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900000005

第5章 处世的智慧(4)

争名夺利和自由是完全相反的概念。《西游记》第一回有一首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可争,如果一定要争,恐怕就要算射礼了。

射礼既是礼仪活动,也是体育比赛。体育比赛,总有一争,就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还是要比一比,赛一赛。比赛要讲游戏规则,公平竞争,这样的争是“君子之争”。

社会上处处充满竞争,官场有竞争,职场有竞争,商场有竞争,情场有竞争,任何竞争都需要勇气,也更需要策略,而其中最大的策略就是不处处争第一,不处处争先。

人生如一场赛跑,但并非跑到第一才有意义。每个人可各有主张。

一位著名演员说:“我就是喜欢做第二。做第二很好,前面永远有个目标追,做第一高处不胜寒。无敌也很寂寞。”

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受到的人生教育,很少包括这类内容:如何保护一颗心灵的纯真和敏感,如何让这颗心能收获足够多的快乐,以和各种焦虑痛苦抗衡……我们熟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永远是少数。

我们也可以快乐地做第二、第三,量力而行,宽厚自己。不能做总经理,就做个尽职的员工;不能做艳光四射的人,就做个善良真诚的人;不能吃上山珍海味,粗茶淡饭一样养生。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是脚踏实地地做事,所得是真正的事功。有利众人,亦有利自己,心平气和而爱人。争则是以压倒别人为能事,损人而不利己,心胸狭窄而嫉恨,所得是紧张焦急与寂寞。即使有成,亦必有限。

专心竞争的人往往忘记“为”,或无暇去“为”,或不屑去“为”。

反之,专心“为”的人也必然淡于世俗的竞争,退出跑道,而能统观全局,所见远大,所成者也必不被局限。

关于竞争,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第十五》里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而不争”,是自爱自尊,不与人争。“群而不党”,是合群,拿自己当普通人,甘当群众一分子,并不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朱熹评注这句话时说:“庄以持己日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和以处众日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真正修养深厚、庄矜自重的人,不大与人争长叫短,因为他们把自身的优势,,向内变成为一种人格涵养,向外变成为一种不屑计较的态度。

宋代宰相富弼年轻时,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人又说:叫着你的姓名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据说,那位骂他的人,听到这事以后,自己惭愧得不得了。为什么惭愧?因为与自己一比,富弼人格上矜庄自重的优势太突出了。

被人骂,肯定是不舒服的事,以大骂回应也未尝不可。但那未免就要现出丑态。为这点小事,自贬身份,等而下之,不值得。所以,矜而不争,是一种高度的自信、高度的自尊,是在人格价值上超越对方、压倒对方。

有句话说得好:我并没有输,我只是没有赢。人人都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竞争的压力,那各种自寻烦恼的情绪就不会有了,把心态放平和一点,低调一点,别人失败时鼓励他,别人胜利时也由衷地祝贺他,这样才能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更大的挑战。

大智若愚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见也

【原文】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今译】

孔子说:“宁武子在政治清明时就聪明,政治黑暗时就愚笨。他那聪明是可以做到的,他那愚笨却很难做到啊。”

【评注】

程子曰: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日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人们都希望自己充满智慧,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在智慧中看到了愚笨的必要。人生不乏变幻,处世充满艰险,需要你有足够的智慧来权衡利弊,随机应变。不过,我们有时候不妨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是比一般的聪明更上乘的处世睿智。

孔子说的宁武子姓宁名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国家太平,为政清明,所以孔子说他“邦有道则知”。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当政时,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武子继续留在国内,一方面对国家忠心耿耿,另一方面在表面上显得糊里糊涂,呆傻愚笨,这也是明哲保身,因为作为国家重臣,只有先保身才有可能保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乱臣,重立卫成公,宁武子依然做他的大夫。

孔子很敬佩宁武子“邦无道则愚”的做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武子那么有智慧,但很难像宁武子那样愚笨。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愚笨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以三国为例,其中有两次充满睿智精彩的愚笨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巧装愚笨得以全身,二是曹爽司马懿争权时,司马懿装病竟杀曹爽。这两则故事在正史中都有记载,绝非杜撰。后人总结说:“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一生聪明,反而仕途坎坷,因此写诗叹道:“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在《论语》里,孔子不只赞赏宁武子的“愚”,他也赞赏南宫适、蘧伯玉、颜回等人的“愚”。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南容即南宫适,适也写作括,是孔子的侄女婿。孔子说南宫适国家政治好,他不会被抛弃不用,国家政治不好,他不会遭刑罚杀戮,于是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宫适。

知进退之机,识达变之微,是做人处世的必备素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谁也无法改变历史,只是在条件许可的境况下对社会和历史发生有限的影响。即使是伟大杰出的人物也不例外。自己所能做到,也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保存自己的生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美。不论身处顺逆,能够做到不被埋没而为国家为人民尽力,也能够做到安身立命,是难得的大智慧,高超的大修养。所以,孔子赞同南宫适的做法。

谈到蘧伯玉时,孔子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在孔子看来,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国家政治昏庸,他就躲起来,退隐山林。

蘧伯玉,名瑗,事卫国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孔子与蘧伯玉交往很密切。孔子几次到卫旅行,都住在蘧伯玉家中。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出路和选择。

古代的读书人大体都讲究出进处退。所谓出进,就是指出任官职;处退,指退隐潜居。他们对自己政治道路抉择的前提就是国家政治是否“有道”。如果国家政治局面清正安定,就出来参与治理国家:如果国家政治腐败糜烂、政局动荡,就隐居远遁,明哲保身。因为,当社会现实不允许他们实现其政治抱负时,既不愿同流合污,但又明知回天无力,那又何必白白送死呢?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其中缘由不只是颜回学习好,更是颜回精通处世之道,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第二》)孔子与颜回讲论经典要义,颜回自始至终都在听取,既没有疑难提问,也没有不同的见解提出辩驳,总是一副迟钝愚笨的样子。颜回离去后,孔子注意观察他独自修习的时间,他也能够充分阐发经典的要文。孔子赞扬说:“颜回并不是愚钝之人。”

《论语·述而第七》也有类似的话,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国家任用我,我就推行我的政治主张,并一丝不苟地实施;不能任用我,我就退隐静处,远避世事,只有你和我能够做到这样。

这两段话道出了颜回处世的两大方法。“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这是讲颜回的谦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讲颜回处世有原则,用世讲机变。

正人先正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第十三》)

【今译】

孔子说:“自己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也办得通;自己行为不正当,发命令也没人听从。”

【评注】

《后汉书·第五伦传》:行作虽令不行。

很多时候,《论语》都是在指导我们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成为他人的表率,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孔子本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的所言所行,皆成为后人处世的模范。

许慎在《说文解字·止部》认为“正”是会意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后人注释说:“正下云是也是下说直也。义即相当,无偏之谓。”也就是说,“正”的意思就是不偏不斜,平正,中正,正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中的“正”就含有平正,正直的意思。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人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执政者本身端正(即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就是一个良好的楷模,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正道,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行为失正,仅靠权力去命令,去要求别人遵从,结果是没有用的,起不到多大效果。

将管理法则运用到处世之中,我们每个人同样需要中正,正直。

你要别人做到怎样,你自己就先要做到怎样。你不希望别人怎样,你自己就不要怎样。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尤其重要。

有一位父亲习惯每天上班之前先到镇上小酒馆里先喝一杯酒,在一个下大雪的早晨,他告别妻儿以后,又向酒馆走去。

没走多远,这位父亲感觉有人跟在后面,他转过身,看见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他问道:“儿子,你在干什么?”儿子笑着喊道:“爸爸,爸爸,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啊。”

儿子稚嫩的话语使这位父亲为之一震,他心想:“我要上酒店,但儿子却跟随我的脚步。”从此,这位父亲再也没有光顾酒馆了。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责任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纯真的心灵。我们总是教孩子要爱护环境,自己却践踏草地;我们总是教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乱闯红灯,横跨栏杆;我们总是教孩子乐于助人,自己却在危险时、在坏人面前溜之大吉。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的就先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知道,自己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明天。

社会上有那么一人.常常要求别人不要辜负自己,而自己却一直辜负别人。更有甚者常标榜自己,自命正人君子,而背后却搞小动作。孔子为此反问:“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第十三》)要求别人品行端正,首先自己应做到,自己做不到,要别人去做,不合情理,自命正人君子,难以服人,只有为人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

鲁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鲁哀公问如何做才能让别人信服?孔子说:“褒奖正直的人,处事公正,提倡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别人自然心服口服。对错误的人和事置之不理,压制正气,别人就不会服从。”

孔子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圣贤先师,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的所有言行都是别人效仿的榜样。《论语·乡党第十》一章里有许多记载,如:君见使摈,色勃如也,足(足矍)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詹)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这是讲孔子在迎来送往方面礼仪为先。

席不正,不坐。这是讲孔子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君子席不正不坐,不为苟且之事,不怀非分之想。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这是讲孔子在乘车时也严格遵守礼制,表现了他对生活、人生的严肃、认真及“敬畏”态度。

在孔子看来,生活无小事,礼仪无小节,仪容、举止、走路、站停、坐卧在处世时都是重要的,它们无不体现着个人的人品。

孔子是一位教育者,他清楚地知道,教育中以对人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道德决定一切。道德,不只是理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体悟;它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实践中的道德行为上,因此,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它的根本原则还是在“正人先正己”,要以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来影响、感化受教育者。

如果教育者不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只是口头说教,那所说的一切都只能是苍白无力的;而古今的圣贤、英雄人物榜样的力量则是无法估量的。古代的岳飞、文天祥,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人物、道德楷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汇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有人类开始,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变化,都想成为成功者,成功需要个人能力、技能等等,也就是在处世上要通达。《论语》启示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主要的,是他的道德品质。品德被称为心灵的根本。充满爱心的、公正的、创造性的行为,以及其他一切品德都从根本上展示了我们精神的境界。

成功者的成功离不开天资和人缘,即便从根本上来说,处世当以品德为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凡事都有个度,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过度。凡事都先想想、先思考;凡事都能严于律己;凡事都能以身作则;凡事都能身先士卒;凡事都能秉公处理;凡事都能遵纪守法;凡事都能先公后私;凡事都能先人后己。所以,不管我们是已成为成功的人,或是正向成功迈进的人,最好每天都要问一下自己:今天我的行为端正吗?

识人之术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

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心理寄托,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

【评注】

朱子曰:以,为也。由,从也。安,所乐也。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旁理,则能以此察人伦如圣人也。

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一项能力是被忽视的,而这项本领对于我们为人处世却极为重要,它就是如何认清别人、洞察人性。

同类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热门推荐
  • 无上神兵

    无上神兵

    以无上之神兵,斩世间一切仇敌、一切尘缘、一切因果、一切是非……方可成就无上煌煌威名!!!无上神兵,讲述一个不朽的东方仙魔神怪故事,人界、魔界、天界、冥界,法宗、兵宗、符宗、丹宗、器宗、阵宗、佛宗、儒宗样样神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皇上溺爱倾城女将

    皇上溺爱倾城女将

    神元大陆,一分为四,东有东凌国,西有西秦国,南有南楚国,北有北昭国。四国之间,看似平和,实则波涛暗涌,小打小闹,那是家常便饭,大打出手,也是偶尔有之,其各国君主的目的,都十分明确,一统神元大陆。可惜,千百年来,愿望是美好,目标是远大的,但是,实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互相牵制,互相制约,让神元大陆,一直处于四国鼎立的局势。神元1822年春天,东凌国与北……
  • 野人踪迹(走进科学)

    野人踪迹(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请吻我,以葬时光

    请吻我,以葬时光

    柯尼卡偶然与杨初一结识,她并不知道,他便是六年前她宿醉时与她相爱的男人,杨初一却一眼认出她。好奇心下,他刻意接近她,竟发现她的母亲是植物人,且病情一直恶化。杨初一看到了柯尼卡冷漠下的脆弱和无助,他帮助她联系专家医生,而庄莹,正是负责这桩病例的主治医师。安子恩是与庄莹一同回国的,担任市政府秘书长的职位。并与柯尼卡再次相遇。柯尼卡觉察出杨初一的反常,而杨家此时表示,不能接受曾经沦为贪污犯的女儿做长媳,杨家长辈给杨初一张罗一个门当户对的婚姻。杨家不再反对他们间的事,只要求杨初一不要延误手术的时机。一直对感情浑浑噩噩的柯尼卡,终于在生死抉择之极,正视自己的感情。无论生死,她要陪杨初一一起走下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冰封王座之纵横大陆

    冰封王座之纵横大陆

    玩魔兽把自己玩到异界去了并不希奇,希奇的是你见过这样的异界经历吗?埃尔罗伊虚空劈出一剑,跟前的木棍化成无数的碎片,哼道:“你会凌空劈么?”柔伊在掷出一个火球之后得意的说道:“你会玩魔法么?”依耶芙特则召唤出一只水元素,不屑的哼道:“你会召唤宠物么?”我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后吼了几声,叫:“你们会跳街舞么?会唱两只蝴蝶么?”前面的众人倒下一大片!“我会唱两只小蜜蜂!”络瑞斯在我身后傻傻的说到,前面的众人全倒!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

    本书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被果戈理誉为“俄国最优秀的叙事作品”,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至今畅销不衰,1903年被译介入中国,成为最早被翻译到中国的俄国文学作品。小说取材于18世纪的普加乔夫起义。贵族青年格里尼奥夫在一场暴风雪中偶遇普加乔夫,后来爱上了要塞司令的女儿。不久要塞被普加乔夫攻陷,普加乔夫因念旧情释放了格里尼奥夫,成全了他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