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时不要狼吞虎咽,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咀嚼食物、喝汤,都不要发出声响,口内含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以免食物落出。如果汤菜太热,不要用嘴吹,可稍等片刻略凉些时再吃。
遇有吃面包,可用手撕下一块,用刀涂上黄油或果酱,把面包托在手上吃,用叉子叉着面包吃或把面包浸在汤中捞出来再吃,都是不合适的。吃面包吃到连调味汁都不剩,是对厨师的礼貌。注意不要把面包盘子“舔”得很干净,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这才是雅观的做法。
吃豆子时,可用叉面就食,不要一颗颗地叉着吃。吃面条可用汤匙辅助叉子,也可只用叉子,但不能用刀把面条切断再吃。
吃点心必须用叉子,并且可用叉面铲起来吃,但千万不要用手给别人拿点心,需为他人取点心,可以刀、叉托住送过去。
吃有骨头的肉时,可以用手拿着吃。遇有烤鸡、龙虾时,也可用手撕着吃。用手取食前,有时会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漂着玫瑰花瓣或柠檬片。这是专供洗手用的,切不可误解为饮用水而闹成笑话。当洗手水和带骨头的肉一起端上来时,意味着“请用手吃”。用手指拿东西吃后,将手指放在装洗手水的碗里洗净。吃一般的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也可请侍者端洗手水来,洗手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弄脏嘴巴时,也是用餐巾擦拭,应避免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巾反摺的内侧来擦,而不是弄脏其正面,是应有的礼貌。若餐巾脏得厉害,可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侍者会经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务,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会马上过来。如果对服务满意,想付小费时,可用签账卡支付,即在账单上写下含小费在内的总额再签名。最后别忘记口头致谢。在一流餐厅里,客人除了吃以外,诸如倒酒、整理餐具、捡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应让侍者去做。在国外,进餐时侍者会来问:“Howiseverything?”如果没有问题,可用“Good”来表达满意。
在进餐过程中,不宜倚靠在椅背上,也不要紧贴餐桌。把胳膊放在桌子上,也是不太文明的;不要边抽烟边进餐;进餐时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也是极失礼的行为。万不得已要中途离席时,最好在上菜的空档,向同桌的人打声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别打乱了整个吃饭的程序和气氛。吃完饭后,只要将餐巾随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叠整齐。
饮酒礼仪
欧美人对饮酒很有一套讲究。饮酒,一般分为“餐前酒”、“餐间酒”和“餐后酒”三种。“餐前酒”指正式进餐前饮的各种混合酒,即开胃酒;“餐间酒”指正式进餐时饮用的各种葡萄酒;“餐后酒”指用餐后喝的各种助消化的酒,威士忌和白兰地等。尤其对喝葡萄酒讲究颇多。如果菜肴以鱼、虾或汤为主,大都喝白葡萄酒;如果菜肴以牛肉或鸡蛋为主,喝的大多为红葡萄酒;吃点心时一般喝香槟。在欧美人看来,所点的菜和酒的性质不配或是差距很大,被视为一个不懂礼节的人。因此,如果不懂欧美人饮酒的规矩,切不可自作聪明,我行我素,而应委托酒保来配酒。
西方人对使用酒杯也很重视,往往饮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怀。喝葡萄酒要用大小高脚酒杯,大的用于喝红葡萄酒,小的用于喝白葡萄酒;口小肚大酒杯用来喝香槟酒;长身平底杯用于喝果汁和汽水等各种不含酒精的饮料;小酒杯用于喝不兑水的烈性白酒;浅底敞口杯,专用来吃冰淇淋。
饮酒是各种宴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在正式的宴会上,服务员打开酒瓶后,先要倒上一点递给主人品尝。主人应先饮一小口仔细品评,然后再尝一口,感到所上的完全合乎要求时,再饮酒是各种宴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
向服务员示意,可以给客人们斟酒了。斟酒的顺序是:先主宾,然后才是其他客人。斟酒时,酒杯应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拿酒杯的姿势因不同种酒杯而有所不同。有的要用整个手掌握住,而高脚杯则应以手指捏住杯腿。
会喝酒的人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一下酒。可以先欣赏一下酒的色彩,闻一闻酒香,继而轻啜一口,慢慢品味。不要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举起酒杯看也不看便一饮而尽,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也不宜一边抽烟,一边饮酒。鉴于酒后易失言、失礼,故宴请活动中饮酒的酒量要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
敬酒要适可而止,意思到了就行了,不要成心把别人灌醉,更不要偷偷往他人饮料杯中倒上烈性酒。对于穆斯林不允许敬酒,甚至不能上酒,因为穆斯林饮酒是违背教规的。
在宴会上不会喝酒或不打算喝酒的人,可以有礼貌地阻止他人敬酒,但不要什么都一概拒绝,至少要喝上一点汽水、果汁或其他饮料,使举座尽欢。拒绝他人敬酒通常有三种方法。
主动要一些非酒类的饮料,并说明自己不饮酒的原因;让对方在自己面前的杯子里少许斟一些酒,然后轻轻用手推开酒瓶。按照礼节,杯子里的酒是可以不喝的;当敬酒者向自己的酒杯里斟酒时,用手轻轻敲击酒杯的边缘,这种做法的含义是“我不喝酒,谢谢。”当主人或朋友们向自己热情地敬酒时,东躲西藏,或把酒杯翻过来放,将他人所敬的酒悄悄倒在地上,都是失礼的。
祝酒是席间的一个重要礼仪程序。正式宴会中主人皆有敬酒之举,会饮酒的人应当回敬一杯。敬酒时,上身挺直,双腿站稳,以双手举起酒杯,待对方饮酒时再跟着饮,敬酒的态度要热情大方。祝酒时,应主人与主宾先碰杯,碰杯时应目视对方(眼鼻组成的三角区)以示致意,不目视对方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交叉碰杯是必须避免的。
参加外方宴请,应事先了解对方饮酒习俗和祝酒的讲究。在宾主双方致词祝酒时,应停止饮酒和交谈。奏国歌时更不能饮酒。在国外正式的宴会上,通常应由男主人首先举杯,并请客人们共同举杯。若是他要为在座的女士们的健康而干杯,就不应忘掉任何一位女士。客人、晚辈、女士一般不宜首先提出为主人、长辈、男士的健康干杯。女士接受他人祝酒时,不一定要举起自己的酒杯,以微笑表示感谢即可,自然稍微喝上一点更好。当为尊贵的人物的健康而干杯时,酒杯中的酒最好一饮而尽,若自己的酒量不行的话,事先应只斟少许酒。
饮茶礼仪
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料,亦为外宾所乐于接受。在办公室、家里接待来访者,茶水是必备的,专门举行茶会招待来宾也是谈判活动中采用的。
为客人沏茶之前,要首先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要特别注意茶杯或茶碗有无破损或裂纹,残破的茶杯、茶碗是不能用来待客的。还要注意茶杯、茶碗里有无茶绣,有的话,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佳。
沏茶前,可事先征求客人意见,是喜欢红茶、绿茶还是花茶。就外宾的习惯,一般美国人爱喝袋泡茶,欧洲人爱喝红茶,日本人爱喝乌龙茶。
茶水不要沏得太浓或太淡,每一杯茶斟得八成满就可以了。
正规的饮茶,讲究把茶杯放到茶托上,一同敬给客人,杯把要放在左边。若是饮用红茶,可准备好方糖,请客人自取。喝茶时,不允许用茶匙舀着喝,而应直接端起茶杯、茶碗喝。
上茶时可由主人向客人献茶,或由招待人员给客人上茶。主人向客人献茶时,应起立,并用双手把茶杯递给客人,然后说一声“请。”客人亦应起立,以双手接过茶杯,道以“谢谢。”不要坐着不动,任主人为自己张罗。添水时亦应如此。
在办公室、家里接待来访者,茶水是必备的。
由招待人员上茶时,要先给客人上茶,而后再给己方人上茶。若客人较多,应先给主宾上茶。上茶的具体步骤是,先把茶盘放在茶几上,从客人右侧递过茶杯,右手拿着茶托,左手轻附在茶托旁边。若茶盘无处可放,应以左手拿着茶盘,用右手递茶,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边上,也不要让茶杯撞在客人手上,或洒了客人一身。妨碍了客人的工作或交谈的话,招待人员要说一声“对不起”。客人则应对招待人员的服务表示感谢。
如果用茶水和点心一同招待客人,应先上点心。点心应给每人上一小盘,或几个人上一大盘。点心盘应用右手从客人的右侧送上,待其用毕,即可从右侧撤下。
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喝茶时只宜小口仔细品尝,切忌大口吞咽,发出声响。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不可用手从杯中捞出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叶。
举行茶会招待宾客时,通常在下午4时左右开始,设在客厅之内。准备好座椅和茶几就行了,不必安排座次。茶会上除饮茶外,可以上一些点心或风味小吃。
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尽管不少国家有饮茶的习惯,但饮茶的讲究却是千姿百态的。比如日本人崇尚茶道,作为陶冶人的性情的一种艺术。以茶道招待客人,重在渲染一种气氛,至于茶则每人小小的一碗,或全体参加者轮流用一碗饮茶,不能喝了一碗又一碗的,这和我国的饮茶礼节有所不同。
饮咖啡礼仪
咖啡可以自己磨好咖啡豆以后用咖啡壶煮制,也可以用开水冲饮速溶的。国外一般认为自制的咖啡档次较高,而速溶的咖啡只是节省时间罢了。
一般认为自制的咖啡档次较高,而速溶的咖啡只是节省时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