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9300000021

第21章 疯狂的开局之年  (3)

双方正在暗战,一个人来了,一位大人物,两江总督张人骏来上海视察。房客们抓住这个机会,推举代表向华东片最高领导诉苦:物价高我们可以忍受,天天青菜萝卜;房租高我们无法忍受,总不能叫我们住大街上,也有碍大都市的国际影响。

房租一直涨,我们很受伤;租金降一降,大家笑呵呵。

在总督大人的亲自过问下,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上海道台亲自抓此事,立即成立了减租事务所,邀集房东、房客在一起磋商解决。大家态度都比较好,可一涉及钱的问题就谈不拢了,房客就是要降,房东就是不降。

上海道台说话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互相让让,理解万岁。

退一步?到时没饭吃找谁,你的道台衙门宽敞得很,怎么没想到让出一部分作为福利保障房、廉租房?

所以房租还是一个劲儿涨,房客还是一个劲儿告。

大人物谈的是理想,小人物谈的是生活。要生活就要行动,要行动就要趁早。

天刚蒙蒙亮,刘保昌雇了辆黄包车,车子上插了两面鲜红的小旗,一面写着“活命”;一面写着“减租”。手里还抱着一大沓传单,上面写着“减租有理,反对无效;不减租,就关门”。

人力车沿着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区,一圈又一圈地绕,车夫头都绕晕了,成果却不明显。街上的人都疑惑地望着刘保昌,这家伙,毛病啊。

第二天,刘保昌又来了,不过这一次他做了一点小小的调整,边发传单边吆喝:“来一来,看一看,瞧一瞧,免费的烧饼任您尝。”这一招果然见效,人群蜂拥而至,左手拿烧饼,右手拿传单,边吃烧饼边看。看完了,正好拿传单包烧饼。

第三天,刘保昌雇了两辆车,一车是传单,一车是烧饼,看来他要扩大业务了。可没走多久,就被缉拿了,“非法散布小传单,居心不良,扰乱公共秩序”,去号子里待着吧。

刘保昌的被抓终于点燃了房客们的怒火,1911年1月6日晚,房客代表们开会决定第二天所有商铺关门罢市,以示抗议。

1911年1月7日,南京路、浙江路等繁华地带所有商铺一律关门罢市。当然开始也有不愿关门的,可刚开个小缝,愤怒的石块如雨点般扔过来,不关不行啊。

金融中心不做生意,影响可不小啊。上海道台好说歹说,大家要做守法的好公民,“劝谕开导”后,刘保昌也很快释放了。

刘保昌刚被放出来,又出现在南京路了。这次没坐车,也没带烧饼,手里举了块白布,上写“政府已经答应减租,商铺快快开门”。街上的人纳闷啊,前两天你还嚷着关门,怎么现在又开门?看来是真有毛病啊;道台也纳闷了,谁答应减租的?满嘴胡言,毛病。官府对刘保昌的结论是,疑似精神病患者,不负担民事责任,而且下了一道告示:如果继续关门,房租照样涨,损失我不管,即使精神病人也照样抓。

商铺又开张了,刘保昌继续烙着烧饼,晚上大家都洗洗睡了。

这就结束了?为什么没有口号、没有泪水,没有爱国的满腔豪言?

你以为是在演戏啊,老百姓不会那么多,只知道过好日子,暂时过不上,那就忍忍吧。

1911年第一场金融冲击波就这样过去了。

大山深处的恍惚哥

1911年的第一枪响得很早,不过却鲜为人知。

都一百年了,那个打响第一枪的男人,你还默默地守在大山深处,毫不张扬,毫不贪功,别人将功劳写进教科书,你却将传奇埋在黄土中。

在湖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崇山峻岭间,有个不起眼的小城,不起眼的小城住了个很起眼的“奇人”——温朝钟。

为什么“奇”?

奇人之奇只是因为他喜欢看书,经史子集,禁书、不禁的书,值得看的经典、不值得看的地摊书,统统都看。家里的看完了,就找隔壁的借,隔壁的看完了,再找隔壁的隔壁……

温朝钟将书当做猎物。每当书贩子经过,他都会第一时间饿狼似的扑过去,眼里泛着绿光,一头扎到书堆里。用餐时间到了,和书贩子一道回家,免费招待伙食,当然书还是要还给书贩子的。

一个点滴时间都花在书本上爱学习的好孩子,有什么奇怪的?这只能说明当地人精神文化素质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温朝钟读书的速度。当地流行一句俗语:想找生孩子的男人,难;想找温朝钟没看过的书,难上加难。

奇人不仅读书,各方面都奇人一等,温朝钟十七岁那年就将新娘迎娶回家。

十七岁,那还是学生哥啊。可温朝钟书都读完了,他除了结婚生子还能干吗?

其实温朝钟醉翁之意不在酒,新娘是陪衬,新娘的父亲才是主角,因为他是首屈一指的藏书家。盖上我的盖头,带上你的书本,新娘和满箱的书来到了温家。当然,晚上没看书,直接进了洞房。

从此温朝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书为伍。看着看着,会心之处,拍桌子叫好。夫人吓了一跳,以为丈夫发“癫”了。劝他为了下一代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养好身子骨,自己正酝酿要个小宝宝呢。

温朝钟继续拍着桌子:“不读天下书,焉知天下理?”

书读多了,说话都文绉绉的。不过和老婆交流完全可以口语化,有助于培养夫妻感情。

一天、两天;一年、二年。夫人有点不高兴了:“读书是件好事,我不反对。可是你要学以致用,变废为宝,用知识武装头脑,创造财富。”

温朝钟还在那儿摇头晃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夫人终于忍无可忍,大声怒吼:“把颜如玉拿开,我只想要黄金屋!”

女人的怒吼有时候真的很管用,温朝钟要寻找黄金屋去了,虽然他是一百个不乐意。可没办法,家里藏书结婚公证过,版权归夫人所有。要想继续看书,只能乖乖听话。

黄金屋在哪儿?在考场。读书人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找到一家老小的黄金屋。可考试要盘缠,藏书家岳父二话没说借给他。书都被你读空了,考试,我当然相信你。

果然一考就中,虽然只是秀才,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也足以荣耀,贺客盈门。温朝钟却淡淡地说着文言文:“此君主牢笼术,何荣誉足云。”

既然能说这句话,温朝钟对功名也不在乎。当地惯例,考取功名要给县官塞个大红包,拜拜山头。县官红包等得好焦急,温朝钟却不理这一套。他很干脆,要钱没有,要功名,给你。

温朝钟又回到家乡,虽然没能带回黄金屋,但是实力已经证明给夫人看了。不过也不能光看书了,温朝钟开垦了几亩荒地,每天种田,每天吟唱:“摘了顶子,脱了牢笼,大鹏归山,焉知非福?”

田间地头,看着哪位农民伯伯在种田就逮着谁,滔滔不绝说开来,用文言文痛斥社会的黑暗,哀民生之多艰。

人家早走了,他还在那儿心潮澎湃,如泣如诉,如痴如醉。

看来除了奇,还有点怪。

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温朝钟就自号“恍惚道人”,还写了一段座右铭:“人谓不恍惚,乃终身在恍惚中,唯一切皆恍惚,乃有大不恍惚者存。余之好恍惚,犹恐未逮焉。”

从此,大山深处,冉冉升起了“恍惚哥”。

从此,温朝钟不再种田吟唱,他开始治病救人。

治病救人?这个也会?

当然,所有的知识都是书本里的,这么爱读书的人还不懂医?温朝钟家族世代行医,他幼年就深受熏陶,望闻问切,样样拿手。同时结合多年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甚至一些绝症也是手到病除。

从此温朝钟又有了一个绰号:温神仙,治病救人的神仙。

不过温朝钟不仅仅救人肉体,终极目标是救人心灵。他利用一切的看病机会,给病人灌输自己的“恍惚论”。病人本来头脑都不大好使,经他这一恍惚,不由自主恍惚地点点头。每当这时,温朝钟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又用“恍惚论”征服了一颗沉睡的心灵。

时间久了,病人普遍摸出了一个规律:看病可以不给钱,但是必须要和温朝钟聊天;必须要边聊天边点头,恍惚地点头,最终露出恍惚的笑容。

还没完,温朝钟不仅救人的心灵,还要管人的穿着。

每次出外行医,他总要穿着厚厚的几层衣服。不是怕冷,是怕别人冷。只要看见没衣穿的穷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就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一件下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温朝钟爱脱衣服。

于是,动人的场景出现了,许多缺衣穷人都排着队在寒风中翘首企盼温朝钟的到来。温朝钟的衣服越脱越少,每次回家,自己只剩一件单衣,冻得唇紫脸青,直打哆嗦。

别人的病治好了,他却倒下了,不是病倒,是冻倒。

夫人看着心疼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诉:“自从嫁过来我就知道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要想救人,必先自救,身子骨要紧!”

岳父也劝了:“一衣之衣难遮天下身,一口之食难糊天下口。”不愧是藏书家出身,这文言文说的,既对偶又押韵,还有极丰富的内涵。

岳父的话终于唤醒了温朝钟久已恍惚的心灵。自己衣服再多,再怎么脱,哪怕脱光了,还是温暖不了所有排着队的穷人。

为什么会这样?温朝钟陷入了深深的恍惚之中。岳父怕他老是恍惚想不开,劝他到外面走走看看,开阔开阔眼界。正巧这年四川省开办“通省师范学校”,温朝钟想报考这所新式学校,试试自己的实力。

那就出发吧。

等等,温朝钟没盘缠。老办法,找岳父借。

温朝钟不愧是天才,卷子交上去了,考官很满意。不过越看越奇怪,答卷不用正楷却用狂草写;再看姓名,温而厉。琢磨了大半天,既然温柔,为何又要严厉,到底对谁温柔,对谁严厉?都是难解的谜啊,列在第二等。

其实考官是个细心的好人,如果列在第一等,就要上交省里评阅,卷子有太多不和谐的字眼,惹出麻烦可不好。

感谢这位不知名的考官,他挽救了不久的传奇,留下了日后的第一枪。

第二等也不错,大家给温朝钟祝贺。他叹了一口气:“一生未售屠龙计,万里又思汗马功。”很不满意。

不满意就回去吧,可是盘缠花完了,怎么办?

听说附近涪陵的县官是个科举中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好结交文士。写封信表扬表扬他,顺便要个红包。

温朝钟将这么多年的感慨、郁闷主要是恍惚一股脑抒发出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最后写道:“瞩李瞻韩,今日犹扬眉于盈尺;平欧振亚,何时可吐气于大千?”将自己比做李太白,还要“平欧振亚”,大手笔、大气魄。

小地方的县官没见过世面,立马就给恍惚住了,更给镇住了。太有才了,好不容易有个人表扬我,还是李太白第二。他亲自到旅店拜访,亲身实践三部曲。

第一步,送书,原创的梨花体,公费出版,限量典藏签名本。

第二步,送盘缠,往返路费外加慰问金。

第三步,包船,亲自派人护送到家。

除了书,温朝钟都接受了,因为他鄙视公费出书,就如同鄙视公款吃喝一样。

县官又没说,他怎么知道是公费?

不用说都知道,听说过有自费出书的领导吗?

同类推荐
  •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
  • 第三极崛起

    第三极崛起

    那段历史最想让人去改变,也许只需要一点点变化,就会影响整个时代,穿越者的思想,能否改变这一切?从零开始,建军北方,在乱局中博弈,让我们影响世界、影响历史,成为不可忽视的第三极。本书纯属幻想,不是历史,请勿对号入座,也不讨论历史细节。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本书在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披露人类史前著名古迹遗址的详细考古历程及结果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对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的种种推测。毕竟,面对这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原始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而我们的困惑又实在太多太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似乎愈来愈感到诸多的未解之谜难以解开,这些古文明的残片有的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有的却是人类社会自己留给后代的,有的所蕴涵的内容已经超出人类现在的解答能力。那么,这些历史残留的遗物,究竟隐含着怎样的谜底?是否有一把我们尚未发现的可以打开它的钥匙?我们的想象是否太苍白?
热门推荐
  • 摄政王的拽丫头

    摄政王的拽丫头

    小白版简介:啥?她穿越成了婴儿?赚了赚了,连本带利地赚了啊!啥?三岁的她对二十岁的他一见钟情?这个这个…啥?他是腹黑多金,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利用咱聪慧的现代大脑,追!啥?摄政王爱的是她的母亲…秦子曰,爱情有如西天取经,路途漫长,妖魔甚多,但终会修成正果。简洁版简介:一个活泼浪漫的小女娃爱上有权有势的黄金单身汉并用尽手段追求真爱的YY故事。一个有权有势的黄金单身汉在不断抗拒不断纠结矛盾的过程中无意识成就了一个女娃扬名盛世的传奇。女娃和单身汉在进攻与防守,失陷与抵制失陷,心动与抵制心动中以角色互换游戏为基础的长期拉锯大战。秦子很负责地说,文非小白,女主有个变强的过程。-----精彩片段一-----云静烨面上依旧是一片冷意,他指了指地上的那包金子,“这就是你所谓的喜欢?为了找个人,随便挥霍上千个平民一生的吃穿用度,本王告诉你,你的那点喜欢,连一个铜板都不值!”长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对着在场的人一字一顿地道,“我徐长乐宣布,这个男人是我的,他云静烨是我徐长乐的男人!”----精彩片段二-----“云静烨,如果你是那个王子,你会拿着一只水晶鞋于茫茫人海中,寻找灰姑娘吗?”长乐娇柔地声音小心翼翼地响起。云静烨看着外面的天色,知道时辰不早了,随口答道,“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再说,普天之下,脚的尺寸相同的女子又有多少?”----精彩片段三-----三年的军旅生涯,让云静烨身上多了几分豪迈之气,融融细月竟也能给他添上几缕沧桑之感,“长乐,我的年纪足以做你的父亲。”那不像是拒绝,更像是一种感慨。“云静烨,我的年纪足以做你的女人!”长乐踮起脚尖贴上他的唇,义无反顾地埋入他的怀中。※※※※推荐秦子新文※※※※《唱罢凰朝》※※※※推荐朋友的文※※※※《二嫁》【痞子龙】《-养女成妃-》【风言染】《吾乃,当家鸨母》【熊丫头】《重生之王牌女友》【蝶雨蓝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付出与收获

    付出与收获

    故事发生在1994年,马克和妻子在迈阿密过着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他并不知道,那年的11月他的人生和他的家庭就会永远改变,就算最奇怪的梦境也比不上发生的故事。这本书里马克讲述了他被蓄意绑架险些遭人谋杀的经历。本书会让你有身历其境的感觉,给你关于这个事件独一无二的视角,看看他怎么身心抗争挺过了这段经历。看到马克的经历,你会发现,别人可以从一个人身上夺走一切,唯有精神和求生欲是别人拿不走的。起初没有人相信马克,连警察也不例外,但马克坚持不懈,终于在犯罪分子再次向别人下手之前将他们绳之以法。这是本拿在手里就很难放下的书,过去20年最吸引人的故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美国诱惑

    美国诱惑

    留美的中国学生李林,在情欲和利益的诱惑下卷入神秘凶险的国际碟战,成为美女间谍安妮的搭档,追随她到俄、法、德,与日本特工信子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之后李林拒绝加入CIA,决定回到中国,但此时的安妮已经怀上李林的孩子,她为追寻李林孤身来到中国,却得知李林已经结婚,妻子正是整容后的信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雾都孤儿 远大前程

    雾都孤儿 远大前程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最具诚意的两部代表作的合集。《雾都孤儿》是一部写实小说。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孤儿奥立弗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他在孤儿院长大,经历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后,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艰辛,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远大前程》讲述了孤儿皮普从小就和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姐夫一直对他很好。一笔意外之财使他得以去伦敦进入上流社会。为了追求自己的“远大前程”,他慢慢地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好在最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寻求自己的幸福。
  • 善待人生

    善待人生

    此书是培根多年反复锤炼、推敲、修改而成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