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4300000004

第4章 夏商周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1)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古典时代。这个时期,中国文明在物质、制度和精神方面都已形成了独具特征的原初形态。

三代概况

夏朝是在方国林立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治水的公共工程的促进而形成的。文献记载中的“九鼎”铸造和考古发掘对“夏虚”传说的逐步证实,表明国家理念至少已在有夏之居得到落实。夏王朝建立在水利、农业和与农业相偎依的手工业基础上,尚未剥离生命的宗教感觉和早期商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汤的“以民为鉴”和它的反例——夏桀的失德失民心。经“九世之乱”、盘庚迁殷和武丁中兴,商朝在汲取历史教训中逐步完善了王朝政治的统治原则;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一度使中国古典文化事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值得瞩目的特征,在制度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王位继承上的“兄终弟及”原则;行政管理上的“内服”、“外服”制度和井田制度。青铜礼器的大量问世,是当时政治理念及其制度原则的器物表征。这时有甲骨文字的诞生,使中国文明至商代而有册有典,亦令后世“刑名从商”,并使中国历史开始有确凿的文字记载。用甲骨文记载的宗教卜辞提供了关于当时军事、政治、外交和农、牧、渔、猎、手工业等中国先民活动的大量信息。

周通过实力的较量和对收束人心颇具效验的“德”的提倡,只牧野一役即取商而代之。关于商的败亡原因,《周诰》中曾反复论及。但周人真正从中汲取的教训,更多表现在日后周王朝所创建的与商朝有很大差异的文化制度上。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周代与商代相比的三点不同: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和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周代由血亲到宗法并由宗法扩展而成王朝政治制度多体现在这些特征之中。周王朝建立之初及政权维护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些立国原则而展开的。如果把周公东征、剿灭管、蔡和对周边的羁縻措施视为治标之举,那么,接下来的服、分封、爵谥、刑法、嫡长子继承制等礼乐制度的创制和完善,是周王朝政治行为中的治本措施。周代的礼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除了关于政治制度的内容外,也对人们的衣食起居和伦理生活作了具体和详尽的规定。

夏朝风云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此之前,死国就已经进入了早期文明的发展时代。考古发掘已经证实,在夏王朝建立以前,中国的铜器铸造业曾有过约2000年的发展历程。夏代以前比较成形的铜器制品,如黄铜锥、红铜斧、红铜凿、红铜钻头、青铜刀、青铜镜、青铜环、青铜锥以及炼铜所使用的坩埚碎片以及残存的铜渣等等,在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均有发现。1977年甘肃省东乡林家遗址发现的一件距今约有5000年之久的完整的青铜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制品。除青铜制品以外,古城堡、古祭坛的出现,也远在夏代以前。目前被考古工作者所发掘出的早于夏代的古城堡以及大型祭祀遗址或遗物有近30座之多,其中山东省章丘县的城子崖古城址、河南省淮阳县的平粮台古城址、登封县的王城岗古城址以及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甘肃齐家文化的“祭坛”等,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复杂的功能。我国文字的最早出现,更可以上溯至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此外,具有中国早期文明特色的“礼制”文化的发展,也先于夏代,例如,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齐家文化的遗存当中,都出土了大量用于礼仪活动并可作为所有者身份标志的玉器,如璧、琮、璜、铲、璋、圭、环等等。总之,青铜铸造业的进步、古城堡、古祭坛的出现、文字的发明以及“礼制”文化的发展等,都标志着中国历史在夏王朝以前就已经跨入了文明社会的发展阶段。

夏王朝存在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1~前17世纪。这个历史时期,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由于夏代的文字至今尚未被发现,因此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哪一处考古学文化就是夏王朝历史的遗存。不过,启动于1996年的“夏商属断代工程”在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断定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第二段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夏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时期;而在豫西及晋南大量出土的二里头文化,就是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二里头是一个小村庄,位于济南偃师西南约9公里处,考古工作者在这个村里发现了一处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的面积很大的遗址。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古物,仅陶器一项就有360多件,各类小件器物有7000余件,其中有渔猎工具、农具、手工工具和各种武器,还发现了一些我国古老的青铜器。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在遗址的中部发现了一处大面积的夯土台基,台基上是一座宏伟的宫殿遗址。这是迄今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在它的周围分布着许多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房基,而且还有各种水井、窑穴和铸铜、制骨等一些手工业作坊遗址。

夏朝的建立

禹在生前,也按照古老的禅让制度将东夷族的一个首领益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但禹死后,由于益并没有建立过显赫的功业,因此诸侯们纷纷反对益即位,而拥戴禹的儿子启。为此启与益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启将益杀死,即帝位。启即位后,便将禅让制度废除,建立了帝位传子的世袭制度。世袭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上一个阶段,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以禅让制度为代表。而由启开始的这个阶段,则是“大人世及以为礼”,以传子制度为标志。由于禹是通过禅让得到的帝位,因此他虽然是夏王朝的创造者,但作为另个王朝,夏必须到启废除了禅让制确立了传子制度后才算正式建立。

王位世袭制度确立,是走向奴隶制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夏部落中的同姓邦国有扈氏反对世袭制,起兵造反,启亲率大军进行讨伐,双方于甘(今陕西户县)展开大战。有扈氏战败后,启将他的部落全部消灭。于是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属河南禹县)召开诸侯大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钧台之享”,此举更进一步巩固了新王权。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等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夏启治国

夏启即位后,以传子制度代替禅让制度。但并非所有的氏族部落一致拥护传子制取代“禅让”制,有些守旧的氏族部落如有扈氏曾起而反对。有扈氏“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1启亲率大军与有扈氏战于甘(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一说在今河南登封、禹县境内)。《尚书·甘誓》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可靠文献,记载甘之战开始时夏启的誓师词。夏启的誓师词声称,天要剿绝有扈氏,自己“惟恭行天之罚”,显示出以天命维护君权的意图,开中国古代以神权维护王权之端。他又以赏罚特别是以杀戮督促部下奋力作战,反映出当时形势的危机,与《墨子·明鬼下》“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的引语显示的危机气氛完全一致,说明当时有扈氏的势力很强大。甘之战夏启取胜,有扈氏败亡,夏朝政权暂时得以稳定。

但后来启开始腐化过上了荒淫的生活,喜欢饮酒、打猎、歌舞。他的儿子们也开始了权力之争,他的小儿子武观因此被放逐到黄河西岸,并试图反叛自己的父亲。

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比启更荒淫,竟然不顾朝政,带着亲人到洛水北岸打猎,数月不归。夷族酋长后羿利用夏朝王权空虚和奴隶的怨恨,夺取了安邑,拒绝太康返朝亲政,自己做了君长,号称“有穷氏”。后来,失位的太康逃到同姓部落斟馮(今河南巩县西南),后羿便消灭了斟馮,立仲康。仲康的儿子相逃到商丘,也被夷族攻伐,又逃到帝立(河南濮阳县),投奔同姓昆吾等部落。

螳螂捕蝉,安知黄雀在后。后羿称帝后,不汲取教训,以为自己善于射箭,便不关心民众,不为民众办事,每天以田猎为乐。不久,后羿被他的亲信东夷族伯明氏成员寒浞杀害,寒浞自立为帝,把羿的妻子及全部家产也强占了,生子浇及殪。寒浞又命他的儿子浇灭了夏的同姓斟灌与斟馮,并追杀逃亡在外的夏帝相。结果,相被杀害,但相的妻子从墙洞逃出,躲藏在母家有仍氏(今山东金乡境内),生下了夏帝的遗腹子少康。

少康很小就十分聪明,有心计。后缗觉得这个儿子很有希望恢复夏王朝,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把先辈创建夏王朝的故事讲给他听,叮嘱他长大以后一定要报仇雪恨。

少康从小受到这种报仇雪恨的教育,果然发愤图强,为夏朝复兴做准备,先在外祖父有仍氏的部落担任管理畜牧的官。浇知道少康长大后,便又派人来杀害他。少康逃到虞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有虞氏的首领虞思觉得少康很有出息,就任命他为部落里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管理财物的本领。后来,虞思又把山己的女儿嫁给少康,把一块叫纶的地方交给他管理。纶这个地方有5公里大小,有很好的田地,并有500名士兵。这样,少康就建立起恢复夏朝的根据地和武装。

少康宣扬他的祖先夏禹的丰功伟绩,以此来号召人们支持他复兴故国。少康把那些被后羿和寒浞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浪在外的夏朝旧官吏召集到纶地,叫他们跟着自己重建夏朝。他先派一个名叫艾的大将去刺探浇的实力,又派自己的儿子季予攻打浇的儿子戈殪的领地,削弱浇的力量。艾和季予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少康对于浇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趁势消灭了浇的儿子戈殪,这样一来使得浇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一切都准备就绪,少康便从纶地起兵,向夏朝的旧都城安邑杀去。这时候寒浞已经死去,浇虽然想抵抗,怎奈力量过弱,终于被少康消灭了,天下又回到了夏禹子孙的手里。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夏桀亡国

夏桀是夏朝第16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他继承王位后,觉得宫室过于简陋,就下令在洛阳建造一座倾宫。这座倾宫历经7年才完工,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劳民伤财,老百姓怨声载道。

夏桀贪恋女色,后宫美女众多,其中他最喜欢的是妹喜;对妹喜言听计从。妹喜听烦了音乐,想听撕裂布帛的声音,桀便向老百姓征集大量布帛,全堆在倾宫,令人撕帛来博得妹喜的笑声。夏桀十分讲究饮食,一心想吃山珍海味,常吃的有西北出产的蔬菜,东海里捕捞来的大鱼,并且要用南方出产的生姜和北方出产的海盐作为调味的作料,为了供应他一个人饭菜,需要成百上千人替他种菜、运输小鱼,烹调。夏桀又特别喜欢喝酒,是个十足的酒鬼。他喝酒还有个毛病,就是要喝十分清澈的酒,酒一浑浊,他就将厨师杀掉,许多厨师就因此断送了性命。夏桀酒醉以后,还要拿人当马骑着玩耍。谁要是不肯让他骑,就要挨一顿痛打,甚至被杀头。

夏桀喜欢说自己好话的人,讨厌耿直规劝他的人。大臣关龙逄看到夏桀胡作非为,便劝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夏桀根本就听不进去。从此,忠臣都远离夏桀,而奸臣则成群地围着夏桀转。夏朝的政治变得日益腐败。

人民不堪忍受,发出“时日曷丧,予以汝皆亡?的诅咒,宁可与这位暴虐的统治者同归于尽。在夏朝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商汤举兵伐桀,夏桀败于鸣条(在今河南开封附近,一说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或说今安徽桐城)而死,夏亡。

商朝兴衰

继夏王朝亡后约在公元前17~前11世纪,兴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王朝——商朝。商朝比夏朝略长,前后经历600多年。在青铜器的制作、文字的使用以及城市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夏王朝相比,商王朝的疆域获得了空前的扩大,商王的权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商王朝同时并存的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仍主要集中在古代埃及、两河流域、爱琴海及印度半岛。当时除此而外的世界其他地区,仍沉睡在人类文明前夕的漫漫长夜中。

成汤统治的时候,商人的势力已极为强盛。与此同时,中原的统治者夏王朝,国势一天天地衰落,夏代末君桀的残暴统治,更使国内矛盾日趋尖锐,显然,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的条件已经成熟。

辅助商汤的大臣,主要有伊尹,此外,仲虺、女鸠、女房等人,也都是商汤的得力助手。商汤灭夏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策略。一是团结各地诸侯;建立广大的反对夏桀统治的联盟。史载“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对于拒不服从号令和指挥的诸侯,商汤就将他们伐灭。商汤以救民于水火为由发动了很多次对外征伐,还发布了名叫《汤征》的号令,指出自己将根据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来判断各国政治的好坏,对于不敬命的诸侯,将“大罚殛之,无有攸赦”。商汤的政治主张受到了天下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商汤灭夏的第二个策略是继续加强宣传,这就是假借天命大造舆论声势。史载商汤曾有过“景亳之命”,即在亳这个地方宣布伐夏和膺受天命。

商汤灭桀的战争从消灭葛伯起就已开始。葛是夏王朝的盟国,又在汤都亳地附近,对于商汤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且是个极大的威胁。汤原来曾想利用施惠的方式拉拢葛伯,但未能如愿。于是汤便利用葛伯的放纵无道,一举消灭葛伯,拔除了这个夏王朝设置在自己身边的据点。灭葛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商族战士的土气,在汤的指挥下,商人又先后灭掉夏桀最有实力的三个盟国——韦、顾和昆吾,扫清了消灭夏王朝的道路障碍。最后,商汤乘胜率军征讨夏桀,决战的前夕,汤对商族的士兵发布了战前动员令,这就是至今仍保存在《尚书》中的《汤誓》。在这个著名的讨桀檄文中,商汤历数夏桀的种种暴行和黑暗统治,声称要代表上天来拯救夏民,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帮助自己完成上天赋予的伐桀之命,数次激战之后,夏王朝的军,队旗彻底击溃,商汤班师回亳,天下诸侯齐来朝拜,商汤也在众诸侯的伺声拥戴下即天子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的中央王朝——商王朝从此正式建立。

伊尹摄政

约公元前1541年,成汤的嫡长孙太甲在商朝老臣伊尹的帮助下继位。太甲当上天子后,不遵守祖宗立的法制,不问民间疾苦,贪图享乐,骄横残暴。伊尹多次规劝他,让他勤政爱民,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太甲三年,伊尹将太甲关闭在王都郊外的桐宫(今河南偃师),让他闭门思过,而伊尹自己则摄政当国,代行天子职权。

同类推荐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天文历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今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世界上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早的日月食记录、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天文历法》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新课标最佳阅读:史记菁华

    新课标最佳阅读:史记菁华

    《史记》不但是我国历代正史的鼻祖,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常读《史记》,可以训练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写作文章的技巧。但《史记》的卷帙庞大,内容广泛,遍及天文、地理、术算各方面,一般人若要全读,分量实在太多,时间和精神往往不能应付。所以,删除赘文,撷取菁华,是个必要的工作,可以便利人们阅读和欣赏,《史记菁华》正是这部文史巨著的节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情x友情x少年时

    爱情x友情x少年时

    爱情的缘起缘灭,不是我们能掌控的。所以想见一个人的时候就去见他吧,喜欢的时候就使劲地喜欢吧,也许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机会或这种心情了。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末路求索

    末路求索

    他,一个农村少年。高考的意外失利,让他进入了一所二流大学。经历了父母的伤痛,他想试着挑起生活的重担。做民工、收破烂、倒古董,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而苦难似乎还没有结束,女友的离去,同学的误解。一切似乎是越挣扎越苦难,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操控自己的人生。他,名叫鲁力,他想跳出无形的漩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靠知识、凭勤奋,相信终有一天会化蛹成蝶,飞向蓝天。
  • 学会和领导相处

    学会和领导相处

    与人能好好相处,靠的是技巧,与领导相处,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直接影响他前程、事业和情绪的领导。你能与领导和睦相处,对你的身心、前途有极大的影响。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来说,一个欣赏你的领导会充分地帮助你一步步地成长,为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石。
  • 白发神王

    白发神王

    2042年,地球终于遇到了最大的危急,玛雅人的预言只是延迟了30年,地球要灭亡了吗?为什么会延迟30年?
  • 不喝孟婆汤

    不喝孟婆汤

    据说,这世上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奈何桥,奈何桥的另一端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孟婆在那里卖孟婆汤。想要投胎转世的人,都必须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这样就可以忘掉今生的一切,转入下一个轮回......