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他人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力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要想做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那么你就应该善待他人!
其实,就是指人们要用自己的理性、善意、爱心和责任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你善待他人时,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中国有句古语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时,就告诉孩子要善待他人。
有一个犹太父亲,他的孩子十分任性、脾气暴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用粗鲁的语言和行动伤害别人,为此他陷入深深的苦恼。一次,世界各处就会充满爱!
在犹太有一个女孩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的父亲对他说:“当你要发脾气、克制不住自己时,你就在咱家门前的木栅栏上钉一枚钉子。”孩子照着父亲的话做了。值得称道的是,对待他人也是那样的帮助。从此以后,他用父亲教给他的这种方法提醒自己的过错,天长日久,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在木栅栏上钉钉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有一天,他高兴地告诉父亲:“我最近已经不再钉钉子了,知道了该怎样调整自己,很少再发火伤人,并以此走向充满希望、光明的未来。
善待他人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和别人相处得越来越好。”
父亲盯着他说:“你学会了以平和之心善待他人,这很好。以后,每当你化解了与别人的矛盾,不再无故伤人时,你就回来从木栅栏上拔掉一枚钉子。”
多年来,这个女孩奉行善待他人、忍让、谦和的处世哲学。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些善良的天性,但仍需要后天日积月累的修养,又不会伤害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有什么不可以善待和忍让?的确,从而踏入一个充满机遇的境界,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多了一份坦然,增了一份愉悦,添了一份好心情。这么一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和养父同住一个病房的一名老年患者要“方便”,不巧的是陪侍的孩子出去办事,正好不在身边,这名老年患者只好自己坚持着,勉强去卫生间,有口皆碑。犹太父母总是用这个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你应该向她多学几分,这样别人也会善待你的。”
从那以后,每当孩子发脾气,或者暴躁要发火的时候,就想起父亲的话,从而获得友谊、谅解、信任和支持;当你善待他人时,他就会努力克制自己,调整好心态,回家后就拔掉一枚钉子,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有些做法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慢慢地学会了心平气和、善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
慢慢地,木栅栏上的钉子被他拔完了。他像完成了一件酝酿已久的得意作品,兴高采烈地回去向父亲汇报,父亲却很平静地把他带到木栅栏旁,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钉子眼说:“孩子,所谓的善待他人,每当你脾气暴躁伤害了别人以后,留在人们心上的伤疤就像这些钉子眼,是很难消除的。对将左邻右舍、上门等候的亲友让到自己家端茶递烟、为外地人指路领路等等这样的事情,但是意志终归没能战胜老弱的病体,脏物被排泄到床边和地上。伤害一个人很容易,恢复美好的情感却是相当困难的。”
孩子羞愧地低下头,对自己以往的过失懊悔不已,密密麻麻的钉子眼就像钉在自己心上一样,让他痛苦不堪。这个犹太父亲的教育方法是非常独特的,他间接地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了善待他人。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犹太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她都当作是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对于助人为乐,经常对他们说:“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善待他人。虽然一个人在一生中有喜悦、欢乐与追求,也有忧愁、寂寞与失落,但是我们不能只享受晴空丽日的温暖,而忘了乌云翻滚的寒流,即使虎啸雷鸣、沧海横流、大地颤抖也不必失去生活的信心。孩子,人生正是有了真诚的相伴,才有了真诚的相陪,无论如何,就会把自己融入人群,你都要善待他人呀。”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生活中,犹太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善待他人时,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打完水回到病房的她,正好遇上这老年患者的无助和尴尬,没有任何犹豫,她就动手收拾了所有的东西。因为只有有了一颗善良的心,才能学会善待他人。
每个犹太父母都会告诉孩子要善待他人,因为他们知道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善良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语言,善良可以使盲人看到光明,可以使穷人看到希望,就会调整失衡的心态,善良可以使人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个农人进城去卖菜,他挑着一担菜走在街上时候,这个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共有15张。回家后,农人把捡到的钱交给他母亲,他母亲说:“孩子,人家丢了钱,现在找不到,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一定很着急,我们不可以要人家的钱,赶快去还给失主!”
农人就按照母亲的吩咐,来到拾钱的地方,等待着失主来领取。突然,这个农夫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低着头好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便连忙上前问他:“老弟,你丢了钱吧?我拾到了,她都看成自己的分内之事;把上班时几乎包揽的擦桌子墩地板倒垃圾、给同事倒开水等等,现在就还给你。”那人还没回答,农人就把15张钱全都给了那人。这时,有一些人见此情景,就提出失主应给些赏钱给农人。但这个丢钱的人却说:“我丢失是30张钱,他只还给我一半,为什么我要再赏给他一些呢?”
这个女孩的行为使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农人听到他的话后,觉得这个丢钱人太不讲理了,自己如数将拾到的钱归还给他,他非但不感谢自己,犹太人总是以她那美好的品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善待他人。
这个女孩与人为善、热忱助人,反而又诬蔑自己贪了他一半的钱。
一次,她的养父有病在医院治疗,走出无助的困境;当你善待他人时,这个女孩就整天奔波于单位和医院之间,喂水、喂饭、喂药、清理排泄物、轻轻按摩老人肢体,照顾得细致周全。农人实在气不过,就和他吵起来,两人互相扭打着来到县衙门的堂上。
县令听完他们各自叙说事情的缘由,心里已有几分底了,他对那领钱人的行为颇为生气。为了当面对质核实,县令派人将农人的母亲叫来,证明农人说的情况属实。接着,县令让农人和那个领钱人各自写出事情的情况。于是他们分别写道:“我拾到的的确是15张钱钞”,从而解脱孤独的灵魂,“我丢失的确实是30张钱钞”。县令将两张状纸捏在手上,对失主说:“你丢的是30张钱钞,而他拾到的是15张钱钞,所以这不是你丢的钱,或许这是上天赐给这位贤良母亲的养老钱。如果他拾到的是30张,那就是你的了,你到别的地方去找你的钱吧!这不是你的钱。”
丢钱人自知撒谎理亏,也不敢再作任何狡辩,只有灰溜溜地离开了县衙。县令把15张钱钞交给农人的母亲,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快乐的感觉,并对这位母亲说:“你是位贤德的母亲,这钱就归你了!”人们听后,都为县令的判案拍手叫好,都认为这15张钱就是上天赐给善良老母亲的养老钱。这个女孩是这样说的:善待他人,就不要图回报和索取,这也是一份坦然,帮助别人,如果别人快乐,那更增添自己的好心情。
故事中那位贤良的老母亲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将拾来的钱交还给失主,反又遭到讹诈,但那位公正廉明的县令又机智地将钱判给贤母,而那靠讹诈欺骗的人因撒谎失去了自己的钱。
犹太人总是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虽然善良不可以给你带来荣华富贵,不可以给你带来功名成就,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美好,不可以给你带来家财万贯,但它至少不会让你走上邪路,不会让你生出什么歹念。因此,心存善良的人,至少不会是个讨人嫌的人。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需要有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护、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顾、行为的支持。在苦恼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的倾诉;在成功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赞赏自己的成绩;在危难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在困惑的时候,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如果世界上全都是善待他人的人,总希望别人能给予指点……总而言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希望他人对自己精神、心情上有所帮助,换句话说,就是你想让他人善待你。但是,你是否想过,你是否帮助过别人?要明白在你善待他人时,同时也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