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翟,鲁国人。具体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根据史书中对他生平事迹零星的记载,可推知他的生卒年大致在公元前466至公元前400年,即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即春秋到战国过渡时期。
用某些现代人的标准看,墨子一生活得很不“潇洒”。他出身平民,家境并不宽裕。后来他有了名气,有很多人追随他,可他却不懂得利用别人对他的看重为自己捞好处,而是与学生们一道穿粗衣,着草鞋,少饮食,日夜不休,以吃苦为乐事,并自称“贱人”。他不会像孔子那样摆“圣人谱”,也不会像庄子那样“玩潇洒”。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艰苦朴素、勤奋刻苦的民族精神,而这,正是中国人至今仍在倡导的优秀传统。
墨子一生做了许多事,其中他从一个儒门弟子,发展到“非儒”,进而自立门户的独创墨学,颇耐人寻味。墨子对儒家的不满,一是礼仪制度的繁缛,二是厚葬重孝的危害。儒家的这两大弊端,束缚了人性的自由发展,造成了民生的贫困。墨子以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为出发点,率先举起了非难、批判儒家的旗帜,并进而生发出墨家学派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一些原创性思想。
楚惠王期间,楚国与越国在长江上展开水战,起初,越国利用下游的有利地势,击败了处于上游因而难以后退的楚军;后来,公输盘到了楚国,为楚国创制了“钩”、“镶”两种武器,因而大败越人。公输盘在墨子面前自夸钩镶的灵巧,并讽刺墨子说:“我舟战有钩镶,不知子之义亦有钩镶乎?”墨子虽以“我义之钩镶,贤于子舟战之钩镶”作答(《鲁问》),但这促使他意识到,光有“兼爱”、“非攻”的道理是不能抑止侵略者的野心的,还必须同时采取以实力防御对抗侵略的措施。从此后,墨子花费了大量精力研究防御理论和防御器械,并组织起一支组织严密,既授业修行,又迎敌作战的队伍。墨子所有这些表现,无论作为思想境界,还是作为一种行为风范,在先秦诸子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关于墨子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得详细一点的是《公输》中“止楚攻宋”的故事。墨子听说楚国将攻打宋国,只身赴险,从鲁国出发,行十日十夜赶到楚国,先以道理说服楚王不要攻宋,又与公输盘进行攻、防演习,尽数挫败公输盘攻城的各种器械,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用完,而他守城的器械还有余。为防止楚王不讲信义,他事先将三百弟子安排在宋城之上,以迎战楚军。楚王见软硬两手都被墨子封死,只好打消了攻宋的念头。墨子的智勇双全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记录。此书原有七十一篇,流传至今的有十五卷五十三篇,大体可分为四部分:1.经说,即今人所谓之“墨辩”和“墨经”。这个部分中包含的逻辑思想和逻辑体系,在人类逻辑思想发展史上,可与相媲美的惟有亚里斯多德逻辑学,印度因明论,卓越的贡献自不待言。2.论说。系统表现了墨子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观念,闪现着一个杰出的平民思想家的风采。3.墨语。记录了墨子和外界辩说时的一言一行,是墨子思想的具体体现。4.战备。集中反映了墨子怎样把科学知识应用到军事防御方面,是古代军事史上极为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