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7100000008

第8章 屡试不第隐山林(2)

道光十三年(1833年)春,左宗棠来到北京参加癸巳科会试,在三场考试中的三篇四书文、一首五言八韵诗、五篇五经文、五道策问文虽被考官评为:“首警透,次、三妥畅,诗谐备”,“气机清适,诗稳”,但最后还是名落孙山了。出闱后,左宗棠积所见闻,写成《燕台杂感》诗八首,用“报国空惭书剑在”、“谁将儒术策治安”等诗句,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归家途中,他对沿路各地的“时务”作了考察,谓:“春榜既放,点检南归,睹时务之艰棘,莫如荒政及盐、漕、河诸务。将求其书与其掌故讲明而切究之,求副国家养士之意。”

左宗棠这次赴京赶考,虽然名落孙山,却有幸结识了同乡士子胡林翼。

胡林翼(1812—1861),字贶(kuàng)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左宗棠与胡林翼既是同乡又是同年所生,而且二人的父亲还是岳麓书院的同窗好友。不仅如此,左宗棠与胡林翼二人还先后受教于贺熙龄,算是同出一个师门,深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胡林翼也喜欢探究山川地理、关隘要塞与兵政枢机。因此,两人在北京第一次会面时,即一见如故,相得甚欢,常常彻夜畅谈古今大政,论各朝各代的得失、原始要终,并引为知己。胡林翼曾在1831年亲自参加益阳赈灾,对富者为富不仁、从政者贪污腐败的社会现实印象深刻,对小民流离失所、贫弱无助的景象痛心疾首,因此,他的目光常放在内政上;而左宗棠则比较熟悉边疆舆地,对于列强环视中国更加关心。他们畅言无忌,兴奋时,常常纵言阔步,豪情万丈。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道光十四年(1834年),左宗棠借用周夫人家的一间小屋,另立门户,与妻妹夫张声玠(jiè)仅隔一院。由于二人同试礼部,又一同落第归来,因此常常一起切磋学问,评论文字,相处十分融洽。

道光十五年(1835年),左宗棠再度北上应试。这次会试,他被初步选取为第十五名,但临揭榜时,考官发现湖南多中一名,竟取消了他的进士资格,仅给他一个“誊录”的官职。左宗棠不甘心做一名为史馆注籍的誊录,毅然南返湘潭,在周夫人的协助下,潜心于地理学的研究,并“以图为之本,以诸史为之证”。

这一时期,左宗棠开始致力于舆地之学,并计划先作皇舆图(清代统一的地图),这个庞大的计划不仅需要构思周密,而且工程浩繁。为此,他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得到了妻子周诒端的大力协助。每作一图,则让周夫人帮助影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

受邀请入主书院

道光十六年(1836年),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吴荣光的邀请,主讲醴陵渌江书院。

渌水,湘江的一条支流,蜿蜒百里,形似玉带。醴陵县城就像一颗明亮的珍珠,镶嵌在这条玉带上。渌江书院是醴陵县一座小有名气的学馆,算起办学历史来,已有近百年了。但是,学馆停停办办,冷冷热热,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来几个有真才实学而又善于管理学生的先生。就在左宗棠之前,有一位饱读诗书,却两轮乡试落榜的老生员主持渌江书院不得要领。调皮的富家子弟把书馆当成逍遥玩耍场所,想来就在课堂上坐半天,心不在焉,摇头晃脑,没来的这天,就结伙在外寻衅闹事,不想来就几天不见人影,而一门心思想读书的人也只好陪着耗时间。老先生今天点一句,明天点一节,之乎者也,难有收效。醴陵是鱼米之乡,富足之地,各式各样的瓷品,如碗、杯、碟、瓶运销各省及海外。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烟花爆竹生产于醴陵城乡的家家户户,因此,有钱的人多,当官的也不少。这些人望子成龙心切,对培育子弟的唯一基地——渌江书院的教学现状日渐不满。不知是哪位为头,串联当地的有识之士联名修书一封,直接呈送至巡抚衙门,恳请湖南巡抚吴荣光大人为他们物色高师主持渌江书院的教学。就这样,左宗棠被吴荣光请了来。

书院“生童住斋者近60人,礼数均极周到”,但收入却很微薄,“几元以给朝夕”。40年后(光绪二年),左宗棠回忆这段教书生活时写道:“每遇岁阑(lán)解馆,出纸裹中物,还盐米小债。”书院的生活虽很清苦,但他仍认真执教。

初来乍到,面对一个个顽劣弟子,面对学生怀疑而又期盼的目光,左宗棠决心从学规抓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整顿学风学纪。他套用了朱熹所著《小学》之中的八条规定作为渌江书院的学规。不管其出身如何,家庭背景怎样,一入书院,在学规面前人人平等。有位正七品武官李托总的儿子顽劣成性,不仅自己不读书,还总是撩拨同学迟到、早退,他出入学堂如入无人之境,还经常影响他人研习功课。左宗棠见此情景,决心已下,抓住这位李公子一次迟到,罚他在讲堂门口站了半天。这半天,课堂内在座的学生大气不敢出,课堂外站着的不敢挪半步,左宗棠侃侃而谈,安静地上完了这堂课。第二天,惧于左先生的李公子没有来。第三天,这位李公子在家人的带领下来到学馆,左宗棠搬出宣布不久的学规,以“不假未到”为由,直截了当地开除了这名学生。

左宗棠这一手,可谓杀鸡给猴看,狠狠地压住了以前管理疏松造成的顽劣之风。接着,左宗棠又发给每位前来就读的学生一个笔记本,要求他们每天把所学功课及心得都记在本子上。日落时分,书院大门落锁,左宗棠对学生的功课一一进行检查,未完成或完成不好的,不准出门回家。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他还要将学生半个月的日记仔细考核,并对所授课业详加解说,给学生以引导、勉励和督促。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旷废课业或虚辞掩饰、不照学规办事,两次以上就要受到处罚。这样,不到几个月,学生都渐渐能够一心向学,不以为苦。他的这种从严要求、注意诱导的教学方法,不久就在当地广为传颂。

机缘巧合遇伯乐

正当左宗棠在渌江书院孜孜教学、自得其乐之际,醴陵县令却正为一件“大事”伤脑筋,原来,两江总督陶澍要来醴陵了。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少年得志,功名顺遂,25岁便中进士,以后历任地方要职。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曾连任十几年两江总督。任职期内,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包世臣等人协助之下,整顿漕运,兴修水利,改革盐政等,取得政绩,颇负时誉。他还多次微服私访民间,秉公处理案件,在湖南老家,士人对陶澍极为崇拜。有关他的传说很多,左宗棠与陶澍虽未见过面,却听说过许多有关他的故事。“湘潭人寻布”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湘潭有一位农民挑了一担柴要进城去卖,离家之前,他老婆把织好的一匹白布放在他的柴担上,嘱咐他,进城去把这匹白布卖了,再买点棉花回来,然后再纺成纱织成布去卖,这样可以多赚几个钱。农民答应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农民挑着柴刚走进湘潭城,就被一个财主的老婆叫住,买下了他的柴。

这么快就把柴卖掉农民很高兴,他收过柴钱,放下柴担就往回走。走了约莫里把路远,农民猛然想起那匹白布遗忘在财主家了,急忙转头去找。找到买柴的财主家,财主老婆不但不承认收了一匹布,还说农民诬赖撒泼,要扭他去见官,农民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

农民低着头,憋着气,一边走路一边后悔,他不知道回家怎么跟老婆说这件事,起早摸黑几个月的心血,让自己一不小心就给弄丢了。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撞在一个人身上,那人责备道: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为何朝我身上撞呢?”

农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气度不凡的男人,身后还跟着一个听差模样的年轻后生。农民连忙赔不是。

那男人仍然不肯罢休,进一步追问农民:“你有什么想不通的烦恼事,说与我听听。”

农民心想,“唉,算了吧,人家是有钱人,我说财主昧了我的布,谁会相信呢?”便叹了口气说:“不说了,不说了,我认倒霉算了。”

偏偏那男人缠着不放,逼问道:“你到底有什么事?不说清楚,我是不会让你走的。”

农民见他纠缠不休,只好一五一十将卖柴丢布的事说了出来。那个被撞的人说:“就这么一点事哟,你放心,我帮你把布找回来就是了。”说过之后,硬拉着卖柴的农民走进了路边的一个酒家。

这位被撞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他将农民带到酒楼之上,问明那财主家的住址后,便将他安置在隔壁房中休息,又派人拿着自己的名帖去把那财主请来。

财主见到名帖,连滚带爬赶至酒楼。陶澍把他请进房中,品茶、闲谈,并要过财主随手带来的一把折扇,反复把玩,说:“你这把扇子做工十分精巧,图案雅致,我想找人仿制一把,不知可借我一用否?”

财主忙说:“大人喜欢,小人情愿相送,怎可言借。”

陶澍笑着说:“扇子只借一个时辰,定要相还。”说完将折扇交与下人,下人拿了出去,好一会还没回来。此时的财主因为不知道这陶大人到底要做什么,心里暗自着急,走也不敢走,但他也不好问,只能坐着干等。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下人回来了,将扇子交与陶澍,说:“事情办妥了。”

陶澍将折扇交还财主说:“让你久等了,你回家去吧。”

财主回到家里,却见全家人正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一见财主平安回家,心上的石头才落了地。

财主婆问道:“还好吧?太爷没有为难你吧?”

财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老婆:“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一点也弄不明白呀!”

财主婆说:“不是你以扇子为凭证,派人回来取那匹白布赎罪吗?”

“什么白布?”财主不解地问。

“就是那个卖柴的农民不小心丢在我家的那匹白布呀。”财主婆提醒财主。

财主这才如梦方醒,责怪其婆娘:“你贪财差点害得我吃官司,亏得陶大人给我面子,以后切不可做这种昧良心的事了。”

下人把白布取回后,陶澍便叫来那个农民,让他当场验看。农民接过布来一看,正是自己老婆织的那匹布,连忙叩头感谢,将布背到市场卖了。

这一次,两江总督陶澍在江西阅兵,顺便请假回乡扫墓。从江西到湖南安化,途中必须经过醴陵。对于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醴陵县令自然要竭力招待,以示欢迎。为了准备下榻的馆舍,县太爷煞费苦心,挑选了一处新建的四合院。总督下榻的四合院坐落在渌江河畔,面对江中小岛状元洲,风景宜人,环境优雅。由于是新建房舍,四壁皆空,日用家什倒是容易准备,县令想到陶澍是读书人出身,不可无楹联字画。为此,县令召来本县文人骚客,为陶大人即将下榻之处撰联作画。左宗棠作为醴陵小有名气的年轻教习,自然也在县太爷的邀请之列。

开道的锣声、叱喝声响过,两江总督陶澍的轿子抬进了醴陵县城。在县令的陪同之下,他走进了粉饰辉煌的下榻馆舍。只见大门、侧门、厅堂、厢房内外,处处挂有新写的对联,悬着新裱的字画。精于此道的陶澍停下脚步,一一欣赏起来。连看几处,无外乎“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家学优长,天姿卓绝;文章尔雅,履蹈清真”之类,提不起多少兴趣。突然,陶大人眼睛一闪,紧走几步,身子停在正厅的右壁前,一副字体刚劲、笔力浑然的对联映入眼帘:

春殿语从容,二十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对联,既表达了故乡人对陶澍的景仰和欢迎,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底,道光皇帝在乾清宫十四次召见陶澍,并亲笔为其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匾。这件事,陶澍认为是旷代之荣。

陶澍看到这副楹联后,“激赏之”,急忙询问此联的作者,经知县引见,作为渌江书院主讲的举人左宗棠,终得与大名鼎鼎的陶澍会面,陶对左“一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

醴陵城内,一队队公差衙役在巡视,他们保护的重点,就是渌水河畔的两江总督陶大人的临时下榻之处。这府第内灯火通明,坐在厅堂中的一老一少,正在促膝长谈。老者就是陶澍,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少者,即左宗棠,年方26岁。陶大人注视着眼前的年轻后生,双目炯炯有神,生机勃勃,身材不算十分高大,但体魄健壮,举止得体,礼仪有度。左宗棠所论经邦济世的学问,绝非那些寻章摘句、唯务雕虫之辈可以比拟。陶澍非常欣赏左宗棠,而对陶澍早已仰慕的左宗棠,平日一腔立志报效国家的想法无处也无人倾诉,今日得此机会,便半是请教、半是显示地倒了出来。从盐政谈到海运,从学问谈到国事,这一老一少,一直谈到东方天空泛白,雄鸡报晓。

次日,陶澍周游醴陵,察视民情,又约左宗棠同行,边游边谈,极为融洽。就因为结识了这样一位忘年交,陶澍还将回乡日期推迟了一天。陶澍认定:这个年轻人日后的前程定会超过自己,这是一匹千里马,自己要做他的伯乐!

三试落第受托孤

道光十八年(1838年)初,左宗棠第三次上京参加会试。会试榜发,他仍然未能取中。归途中,受陶澍再三邀请绕道去江宁(今南京)拜望了陶公。这时的陶澍已重病在身,见左宗棠来访,十分高兴,留他在节署之中住了10多天。一天晚上,自感不久于人世的陶澍撤退下人,与左宗棠单独谈心。说及各自的家小后人时,陶还为其子陶桄(音ɡuànɡ,字少云)求婚于左的长女左孝瑜。这表明陶澍对他这个会试落第而又具真才实学的举人非常器重。左宗棠心想,无论是从名位、门第来看,还是从年龄、辈分来讲,自己与陶公实在相差太远,于是起身长揖,口称:“实在不敢高攀。”陶澍说:“若说年龄,我俩的年龄相差甚远,但儿女均为5岁,十分相当。若说地位,30年后,你的地位必在我之上。我宦游大半生,还没见过超越你的人,请莫再推托。”

左宗棠欲言,陶澍咳嗽不已,左宗棠轻轻用手拍着陶澍的后肩,将枕头垫在陶公的腰后,扶陶公半卧着继续交谈。陶澍说:“我已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我死后,桄儿便如同你的亲生儿子,若能育之成材,不辱陶氏家风,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不单桄儿托付给你,因内子不敏,我的家事也全托付给你了。”

谈到此处,陶澍握着左宗棠的手,老眼中盈着晶晶的泪。

左宗棠大为感动,一来是感激陶公的知遇之恩,二来是激起了自己经世济民的雄心壮志,他似乎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左宗棠说:“中堂请放心,既然如此,我就依允了小女这门高攀而来的婚事。左宗棠今生当为教公子成才而竭尽心力。我已会试三次,看透了考场弊端,从此以后,再不赴京会试,将读书课儿,躬耕农庄,以湘上农人终也。”

就这样,堂堂两江总督与会试落第举人结为儿女亲家。这种联姻,不独在当时罕见,就是翻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也可谓寥寥无几。

左宗棠在三次会试失败之后,决计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诚如他所说:“比三次礼部不第,遂绝意进取。”他在家乡不仅“于农书探讨颇勤”,而且抄录了十数册的《畿(jī)辅通志》、《西域图志》及各省通志,增长了地理学与军事学等方面的知识。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左宗棠抵长沙,居次兄宗植家中。他俩常切磋学问,“或谈国故,指列时事”。“每剧谈竟夕,争驳不已,家人乃温酒解之。酒后或仍辩难,或遂释然。”左宗棠为克服“气质粗驳”的缺点,注意从“寡言,养静二条实下功夫,强勉用力”。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精选了富兰克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 蔷薇如雪

    蔷薇如雪

    菩萨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她心中的一句戏言竟然成真,一觉醒来她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朝代,成为有夫之妇。他,睿智深沉,野心勃勃,他娶了一个世人皆知的荡妇,谁知新婚过后,她聪慧灵动的美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她?他,清朗如玉,儒雅温润,一次意外让他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她的真诚关怀让他寂寥的心重新获得新生,谁知她竟已是别人的妻。在这乱世中,她苦苦追寻着回家的方向,谁知竟然爱上了一个她不该爱的人,她到底该何去何从?权势,阴谋,国家,天下猜忌,疑惑,彷徨,计谋成就了多少人,命丧了多少人温暖,柔情,相偎,爱情亲吻,心动,相伴,一生你我心中的爱,你我心中的情远离尘嚣,远离权贵,远离尔虞我诈共赴幽梦,共赴田园,共赴海角天涯一段前尘异梦,一段风花雪月曾经的辉煌化云烟,暖的微风撩拨了弦是否应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否应问,专情终得你苦尽甘来相伴,相拥,相锲,梦幻念你,念我,念来,芳华前尘异梦皆远去,徜徉今生化永恒温暖,柔情,相偎,爱情亲吻,心动,相伴,一生你我心中的爱,你我心中的情远离尘嚣,远离权贵,远离尔虞我诈共赴幽梦,共赴田园,共赴海角天涯共赴海角天涯此歌词为读者玉残烟为此文所做,漾漾在此衷心地感谢她,也谢谢大家的支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本书编写精良、引人遐思,是一套开拓眼界、促人思索的好书。
  • 剪刀

    剪刀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2010年中国故事精选

    2010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是“2010年选系列丛书”的微型小说作品选,精选了2010年度最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品,尽显年度微型小说写作之精髓。全书分为滴水藏海(袖珍)、拍案惊奇(中篇)、世态万象、真情大爱这四个部分,收录了末位化考勤、公鸡下蛋、玉貔貅、一条短信十个字、冬至食鲜、锁匠遇上烦心事、父亲的心思你别猜等作品。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烟花女子

    烟花女子

    烟花之地,烟花女子,沦入风尘,后面的酸楚自是无人能够体会。而从良之后的日子呢,又有谁能知晓,真的是脱离苦海,苦尽甘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