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嗜酒贪杯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林肯,格林特嗜酒贪杯,恐难担大任。林肯却不以为然。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将领中,唯有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事实证明,格兰特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正是林肯包容了格兰特身上的缺点,才使格兰特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林肯打赢了关键一战。当然,包容他人的缺点必须不违背道德、不违背法律,否则,就不能一味地包容了。
清朝有个叫钱大昕的人说得好:“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器量阔宏,使我们能检点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那不仅是对自身缺点的正视,也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在生活中,我们要处理很多关系,要面对很多人,如果事事都与人计较,自然不会受人欢迎。用宽和大度之态交友与处世,表现出宽容和大度,那么,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博得众多的支持和鼎力协助,造成相当的影响,同时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况且,一个人若没有包容心,就会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放不下,就会烦心痛苦。所以,应该包容他人,这样才能彼此都快乐生活。
“做事要做难做之事,处人要处难处之人。”做事处人,都必须包容忍耐。尤其是做领导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大才干,但一定要有像天地大海一般的宽广胸襟,这是做好领导的关键因素。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不强迫别人凡事与自己相同,不要求人人都顺从自己的意思,能够不计前嫌地化敌为友,能够忘掉他人犯下的过错,能够谅解他人的缺点,那么,他就拥有了容人海量。
对人对己留下回旋余地
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
——曾国藩格言
人生在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诸如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就会使我们到处受欢迎,处理得不好就可能到处遭人记恨。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成为一门很大的学问。
曾国藩一生朋友很多,这得益于他的宽容大度,做事常常为他人着想,给人留有余地,也给自己留下余地。曾国藩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奉行的一个原则就是:凡事给对方留有余地。既不让自己违反大的原则,也不完全拒绝对方的要求。
曾国藩做了大官,光耀了门楣,于是,很多乡里乡亲以及家里人就不可避免地有事情要寻其帮忙。为官风险大,即便没有任何弄权贪污的官员还被诬告,更何况有弄权利己的行为,那就可能被人抓了把柄,给自己招来灾祸。曾国藩常在家中劝父教弟,不要干预地方的事。但仍然有人请求帮忙,其中也不乏一些实有冤屈之事。如果推却,于情于理都于心不忍。伸手帮助,又恐干预地方公务或有以势凌人之嫌。为了避免他人说闲话,曾国藩只好对来求者提供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帮助。
同治年间,衡阳挨近双峰大界的地方,有一个忠厚而倔强的老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曾国藩的干爹。老人一生勤劳节俭,生活过得不错,从来没有跟人闹过什么矛盾。
然而,一年清明节扫墓时,他与一个有权势的人发生了纠纷。对方仗着自己有钱有势,硬是要把自家一座坟迁到老人家的祖坟上来。这怎么使得,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他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老头和那个有权势的人打起了官司,由衡阳县直打到衡州府。但是,对方官场上有人,总是占上风。老头儿无人帮助,人们都劝他别打了,赢不了的。但老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被逼得想上吊自尽。
一天,有个老亲友提醒他:“你呀,心里没长眼,你不是有个干儿子在南京做两江总督吗?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天下谁个不知其名。”那人伸出两个指头,嘴巴挨着他的耳朵说:“你只要求他给衡州府写个二指宽的条子,保险你把官司打赢。”
“是啊!”老头儿忽然眼睛一亮,把胸脯一拍,说,“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他随即凑足盘缠,背上包袱雨伞,就直奔南京奔。
两江总督衙门,不是容易进得去的。
老人还未过门槛,衙役就大声喝问:“你是干什么的?”
“我找干儿子。”老人壮着胆子回答。
“谁是你干儿子?”
“宽一。”
衙役们没有一个人知道曾国藩的乳名叫宽一,见这个老头儿土里土气,便怎么也不让他进去。
恰他们在门外纠缠之际,忽然,督署里传出讯令,总督大人要出门来,衙役们忙把这个老头儿拉开,不让他挡住大门。可他哪里肯听,偏偏要站近门边,想看一看是不是干儿子出来,
一会儿,一顶轿子出门了,他一眼就窥见轿中坐的正是曾国藩。“宽一!”他操着家乡口音一声喊。曾国藩听到后,连忙让轿夫停下,下轿后看到老头,又惊又喜地问:“这不是干爹?您老人家怎么到这里来了?”他便打转身,将干爹送进自己的住宅。
顿时,督署后院的曾宅里一下变得欢乐起来了。曾国藩夫妇一面招待酒饭,一面问长问短,从干爹的近况到其新老住所,再到宅屋后的楠竹、杉树生长情况都问了个遍。后来,老人转入正题,说明来意。曾国藩听了之后,打断他的话说:“暂不谈这个,您老人家来一次不容易,先游览几天再说吧。”他便把一个同乡衙役叫来,接着说:“干儿公务在身,这几天不能陪干爹玩,就请他陪同您去玩吧。玄武湖啦,秦淮河啦,夫子庙啦,南京的名胜及热闹地方您都去看看。”
老人有官司在身,哪有心思游览,仅玩了三天,就按捺不住了。那天晚上,他对干儿媳细说了来意,求她向曾国藩进言,给衡州府下个二指宽的条子。欧阳夫人说:“不要着急,你干儿要你多玩几天,你就玩几天再说嘛。”
“我肺都气炸了,官司打不赢,白白受人欺,哪有心思久玩?”
欧阳夫人说:“不要担心,除非他的官比你干儿大。”那老头听到这句话,心里倒有几分安稳了。又玩过了三天,当曾国藩办完一天的公事后,欧阳夫人对他说起干爹特意来金陵的事来。末了,欧阳夫人说:“你就给他写个条子递到衡州吧。”曾国藩听后叹了一口气说:“这怎么行呀?我不是多次给澄弟写信让他们不要干预地方官的公事吗?如今自己倒在几千里外干预起来了,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干爹是个天生本分的人,你也不能看着老实人受欺,得主持公道呀!”经欧阳夫人再三请求,曾国藩不再坚持了。他在房间里踱了几步,说:“好,让我考虑考虑吧。”
第二天,正逢曾国藩接到奉谕升官职,南京的文武官员都来贺喜。曾国藩在督署设宴招待,老头儿也被尊了上席。敬酒时,曾国藩先向大家介绍,首席是他湖南来的干爹。文武官员听了,一齐起身致敬,弄得老头儿怪不好意思的。接着,曾国藩把自己的干爹推崇了一番,说他一生勤劳,为人忠厚,怎么也不愿意到南京久住,执意要返乡里。说着,从衙役手中接过一个用红绫包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拿出一把折扇又说:“我准备送干爹一个小礼物,列位看得起的话,也请在扇上题留芳名,作个永久纪念。”大家放下盅筷,接过一看,只见折扇上工工整整地落了款。上款是“如父大人侍右”,下款是“如男曾国藩敬献”。他们也一个个应曾大人之请,在扇上签起名来,有的还题了诗句。不到半个时辰,折扇两面都写得满满的。
曾国藩兴高采烈地把折扇收起,仍用红绫包好,双手奉送给干爹。这老头儿也懂得礼数,起身向各位文武官员作揖致谢。
席终客散,老头儿回到住室,嘴里连连嘀咕着什么。欧阳夫人出来一听,只见他手捧着红绫包唠叨着:“宽一呀宽一,一张二指宽的条子总不肯写,却要这么费事。在这个玩物上写的字再多,我也不领情啊。”欧阳夫人忙从他的手中接过红包打开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干爹呀,恭喜,恭喜!”老头儿脸色阴沉,好不耐烦地说:“喜从哪来?”
“干儿给您的这个,可是一个大宝呢!”
“一把折扇算什么大宝?给我写个二指宽的条子,才是上方宝剑。”
“哎呀,干爹,”欧阳夫人凑到老头身边细说,“这可要比您要的那个条子更宝贵呀,拿回去后,不论打官司也好,办别的什么事也好,任他有多大的官,见到这个都会灵验。千万不要把它弄丢了,随身带着,还能逢凶化吉呢!”
这一番话,说得老头子心里热乎乎的。
“哦!……”他似有所悟,会意地笑了。
老头儿刚回到家里,衡州知府升堂,衙门八字开着,老头儿手执折扇,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在那个时代,被告上堂打官司,手执扇子是藐视公堂的表现,要受到惩治的。
“把扇子丢下!”衙役喝令,老头儿装作没有听见,一个衙役上前从他手中夺过扇子丢到地上。
“这个可丢不得,是我干儿子送的。”
知府大怒,惊堂木一拍:“放肆!拿上来!”知府接过扇子一看,“嗯……”他翻过来覆过去看了后,又将视线转到老头身上,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一声令下:“退堂!”
据说,老头从衡州府衙门后堂退出来后,知府用轿子把他送了回去,不仅将这把折扇恭恭敬敬退还给他,还热情地款待了他。他的官司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把折扇,表面是在显示亲情,实际上却是相助。地方官看了折扇就明白曾国藩意在给个面子,但又没有给人留下话柄,给了对方充分的余地。同时,这把折扇也给足了亲人面子,并使曾国藩免于干涉地方公务之嫌。曾国藩真可谓深谋远虑啊。
时势每时都在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凡事不给他人留余地的话,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遇事三思而行,话不可说得太明,行不可做得太显,更不可言行做得太绝。只有凡事留有余地,才会永远稳操胜券,进退自如!
对人对己留下回旋余地这一点对于有一定权力的人非常重要。自己有职务之便,于情于理都应该帮助对方,这个时候,为了消除别人的误会,可以使用一些曲意手段,通过意会沟通,达到目的。不过,千万不要借职务之便损公肥私,干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留心建立广泛人脉资源
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曾国藩格言
人是社会人,不可能孤立存在。通常,人们的地位越高,人际关系也越复杂。社会关系不仅由友谊构成,还会打上很多互相借助、互为利用的印迹。另外,人脉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个人事业的成败。一个人拥有的人脉资源越多,越容易解决问题,这正是“朋友多的路好走”的含意。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建立人脉资源,懂得经营人际关系的人。他能够一路冲杀,从乡野之民走到二品大员,在中央十余个部门任职,在地方历任两江总督、直督等要职,让自己的仕途越走越宽,这同他留心建立人脉有着密切关系。
曾国藩在广交人脉方面很有一套,从他在过节时马不停蹄地去各处拜访就可以看出来。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春节,是曾国藩第一次在京城过这传统节日。大年初一那天,他起得很早。作为翰林院的一员,他要参加黎明时在太和殿举行的朝贺大典。隆重的仪式举行完毕,曾国藩回到家中,拜见父亲后便马不停蹄地去各处拜年。接连四天,天天如此。他先走完内城,然后再走东城、西城,比平日要忙得多。
他拜年有自己的一套顺序。他先去拜见老师级人物,他们是曾国藩学习的榜样,也是朝中的要员,他们多在内城居住。曾国藩初一当天,就从棉花六条胡同的寓所去拜见了他十分敬重的老师。
拜完老师,他又去各处拜访湖广的同乡。当时,湖南虽然已经独立了省份,但还归湖广省管辖。所以,曾国藩拜访的同行不仅包括了寓居京师的湖南籍官员,还包括了湖北籍官员。
而接下来他要拜访的是同学,按《曾国藩日记》载,这里的“同学”包括甲午乡试同年,及戊戌会试同年两部分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中举。道光十八年(1838年),这一年曾国藩正式跻身士林。他所拜的同学也很多。
曾国藩这四天安排得满满当当,过得辛苦劳累。也正因为他这么勤奋地去拜访,才结交了那么多的人脉。
人际关系专家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快乐与否,85%来自于与他人相处。”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成功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所在的社会。人脉对于每个人的成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人际关系大师哈维·麦凯在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是通过人际关系找到他的第一份工作的。
在哈维·麦凯大学毕业时,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少,他自以为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结果却徒劳无功。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认识一些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罗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4年前,沃德因税务问题而服刑。哈维·麦凯的父亲觉得沃德的逃税一案有些失实,于是赴监采访沃德,写了一些公正的报道。沃德非常喜欢那些文章,他几乎流着泪说:“在许多不实的报道之后,哈维·麦凯终于写出了公正的报道。”
出狱后,沃德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是否有儿子。
“有一个在上大学。”哈维·麦凯的父亲说。
“何时毕业?”沃德问。
“正是需要一份工作的时候。他刚毕业。”
“噢,那正好,如果他愿意,叫他来找我。”沃德说。
第二天,哈维·麦凯打电话到沃德办公室。刚开始,秘书不让见。哈维·麦凯后来3次提到他父亲的名字,才得到跟沃德通话的机会。
沃德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不想招聘变成了聊天,沃德兴致勃勃地聊起了与哈维·麦凯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金矿工作,就在对面的品园信封公司。”
在街上闲晃了一个月的哈维·麦凯,站在铺着地毯、装饰得十分考究的办公室内,不但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是一份“金矿”工作。
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人脉关系,也许哈维·麦凯需要经过好多周折才能到世界知名的公司里上班,或许他都没有机会进来。正是他父亲的人脉资源让他找到了一条理想的发展道路。
当然,广交人脉是必要的,但因为人的脾气秉性、交往目的不同,我们也要对人际关系进行梳理。曾国藩就善于梳理人际关系。
曾国藩对于师长辈的人,始终以“敬”字相待。
对于家乡同僚,他在交往中始终贯穿一个“谨”字,既保持一定距离,不过分亲近,又尽职尽责。
对于同学,他在交往中贯穿一个“亲”字。曾国藩说,同学情谊在亲情之外是最亲的。这种感情不源于天然,但又胜过天然。因此,他主张对同年要有求必应,尽己力而为之。
他正是知道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能够恰到好处地与周围人交往,让自己的人际网络密而有序,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出现交叉、发生矛盾。
作为现代人,我们每天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沉重的压力。如何在这强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其中关键一点就是要建立和维护好自己的人脉资源。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忙着工作,圈子太小,认识人的太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建立更多的人脉资源呢?
1. 通过熟人介绍扩展你的人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