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嘉诚带着样品到批发商下榻的酒店。批发商大为赞赏这9款样品,声言是他所见到过的最好的3组。望着李嘉诚通宵未眠熬得通红的双眼,批发商心里便明白了一切。
他拍拍李嘉诚的肩膀说:“我欣赏你的办事作风和效率。我们开始谈生意吧?”
李嘉诚坦率直言说:“谢谢您的厚爱。我非常希望能与您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担保,十分抱歉。”
接下来,李嘉诚诚恳地对批发商谈了长江公司白手起家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状况,请批发商相信他的信誉和能力。
批发商微笑着对李嘉诚说:“你不必为担保的事担心了。我替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这个担保人就是你自己。”
接下来,谈判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很快签了第一单购销合同。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这位批发商主动提出一次付清货款,足见他对李嘉诚信誉及产品质量的充分信任。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批发商看重了李嘉诚做事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凡事都有个过程,只要我们认准了方向,就要坚持下去,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
做人办事的尺度:
在我们求人办事的过程中,这件事看起来可能只有一线希望,或好像没有什么希望,但你却为此付出百倍的努力,对方定会被你的精神所打动,从而玉成此事。
好事多磨功自成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事情有多难办,对方有多难缠,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泡”出希望了。
好话不如行动
有对儿男女青年彼此相爱了,这个男孩叫小山。小山跟女孩见了她父母,但女孩的母亲认为小山木讷,不同意。小山虽然不善言辞,但很有心计,人又勤快。小山经常到女孩家帮她家里干活,老人给白眼他不在乎,给冷板凳也不计较。见女孩家煤球没有了便主动去拉,没水了就马上去挑,有次下雨见到屋顶漏水,小山立即冒雨上房堵漏。女孩的母亲得了病,没有车往医院送,小山背上老人就往医院跑,直把老人感动得掉泪,说:“小山真是个好孩子啊,我同意了。”
求人办事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求人难”,简直是“跑断腿、磨破嘴”,因为你有求于人,所以对方自然有摆谱的资格,通常都不会很痛快地答应你。这时,只有多“磨”才能办成想办的事。不过“磨”也要讲究策略,既要锲而不舍,又要显示出你的真诚,用耐心的等待和理解来感动别人,软化对方的意志。“磨”能使对方不断积累微小的心理负担,当这种心理负担大到一定程度时,对方就只能让步了。
老闫的“绝招”
有一个在单位待了很多年的职员老闫,由于政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转正,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请管人事的经理吃饭。很俗套的办法,但他的做法却与别人不一样。
在饭桌上,他只是多要菜,劝经理喝酒,和经理拉家常,而对于转正的问题,一直到饭局结束都闭口不提。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提出要请经理吃饭。经理心想:这回他该把求我的事提出来了吧,可第二次还是与第一次一样,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就这样,到了第三次请经理吃饭的时候,经理沉不住气了,说:“老闫啊,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求我啊,尽管说吧。”老闫说:“没事,没事,就是一起吃吃饭。”到了第四次请他吃饭,经理实在是过意不去了,于是他热切地拉住老闫的手说:“老闫啊,你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出来,我一定替你办!”老闫见他话说到了这份上了,于是放心地说出了自己的转正问题。结果经理一下就拍板了:“什么话都别说,这事早应该办了,我一定给你做主,你就请好吧!”
这就是事前做足了工夫却不把窗户纸捅破,直到最后让被求的人沉不住气了,反而主动地求你把所求的事说出来的一种巧妙的方法,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让人感觉到你的诚恳,不能让人认为你是在耍无赖而起反感。
当我们求人遭到拒绝的时候,更不能恼羞成怒,“买卖不成仁义在”,应该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而不是烦躁、恼火或发怒。你应该理智地控制自己,表现出对对方处境和心态的理解,以及对转机到来的期待与自信。这样就能够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摆出一幅“打持久战”的架势,这样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撼。更要学会见机行事,用积极的行动去影响对方,见机行事,才能增大成功的几率。
出色的办事人员通常具有许多人们所不具备的素质,而忍耐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所谓好事多磨,这个“磨”字就可以理解为忍耐。一般来说,忍耐所表现的是对对方处境的理解,是对转机到来的期待和对求人成功的自信。有了这种心境,我们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磨”也可以理解为“泡蘑菇”,“泡蘑菇”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宝贵的,人们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所以,如果我们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式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以“泡”对“拖”,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速度。所以,我们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儿时间,反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泡”出来的水泥
某学院校舍建设急需20吨沥青。校方派一位助理到物资部门请领,但负责此事的处长推说工作忙,要等两个月才能提货。助理非常着急,他怎么能等两个月呢?而事实上,仓库里是有现货的,处长之所以没给他办,只是因为他没“进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更是怒从胸来。
但他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思索解决办法。他手头一无钱二无物,再说他不想来那一套。他决心和处长“泡”。
从第二天起,他天天到处长办公室来,耐心地向处长恳求、诉说。处长感到烦,不理睬他。处长不理他,他就坐在一边等,一有机会就张口,彬彬有礼,不吵不闹,恳求诉说。处长是急不得火不得,推不起赶不跑。当他“泡”到第五天的时候,处长就坐不住了,他长吁一声:“唉,我算服你了。照顾你这一次,提前批给你吧!”
有没有足够的耐心,还与人们的自尊心强弱有关。
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人家首次拒绝的打击,只要前进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这些人看起来虽然很有志气,但却是没有能力办成大事的失败者。
当然,“泡蘑菇”除了有耐心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例如,我们可以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申诉我们的理由和要求,但别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复和处理,对于这种事,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做人办事的尺度:
当我们求人遭到拒绝的时候,更不能恼羞成怒,“买卖不成仁义在”,应该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而不是烦躁、恼火或发怒。我们应该理智地控制自己,表现出对对方处境和心态的理解,以及对转机到来的期待与自信。
做人眼光要长远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爬大山的秘诀:看得远才能走得远。他们说,把目光放远一些,一是能看清方向,走得顺利,不至于总是遇到障碍走回头路;二是走起来不会觉得太累,能走得快,走得远。
另外,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走路爬山需要眼光,经商赚钱需要眼光,做事做人同样需要眼光。因为一个人是看到多远才有可能走到多远,为了自己能够走得更远,所以,首先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而不是鼠目寸光、斤斤计较、急功近利。
要鱼还是要渔
有两个结伴而行的流浪汉遇到了一个垂钓的老人,老人看见两人饥饿得可怜,就准备将钓到的鱼分给他俩。其中一个流浪汉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又可以大饱口福了;而另一个却不要鱼,他希望得到老人的鱼竿以及钓鱼的技术。老人感觉很奇怪,但还是答应了,并教了他整整一个下午。
后来,两个流浪汉又各自流浪了。得到鱼的那个流浪汉将鱼吃完后,又开始沿街乞讨。而另一个流浪汉则是来到了一个大湖边,开始以钓鱼为生。几年后,他盖起了房子,娶了媳妇,生了儿子,还有了自己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就会像第一个流浪汉那样,得到的只是短暂的快乐,而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得远一点,就会获得长久的收获。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在这个世界上,人最容易被很多东西诱惑,比如金钱的威力、地位的荣耀、名誉的光环等等,如果不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就容易被这些东西蒙住眼睛,迷失自我。
为了将来,需要放弃眼前的利益
有一次,英国女王安娜参观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当她知道天文台长、天文学家詹姆斯的薪金很低以后,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
詹姆新眼光看得远,心里很清楚,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人肯定不会是认认真真地研究天文学了。所以,他拒绝了女王的好意。而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虽然在29岁就登上前苏联文坛,并凭借《青年近卫军》一书而当上了前苏联作协主席。但是,自此以后,因为他忙着出访、开会、做报告,就再也没有写出一篇小说。
故事中的两个人不同的取舍,决定了他们将来不同的命运。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必定不会有什么长足的发展,而不争眼前的利益,眼光长远的人,必定会大有所为。
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奋斗,才不至于失去方向或半途而废。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能使人不断开拓进取、永不满足。
做人办事的尺度:
一个人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就会像第一个流浪汉那样,得到只是短暂的快乐;而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得远一点,就会获得长久的收获。道理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