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雅西本人也非常失望和沮丧。这位曾经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在经历了消沉、恐惧、失望与自悲自怜后,很快就从心里生出这样的念头:我要重新站起来,我一定可以再站起来!
他的决定引起了熟悉他的媒体的广泛关注。但是,当时的医疗水平还很落后,就是现在,对于麦雅西这样的伤来说,几乎也是不可能。但麦雅西坚信他能够重新站起来,他开始锻炼,先是从伸手开始。正常人伸手缩手就像眨眼一样正常,无需用力气。而对于麦雅西来说,每伸一次手竟然急得他满头大汗。经过反复的练习,终于他的手可以伸开了。接下来,他要用手抓住东西,但却不能如意,他试了无数次,把能抓住的东西放在身边练习,但就是抓不起来,几乎就在他要动摇时,手指头终于可以回过弯来,把东西抓起来了。
经过半年的苦练,他除了不能站立起来外,四肢都能够正常伸缩了。但就在他练习站立的时候,却很难有进展了,无论怎么努力,腰就是使不上劲。想了许多办法,找了许多专家,但却没有一点效果,麦雅西再次陷于绝望中。
这时,一位来自瑞士的心理学专家瑞佛士来为他治疗。经过精心准备,他把麦雅西带进一间挂着黑板的房间里,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不能”两个大字,然后问麦雅西:“你想重新站起来吗?”
麦雅西回答:“当然想。”
“那么你认为你还能站立起来吗?”
麦雅西犹豫不决,他对自己的信心已经动摇了,但他还是迟疑地点了点头。
“那你就走过来,把‘不’字擦掉,留下‘能’。”专家命令他。
麦雅西扶着轮椅的把手,用力支撑身体,但还是没有站起来。
“如果你坚信你能行,那你就行!上前来,把‘不’字擦掉!”瑞佛士很强硬地命令他。
这时,奇迹出现了,麦雅西竟然哆嗦着全身站了起来,他扶着轮椅来到了黑板前,颤抖地拿起板擦,把“不”字擦了下去,最后在黑板上留下了“能”字。
瑞佛士激动地说:“‘不’字已经从你心里消失了,今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你重新站立起来了。”
1971年10月29日,麦雅西车祸后的35个星期零5天,大难不死的麦雅西又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上。
世上有许多拥有成功潜质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强调“不”,提起笔来,就说我不会这个题;让他演讲时,他总说我不会说;外出找工作时,心里想的是我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他们贫穷时,他总说我赚不来钱。总之,每天都是扛着沉重的“不”,让“不”字压得很累很累。
北大教授说:“世上最伟大的事都是由人做出来的。而做到这些的人事先并不知道能不能,但他们在心里已无数次地告诉自己:‘我能做到’。于是,他们毫不动摇地为之努力,因此最终获得了成功。”
生命是你自己的,没有人应该为你做什么。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如果你坚信“我能行”,那么你的生命力就会像大海波涛一样,始终是滚滚向前的。但如果你认为“我不行”,那么没有人能代替你成为成功者,而紧紧伴随着你的,只能是永远的“不行”。
比尔·盖茨与北大学生交流时说:“人的意志具有无限的力量,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但前提是坚信‘我能行’。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要靠自己努力。天空没有永远的黑暗,大地没有永远的萧条。始终坚信我能行,并努力前行,世界就会有更多的人成为最杰出的人。”
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什么是一流的学生?北大学生认为,一流的学生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懈怠、不放弃、不甘于失败。当挫折和困难来到时,能够用冷静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不是消极地等待挫折和困难自消自灭,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突破挫折和困难的道路。在他们看来,任何一个想考进北大的学生,都必须有这种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的精神,拥有一颗乐观、积极、主动进取的心,决不小看自己,决不轻言放弃。
积极向上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可以驱使一个人在没有别人督促、没有别人命令的前提下,也能够主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使人忘记挫折和困难带给人的沮丧情绪,能够使浮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使沸腾的热血渐渐冷却下来,使悲观失落的情绪回归到理性、健康、乐观的轨道上来,让人逐渐摆脱颓废、堕落的束缚。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使人振奋精神、去除疲惫的最佳手段。
北大的精英教育理论告诉学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浅尝辄止或者得过且过的人,永远不会做出大的成就。北大的成功者没有一个是混一天算一天的无所作为之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伟大人生目标,期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总是在不停地挑战自我,总是在利用自身现有的条件和优势,不断拓宽发展进步之路,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处世能力,让自己始终能比别人走得更远一些。他们总是能够耐住追求人生成功之中的寂寞与清苦,有着坚如磐石一样的毅力,自我激励,自我提高,争取人生事业的最大成就。
吴翀在北大1999级中文系本科毕业后,2003年就进入英国利兹大学攻读传媒硕士,一年后先后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栏目的记者、编辑和监制,现任哲基杰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咨询师。吴翀始终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迈入北大中文系之后,他感觉自己的心灵找到精神的故乡一样,可以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激情,他不分昼夜地“泡”图书馆,“贪婪”地吮吸和享受着这一切,保持着一颗“鸢飞鱼跃”的活泼向上的心态,养成了积极踏实的精神品质。异国的大学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视野,之后他顺理成章地加入资讯台,从记者到编辑,再到监制,他始终积极地投身于工作,把北大和异国所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伴随电台工作进入正轨,吴翀开始觉得这种循规蹈矩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喜欢挑战的他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安于现状的沉闷气氛。他开始主动寻找更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终于,他发现提倡创新思维的咨询行业很适合自己主动进取的口味,特别是精神气质方面的契合,让他感到无比兴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哲基杰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吴翀说:“我的最大长处就是始终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劲头,不喜欢松懈的、没有挑战的职业,那样的职业会磨尽人的进取心,即使一个对未来激情四溢的人,处于那样的环境,也会变得懈怠下来。一个人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必须自我加压,不要贪图轻松,贪图轻松的人是绝不会成就大业的人。”
积极主动地挑战自我,而不是满足于安逸自然的生活,是吴翀不断进步、不断跃上人生新台阶的根本所在。世界上很少有人会主动寻找挑战,人的惰性决定了人天生就喜欢过安逸闲适舒服而又毫无压力的生活。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当个平庸的人,只有少数喜欢挑战、喜欢冒风险的人,才会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业绩。
西奥多·帕克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但他更是一位始终积极向上的模范。
帕克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每天都要陪着父亲到地里做农活。但他的学业成绩却是班里最优秀的。
帕克17岁那年的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报考哈佛大学的想法。他的父亲莱克星顿是一位很普通的水车木匠,由于自己没有大本事,没能力供儿子读书,他感到很惭愧。他知道儿子虽然早就放弃了正式的学校读书,但儿子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每天都会苦读到深夜。帕克相信儿子的智慧,也很欣赏儿子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对儿子没有长期参加学校正规学习,是否能考上哈佛持怀疑态度。
考试日期到了,帕克独自赶到哈佛大学。帕克只在学校读了两年的书,之后就一直想法设法赚钱买书自学,或向别人借书。他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把学过的知识消化得滚瓜烂熟。
帕克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哈佛大学。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却着急起来:“我没有钱供你读哈佛啊!”
帕克笑着说:“不用您担心,我不会搬到学校去住的,只要利用家里的空闲时间自学就行了。只要能通过考试,我能拿到一张学位证书,就什么都好办了。”
帕克很乐观地面对眼前的困难,一点也没有灰心丧气,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仍然边学习边打工赚钱,一边积极地工作,一边刻苦地读书。终于,以自己的优异成绩回报了自己的努力。
哈佛大学毕业后,帕克进入了政界,倡导废除黑奴制度,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改革家。
北大一位教授讲述帕克成功的故事时说,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环境的优劣,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思想上积极,行动上主动,就能够牢牢把握人生主动权,使自己成为想成为的人。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里说:“我不能,别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走过那条路;你必须自己去走。”是的,谁也不能代替别人走路,谁也代替不了别人成功。人生的伟大成就无不来自于自我的积极进取。
鲁迅先生曾在北大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征服困难和挫折的最好武器,它可以驱散心底的黑暗,点燃希望之灯,让有志于人生伟业的人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努力地奔向最美好的人生目标。
积极向上的精神就是破土而出的绿苗,永远追随着太阳的光芒,直到留下成熟的种子,结下丰硕的果实。
像水一样锲而不舍
北大学生在对待学业问题上,决不会有半点侥幸心理,因为他们知道,靠侥幸心理只能取胜一次、二次,而不会次次取胜,那种闯大运的求胜办法,决不是北大学生的求胜之道。北大学生总是把功夫下在平常,靠平常的不断积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识能力扎实提高,像水一样的锲而不舍,造就了北大学生深厚的学习功底。这种功底足以让他们以百倍的自信心,迎接任何的挑战。他们说,只要功夫下到位,锲而不舍地钻研书本,就能把知识学深学透,触类旁通,达到一通百通的地步。这样,无论参加什么样的考试,只要是自己所及,就一定会把考卷答得完美无瑕。
最伟大的天才都是最伟大的实干家,他们无一不是锲而不舍的模范。他们不仅比常人更辛苦,而且往往对学习和工作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和精神。任何一个伟大的成功者都不是一蹴而就者,更不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汉,只有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会创造出天才的杰作。否则,即使真的是天才,也不会有任何作为。
锲而不舍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一位北大学者说,世界上没有哪一样东西可以取代坚强的毅力,天才也需要毅力来填补肚子和脑袋的空乏。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不成功者都抱怨他们怀才不遇,就是没有抱怨自己的懒惰。懒惰和无所作为,是套在一事无成者脖子上的绳索。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无往而不胜。
布冯伯爵出生于瑞典一个富贵人家,从小就过上了穿名牌服装、吃贵重食品的奢华生活。而且他天生资质平平,记忆力也差,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睡懒觉。人们都认为他将一事无成。但他很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坏毛病,特别是睡懒觉的习惯。
他决心改掉坏习惯。一开始,他的决心很大,但几天之后,他就又故伎重演,赖在床上不起来。实在没办法,他就让仆人约瑟夫帮忙,并答应约瑟夫,只要每天6点钟前叫醒他,就多给他1克朗。一开始,约瑟夫叫他起床,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或称头疼,或称肚子疼的,约瑟夫不得不强行把他拖起来,有时他很不高兴,威胁要解雇约瑟夫。
有一天,布冯伯爵赖在床上就是不起来,约瑟夫实在想不出办法来,就端来一盆凉水,毫不犹豫地倒在了他的床上。就是从这以后,布冯伯爵彻底克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后来他说:“我的名著《自然历史》有一半的功劳都是约瑟夫的。”
布冯伯爵在他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每天都从上午9点工作到下午2点,晚上则从5点一直工作到9点。他的锲而不舍从未间断过,以至于养成了习惯。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工作是我的必需,学习则是我的生活魅力所在。”
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对作品进行润色修改,尽管他对《自然新纪元》一书研究了50年,但仍然进行了超过11次的修改润色。他总是说,做事情没有规律,将丧失3/4的能力。作为一名作家,他取得了成功。而他的成功,则来源于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世界上所谓的天才,都是比别人更有毅力,比别人付出努力更多的人,就像考进北大的学生一样,都是一些这样的人:当别人开始轻松地聊天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为某个问题而苦苦地思索;当别人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们也许正伏在案旁,记忆着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当别人跑进歌舞厅轻歌慢舞、享受快乐假日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实验着某一重要的化学结论。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世上从来就没有机缘巧合的幸运事,唯有锲而不舍,埋头苦干,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365天里,几乎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每天天还不亮,他就简单地吃一口饭,然后就伏到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人就是美国最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1947年,斯蒂芬·金出生在美国缅因州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喜欢文学的他由于家庭困难,经历了几次失学的挫折后,考进了州立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毕业后却很难找到高收入的工作,经济状况一直不能得到改善,最困难时,家里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不得不掐断了他的电话线。结婚后不得不让老婆孩子住在拖车里,在洗衣房打工挣钱。作为一个男人,他感到很没有面子。为了谋生,他走了写作赚钱的路子。
一旦确定了努力方向,他就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奋斗历程。先是给男性杂志写点儿稿子,逐渐由写短稿到长稿,直到更长的小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他声名渐起,好运终于来临了,他的小说《凯丽》得到了出版商的认可,平装本的版权卖了40万美金。电话机里传来的这个消息竟把这个穷作家弄傻了。
自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他的小说总是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常常是约稿不断,有时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出版商就支付给他高额的订金。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了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1979年,32岁的他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如今,他已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但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锲而不舍的创作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