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是10多年前开始的一种新型人才流动的方式,由特定的组织者来安排组织招聘会。覆盖面积也十分广泛。就像每年举办的广交会一样,主办单位找寻场地、发布消息、招徕厂商承租摊位,在某个期间进行广泛的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的直接接触,主办单位获利,用人单位得到许多应聘者信息,应聘者可以同时选择许多用人单位,是一种三赢的良好途径。选择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不少,前来寻找工作机会的人才也不少。北京每次举办招聘会,基本上参加的用人单位有5 000家左右,前来寻找工作机会的人也有四五十万人。这样的招聘会,是一种多对多的选择形式。人才也同样有许多种选择,也就是我们看中的人,别人也很可能看中。所以对招聘条件的设定就显得很重要。还有,招聘会的时间是固定的,不一定正好能与我们需要人才招聘的时间配合上。招聘会的收费,一般是2 000~10 000元,比报纸招聘的费用稍低。原理就像我们进行的联合采购项目一样,主办单位也使用联合广告的方式来降低宣传成本,甚至可以从中获利。这种途径适用于招聘中低阶层的员工,但是不适合招聘总监级以上的员工。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多半会选择其他的途径来决定自己的未来方向,不太愿意乱枪打鸟一样地撞大运。
招聘网站
招聘网站是从1998年开始的新型招聘途径。这种途径是从台湾的104人力资源网站起头,很快,中国也开始使用这样先进有效的途径。招聘网站的招聘效果不错,而且消息刊登时间比前两项都长得多。尤其从1999年开始,网络普及并且深入家庭之后,现在中国约有8 000万网民,而每个网民至少认识2位平常不上网或没有上网条件的人。所以涵盖面大约是2.4亿人。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具有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网站招聘的费用是500~10 000元/年,依照网站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同而收取不同的服务费,是我们最合适的一种招聘途径。网站招聘也有些问题存在,第一,因为招聘信息刊登时间较长,所以收集简历的时间需要稍微拉长一点,一两周是比较合适的。第二,招聘网站一般都提供标准简历格式,帮助求职者比较完整地介绍自己。但是用人单位就丧失从简历中考察应聘者文字组织能力的机会。第三,在网上投简历的应聘者,一般不会只投一家公司,而是大面积地发简历,所以在招聘条件与招聘时间上都需要仔细掌握。第四,由于应聘者自己决定要将简历投往哪些公司,所以收到的简历并不一定都合乎公司的招聘要求,需要有专人来过滤这些简历。这样的招聘途径是用于招聘各阶层的员工,包括公司的高层主管。
人才交流中心
中国各地、大城市的各城区都设有人才交流中心,这是政府为劳动大众提供的一项福利制度。除了为劳动者保存档案之外,也提供就业机会。当然,这些就业机会就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用人单位可以付费得到人才交流中心的各种人才信息,也可以参加用人单位的招聘会活动。一般收费在200~1 000元。价格低廉是这种途径的最大优势,但是效果却不太好。尤其人才交流中心虽然保存大量的人才资料,但是普遍的劳动者却不太倾向选择人才交流中心介绍的工作。原因可能是原来人才交流中心多半为一些小型公司或国有企业服务,造成应聘者信心的丧失。这个途径是用于招聘最基层员工以及低薪员工。
猎头公司
猎头公司是近5年才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美国则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了。猎头公司是一些专门的招聘服务公司,为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候选人。他们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职务需求,推荐合适的人才。也就是以专业的人才介绍服务来获取报酬。这些专业,是指各种衡量、评估应聘者能力的科学手段,从学历、专业、经验、资历、过往的表现等去考核一个应聘者,保证提供给招聘者合适的人员。因为他们提供完整的、专业的服务,收费也相对较高,一般的收费方式,有的依照招聘者的一个月工资收费,有的采用顾问方案,一整套的服务收费。一般收费标准是5 000~30 000元/月。成本较高,因此只适用于招聘高级人才。
专业杂志的广告
除了招聘网站之外,一些专业的杂志也是专业人才常会看的一些媒体。这样的途径本身就以读者身份过滤出与本专业相关的人员,让招聘信息的传递对象更具有针对性。像《贸易协会周报》,看的人总是与贸易相关的人员;像《计算机世界》,读者都是计算机人才;像《游戏》,看的人不是开发游戏的人,就是喜欢游戏的人。这些专业杂志先为用人单位过滤了受众群,于是前来应聘的人,就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杂志适用于招聘专业人才,一般刊登招聘广告的费用在1 000~5 000元,使用黑白广告即可。
同事、朋友介绍
另一种重要的招聘途径,就是经由朋友、现有员工的介绍。这样的途径,基本上是免费的,但是却也有缺陷。第一,介绍的时机很难与公司的需要搭配上。第二,介绍人不收费,也不负担责任,公司招聘时需要更仔细地考核。第三,很容易找来一些带有关系的人员,对管理不利。第四,万一找到的人不适用,辞退时可能有人际关系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都是人情介入管理的弊端,所以大部分公司不太采用这样的招聘途径。但是对需要严格保密的财务人员以及其他核心职位,总经理或老板却往往找自己的亲戚或朋友来担任,这也是本招聘途径的一种变形。
学校招聘会
各高校临近学生毕业前,都会有各种校内推荐会。平常学生会或就业办公室也会积极收集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以达到指导学生的目的。这也是一个重要招聘途径,尤其是针对不限制录用应届毕业生的基本职位。大部分学校只要证明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后,都提供免费的招聘服务。在录用某些专业的人才时,可以考虑采用这样的招聘途径。
以上几种不同的招聘途径,在我们项目这么紧急而且招聘职位的范围也比较广泛的时候,我建议采用分头招聘的形式。第一,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招募业务员、程序员、药剂师、调拨员等。第二,在人才市场报纸上刊登广告,主要招募车队司机、库管人员、上下货的工人等。
招人之前的准备
在我们招聘员工之前,有几个重要资料必须要先确定。
组织结构图
这是一个公司的骨架,用来描述整个公司的指挥体系、汇报体系、管理阶层等等。使员工一到职,就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岗位、责任、任务与工作要求。知道该从何处取得工作任务,碰到困难时向谁求助,向谁汇报工作情况等,尤其是关于这个项目的指挥体系的确认,员工到职后才不会无所适从。
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招聘的信息与要求条件都是从岗位说明书中得到的。这也是让应聘者判断自己是否胜任、是否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说明文件。这也是未来考核员工绩效的重要文件,员工接到岗位说明书,相当于得到明确的任务指派。他完全可以将岗位说明书视为公司对他的工作目标要求,他的职位与工作表现,都应该符合岗位说明书的要求。
对应岗位说明书的薪资标准与福利待遇
招聘员工时,不可避免的是员工将会询问该职位的工资与福利待遇。现在国内员工找寻工作,越基层的员工越把公司待遇的重要程度排在前面。因此,我们必须调查市场上同等工种的薪资水平,提供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待遇,可以有效地招聘到合适的员工,而且不会过大地增加成本负担。除了工资水平之外,公司也要依法为员工投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大病统筹保险费与住房公积金,保证公司的用人行为合法。这部分牵涉到公司的整体职业生涯体系规划,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规划之一。在解决燃眉之急后,我们还需要仔细地研究。这是留住重要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司未来发展壮大的基础之一。
制式的劳动合同
依照《劳动法》,我们也要准备好制式劳动合同。在录用员工报到时签订。一方面保障公司的用工权益,一方面给予员工一个公司合法经营的印象,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这些劳动合同可以参照政府劳动部门提供的范本来调整。
各职位的初试问题与基本素质考题
由于网站提供的制式简历减少公司评判员工某些素质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用更大的力量来检验应聘者是否符合职位的要求。一般常用的方法,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素质考题。例如一份英文版的逻辑试题,能够检验应聘者的英文阅读能力,同时检验出应聘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员工的初试与测验可由人力资源部来完成,为加快面试的速度,我与伊经理会同时面试不同的应聘者。为公平起见,我们问的问题应该是经过设计的结构化面试问题。所谓结构化面试问题,就是不同考官询问相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有些标准答案或考察目的。大部分使用的是选择题,考核应聘者的不同表现。
初试记录表
由于使用结构化面试问题,就要相应地设计出一份初试记录表。这份初试记录表要求主考者对应聘者的各种表现评分,同时摘要地记录应聘者对结构化问题的回答。在初试结束后,我们两人再一起过滤所有的初试记录表,找出通过初试的应聘者。我这边有一份可以参考的范本,在我们还来不及重新设置之前,可以先用在这次的招聘活动中。选拔人才,只要控制每一环节的公平性,就不会造成太多的困扰与反弹。
收集宣传途径的信息
为避免浪费公司资源,找到最有效率的招聘途径,有必要先行收集各招聘网站与报纸的收费资料与提供服务的条款。至少找出三家以上进行比对,依照公司可以支付的招聘经费,找出最适合的途径。当然,刊登时间也需要与公司配合,以免公司措手不及。
准备好以上的资料之后,由人力资源部整理所有的招聘需求,列出所有职务的招聘信息,依照我们选择的途径,在104人力资源网与《前程》周刊上刊登广告。选择104人力资源网的目的,是因为他们同样会在《前程》周刊上刊登广告而不另行收费,这样可以大幅提高招聘信息的覆盖范围。这些措施,我与伊经理会马上着手进行,希望在本周内能让招聘消息在北京四处开花。”
面 试 安 排
由于人力资源总监徐庶与人力资源部经理伊籍的努力,招聘信息在周五就在网站、报纸上同时发出。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接到不少邮寄的简历与电子邮件。徐总监与伊经理忙得不可开交:依照岗位说明书的基本要求,淘汰不合格的简历;依照不同职位的申请把简历划分好,总共有108位需要安排面试的应聘者。徐总监的意见,所有应聘者应该经过素质测验、初试、复试三个阶段。在决定录用哪位应聘者之前,一定有两位以上的主管面试过他,以便决策时能保证客观。因此,他要求刘总监也参与面试。
这108位基本资料合格的应聘者,其中有24位应聘业务员,18位应聘司机,21位应聘仓储人员,12位药剂师候选人,14位财务人员,其他的都是装卸工人。依照职务的重要性划分,除司机与装卸工人之外,其他的人员都需要经过素质测验。于是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的上午,通知每个应聘者分两批参加素质测验。而且在测验完之后,立刻评分出成绩。随即开始安排测验合格的人员初试。初试过程每个人约需要20分钟,两位初试主考官1小时可以面试6位应聘者。一个上午总共能面试12~15位,其余人员安排在下午继续初试。
安排初试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应聘者空等太久。保持对应聘者的尊重,是一个优秀公司的形象表现。有的公司甚至为应聘者支付参加面试往返的交通费用。
提问技巧与STAR原则
提问技巧
受到徐总监的邀请,刘备准备参与面试。周一下午,徐庶为刘备讲解了关于面试的一些注意事项,确确实实给刘备上了一课。
徐庶:“作为经理人经常要面对一些招聘面试的工作,短短几十分钟的面试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主考官和招聘人员就像攻守双方,如何在短时间内守住‘阵地’,转守为攻,打好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是企业招聘成功与否的关键。
通常的面试是经理人和应聘者共同面对一份应聘人员的求职材料,双方就求职材料所描述的问题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展开问答。有的是泛泛而谈。有时经理人会忘记是在面试,离题万里地与应聘人员大谈家常,神聊神侃其他与面试无关的问题。等面试结束时,才发现自己想了解的、该了解的信息没有了解完全,仅凭手头的信息又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再组织一次面试既费时也不专业,给双方都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面试的时候提出问题非常关键,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宝贵,不应该浪费在没有意义的聊天上。而且面试时可能同一天邀约几位面试者,主考官对任何一个应聘者浪费的时间,可能让其他等候的面试者也一样在浪费时间。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手段控制面试的场面,使面试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并且在面试中尽量客观、完整、确实地获取我们需要了解的信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掌握一个STAR原则,也给您作为参考。
STAR原则指的是:
Situation(背景)
Task(任务)
Action(行动)
Result(结果)
通常,应聘者简历上写的都是一些结果,描述自己做过什么,成绩怎样,比较简单浅显。而主考官则需要了解应聘者如何做出这样的业绩,做出这样的业绩都使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可以比较全面了解该应聘者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他的工作风格、性格特点等与工作有关的信息。
STAR原则可以解决的问题
举例来说:企业需要招聘一个业务员,而应聘者的资料上写着自己在某一年做过销售冠军,某一年销售业绩过百万等。这样是不是就说明他是一位优秀的业务员呢?他就一定能适合自己企业的情况?这时候他说的是结果,仅仅是STAR原则中的Result而已。假设他从事的是大宗物资的销售工作,百万营业额这样的业绩根本不算什么。而所谓的销售冠军,是与公司内部的销售人员比较,如果他们公司只有一个销售员,不管业绩如何,都是冠军。另外,如果他们公司业绩一直不好,或者是采用降价销售的方式处理库存商品,销售冠军也不能代表他在销售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这就是只关心结果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