有罪恶感。可是不论约翰做了多少,心里老是有股力量驱使他去完成更多更多的事。于是约翰对实际工作感到压力重重、精神透支且枯燥乏味。
长大以后,约翰对工作的态度就是不断地保持生命力,约翰太太对于约翰能在一天内完成许多事情感到惊讶不已。约翰可以在几小时内就把屋里打扫干净,用一个上午写好一份工作报告,花一天时间种下所有花种,但心里却觉得索然无味。而且约翰只要一坐下来放松心情便觉得罪恶惶恐,会一直想着总还有件事没做好,这种念头一直持续到一日终了。
对约翰而言,生命中最艰难的挑战便是呆坐。
长久以来,约翰的心一直不停地转动思考,因此坐在海边体验一切,看看美丽的海影、嗅嗅清凉的海风、听听动人的海涛,对约翰来说皆是新尝试。约翰一直害怕如果自己不能加快脚步,就会变得懒惰而且无法做好任何一件事。这种想法让约翰沮丧透了,所以约翰总是让自己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只有在消掉工作表上已完成的事项后才会觉得有一丝轻松。
于是,约翰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培训班。起初的两个星期,约翰对上课内容有一箩筐的问题,约翰是想借此学到更多咨询方面的新观念和方法,但是很糟糕,约翰尚未找到其中要诀,而课程指导员却一直告诉约翰只要放松心情专注倾听就可以了。
“下午放自己一个假,到海边去吧!”他说。约翰对他的动机十分怀疑。多诈啊!要约翰一整个下午待在海边,那种不做事的感觉多令人害怕啊!
约翰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经验、约翰于是和他据理力争,因为只剩下一个星期了,约翰不觉得还有时间浪费,难道不该更努力一点吗?去海边做什么。
可是约翰也想到,到海边走走又不会让他少掉一块肉,还是可以享受假期!或许他是对的,约翰觉得自己可能真该学学如何放慢脚步。
第二天,约翰和妻子一起漫步海边,感到快乐无比;但过了一两个小时,约翰的焦虑开始出现,无论觉得有多不舒服,约翰知道必须秉持信念,而且得相信指导员告诉他如何放松心情的那一套。
当晚,约翰睡得很沉,半夜三点约翰自梦中清醒,顿时恍然大悟。
“亲爱的,快起来。”约翰边说边把妻子摇醒:“我想通了!我终于明白他说的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是约翰第一次清楚地知道顺其自然和不去强求意念。原来在睡眠中,心智放松了,理解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一切看来真是太简单、太不可置信。
约翰回到明尼苏达州,日子又和以前一样,可是那晚触动心灵的感觉却依然持续着。
有个星期六,约翰又忙着做事,这回约翰清楚他得赶着做,于是约翰停下来,做了个深呼吸,找到头绪。约翰告诉自己,或许该试试这个方式,看看是否真的可行——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把每件事做好,而非处于以往紧张高压的环境。
约翰带着这种新想法过了一天,每一天只要一发现自己的紧张,心里便很清楚地告诉自己该停下来休息一下;当然,一天结束后,工作比预期进行的速度还要快。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一整天约翰都很快乐;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一点也不觉得累。
心灵物语
快乐一点不要觉得罪恶,即使你一件事都没做完。你也应明白做事情的动机,学到内在的智慧的力量,在心情放松的时候能引领你找到行事的方针。要知道只要有信心,便不必经过一连串绞尽脑汁的思考,也会有解决方案。
◎想法太多成负担
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让人们产生太多的想法。读书的时侯他们就在想考试不能过关,毕业就会面临失业;有了工作,又会想自己是否能与同事和睦相处,是否能适应公司里的勾心斗角;独立生活,又在想挣的钱够不够多,是否足以养家糊口……等等诸如此类太多的想法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让人无法轻松地工作,无法洒脱地生活。
人的一生中,我们每天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多,如果我们老是瞻前顾后,为不可知的未来顾虑重重,我们就不能以轻松的心情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虽然我们不能不打算明天的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而不得不办保险,也不能不为老年存钱,不得不为出人头地而努力,不得不为将来的生计有所准备。但是我们应该做的是为明天而精心计划,而不是让太多的想法成为一种无谓的负担。
在美国,有一个年轻人整天忧心忡忡担心每一件事,他担心自己太瘦,担心自己掉头发,担心没钱成家,担心失去亲爱的女友,担心别人对他印象不好,担心被老板炒鱿鱼。
不久,他的情况发展到极为严重的地步,甚至无法与别人沟通。他无法控制自己,每天都在各种各样的想法中痛苦不堪。太多的想法让他过分忧虑几乎陷于精神崩溃中。
后来,他决定到佛罗里达州去旅行,希望换个环境,化解自己的忧虑。上火车时,父亲交给他一封信并叮嘱道,一定要等到了佛罗里达之后再打开来看。他到佛罗里达的时候正是旅游旺季。因为订不到旅馆房间,他就租了个房车,整天在海滩上打发时间,他觉得还是那么难过,于是他拆开那封信,想看看父亲写的是什么。信上写道:
“儿子,你现在离家已经有1000多公里了,不过并没有什么改变,对不对?我知道,因为你把烦恼也带去了,那烦恼就是你自己。令你灰心丧气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种事情,而是你对这些事情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太多了就会变成一种负担,你应当抛开这些想法,做每天应该做的事,才会过得快乐。你如果能只做每天应做的事,没有过多的担心和想法,那么,就回家来吧。因为那样你就能放下心中的负担了。”
这个年轻人看完父亲的信后,觉得非常生气,因为他要的是理解,而不是任何指示。那天晚上,当他经过一所教堂的时侯,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好去,他就走了进去,教堂里正在传道,讲的是战胜精神胜于攻占城池。他坐在教堂的后面,听到了和他父亲同样的道理,才发现自己一直很傻。他看清楚了自己,认识到惟一能改变忧虑和烦恼的,只是他心中的想法。
一个星期以后,他收拾行李回家了,又去干上了他以前的那份工作,并娶了那个他一直担心失去的女孩子。当他精神恢复的时候,他已是一个小部门的工头,手下有十几个人;后来他成为一家纸箱厂的厂长,管理数百名员工。他的生活比以前更充实、更有价值了。
后来,他为此反思道:“我现在能够使我的情绪为我所用,而不会有损于我,我现在才知道我父亲是对的。使我烦恼的,确实不是外在的情况,而是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