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26

第26章 管理之道(3)

无为而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37章》)

[今译]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无所作为的,却又是无所不为的。

[按语]

河上公:道以为无为为常也。

王弼:顺自然也。万物无不由为以治以成之也。

朱谦之:“无为而无不为”,即《庄子·天下篇》所述关尹、老聃之道:“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无为也,而无不为也。”

从古至今研究管理学的人,无不认为“无为而治”是管理学的最高标准,能够达到无为而治的人,是天下第一流的领导。从儒家经典《易经》到孔子,从道家经典《道德经》到《庄子》,以及后代许多权威学者无不认为“无为而治”是天经地义的领导原理。

作为最高领导,必须具备这些道德修养,即:大公、大诚、大忠、大寿、大智、大仁、大勇、大义、大和。具备这10种道德修养的同时,又必须具备远大的眼光,淡泊的心境,浩然的正气,超凡的毅力,博大精深、继往开来的学识,努力奋斗、敢于冒险的精神,持之以恒、贯彻到底的习惯。另外,使用人才、运用谋略,都能随机应变,也是不可缺少的才华。

孔子说:“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最后都回到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都有种种的思考;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无思无虑,就是顺应之功,自然之至,无为之极。无为,能达到寂然而应、感通于神的境界,自然有所成就。

老子说:“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形态的,没有一件事是它做不到的。君王如果以道的准则来从政治国,万事万物都会自然地潜移默化,充分地向前发展。”又说:“深深地懂得道的人,不出门就知道天下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抬头看窗外就能推演出宇宙的自然规律,不用奋力打拼就能有所成就。”又说:“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会潜移默化;我镇静,人民就会走上正道;我无事,人民就会富裕丰足;我无欲,人民就会纯真质朴。”又说:“圣人顺从自然规律,无所作为也就无所失败,无所把持也就是无所丢失。”又说:“要想治理天下却又违背自然规律,我看他不会达到目的,天下的百姓是神圣的,对他们不能使用强制的统治,不能违背他们的志愿和本性,否则他必定会失败;强制地统治天下,则必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由于顺其自然而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强制则不会被抛弃。世人的本性各不相同。万事万物有的前行,有的跟随;有的缓慢,有的急躁;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有的安全,有的危险。因此圣人顺其自然而除去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

无为并不是一件事情也不做,而在于尽到做领导的职责。无为的人并不是引他不来,推他不去,而是说他能依从规律办事。我们必须理解“为无为”和“无为而无所不为”这两句话的深刻的含义。老子的理论不是平常人所说的清静无为的消极思想。老子的学问,就是领导做事学,就是指导领导怎样处上,怎样蓄下,怎样保存自己,怎样做好管理工作,怎样用人。让人才各安其位、恪尽职守,就看领导是不是“无为而无不为”了。

《金刚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领导用人,也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只有无为的领导,才拥有大智慧、大眼界、大气度、大胆略。有大智慧,就能看得透彻;有大眼界,就能看得长远;有大气度,就能容纳万物;有大胆略,就能提得起,放得下。体道明理,要靠大智慧;知人善任,要靠大眼界;容人信人,要靠大气度;提得起,放得下,要靠大胆略。知人困难,用人更困难;容人困难,信人更困难;提得起难,放得下则难上难。

宽猛得中——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第58章》)

[今译]

治国的人为政宽厚,似乎不太精明,但人民因为安定自由,民风反而日趋淳朴;治国的人为政精明严苛,似乎无所不察,但人民因不堪束缚,民风反而日渐浅薄狡诈。

[按语]

河上公: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贵相亲睦也。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政教民,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疏薄。

王弼: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老子主张治人要宽厚,他反对刑政,反对用刑罚处理人、用制度压制人,认为治人不一定非严不可、非政不可,强化自身修养,以自身的清与静、公与廉,更能治好人、治好事。

然而,这种治天下不用法的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易实现。因为,治国也好,治企业也罢,管理总是透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纪律、赏罚去行事。所以必要的“政”、必要的“法”都是需要的。因此,我们在体悟老子这句话理想政策的同时,不要忘了“道法自然”,即属规律性的事,“政”不能过分“察察”,“法令”不能过分“滋张”,也就是要“刚柔相济”、“宽猛得中”。

春秋末期,郑国有一位叫子产的宰相。他执政的特点是刚柔并济,即在高压和怀柔两种政策中采取最适当的作法,把国家治理得国富民强。郑国是一个小国,想要在大国的觊觎之下力图生存,强化国力量是当务之急。子产一方面提倡振兴农业,另一方面要确保军事费用,于是决定征收新税。因此民怨沸腾,有人甚至扬言杀死他。朝中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出来反对,而子产却不让步,力排众议,实施既定政策。他说:“为了国家利益,即使牺牲个人也在所不惜。我听说为善必须有始有终,如果虎头蛇尾,那么千辛万苦所做的一切都会付诸流水。我决心贯彻始终,绝不能因为百姓的责难而改变初衷。”

过了几年,农村的振兴计划见成效,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时连那些当年责备子产的国民,也转而歌颂他的政绩。不因为百姓和大臣的非难而低头,能够对自己的政策贯彻到底,这就是了产“猛”的一面。身为领导,有时就是要能够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方能获得成功。那些处事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人,永远不会成为强者。

子产“宽”的一面体现在其教育政策上。当时各地普遍设有称之为“乡校”的学校,以此培养知识分子。但是乡校往往为那些对政治不满的人利用,当作政治活动的场所。若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对统治造成威胁。有一些人提出关闭乡校的意见。

子产反驳说:“其实不需要关闭乡校,众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聚集在那里批评政治,我可以把他们的意见当作为政的参考,有好的评话便继续实行,若得到批评则加以改良,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啊。如果加以弹压,也许会暂时抑止他们的言论,但那正如填塞河川一样,暂时虽然堵住了,不久更大的洪水一定会滚滚而来,冲坏堤堰。若到了这步田园,那就真的无法挽救了。与其如此,反不如在平时慢慢疏通洪水,引导出一条水道,不是更合适吗?”由此可见,子产“宽”的政策就是宽容政策。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作为自己的借鉴,有则改之,无则力勉,这才是胸怀宽广的管理之道。

简易原理——治大国若烹小鲜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第60章》)

[今译]

治理国家就像烹煮小鱼一样不能急,要慢慢来。

[按语]

河上公: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王弼: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韩非子: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煎炸小鱼,需小心翼翼,不能急躁,不能经常搅动,一搅动就不能保全,小鱼就会碎得不成形状。王伯厚说:“烹调小鱼一急躁就会破碎,治理国家一急躁就会发生动乱。清静无为,天下自然相安无事。”这是说用人要坚持“简易”的原则,管理要坚持“无为”的原则。

会做事、会用人的领导,他们工作起来,都显得雍容肃穆,沉静温良,朴质无华,简易单纯。思想上的简易单纯,欲望上的简易单纯,心性上的简易单纯,生活上的简易单纯,这些是成为成功领导者的主要因素。最高的管理艺术,就是“一切归于简易”的艺术,就是“不扰”的艺术。

《易经·系辞》中说,乾的功能在于职掌伟大的创始,坤的功能在于完成有形的生命。乾的功能是自发的、无休止的、没有阻碍的,因而就能容易地达到创始的使命。坤的功能是被动的、静止的、顺从着乾,因而就能简易地生成万物。乾的功能是自发的行为,所以称做“知”;坤的功能在于结果,所以说是“能”。容易,就便于了解;简易,就便于遵行。容易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遵行,就会见到功效。有人亲近,就能保持长久;见到功效,就能伟大兴盛。能够保持长久,这是有才能的人的智慧;伟大兴盛,这是有才能的人的事业。了解了容易与简易的原理,就能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领悟了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在天地之间确立人的地位,从而与天地并立。这就是简易原理。这个简易原理,能够修德,能够亲近,能够建功,能够立业,能够伟大,能够长久。

天地是包罗万象、变幻莫测、不可穷尽的。天地之中,有它的规律存在;变易之中,有它不变的因素。以此来策划天下的大事,自然简易而不繁琐;以此来顺应天下的变化,自然简单而混乱;以此来修养人生,自然简易而不失去根本。领导力求简易,制度力求简易,法令力求简易,用人力求简易,管理力求简易。简就不会繁琐,易就容易成功。因此说,容易、简易的完美性与天地至高无上的德行能互相配合、照应。

老子说:“追求学问的人,探求外界的知识(政教礼乐)每天都有所长进;追求大道的人,探求事物的状态而情欲每天都在减损。减损又减损,最后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则无所不为。作为治理国家的统治者,要以不惊扰百姓作为治国的根本,如果以苛政来惊扰百姓,那么这位领导人就无法治理天下了。”所以,由简易的人生,便可达到无为的人生;由简易的领导,便可达到无为的领导。今天的世界,是科学家、改革家、策划家、实业家的世界,而思想、计划、工作都应遵循系统化、合理化、简易化的原则。

周灭商后,姜子牙因功劳卓越,受封海、岱之间(今山东省)广大地区,都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建立齐国。姜子牙根据齐国土地辽阔、物产丰盈的自然环境以及生产水平相对先进和异族势力较为雄厚的经济、政治条件,及时确立了治齐的重大策略原则:“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为此,他“修道术,尊贤智,尚有功”,前后仅用5个月的时间,便报政(述职)于周公。这充分表现了姜子牙的惊人胆略和远见卓识,以及不拘形式、务求实际、得时勿怠的开国创业精神。由于姜子牙注重发挥治国之士的聪明才智,较多地保留了东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全面发展农工商各业,结果,远近人民相率归心,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创造出具有“泱泱乎大国之风”的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周公受封于商、奄之地,建立鲁国,由其子伯禽前往统治。鲁国有祝、宗、卜、史,具备周王室的各种文物制度,是享有最高政治特权的东方大国。但伯禽受封后,三年才报政于周公。周公问:“为什么这么迟缓?”伯禽回答:“我到鲁国后,改变了那里的风俗,革新了那里的制度,前后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最初的计划,因此迟缓。”对照齐国的为政,饶有领导经验的周公当即感叹伯禽领导工作的失策,说道:“唉,后世鲁国将听命于齐国。为政不简便易行,难为民众接受。平易近民,则民众必然归顺。”历史证实了周公的预见。其后,鲁国江河日下,最终远远地落后于齐国,成为齐国的附庸。这是简易领导原理的典型事例。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问萧瑀说:“隋文帝是什么的君主?”萧瑀回答说:“约束自己,符合礼仪,勤勤恳恳、不怕辛劳地思考治国,每次坐朝理事都很认真,有时到太阳西斜还不休息,凡五品以上官员,他都召见赐坐,与他们一起谈论国事,忘记吃饭时间,侍卫未得下牙,只好立驻传餐而食。虽然他的品性不算仁慈明智,也称得上是个奋发有为,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国君。”

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这个人性格过于审细,而且不明事理。内心不明就察觉不出自己的过失,过于审细就会对人疑虑多端。他是欺负孤儿寡母而得天下的,所以经常恼怒对他当面敷衍而内心不服的群臣,不肯轻易信任文武百官,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决策处理,虽然劳费精神、辛苦形体,终不能把所有的事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大臣既知他的心意,也就不敢直言劝谏。宰相以下官员,只是奉承顺旨罢了。我的看法就不是这样。天下这么大,举国之内人口这么多,每天发生的事千头万绪,须要不拘一法,灵活处理,凡事应文武百官商议,宰相认真筹划,对于所要处理的事,能做到稳妥、便利,才可以呈奏施行。怎么把一天中须要处理的许许多多事情,让一个人思考决断呢!况且一天处理10件事,有5件出偏差,处理对的当然好,处理不对的怎么办呢?如此以日继月,乃至连年,错误既然很多,不灭亡还等什么?哪能比得上广泛任用贤士良才,身居高位而详察下情,法令严肃,这样谁敢为非作歹呢?”于是命令所有官署,如果诏敕颁发下去有不稳妥或不便施行的,必须坚持己见上报,不能顺从旨意,随即施行。一定要尽到臣子的责任。

唐太宗这番话,体现了显著的领导原理、无为的用人原理。

深谋远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第64章》)

[今译]

事物尚稳定容易保持,事物尚未显相容易调理;事物还脆弱容易分判,事物还微小容易发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治国政要当它尚未混乱。

[按语]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营销人员不可不知的营销故事

    很多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比较侧重于理论,对于一般的营销人员而言,会使其感到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枯燥和复杂。本书独辟蹊径,以营销故事为主,来诠释营销理论,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给广大的营销人员或准备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本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都很强的书。
  • 重生之农妇娇医

    重生之农妇娇医

    穿越成为秦王府不待见的王妃,是幸还是悲?王爷很渣,滚,后院莺莺燕燕很多,使计让她们自相残杀!王爷很有钱,她使出妙计骗的休书一封,带着他的银票和地契华丽闪人,没有料到半路腹痛,尼玛,她怀孕了,孩子是谁的?虾米?原身竟然身怀绝妙医术,好吧,她赚到了!十月怀胎,生下两只小包子,取名为青山和绿水,只因她带着两包子隐居清水绿水之间,懒得想好听一点的名字而已。为了养两包子,她开始带着村民修路,开展种植业,畜牧业,把个黑土村发展成大兴王朝第一个旅游胜地,好吧,她发财了,麻烦带着烂桃花接踵而至……他,秦王轩辕昊风,从起初的鄙夷到最后的痴缠不休……他,神秘公子即墨水溶,一直以为自己是局外人,却有一日倒霉被人算计,重新认识了不一样的她。他,定王轩辕魅寒,性格孤僻,不近女色,却对她另眼相看……他,苏睿扬,丰神俊朗,恃才傲物……他……这些人之中谁是青山和绿水的亲生父亲?或者都不是?且看谁能和她一起携手田园,疼她宠她爱她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白头到老?本文不吃回头草,男主腹黑霸爱女主,绝对身心干净!
  • 妃同寻常:毒医乱天下

    妃同寻常:毒医乱天下

    她,是21世纪诡异莫测的毒医,一身轻功卓尔不群,身负赌神、神偷盛名,谈笑间杀人于无形。他,古代中最年轻有为的君临者,生杀予夺,邪恶如斯魅惑天成,云端处傲视群雄,威震天下。当她遇上他,强者与强者的巅峰,王与王的对决。第一次,她凤眸冷眯,“滚……”他嘴角邪笑,“哦?成全你!”她四脚朝天,身子像皮球一样滚出去。第二次,她烦躁不安,“滚……”他薄唇微抿,拿出一枚鸡蛋,“好,我滚蛋。”鸡蛋像流星般砸向她。第三次,她怒火攻心,“滚……”他眉眼奸笑,“我们一起啊。”被单一裹,床上传出面红耳赤的喘息。(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煞妃

    煞妃

    她是穿越异世的特种兵少女,煞星转世,怨念缠身,携带前世的恨意与不甘穿越千年;他是权倾帝国的古代王爷,铁血冷酷,震慑天下,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与倾心相许的恋人,一个灵魂被锁,一个记忆被封,跨越千年的爱恨交缠,他们之间会谱写出怎样震撼的故事?他说,“明月,你在给我一次机会,我定许你一生相守!决不负你!”她说,“苍玄枫,我曾对天发誓,此生绝不再爱你,若违背此誓,必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乱世沉浮,天下、美人,孰轻孰重?前世今生,谁是谁的救赎?苍山之巅,是谁陪她一起跃下那万丈悬崖?诡异毒谷,是谁陪她闯入那无尽深渊?是他?是他?亦或是他?当记忆苏醒,当灵魂挣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神奇莫测的大自然造就了大千世界上的无数奇观盛景,奇怪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自然是有其道理和规律的,只是现在人类还没有研究出来而已,等到研究出来之后,也许就不奇怪了。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