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27

第27章 管理之道(4)

王弼:治人事天工夫,全在于此。安与兆。盖一念不生。喜怒未形。寂然不动之时。吉凶未见之地,乃祸福之先。所谓几先也。持字,全是用心力量。谓圣人寻常心心念念,朗然照于一念未生之前,持之不失。此中但有一念动作,当下就见就知。是善则容,是恶则止,所谓早复。孔子所谓知几其神乎。此中下手甚易,用力少而收功多。故曰其安易持。兆,是念之初起。未兆,即未起。此中喜怒未形,而言谋者。此谋,非机谋之谋,乃戒慎恐惧之意。于此著力,图其早复。盖第一念为之于未有也。若脆与微,乃是一念始萌,乃第二念耳。然一念虽动,善恶未著,甚脆且微。于此著力,所谓治之于未乱也。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彼此越来越复杂。怎样将各种关系调理得清清楚楚,并适当地驾驭它,这就离不开谋略,科学越发达,谋略的法门越神奇玄妙。能够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就事办事,就理从理;能够正确计划,妥当处置,这也不失为有见识、有作为的领导人才。

深事深谋,浅事浅谋,大事大谋,小事小谋,远事远谋,近事近谋,都要具备深远的策略和高明的见识。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高人一着。能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能谋划别人不能谋划的,能思虑别人不能思虑的,能推测别人不能推测的,这才称得上远谋大略。

刘邦起兵后,萧何担任他的后勤部长,负责后方粮草供给,未有一次令刘邦失望。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收集法令制度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那样忙着抢掠财物。刘邦当上汉王后,请萧何担任丞相。其时,项羽和一些诸侯杀死秦王子婴,烧毁咸阳城,然后扬长而去。刘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各地的要塞,户口的多少,形势强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获得了秦朝的全部地图、书籍等资料的缘故。

刘邦入关后,在张良的劝谏下,封存秦朝宫室、府库、财物,还军灞上,以待项羽等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集团还实施了一系列极有远见的政治措施。刘邦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宣告说:“父老们,你们在苛酷的秦法之下生活,痛苦很久了。秦法规定,如果人民有诽谤朝廷的,就灭族;人民有相聚谈话的,就是犯弃市死罪。我,和诸侯有约,先入关的,就为关中之王。现在我当为关中之王。今天我要和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抵罪;盗,抵罪。此外一切秦法,完全废除。官吏都依原来位置,全不迁动。”秦国人听了约法三章大喜,争先持牛羊酒食献给沛公的军士。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所献食物,民众们更为喜悦,惟恐沛公不做秦王。这些安民措施,为刘邦争得了民心。对于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做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这就是深谋远略的实际运用。深谋远略的要领,在于识破征兆,胜人于无形中;在于提前准备,制人于无为中。《孙子·谋略篇》中说:“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瓦解敌人的联盟,再次是战胜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占敌人的城池。”高明深远的谋略,不是一般人所能策划的。只有特殊的人才,才能策划致胜的上上谋略。天玄子说:“领导大计,务求见识深远,规模宏大,切忌拘泥于细微之处。就事计事,就事理事,因事策划,因事立功的人是行为谨慎的人,不是深谋远虑的人才。有深谋远虑的才能,就能计事于未来之中,理事于未形之中,决策于未萌之中,立功于未知之中。一个人策划出的谋略,令天下人都看得出,识得破,那么,这个谋略就不是上等的谋略、这个人才就不是上等的人才了。图谋大计的人,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见识,有详尽周全的措施。”

有几十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几十年的事业;有千百年的眼光,可以建立千百年的事业。只争一时之得失,只料一时之成败,逞强好胜于一地,作威作福于一方,不是见识远大、功德圆满,它只能祸害自己,贻害后代。

齐国太霸道,周公料定它以后必将出现篡位弑君的大臣,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卫国太软弱,季子料定它以后必将灭亡,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吴国破楚进入郢都,逢滑料定以后楚国必将收复失地,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孙策自视过高,好诛天下英雄豪杰,郭嘉料定他以后必将死于匹夫之手,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这都是知人所不能知,见人所不能见的大智慧。有大智慧,就能深谋远虑,就能料事如神。有大智慧,就能先知先觉,就能识见远大。

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能治事于未乱,不能理事于未萌,不能防患于未然,事繁鲜效,形劳寡益,这不是远大高明的识见。

树立威信——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第72章》)

[今译]

当人不感到害怕时,最大的威信也就来了。

[按语]

奚侗:此云威即谓可畏之事,如刑罚兵戎之属,民不畏其所可畏,其故由于不能安居乐业,而祸乱自兹起,则大可畏者至矣。此为治天下者垂戒,非为凡人言也。

焦():民朴而生厚,则畏威。上失其道,多乎有为,以小道塞其生,故民巧伪雕薄,而威不能服也。夫如是则天诛所加,祸乱将起,故曰大威至。”高亨:“至者,碍止之义,言民不畏威,则君之威权碍止而不能通行也。正所以为人君用威者警。”

对于管理者来说,威信就像鸟儿的翅膀,缺少任何一只都不能在天空中翱翔。身为领导,不端庄就没有威力,不严肃就没有威力,不庄重就没有威力,不好学就没有威力。

威力有外在的威力和内在的威力之分。外在的威力和内在的威力只要修养即可达到。威严、威武、威望,这是外在的威力。神威、德威、天威,这是内在的威力。外威使人害怕,内威使人敬仰。

历史上,梁武帝萧衍为人孝慈恭俭,博学善文,端重庄严,神采飞扬,性格大度优雅,气量高古。侯景战败投降,梁武帝接纳了他,北魏皇帝派人来求和,梁武帝也同意了。一段时间后,侯景不服梁武帝的管理,起兵反叛,几天后攻陷了台城,梁朝的邵陵王纶前往会稽和柳仲礼联合起来反叛朝廷,投靠侯景,侯景因此实力大增,率兵攻进都城,梁武帝听说都城已经被攻陷,侯景进入城内,他没有表现出慌张的神色,而是平静地坐在皇位上,感叹地说:“自我得到的必自我失去,我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不一会儿,侯景在500名护卫的簇拥下气势汹汹地来到朝堂上,梁武帝神色不变,端坐不动,侯景站在殿下,不敢抬头看他,更不敢做出什么对皇上无礼的事情。两人相持了一会儿,侯景自动退了下去,他战战兢兢地对部属王僧说:“我曾经跨鞍对阵,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不会令我产生丝毫的恐惧。今天看到天子端坐在大堂上,我从内心感到害怕,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天威难犯吗?我打算撤出都城,不知行不行?”几天后,侯景撤出了都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在威力可以力挽狂澜。

太阳光照射在井中,不能照出十步远;眼睛盯着脚下,不能看到远处。位不居,名不正,威不立,权就无从发挥。古代有人说:“治理天下要坚持八项原则:一曰厚生,二曰蓄民,三曰威信,四曰仁义,五曰法令,六曰无私,七曰任贤,八曰广用。”在这八项原则里,威信的地位仅次于厚生蓄民。

孔子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这里的正包含有正权、正力、树威、树势的意思,它是使用人才的根本。名不正,权力就无法集中;权力不集中,威势就无法显示;威势无法显示,法令就无法执行;法令无法执行,赏罚就无法施展;赏罚无法施展,就会产生位倾、事废,以至于国亡的后果。由此可知,建立自己的威信对领导来说,是重要的事情。正名就能立威,审视就能立法,严令就能立信,显贵就能立势。名不正则威不立,威不立则法不行;法不行则令不信,令不信则势不成。

孙武有这样一则轶事。孙武将《兵法十三篇》进献给吴王阖庐后,吴王忽发奇想,想试试孙武治军的实际本领如何。吴王从宫中选出宫姬180人,让孙武操练演兵。孙武把这180个宫娥分为左右两队,选取最受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分任队长,让她们身着士兵服,手执兵器,向她们宣布战场纪律后,开始操练。可是这些宫娥以为孙武只是和她们开开玩笑,谁也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开始时,她们乱七八糟地站着,几个人还凑在一起说起了笑话。小武不急不恼,不动声色。请出军中执法官,让他现场监督。孙子三令五申,击鼓三次后,令这些惯纵的宫女们向左向右地演练,可是她们仍旧嬉皮笑脸,视同儿戏。孙子见此情形问执法官:“按照军法,不服林军令该判何罪?”“斩!”执法官吐出一个字。孙武于是下令将两个队长斩首。这时一直在看台上看热闹的吴王慌了用脚,忙派人传话给孙武:“寡人已经知道先生能用兵了。这两个宫姬是我最宠爱的,没有她们我连饭都吃不香,饶了她们吧。”孙子以“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授”的原则推辞了吴王的请求,下令斩了那两个美人。然后,他又任命两个次一点的美人为队长。当孙武再一次发号施令时,两列队伍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队形变换都循规蹈矩,没人敢再触犯军法了。在孙武的指挥下,这些宫女被他训练成了有名的娘子军。吴王因此了解了孙武的军事才能,用他为将,和伍子胥一起主持吴国军事。

俗话说,杀一儆百,何况斩杀的是一个显贵之人,还有谁不敢服从命令?威信树立起来了,号令就行得通。号令行得通,就能指挥,威严因之而树立。古代许多帝王君主、英雄豪杰,无不是借助权力来驱使众生、面临天下的。没有权力就是尧舜也不能诛杀一个匹夫,有了权力就是桀纣也能残暴万民。这是威信的特点。

忘记自我——吾所以有大愚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原文]

吾所以有大愚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13章》)

[今译]

我之所以有祸患,乃是由于我有此自身;若是我无此自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所以看重自身胜过天下,就可以寄以天下;爱护自身胜过天下,就可以托以天下。

[按语]

庄子:君子不得已而临邪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

王夫之: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 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

老子这是在告诉管理者,不要总是存在自我观念,不要将自我血肉之躯放在第一位。领导没有自我观念,自然也就没有名利观念,没有毁誉观念,没有生死观念。这样,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精神境界上的成就,世俗中所谓的成就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只为个体的小我生存、生活、奋斗的人,他们的人生意义、价值观念是不能以长度来计算的。人只懂得如何充实自我,完成小我,自我、小我就必然与大我发生冲突。生活提醒我们,一个人越是为自己着想,就越难成就自己,那些忘记自我、心中没有自我的人,他们的精神往往能产生绝对有我、绝对伟大、绝对无限的光芒。因为,他们既能涵盖一切,又能承载一切;既能超越现实,又能融入现实;既能忘记自己,又能成就自己。

普通人,他的人生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是相对的,有限的,拥有超人智慧、超世智慧的领导,他的人生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是绝对的、无限的。领导的观念必须从有到无,有,是有限、相对;无,是无限、绝对。领导的伟大,也是无限的、绝对的伟大。

能做到超越自我的人,也就能超越现实。超越世界,即超越现实生活,超越物质生活。无我的人,没有只贪图物质生活的享乐之心,他自然而然地将精神融进无限的伟大之中。庄子说:“至人无我,达人无功,圣人无名。”有我就有限,有功就有限,有名就有限。

我们要完成自我,就要在“无我”中完成自我,在“无功”中完成自我,在“无名”中完成自我,这样才能成就无限的自我。如果在有我、有功、有名中完成自我,成就的只有有限的自我。

无我的精神,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圣人境界,即天地的境界。天地无私,所以天地博大;日月无私,所以日月光明;圣人无私,所以圣人能超越自我。圣人无我,无我所以有大我;圣人无能,无能所以有大能;圣人无功,无功所以有大功。

领导事业,不仅是“为我”的事业,更是“为人”的事业;不仅是解脱自我,成就自我的事业,更是解脱他人、成就他人的事业。如果领导只为自己考虑,那么他只能成就一个有限的小我。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别人着想,我在别人的心中就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为整个人类着想,我在整个人类的心中就会占有一席之地。天地间只要还有人类存在,也就有我存在,无数个小我汇聚在一起,组成了国家和人类社会。随时间的推移,无数个小我的生命无穷地继承、发扬,成就了人类文明的历史。所以,离开了别人,自我也将无法生存。在人类社会与国家的历史发展洪流里,多一个我和少一个我,好像在宇宙这个大空间里多一颗尘埃和少一颗尘埃一样,无关紧要。

信仰唯我主义、个人主义的人,他的人生总是以如何发展小我,又如何充实小我为永远的追求。然而,他如何能明白,脱离了宇宙,微尘便失去了存在的优势;脱离了人类世界、国家民族这个大我,小我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大我,是由无数个大空间的我在无数个长时间里发展、充实、组合而成。绝对个体的小我,只是暂时生存的小我,生命结束时,小我也就不存在了。要想追求永恒的存在价值,就需要到国家、民族生命的历史中去体验。

李白吟道:“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一个人生存的时间是有限的,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智慧的秉赋是有限的,权威的发展是有限的,而事业是无限的,学问是无限的,科学是无限的,宇宙是无限的。以有限去抗争无限,不但没法成功,而且会陷入危险的境地。为什么要拘泥在小我之中而不能自拔呢?我们不能将伟大放在小我之上,应该把伟大放在大我之上;不能将伟大放在生前,应该把伟大放在身后。

历史上许多领导者,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他们的伟大是在身后显示出来的,不是在生前显示出来的。生前显示出来的伟大是有限的,身后显示出来的伟大是无限的。我们不必去计较生前的是非得失、功名富贵、毁誉成败,这些只是过眼云烟,一现昙花。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热门推荐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亲亲我的妈妈

    亲亲我的妈妈

    在十岁之前,男孩赵安迪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在爸爸葬礼那天,他的妈妈从天而降,而赵 安迪也从被爸爸、姑姑宠爱的“安宝儿”,变成了妈妈口中的“弟弟”,并跟随她离开家乡的小城,来到繁华的南京城,开始全新的生活。渐渐地,弟弟发现妈妈有很多秘密……
  • 末世重生之金牌女配

    末世重生之金牌女配

    被一对贱人推入丧尸群,本以为就此丧命,却没想到得以重来一次。什么?她是书中的人物?什么?她是恶毒的女配?什么?她是注定的炮灰?简诺冷笑,书中人物怎么了,一样有血有肉!恶毒女配怎了!总比绿茶婊女主要好!注定的炮灰怎了!这次的结局是由她掌控!某男小碎步捂着胸口追上,媳妇,俺也是由你掌控的!末世十步曲【一】
  • 埋伏

    埋伏

    《埋伏》.又名《谁知道那就是一种感觉,叫做悲伤》.小心被颓废的文字挫伤.女主人公像是你恋恋不舍的童年的一颗乳牙.谁记得这个年代,谁记得我们的野蛮倔强而悲伤的孩子,他生活在一片不见天日的天空下,他的眼睛里只能看到黑和白的颜色,还有一团红色的忧伤,涌动,奔流在他的身体里.那团忧伤源自一个漫无天日的黑夜,红色的兽呼啸而过,她的小诺随那团红色跌下山冈.那红色打入了他的眼睛,挥之不去.他陷入巨大的忧伤里,他在荒山上匍匐了了十年,等待他的小诺,在此期间,他时常看到自己的另一个身体脱离自己,走进岩石里,跃上天空,然后自由自在的翱翔……他可以摇身一变,便可以拥有冰雪高贵的血统,更多的时候是低贱的植物和野蛮的野兽为伍.他在等待那只红色呼啸而过的红色的兽.最后他遗憾的发现那只野兽一直匍匐在他的身体上.那是尊植物,它成功击败了墙的情人,成功的把一块丰盛的土地变为一滩虚土,他它甚至可以站立起来,生成人的模样,然后,细细的看你绝望忧伤的表情,呼啸而去.那尊植物,叫做忧伤,它匍匐在我的身上,很遗憾的,你们与我为伍.一段缠绵缠绵而又忧伤的祭文,献给谁,谁也不知道,你读读看.
  • 每天一堂责任课

    每天一堂责任课

    生命意味着责任。你就是责任的主角;责任不是口号。落实才是目的责任是个人精神素质的基本体现,责任是职业素养的灵魂核心。最快乐的人生是尽职尽责、问心无愧,最高效的工作能力是勇担责任、负责做事。懂得责任、学会负责,快乐与成功会环抱左右。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靠什么去成功:改变你一生的9堂课

    靠什么去成功:改变你一生的9堂课

    人人渴望成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成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望更为强烈。人际交往中,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数,拥有更广的人脉?与人交谈时,怎样才能占据主导地位,吸引大家的关注?处于逆境时,怎样才能找回“好运气”,反败为胜?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找寻到幸福的真谛?工作学习中,怎样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在本书中你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 80后婚姻全景日记

    80后婚姻全景日记

    结婚之前,婚姻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结婚之后,婚姻是你忧我愁辛苦生活;兴奋甜蜜中夹杂着惶恐胆怯,当一个人变为两个人,什么力量能让我们走到最后?80后新婚妻子,结婚一年,每天花一小时的时间,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当天的婚姻故事和感想,分享看只有婚姻才有的甜蜜,也宣泄着因为婚姻才生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