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理解感动
战争,是一个令人紧张的字眼,它给社会造成的创伤不言而喻。让我们有切肤之痛的是它无情地割断了亲情链上的一环又一环。然而,迫使许多人失去亲人的同时,战争也唤醒了人们深藏内心的情感。在特殊的年代,这种外在了的永恒的亲情支撑着人类,感化着人类。
电影《燃情岁月》中,对亲情所产生的震撼与共鸣有了最好的诠释:当失明的山莫被钩在了铁丝网上,就要成为任人宰割的无助羔羊时,他大声喊着哥哥崔斯丁的名字。而远处拼命向他奔来的崔斯丁也大声喊着山莫的名字。然而,无情的枪声结束了一切,山莫被乱枪射死在了崔斯丁的面前。崔斯丁多想去救山莫啊,然而他是那么的无助。那一瞬间,我被这突显出来的兄弟手足之情所感动,更加为之悲痛。当崔斯丁抱着山莫的尸体痛苦哀号的时候,他的声音似乎穿越了时间、空间,直达人的心底。这悲痛的哀号之声撕去了表面的伪装,露出了最光鲜、温暖的亲情。这种渗入肌肤、穿透血液而刻骨铭心的伤痛是永恒的,因为亲情是永恒的。
一生之中,走过我们生命的人和事,有多少会沉淀在心中,除了能够贯穿我们一生的亲情?在亲情逐渐淡漠了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把它放在了心灵的角落,希望瞬间的感动能将人们心灵角落中的那份依恋唤醒。
托起生命的手
有一个无人看守的铁路口,由于一辆早班车突然熄火,酿成一起火车与汽车相撞的重大事故。后来,有目击者称,在最后刹那,有双手拼命打开车窗,伸出窗外,把一个二三岁的孩子抛了出来。孩子只受了一点轻伤,而孩子的父亲后来在汽车的残骸中被找到,他身上的所有骨头都被撞断,头被挤扁,满是血污与脑浆的衣服已经分辨不出颜色与质地。是他的双手仍对着窗外,呈抛丢的姿势,让人们认出了他。
这是我所知道的最感人的场面。尽管班车已被撞得支离破碎,但那高高举起伸出窗外的手把父母之爱升华到了极致。那双手托起的不仅仅是一个小生命,而是人类的爱。
在渤海湾翻扣沉没的“大舜号”渡轮上同样有关于手的感人故事。
这艘船的生还者仅有22人,幸存者杜运伟在大浪把他掀下海时,拼命抓住了一个救生筏。当他筋疲力尽时,隐约听到有女孩的呼救声:“大哥,救救我!”他这才发现救生筏的角上有一个紧抓缆绳的女孩,他急忙爬过去拉她,但两次都失败了。女孩哭着说:“大哥,再试最后一次吧,我快不行了……”他也哭了,拼尽全身力气紧紧拉着她的手,死死拽着她的衣服。终于把她拉了上来……
一个三口之家,父母带着不到两岁的孩子去游玩,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满幸福。当缆车由缓缓上升到瞬间失控,向地面滑落的瞬间,所有人都能想像得到,一切都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事后人们在被摔得四分五裂的缆车中找到这对年轻夫妇的尸体,但父亲怀中的婴儿却安然无恙,他们把最后的希望给予了自己的孩子。摔坏的相机中还保留着这对年轻夫妇在这里世界上的最后笑容。
人间亲情是多么伟大,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又是多么无私,
足以让你心灵震撼,也许这也是感动的一种方式吧!这里我不想过多去感慨生活,感慨挚爱,我想留给各位的就是三分钟的沉默,为那些无私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们——默哀!
父亲的眼神
生活中之所以能打动我们的故事,就因为它们真实。
这是我在教育电视台做《生命在线》栏目时的亲身经历,也是我的获奖作品《永远的情节》的素材。当时一位评审告诉我说,大家看你的片子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
我用一首歌曲作为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故事的主人公孙福成是辽宁锦州郊区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然而在他身上却有着极为不普通的一面。对于正常人来说,生活本身就是压力,而对于一个没有听力没有语言的人来说,生活又意味着什么呢?虽然文字的表现力和电视画面无法相比,但是我还是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
我采取的方式是以孙福成口述的形式来讲这个故事,衬托上老孙那灿烂的笑容,在片子中形成极大的反差。
话外音:
我的父亲是个残障人,就因为这个原因,他到了四十岁才找到了老婆,就是我未曾谋面的母亲。父亲虽然人哑,但是心不哑,他的勤劳与善良感动了我母亲的全家,母亲才下嫁与他,那时母亲二十三岁。十八年过去了,父亲惟一关心我的方式就是那双眼睛,我虽然没有感受过父亲的千言万语,但是他千变万化的眼神给我的爱远远超越着一切。听邻居三婶说母亲是因为生我的时候难产,去世了。我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让父亲体会了亲人离别和喜得贵子的双重感受,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这应该是什么样的打击。可是我渐渐感觉到父亲对我的爱护,我知道父亲一定想说:“感谢你啊!老天爷,你给了我一个可爱的孩子,虽然你对我是不公平的,但我不会让你失望,我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我上小学时,父亲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再加上劳累与贫穷,他显得更老了。
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父亲来学校给我送午饭,我们班同学说他是一个又老又脏的老头儿。那一刻的我不知是恨那些同学还是怪自己没有一个“像样”的父亲,那一刻我好伤心,我飞奔出了学校。回到家后,父亲抱起了我,摸着我的头,从此再不来学校找我。我突然间感觉到我不应该那样对待父亲,我知道我在父亲的心中插了一刀,但是父亲对我的爱心却没有丝毫减弱。
2000年,我顺利考入了幼儿师范。爸爸本来是要我上高中,然后再考大学,但我不能这么自私,爸爸老了,他没有能力供我上大学,所以我选择了幼师,这样我就能早点自立给父亲减轻负担,他的手上就可以少长些老茧。无情的岁月给他带来了满头的白发,我不忍心看到这些。虽说上幼师花钱不太多,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农民家庭来说,一年的所有收入都不够支付,只好向别人借了。第一年还能借到,可到了第二年就困难了。没有来钱的门路,父亲只好去打工挣钱给我寄生活费。
去年夏天,我去爸爸打工的地方找他。一进集体宿舍就看到几块砖支着木板,上面乱七八糟放满了东西,所谓的床上只铺着一条破旧的毛毯,还让别人挤到边上睡。床头的饭盒里放着半个吃剩了的馒头。看到这些,我再也忍不住了,扑在了他的怀里:“爸爸,都是我害了你,是我不好,让你受这么多的苦。我不要你再受苦了,我不念书了,我要去挣钱……”父亲用他那长满胡须的黑瘦的脸蹭了蹭我的脸,用冰凉的手给我擦着眼泪,使劲地摇着头、眨着眼。我知道,这代表了坚决的“不”字。父亲拿出了笔写道:“不许这么说,爸爸就是没有念成书才受今天这苦的,没有给你带来幸福的生活,是爸爸没有出息,本来你是可以上高中念大学的。因为爸爸是个哑巴,同学们都嘲笑我,就这样,爸爸含泪告别了学校来到田间。多少年来,爸爸忍受着一切羞辱与贫穷,就是想让你有出息,把书念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你的幸福就是爸爸的幸福与快乐。你可不能让我失望。你答应爸爸,不管发生什么事决不放弃学业!”我很矛盾、很难过地答应了爸爸,他含泪笑了.
记得父亲送我入校,别的孩子都提着皮箱或更高级的东西,可我和父亲却用装过了农用肥料的袋子装着一切行李,但他还是很骄傲地和他们并排走着。交钱的时候,看着他把一张张100元的钱交上去时,我很想阻止他,可父亲却很慷慨,毫不心疼那些钱,那是他多少年的血汗呀。他临走时,我送他出了校门,想到要与父亲分别这么久,我的眼泪像刚打开的闸门的水一样涌了出来。父亲摸着我的头死死地盯着我,他有好多好多的叮咛,有好多好多的舍不得,这一切都随着他那浑浊的老泪迸了出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父亲流眼泪,我替他擦了泪水,说了许多让他放心的话。车开走了,我清楚地看到他挥着那开满裂缝的手,一直消失在茫茫的车流中。
别的家长看孩子来的时候,总是大包小包地提着,我的父亲却只拿着这一点花生米和水果,可我觉得这比他们的好得多,因为这些都是父亲从他的牙缝里挤出来的。父亲对啥好东西都说不爱吃,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世上有谁不爱吃好的呢?他是为了让我多吃点,多长身体。不会说话的父亲只能写信来关心我,前几天,我收到父亲寄来的信,里面夹着包了几层纸的200元钱。信中说:“山儿,你还好吗,家中都好,我很想你。前两天我卖掉了一车洋芋,这就给你寄过来了些钱。以后,没钱了就写信告诉我,我会想办法给你的,不要为了节省钱而不吃饭,千万要吃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该买的学习用品一定要买,万万不能耽误了学习……”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我想像得到,他在家里吃的肯定是洋芋饭,最好才吃顿臊子面,那是在过年过节或者来亲戚才做的饭我流泪了,泪光中我又看到了父亲的眼神。我回信了:“亲爱的爸爸:你的山儿很好,只是特别想家,你还好吗?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等我毕业后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请你相信我。您的眼神给了我前进的勇气,给了我成功的希望,我绝不会让它白费的!”这里我最想说的是:“爸爸,您深邃的目光是我一生中永远的珍藏。”
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这是一个我听朋友口述的故事。
战争给予人类的永远是创伤,在人心里永远是那散不去的火药味。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当生命经历考验的时候,无私的情感才会显得异样的绚烂。
这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美国飞机没有目标地狂轰乱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当场被炸死。还有几个孩子受伤了,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严重失血,已经有生命危险。
不久,一个红十字医疗小组闻讯赶到了这里,小组只有两个人,一个女医生,一个女护士。
女医生很快对小女孩进行了急救,因为小女孩流了许多血,需要输血,但是她们带来的不多的医疗用品中没有可供使用的血浆。于是,医生决定就地取材,她给在场的所有人都验了血,终于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血型和这个女孩的是一样的。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那个医生和护士都只会说一点点的越南语和英语,而在场的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只听得懂越南语。
于是,女医生尽量用自己会的那一点点越南语加上一大堆的手势告诉那几个孩子:“你们的朋友伤得很重,她需要血,需要你们从身体里抽血救她!”终于,孩子们点点头,好像听懂了,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恐惧。
孩子们没有人吭声,没有人举手表示自己愿意献血。女医生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下子不知所措。女孩生命危在旦夕,为什么他们不肯献血来救自己的朋友呢?难道刚才对他们说的话他们没有听懂?
这时,一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但是刚刚举到一半却又放下来了,好一会儿后又举了起来,再也没有放下。
医生很高兴,马上把那个小男孩带到临时的手术室,让他躺在床上,为他消毒。小男孩僵直地躺在床上,看着针管慢慢地插入自己细小的胳膊,看着自己的血一点点地被抽走,眼泪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医生紧张地问是不是弄疼了他,他摇了摇头,但是眼泪还是没有止住。医生开始有一点慌了,因为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弄错了,但是到底在哪里呢?针管是不可能弄伤这个孩子的。
关键时刻,一支越南的医疗队也赶到了这里。女医生把情况告诉了越南护士,护士忙低下身子,和床上的孩子说了几句,马上,孩子竟然破涕为笑。
原来,那些孩子都误解了女医生的话,以为她要抽光一个人的血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想到不久后就要死了,所以小男孩才哭了出来!医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刚才没有人自愿出来献血了!但是她又有一件事不明白了,“既然以为献过血之后就要死了,为什么他还自愿出来献血呢?”医生问越南护士。
越南护士用越南语问了一下小男孩,小男孩不假思索就回答了。回答很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却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他说:“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默爱
有一个女孩子,小的时候腿不利索,常年只能坐在门口大树下面,看着别的孩子玩。
一年夏天,邻居家的城里亲戚来玩,带来了他们的小孩,一个比女孩大五岁的男孩。因为年龄都小的关系,男孩和附近的小孩很快打成了一片,跟他们一起上山下河,一样晒得很黑,笑得很开心。不同的是,他不会说粗话,而且,他注意到了这个不会走路的小姑娘。
男孩第一个把捉到的蜻蜓放在女孩的手心,第一个把女孩背到了河边,第一个对着女孩讲起了故事,第一个告诉她,她的腿是可以治好的。第一个,仔细想来,也是最后一个。女孩难得地有了笑容。
夏天要结束的时候,男孩一家人要离开了。女孩眼泪汪汪地来送,在他耳边小声地说:“我治好腿以后,嫁给你好吗?”男孩点点头。
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男孩由一个天真的孩子长成了成熟的男人。他开了一间咖啡店,有了一个未婚妻,生活很普通也很平静。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女子用细细的声音说她的腿好了,她来到了这个城市。一时间,他甚至想不起她是谁。他早已忘记了童年某个夏天的故事,忘记了那个脸色苍白的小女孩,更忘记了一个孩子善良的承诺。
可是,他还是收留了她,让她在店里帮忙。他发现,她几乎是终日沉默的,可是他没有时间关心她。他的未婚妻怀上了别人的孩子,他羞愤交加,扔掉了所有准备结婚用的东西,日日酗酒,变得狂暴易怒,连家人都疏远了他,生意更是无心打理,不久,他就大病一场。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守在他身边,照顾他,容忍他酒醉时的打骂,更独立撑着那摇摇欲坠的小店。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累得骨瘦如柴,可眼里,总跳跃着两点神采。半年之后,他终于康复了。面对她做的一切,只有感激。他把店送给她,她执意不要,他只好宣布她是一半的老板。在她的帮助下,他又慢慢振作了精神。他把她当作是至交的好友,掏心掏腹地对她倾诉,她依然是沉默地听着。他不懂她在想什么,他只是需要一个耐心的听众而已。
这样又过了几年,他也交了几个女朋友,都不长,他找不到感觉了。她也是,一直独身。他发现她其实是很素雅的,风韵天成,不乏追求者。他笑她心高,她只是笑笑。
终有一天,他厌倦了自己平静的状态,决定出去走走。拿到护照之前,他把店里的一切正式交给了她。这一次,她没再反对,只是说,为他保管,等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