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33

第33章 思辨之道(3)

从这则“鼓盆而歌”的故事,可见庄子对生死看得比较透彻。即使庄子自己临死时,也表现出看得透,放得下的超然态度。据《庄子·列御寇》载:庄子生命垂危时,其弟子们商量如何为其厚葬。庄子得知,对弟子说:“我视蓝天为自己的棺椁,把光辉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看作相连的宝玉,天上的星星是珍贵的珍珠,把天下万物当作自己的殉葬品。这还不够齐备吗?何必还搞什么厚葬?当他的弟子解释说,怕他的遗体为乌鸦啄食时,庄子说,放在地面上为乌鸦啄食,埋到地下则会被蝼蚁所食,这就等于从老鹰嘴里夺过来,再送到蝼蚁嘴里,你们这不是偏心吗?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把死看得很淡。人既然已经死了,就等于回归于宇宙自然之中,暴尸或深葬,为鸟啄,为蚁食,反正都是一样,何必那么在意?承认生命的自然属性,当生则生,不当生则不生。生则好好生活,死则超然以对。生命遏不住,死神更难扼。何况从宏观上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就是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新陈代谢,历史长河才源远流长。

人的生死有时就是“有定数”,应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要顺其自然,就是在大势已去时,想得开,别钻牛角尖,特别是对少年夭折、中年短命、突然变故、死于非命的打击,要建筑平衡就得这样想,才能解脱。不然,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最终死而不能复生,活人总要活下去,一切悲观消极都无济于事。

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重生乐生,在有限的生命岁月,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不枉来世上走一趟。世间的事情永远是不呆能十全十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一辈子都去追求完美的东西。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是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处理。是的,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歌唱,活着应该笑。因为只有笑,才是苦难最好的归宿。“笑对生活”就是乐生重生,顺其自然,追求高,看得透,想得开,活得既有意思、有价值,又比较轻松。

福与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原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今译]

灾祸,幸福就倚靠在它旁边;幸福,灾祸就潜伏在它里面。

[按语]

河上公:倚,因也。夫祸因福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养行道,则祸去而福来。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

韩非子精通老学,尝作《解老》篇,对老子的这个思想作了十分具体的发挥。他说:“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其成功也。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人一生的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之,人生不是福,就是祸;不是祸,便是福。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每一个人莫不希望“求福远祸”。但是,祸福都有因由,所谓“祸福有因,自作自受”;一切祸福,都是我人造作后的“自食其果”。所以,有的人“福至心灵”,有的人“祸从口出”;有的人“因祸得福”,有的人“祸起萧墙”;有的人“福星高照”,有的人“飞来横祸”。

我们都望“趋吉避凶、求福远祸”;然而世事多变,一切都不能尽如人意。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当祸福已经成形,等于为火势蔓延,不易扑灭。所以我们平时应该要注意所行所为。

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可以说是对“福与祸”的最好诠释。传说古时候,北方边塞住着一位老翁,靠养马生活。一日,老翁养的马,越过边境跑到胡人的地盘去了,真乃不幸。邻人们纷纷前来安慰老翁,老翁却说:“没什么,失马并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是福呢?”

过了数月,老翁的马果真跑了回来,并且还领回胡人一匹骏马。老翁喜从天降,邻人们又纷纷来祝贺,但老翁却说:“没什么好祝贺的,说不定是祸呢?”看不出一丝高兴的神情。

结果,几年时间,骏马生骏马,挤满了老翁家的马圈。不幸,喜欢骑马的儿子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折了腿骨,应了福转祸的说法,邻人们又前来慰问,老翁又说:“没什么,说不定这是福呢?”没有一点难过的样子。一年后胡人进攻要塞,村里年轻人被征十有九人战死在战场,而老翁儿子身体残废免征,父子皆无事。

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成语由来。它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对应的统一体,其内部对应的双方不停地转换、交替循环,形成了发展。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何谓天地的法则?”“极则衰,满则欠”,这由日月的运行表示;“有兴有废”,这由四季的变化表示;“有胜与不胜”,这由五行而显现。“五行”则是用金木水火土来代替阴阳二气五行交互,循环而形成的学说。它作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观念之中,对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就苦于战乱频繁,天灾不断,加之贪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面对这恶劣的自然、社会条件,循环思想给人们带来了“总会有好日子过”的希望,也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信念,成为我们组成传统文化中颇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面对载浮载沉变化无常的人生,不应只看阴暗面,要有塞翁失马的精神,振作起来,明媚的明天是属于我们的。

怨与德——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原文]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第63章》)

[今译]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报答仇恨。

[按语]

河上公: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

王弼: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之所同者,德也。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前人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并非软弱无能,而是自信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尤其是“以德报怨”可以使人反躬自问,心悦诚服。

《新序·杂事》有一则窃灌瓜田的故事,说的是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在一个边县当县令,这县和楚国交界。梁国的边亭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梁亭的人勤劳,多次浇灌,瓜的长势很好。楚亭的人很懒惰,不常浇灌,长得不好。楚令因梁瓜长势很好,恼恨自己的瓜长得不好,楚亭人也恼恨梁亭人比自己强,因此夜间就偷偷地去毁坏梁亭的瓜,把瓜秧都给糟蹋死了。梁亭人发现后,就去请示他们的县尉,也想偷偷地毁坏楚亭的瓜来作报复。县尉请示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干呢?和人结怨,是招祸的行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对人家也不好,这是多么狭隘呀!你们若听我的教导,就每夜派人偷偷地去为楚亭浇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人就每夜偷偷地去浇灌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到瓜地一看,都已浇过了,瓜的长势一无比一天好。楚亭的人很奇怪,就去注意观察,发现是梁亭人干的。楚国的县令听说了,非常高兴,就把这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感到很惭愧,就用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交好。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以德报怨”。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相交相处,都要以诚心待人,以善意待人,以和气待人,以礼貌待人。不管对师友,对上下,总要以诚实相处。也就是古代哲士说的“诚可格天,诚可感人”,以及“待人诚实,虽疏远也亲密;待人虚伪,虽亲密也疏远”。

人的品格参差不齐。对待人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遇到欺诈的人,用诚心来感动他;遇到残暴的人,用和气来熏陶他;遇到贪得无厌的人,用廉耻来警醒他;遇到倾邪私曲的人,用仁义来激励他。这样,天下全在我的陶冶之中了。

还有一个佛教“以德报怨”的故事:从前有位禅师乘船渡河的时候,船已驶离岸边,却有一人匆匆赶到,要求船夫调头载他,船夫摇摇头不肯。这时,禅师说道:“船刚驶离岸边没多远,还是回去载他一程好了!”

船夫闻言即将小船摇回头,上来的是一位模样粗暴的将军。他一上船,看到禅师坐在边上,二话不说,便扬起鞭子挥打过去,一边凶狠地说:“死和尚,还不起来让坐!”将刚刚不及搭船的怨气,全数发泄到禅师身上。禅师被打得血流满面,却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站起来,将位子让给他。船上其他舟客皆敢怒不敢言,生怕惹祸上身。

到对岸后,粗暴的将军气渐渐消了,开始有点后悔自己刚才的莽撞。他看到禅师一点责备他的意思也没有,只是走到河边,静静捧起河水将身上的血污洗净,更是觉得良心不安。他踌躇了一会儿,带着忏悔的心情,走近禅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自责地说道:“啊!师父,弟子刚刚实在对不住!请您原谅!”禅师听了慈蔼地笑笑说:“不要紧,出门在外,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

将军的忏悔得到禅师的原谅,从此以后他便像脱胎换骨似的成了另一个人,最后还成了禅师的弟子。事后,有人问禅师为何有此气度“以德报怨”?禅师回答道:“每一个犯了错的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如果我不原谅那位鲁莽将军的粗言恶行的话,他不但会因此恼羞成怒,而且心内那一丁点的忏悔之情可能就此烟消云散,甚至因为怨恨,而再次做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

人难免会犯错。当我们犯错时,周遭人宽怀包容的胸襟与大度,是支持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这样想时,面对他人的过错,我们就能如同老子一样,“以德报怨”,以平和的心境看待社会和人生,也就无羞无恼了。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热门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历史当然有用,以古鉴今,读史明智。我为什么反复说没用呢?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现在的功利性太强了。功能说得太多,难免庸俗化……
  • 皇后很倾城

    皇后很倾城

    一场风驰电掣,雷霆万钧的无间道战役,她为国家光荣牺牲,葬身黑海。这个她可以忍受,可是为什么让她模糊的看到无数身穿白大褂,蒙脸的医师日在奋战抢救了了几十个小之后,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成一个襁褓婴儿,正被一个眉目刚毅,丰神俊朗的小男孩抱在怀中,只见他凝视着自己,剑眉一挑,面目天真,眼底却深邃的道:“她是朕的皇后?”皇后?靠,老天爷,你跟我开什么玩笑!
  • 重生之女配的逆袭

    重生之女配的逆袭

    前世学业成渣的夏梓晴被人陷害致死华丽丽的重生到十年前。上辈子因自卑而胡作非为的夏梓晴过的稀里糊涂,把心如蛇蝎的堂姐当成女神,却对身边对自己好的男神视而不见,还误会他要抢夺属于自己的东西。重生一次,谜底揭晓,她要逆转所有人对自己的偏见,顺手虐虐贱男渣女,全当娱乐自己了。男神: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你……夏梓晴:尼玛,果然是个阴谋!
  • 你好,我们的故事

    你好,我们的故事

    这是一本有关于青春的书。它犹如一部时光机,乘载着我们在不再重来的岁月里自由地来去,大声地对过往喊出:你好,我们的故事! 在书中,你将会看到他的影子,他的心情,他的回忆,也会看到你的影子,你的心情,你的回忆。所有属于青春岁月的小甜蜜、小惆怅、小委屈、小疼痛、小执拗、小隐忍、小骄傲、小卑微,原来都是相通的。 新鲜旧情人说过,每个人心底都会有那么一片柔软的不能轻易触及的地方,我让你们踩着我的文字,来到我的心底,因为我有颗金刚不坏的心。
  • 首席记者

    首席记者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再被狐狸骗一次

    再被狐狸骗一次

    本书是一本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出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特殊事务所

    特殊事务所

    他们是一群特殊人,不属于血族,也不属于人族。他们是从冥界脱生的一群奇怪的人,拥有常人没有的能力。一般的人叫他们异能者,但是,他们却喜欢叫自己不死族。
  • 日食妖后

    日食妖后

    穿越成为身中巨毒被人毁婚的极品丑女,精湛医术,素女功,驭兽术,日食异能,开放思想,丰富阅历和淡泊心境使她重获丽容、逍遥皇宫、笑傲江湖,成为天下名士追逐的绝代佳人。于乱世中救了避难皇帝和小太子,无意中获得逍遥丹容颜不老、逍遥天书窥视天下,几经周折,她被封一国皇后。皇帝患重病昏厥,赐她玉玺,辅佐太子,掌管朝政。她在国内推施仁政,使国家走出绝境,国富民强,带领军队抵御外国大军的侵略。文武百官里,与她关系暧昧的多人。更有国外风流皇帝慕名前来和她约会。天下第一风流美女,妖后之名,传遍天下。带只可爱小色猴,在江湖里玩遍群侠帅哥,在皇宫里色遍文武百官。爱我者,必被我珍爱;伤我者,必将被我丢弃。皇帝、王爷、将军、国师、异人……到底谁是最爱她的人?谁又是她的最爱?古代家族谍中谍,皇族艳史,总有你想象不到的剧情。欢迎阅读芳菲第五部曲《日食妖后》。
  • 骚土

    骚土

    老村的长篇小说《骚土》讲述的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时的故事,以揶揄式的笔调、喜剧化的风格,对农村生活作了描写:季工作组进入鄢崮村,他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句句不离“阶级斗争”,俨然是一部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机器;而那些整天围着这位“钦差”团团转的叶支书、吕连长等,个个奴颜婢膝……作者用一个个《阿Q正传》式的情节,让读者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中看到他们可笑而又卑微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