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400000024

第24章 追求真知 求真

辩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辨明同异的所在,考察名实的道理,决断利害,解决疑惑。于是,要探讨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言论。用概念来反映事物,用判断来表达思想,用推论来揭示原因。

——《墨子·小取》语译

求白马,牵来了小白驹,却说没有求得,这里“求”没有错,但“说”是错误的。至于缘木求鱼,当然得不到鱼,这个“求”才真正是错误的。

——《墨子·大取》语译

1.从勤学中求真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人相处,别人总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的勤学是有名的,他“入太庙,每事问”,倡导求学要“不耻下问”。但他的为学大都在人伦道德一类,很少过问自然之理,且有些清高的架子。

墨子在孔子之后,年轻时潜心研习过孔子的学问。墨子出道时,孔子已经是一个大名人了。因而,墨子算得上是孔子的学生一辈。

墨子在勤学方面是听了孔子的话的。一次墨子出游卫国,车厢里堆满了书,他的学生弦唐子看见了,觉得很奇怪。问道:

“先生带了这么多的书,为的是什么?”

墨子说:

“从前周公旦做宰相,早晨读书一百篇,晚上会见七十士,……现在我既不当官,又不种田,岂敢废书不观!”

大凡成事业者也常是勤学者,勤学者方式相同,用心各异。

一种是图谋个人的飞黄腾达。有一则古训告诫后人要努力学习,面授机宜似地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赤裸裸地暴露出读书学习极端自私的目的。

现代社会中为考试而勤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或为了晋升某一档次的职称,或为了换取某一级别的“乌纱”,或为了“跳槽”谋一份清闲的差事。这种“勤学”,不仅与知识无涉,与社会无益,且养成了人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弄虚作假的恶习,成为现代社会蔑视道德修养和科学精神的一大公害。

另一种是探寻自然的道理和做人的法则,真正从勤学中求实、求知、求真。

现代人是有幸的。前人为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让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掌握许多自然之理,懂得许多处世的方略。我们也许丝毫不懂动力原理,却可以舒舒服服地乘飞机坐火车;我们从来就没去过南极,却知道那个地方冰天雪地,冷得够呛;我们见了人就知道握手问候,说声“你好”。这些都受惠于我们的前人。

现代人又是不幸的。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人类已有的知识积累中,过时的无用的东西愈来愈多,人类面临着“知识垃圾”的包围,被这些垃圾引入歧途,而离世界的本真愈来愈远。

因而,单纯的机械的书本学习,即使是头悬梁、锥刺股,也不能算勤学,而只是偷懒。从前人的书本里找捷径,图方便,所获得的人生感受和真知灼见,毕竟是很有限的。

一个聪明的现代勤学者,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学习的时机,都可以增长新知。大街上竖起了广告牌,知道又出现了新产品;买回一辆自行车,自己也成了一名修理工;遇到一个迷路的小孩,想方设法把他送回家……当他以整个社会为课堂勤学不辍时,他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种人与那些急功近利、捞取个人好处的人完全不同。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炊壶里的开水掀翻了壶盖,母鸡如何孵出小鸡,太阳为何总是从东边出来。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他们探寻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从推理中求真

推理,是人进入社会、学会思考关键的一步。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故事,深得推理之妙。

一次,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酒过三巡,只见两个小官捆着一名犯人走进大厅。楚王故作惊讶地站起来问道:

“你们绑的是何人?”

小官禀报:

“是齐国人,是个小偷。”

楚王转过头看着晏子说:

“哦,是你们齐国人,齐国人都是惯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站起身,打了一个流传甚广的比方:

“我听说,桔子生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枳实,叶子虽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从来不会偷东西,到了楚国却会偷,请问,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偷呢?”

楚王玩了一点文字游戏,想占晏子一点便宜,没想到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推理出一个令楚王无言以对的结论。

推理能给人带来真知,带来机敏和智慧,也可能带来荒谬和错误。

小孩玩火烫了手,旁的小朋友便都不敢玩火了。尽管他们并没有被烫的直感,但伙伴的失手给了他们一个提醒:那东西拿不得。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推理。

当对岸冒出青烟,岸这边的人马上会说:对岸有火。这是经验让人形成的推理。因为烟是火所生,火因烟而显。

我们说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中间经历了古人、新人等几个阶段,然后才有人类历史,怎么知道的?通过一些考古文献推论而来的。

个人局限于亲知,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人类局限于亲知,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

推理就是联系,就是想象,就是运动。

推理显出人的逻辑性,没有逻辑,便是杂乱无章,就像一堆杂草一样,谁也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譬如,所谓爱人,必须是普遍地爱所有的人才可以算是爱人。所谓不爱人,却不一定要所有的人都不爱才算是不爱人。

这话怎么讲?

第一句前提是肯定的,结论也是肯定的;第二句前提是肯定的,结论却是否定的。人世间相亲相爱,应不分贫富贵贱,但对于凶敌败类,却不必放在爱的行列中,不爱凶敌败类,不能算是不爱人。

又譬如,不是没有安身之处,而是我不能有苟且偷安之心;不是没有富足的财物,而是我不能滋生满足的念头。

这话怎么讲?

这两句都是并列选择句,用“而是”来表示对后者的推崇和选择。安身之处是有的,但心不能偷安;财物是有的,但不能满足,由此生发出一种不断进取,永不苟且的奋斗精神。

从一般人类生活常识,到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到人世间各种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系庞杂的哲学与宗教,都需要阐发和解说,而这,就是从推理中求真的全部奥秘。

3.从比照中求真

宇宙洪荒,世间万物,人类都能够认识和把握,靠的是对照和比较。

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公转一周365天,是与月亮、太阳的比较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没有月亮、太阳,人类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了。

我们说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快,说黄牛拉车、蜗牛爬树慢,也是比较出来的,航天飞机与黄牛可以比,一切运动物体都可以比。

因而,古往今来,人们对比照有许多独到的认识。譬如: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向先进看齐。比学赶帮超。等等。

世界处于一种二级对应的模式之中,大与小、多与少、长与短、粗与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正与反、阴与阳……无不以比为前提,又以比为结果。

大千世界的客观运动规律及人世间玄妙的处世哲理无不蕴藏在比照之中,或从比照中生发出来。

落一叶而知秋。是说见到一片枯黄的树叶落下来,便知道秋天就要来临了。这是从与过去的经验比照中得出的结论。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常言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就是说以过去的事件为参照物,可以使今天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点,人更聪明一点,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在祖先的英灵面前,我们会油然而生一种情怀:华夏后裔,炎黄子孙,我们难道不应该比我们的先人干得更出色一些吗?

然而,比照却因人而异。体育比赛、文艺比赛、技能比赛等各样形式的比,与现代社会须臾不可分离。比赛酗酒、比赛骂人乃至比赛烧钱,则活显出某些人的荒唐和可悲。可见,比字里面大有学问。

左邻右舍,单位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他提了副处,而我才是正科;他家买了空调器,我家没有;他比我少读两年书,却比我有钱得多。这样一比,心里就失去了平衡,感到世道不公,生出许多闷气。

同在一个班级念书,他考了满分,而我却只得了80分;同是办公司,这家公司赢利颇丰,那家公司却连连亏损;同是一种政策,有的地方经济发达,有的地方贫穷落后。这是为什么?如此一比,就比出一些干劲。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为比能激起人的上进心。

比照的要诀在于:社会在对比观照中得以互相认识,个人在比较思考中确立正确的位置。在比照中求真才是比的目的,盲目地攀比和仿效则是比较的误区。

自己干了坏事,犯了纪律,追究起来,则说:别人干得,我怎么干不得?这种心态,貌似寻求公平,实则自我开脱,是理屈心虚的表现。

有人搞文学成了名人,有人从商赚了大钱。于是便招来许多犯红眼病的人,跟在后面跃跃欲试,以为一走红就是名人了,下海淘金就可以挖到金矿。这是一种极端浮躁、失衡的心态。因为,这种人好像在作比较,很会赶浪潮,但却把该比照的地方都忽略了。你有搞文学的禀赋、气质和才华吗?你懂得商务活动的一般常识吗?你有在商海中沉浮的思想准备吗?你具备那些成功者的意志力和聪明气吗?那么,当经过这一番冷静的比较和思考后,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切莫志不专一,这山望着那山高。

有为的人,从比照中认知自然和社会,获得真知。这种人是真正的聪明人。

无聊的人,在比照中空掷荒芜的岁月,以排遣灵魂的空虚。这种人是十足的傻瓜。

4.从怀疑中求真

人人都想获得智慧,但智慧从哪里来则不是人人都明了的。

智慧来源于不迷信、不盲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怀疑便是求取智慧获得真知的一种方式。

怀疑不是疑心重重,优柔寡断。怀疑作为一种智慧是指人的思辨能力。有思辨就会有怀疑,有怀疑就会产生出智慧,有智慧思辨能力就会更上一层台阶。

哲人墨子的一生就是从怀疑中求真的一生。他早年学的是儒家的那一套,但他没有像孟夫子那样对孔丘老儿顶礼膜拜,而是对这位老先生的许多学说(如厚葬久丧、重君轻民等)产生了怀疑和反感,因而智慧倍增,独创出彪炳千秋的墨家之学。墨子比孟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更富有怀疑精神。

从怀疑中求真有四种情境。

一、亲身所见时存疑。耳熟能详、耳闻目睹的周边事物最容易使人忽略,但这却是怀疑的开始。太阳落月亮升,太阳西下水往东流;人渴了想喝,饿了想吃;人生下来时不会说话,老了却白头发、松牙齿、瞎眼睛。这些现象尽人皆知,常常因习以为常而不为人关注,其实大自然和人体生命的奥秘就隐含其间,多一份怀疑就多一份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了解。

二、因事思考时存疑。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便能获得许多真知。这些真知并非坐在屋里冥思苦想,随时随地,都可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惑、有所得。举起来轻松,放下去沉重,因为举起来的是羽毛而放下去的是石头;往左走行不通,朝右走畅通无阻,因为左边是高山而右边是平川;跑起来不快,坐着不动的反而快,因为跑步靠的是人力,坐着的却是车子。

三、偶遇触发时存疑。两人正在一起饮酒,却突然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要么是饮酒过量,乱了方寸;要么是意见不合,由对骂而至殴打;要么是突然发现对方的秘密,相互争夺。遇到突发的情况,多考虑一下各种可能的原因,就会变得聪明起来,知道如何去应对紧急情况。

四、过往之事存疑。过分迷信自己的经验是人常犯的错误,经验是对过去时间的一种认识,经验中掺杂着各种假象和伪饰,对经验的怀疑就是反思。经验貌似智慧,其实是伪装的智慧。反思才是真正的智慧。每个人都能保证自己所作所为一贯正确吗?去年冬天未下雪今年冬天也就一定不会有雪吗?一个人过去品行不端今后也就一定会道德败坏吗?可见,经验不能取代新的思考,过去的方法未必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智慧人生,就在于从怀疑、反思中求得新知、真知。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高建群,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女人不猛,总裁不疼

    女人不猛,总裁不疼

    (职场+言情+爽文+励志)谁说女人太猛没人爱,在这里,女人不猛,男人不爱她,一个才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场巧妙的谈判,惊现出她令人折服的才华。也因此引出了她身边命属的他。他,一个跨国公司的执行总裁,亲眼看着她那一次的巧妙谈判,从欣赏到心动,从相处到信任,从而陪她并肩齐驱现代商场。谁说职场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同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此文为职场+言情,请多支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契约鬼妃

    契约鬼妃

    如果有一天我被尘世遗忘谁能透过我的灵魂找到我…当她醒来,周围一切变得虚无缥缈,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就算触碰自己都只会穿身而过。原来她变成了一抹幽魂,不知自己的过去,更不知自己的未来。没有身份的幽魂无法投胎转世,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从此她代替别人活着,为的只是寻找真正的自己。当她一次又一次用别人的身体睁开眼睛,她用自己的思想过着别人的生活,看尽世间悲欢离合,听遍天下承诺誓言。却没有人在她用另一个身份出现是认出她。她是被尘世抛弃的人,她是不记得过往却苦苦寻觅的幽魂。…只知阎王掌管凡尘众生的生死,其实他座下有三大聚魂灵尊,他们才是真正决定世人应该生或死的生死判官。其中一聚魂灵尊——东陵邪觉得自己很悲催,因为他所负责的地盘正值乱世硝烟。万事皆有法则,虽为生死判官也只能按法则行事,无奈乱世硝烟中人命皆如草芥,总有些人还没到该死的时辰,便因为种种原因嗝屁了。阎王传命于他,不该死的人就绝不能引入地府也不允许游魂在外。东陵邪听到这样的命令,皱起眉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左思右想,苦思冥想之后,东陵邪创造一道地府之令——逐梦令。何谓逐梦令?东陵邪邪魅一笑,让那些不当死之人活下去就是逐梦令。谁来执行逐梦令?是东陵大大您亲自去吗?东陵邪再次邪魅一笑,开玩笑,本灵尊怎么会干此下等活儿,自然是让她去。她?她是谁?东陵邪觉得今日自己笑得有点多了,遂冷了脸色。她是谁?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她是谁,她会跟着本灵尊正是因为她想知道她是谁。既然她没有身份,便可以用任何身份活下去,所以若谁在不该死的时候死去,她便得遵从逐梦令代替那人活下去,活到那人该死的时候。无论是否到该死的时辰,但凡死去的总不是什么好命人,那她岂不是永远在苦命中徘徊,这她也肯?她若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就必须遵从逐梦令,或许在执行逐梦令时有人认出她来,她还有翻身的机会,不然她就永远魂魄难安,永世不得超生。…她想活着,却不知自己为何死去。那些人明明能活着,为何偏偏选择极端之路。古琴一响,逐梦一令。她能否寻找回真正的自我?…特别说明:1、此文略带玄幻色彩,不过只属于轻玄幻范畴。没有打怪练级换地图,却有宅斗宫斗人心斗,顺便还加了点触动心灵的爱情。2、此文人物背景皆为架空,偶尔出场的神话人物也只是杜纂而出,请勿寻瑕伺隙吹毛求疵。3、此文作者只接受一对一的结局。
  • 完美恋人:会长大人是冰山

    完美恋人:会长大人是冰山

    她是众人眼中最完美的人,人们只看到她人前的光鲜,却没人看到她背后付出的辛酸。她(他)们是众人眼中最佳的情侣组合,却不知,他男装下面娇小的身子,多年来的换装,只为了那一刹那的守候。他是众人眼中的冰山会长,多年来无人接近,却只为她笑的温柔。他是被压制着的问题学生,爆发的边缘被她那一瞬间的笑容救赎。他是她多年来寻找生活中唯一的支柱。千里寻亲,只为了那一句“虽说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他给予你什么时,必定会收回你的另一样东西做为替换。它给了我们完美的面容,却收去我们的亲情,给了我们友情,同样收去了我们的安逸生活……已经过去的洛肖无力改变,洛肖只希望将来,当老天复予你爱情时,它必须收回的替代品,由我来出。”
  •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三十岁的灵魂,五岁的身体。二十一世纪的内外科医生,却在领奖那天“意外”致死。月牙国,慕容府可有可无的六小姐,家人弃如敝屣。五岁的孩子却经历了一段惨不忍睹的记忆,她不光霸占了小女孩子的肉身,还拥有她的记忆。父母之情,兄长姐妹之情,在她眼里如过眼云烟。谷底生活十二年,和师哥、外婆三人相依为命。两道圣旨,从此两人命运陡变。寿宴相见,他身旁已有伊人,而她皆如此。两两相望,只能望而观之,叹为观止。她是慕容璃,也是白琳。江山如此多娇,图谋不轨的人多,荼毒生灵的人也多。争权夺利,她被卷进一场恩怨中。片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麦国七公主,上官绮,温婉娴淑,贤良淑德,燕麦国与月牙国交为友好之邦,两国连姻,下嫁给月牙国翌王,皇甫莫,今特下诏,钦此。”为了复仇,运筹帷幄二十年,为了东山再起他隐姓埋名,为了抢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放弃心爱的女人娶了异国公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月牙国丞相兼国丈,慕容家六小姐,慕容璃,端庄娴淑,德才兼备,下嫁给睦王,皇甫傲,三个月后完婚,今特下诏,钦此。”外带一封家书。“女儿,我知道你恨慕容家,但是你不嫁也得嫁,嫁也得嫁。不嫁视为抗旨,诛灭九族,届时你二姐,将是第一个推向断头台的,因为是她向皇上请旨,要你嫁给睦王爷的。”别说九族,就是杀光姓慕容的人,她都无动于衷,她只在乎一个人,慕容家的二小姐,慕容紫。“两个人彼此喜欢对方,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生命中没有师哥,嫁给谁已不重要。”她与师哥有缘无份,只愿来生再与他结成连理,有缘无份,人生悲剧,有份无缘,人生无奈。幸福!幸福是什么?以前她认为自己的幸福,唾手可得,可是现在,幸福离她很遥远,比天上的星星还难摘。“我娶你是为了折磨慕容光焕,从今天起,睦王府就是你的地狱。”丢下一句话,甩袖离去。新婚之夜,她被判定为替罪羊,第二天成了下堂弃妃。欢迎讨论,群号:3031098
  • 夏总,我是女巫(全本)

    夏总,我是女巫(全本)

    ============【巫格格】你以为女巫是什么?养一只会诅咒的黑猫披着黑斗篷,骑着破扫帚,没事儿就在空中瞎飞?吼吼,你OUT啦!女巫也是分种类的我只是通灵============【夏司循】你仔细听好了!你是我夏司循明媒正娶的老婆你是我未来孩子的亲妈我不许你跟陌生的男人亲密我不许你突然从我眼前消失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上帝也允许我这么做!============================================【淡定女VS深情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酒品:饮出的格调与生活情趣

    酒品:饮出的格调与生活情趣

    本书介绍了酒文化,酒的起源,特性,功能以及饮酒的趣味和饮酒的知识,以助饮酒者的雅趣,让更多的人熟悉美酒香醇的人生价值与独特魅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