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700000040

第40章 附录一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同治十一年二月四日(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谥号“文正”。

曾国藩家里有九个孩子,他有一个姐姐,三个妹妹,四个弟弟。二弟曾国潢、三弟曾国华、四弟曾国荃、五弟曾国葆,曾国藩为长子。

据说,1811年曾国藩出生的那个晚上,曾国藩的曾祖父,年近70岁的曾云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云遮雾罩,阴霾满天。雾气之中,一条巨大的蟒蛇在空中盘旋,呼地一下降至院子上空,盘旋一周,慢慢将巨大的蛇头探进房门。大蟒蛇双目闪光,浑身黝黑,嘴里吐出血红的芯,嘶嘶有声。

老人从梦中惊醒,正在左右狐疑,西厢房里传出“哇——哇——”的婴儿哭声。随之,“呀”的一声,房门开处,老伴颤悠悠地走过来说:“孙子媳妇生了,是个胖崽!”

老人慌忙随老伴进入西屋。红烛光下,孙媳妇抱着初生的婴儿。婴儿头脸正大,双目似睡似醒,肤色光亮晶莹,在昏黄烛光里,犹似梦中的蟒身之光。老人浑身打了个寒战:“这事怪了,此子莫非巨蟒转世!”于是,老人把刚才的梦境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心里直发虚,不知是福是祸。

从此,便有了巨蟒投胎的传说,谁也没有想到这晚出生的婴儿竟然创造了他们无法想象的光辉业绩。

曾国藩祖籍衡阳,清朝初年迁至湘乡县荷塘乡大界里。嘉庆十三年(1812年),他的祖父又把家迁到白杨坪。曾国藩家族刚迁到湘乡时,生活还不富裕。直到他的高祖一代,才日渐好转。到了他的曾祖父时,曾家已成了一个颇有田产的地主。但是,这个家族一直与功名科第无缘,从衡阳迁到湘乡的五六百年中竟连一个秀才也没有出过。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生性愚钝,虽然奋发读书,但因资质较低,43岁时经过了十七次考试才中了举,入了县学。所以,长孙曾国藩便凝聚了祖父辈和父辈光大门第的全部希望。

曾国藩六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便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第二年中湖南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28岁那年到京城会试,考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一般来说,中了进士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不容易做到大官。当时的“终南捷径”就是到翰林院镀金,被点了翰林,升迁就会加快。当时的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的进士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一般在发榜之后就会被授职为翰林院的修撰、编修等官。二甲、三甲的进士则必须通过下面的朝考才能进入翰林院。一般来说,三甲进士入翰林院的概率不大。据说,曾国藩知道自己名列三甲后很是丧气,当即就想打道回府。因为朋友苦劝才勉强参加了朝考。结果,曾国藩的朝考成绩却出奇的好,列一等第三名(试卷进呈御览后,又特别提为一等第二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两年之后,庶吉士散馆,曾国藩被授翰林院检讨,秩从七品。从此,他开始了12年的京师为宦生涯。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稽查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一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之所以被超常拔擢,一方面得益于他自己的刻苦自砺,办事干练,而更重要的则是得到权臣的赏识和襄助,这个权臣就是在当时权倾朝野、在后世臭名昭著的穆彰阿。穆彰阿是曾国藩1838年参加会试时的正总裁(主考官),两人有师生之谊。穆彰阿的赏识和关照,使曾国藩的官职不断得到升迁。

曾国藩仕途顺利,自然对他所服务的朝廷感恩戴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他急于为这个朝廷做点什么。也许在他看来,当时最大的祸患,并不是外国的兵舰,而是朝野上下因循苟且的不良政治风气、官吏蠹民引发的深层社会矛盾。因此,他在咸丰皇帝即位后,上了一道名为《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的折子,大致的意思是建议咸丰皇帝不要因为斤斤计较于细节而忽略大事,不要因为尚文饰而不求实效,不要因为凡事专断而使大臣手足无措。这么尖锐的批评在唯唯诺诺已成风气的当时,无疑是有一定风险的。事实上,咸丰皇帝看了折子后确实很生气,“欲罪之”,后因为大臣求情才作罢,还“优诏褒奖”。

曾国藩想做一名忠臣,看不惯官场的腐朽和暮气沉沉,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警醒皇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其结果则是,他的要求和建议不仅根本得不到重视,反而使自己在朝臣中越来越孤立。此时,他所依仗的穆彰阿也已被罢黜,京师再也没有他得以施展的空间。曾国藩在一首诗中写道:“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说明他已经萌生了退意。

咸丰二年(1852年),朝廷令曾国藩到江西主持乡试。他如释重负,立即离京。途中又得知老母故去,他只好回家奔丧。

曾国藩应该算是时代的宠儿,就在他回家奔丧这一年,历史再次给了他一次大展才华的机会。在他回乡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全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太平军的声势迅速高涨。那时,太平天国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而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开始走向没落。清朝的正规军虽然拿着官饷,但却完全没有官军的样子。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经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起义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咸丰三年(1853年)经进士郭嵩焘力劝,借着清政府正在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曾国藩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义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也就是湘军。后来,湘军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

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汇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旗鼓,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他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曾国藩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湘军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溃败后,曾国藩被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他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1861年9月,曾国藩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

镇压太平天国后,曾国藩麾下湘军已达十余万。有部下曾进言,“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实际就是劝其借其威望武力达到顶峰时拥兵自立。曾国藩改为“鼎之轻重,未可问焉”,并手书“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劝者乃止声。

他又以理学家的身份,开近代风气之先,发起了洋务运动。他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在此时,曾国藩也迎来人生和事业的巅峰,“中兴名将”、“旷代名臣”之誉纷至沓来。相对于他的兄弟曾国荃和其他湘军将领而言,曾国藩还是比较清醒的。他知道盛名之下必遭朝廷疑忌,因而处处谨慎,甚至主动奏请裁撤部分湘军,让在攻破天京之后大肆劫掠屠杀的弟弟曾国荃回家养病等。曾国藩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持盈保泰,功德圆满。但历史却偏偏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先是因剿捻无功遭到参劾,继而又因处理天津教案不力而闹得骂声四起,名誉扫地。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曾国藩被命令处理此案。此时,他十分惊恐,甚至出发前立下遗嘱。他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主张对外让步,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因此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后来,曾国藩也觉得“内疚神明,外咎清议”。他自己也承认,“敝处六月二十三日一疏,庇护天主教本乖正理”,“物论沸腾,致使人不忍闻”。曾国藩变成“谤讥纷纷,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积年清望几于扫地以尽矣”。

同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总督府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病逝。朝廷赠太傅,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楼高易倒,树高易折。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除了他的为官哲学让他稳如泰山外,他的处世之道也是不可忽略的。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

同类推荐
  • 最伟大的智慧书

    最伟大的智慧书

    葛拉西安,以洞穿一切的目光、过人的智慧和绝伦的仁慈,用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与客观,看透叵测的人心和纷繁的世事;马基雅维利,手执一支锋利的笔,给西方政治学划开丁致命的一刀;孙武,凭借博大精深的学识、精邃,写下了一部为军事家视为必读的教科书……
  • 做人要悟玄机

    做人要悟玄机

    本书把做人学问中最隐蔽、最玄妙的东西挖掘出来,浓缩成9个问题进行阐述。
  • 习惯解析

    习惯解析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本书是一本关于梦想的著作,内容包括: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一个大梦想、我因梦想而不同、我的“三为”行动、我的梦想事业、梦想是所有语言中最璀璨的词汇、关于梦想的对话等。
  •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可谓是现代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气质又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琢磨,究竟什么样的气质是最好的?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才会获得成功呢?尽管我们常常会向自己提出种种疑问,但却始终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在认识了自身气质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宜的方法善用气质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本书将在清晰的阐述气质的同时,教会读者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和判断气质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特点和类型,使读者得到有效的善用自身气质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热门推荐
  •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警察与赞美诗(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警察与赞美诗(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最真实的生活,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欧·亨利为美国的短篇小说开创出一个新时代。自1918年起,美国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
  • 道鼎传说

    道鼎传说

    鼎阳躺在坚硬的床板上,翻来覆去,床板"咯吱"的响个不停。往窗外瞟了一眼,外面已经蒙蒙亮了。深深的叹了口气,快速的穿上衣服,收拾起来--从水缸里舀了瓢冰冷的清水,匆匆忙忙的把脸洗了,冰冷的水刺激着他的皮肤,但他也顾不得了,洗好后就亟不可待的跑了出去。赶紧蹲下身子,开始忙活起来。
  • 三界血歌

    三界血歌

    万界源泉,万法根源。人性本恶,故以酷法约束之。恶法如枷锁,阻我归家途,阻我飞天路。当以诸生之血,化血为刀,斩碎枷锁,得大逍遥。
  • 军事探谜

    军事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我的青春我的梦

    我的青春我的梦

    落日的余晖打在晶莹洁白的雪面上,阳光留下淡淡的光泽,远远看去,还真是像一幅安宁静谧的画卷。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的笑容中更多的是满足,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背对着太阳的女孩儿,似乎周围有了光圈,散发着身上的光芒,刺眼了很。
  • 旋转门

    旋转门

    伦敦泰晤士河畔,屹立百年的大本钟毫无预兆地停摆了。此时此刻,留学英国的春雨在人群中与恋人高玄擦肩而过,在发现高玄完全丧失记忆后又目睹他遭遇一场车祸;此时此刻,春雨抱紧高玄躲过飞车,自己却卷入劫案,命丧街头;此时此刻,春雨高玄登上同一节地铁车厢,却因来自不同时间,重逢也终将永别……两人三段完全不同的际遇,在同一个时间发生。当春雨最后一次死里逃生,“旋转门”即将开启,人类面临着危机……爱,改变时间,超越生死,解构并重塑每个人的灵魂。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红楼之黛色倾城

    红楼之黛色倾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颜清泪尽,泪水是流不断的清溪自悠悠。黛色亦倾城,黛色是画不完的春山空隐隐。百花香残尽,傲世的情怀只在风雨之中凭人冷语。琴声落寞无,迟开的香蕊恰似一纸素怨无人解读。当无暇美玉被泪水洗净,那晶莹的黛色足以让人魂牵梦萦。当绝世红颜历经风雨洗礼,那苍白的面容依然是绝代风华。无依无靠的孤女,偏偏才华横溢,寂寞空灵。当她轻灵的目光对上那霸气的一瞥,一生的命运就此转折。他是呼风唤雨的草原霸主,在蓦然回眸之中,瞥见那一抹黛色,从此心中最温柔的那一角便被触动。他是被家族排挤在外的富家公子,却因为她的一首诗词而奋发图强。从此后独霸江南商场,亦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红颜命薄。风刀霜剑的凌厉,那较弱的花朵儿又怎能抵过?山河碎,红颜泣,黛色倾城亦倾国。——*——*——*——*——*——*——*——各位亲亲宝贝们,此是珠珠的又一篇红楼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别忘了收藏+票票+留言=珠珠码字的动力。珠珠精舍QQ群21056754(已满),抱歉!明珠花园QQ群2004553,新开的群,大片沙发都空着,大家可以放心的加。明言珠语&文文推荐:沧海明珠自己的46万字红楼公众文《宝黛情长》沧海明珠自己的60万字红楼V文《红楼惊梦之黛灵》全文订阅要13.5元沧海明珠自己的已经完结清穿V文《怡情绝恋》全文订阅只需3.0元感谢一直支持珠珠的亲们。——————————————————————————————————珠珠的另一篇红楼新文:《红楼惊梦之云殇》此文从玄幻处落笔,绘大清王朝一幅酣畅淋漓的写意画卷,爱恨情仇,生杀予夺,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黛玉湘云情归何处。——————另外,给亲们推荐一下好友瑾瑜的红楼新文:《一梦潇湘冷清秋》:(非常值得期待哦,亲们赶紧收藏去吧!)此文本权所有,属于作者本人,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